民警用真情让他站了起来

  2018年,金秋时节,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坐落在古都金陵雨花台下的江南某监狱,威武庄严。
  10月19日,晴空万里。在监狱四监区的车间里,林犯早已坐立不安,不住地朝着大门口张望。一想到很快就能见到家人,他兴奋不已。
  “入监后,我每天都盼着家人能来看看我,连做梦都会梦到这样的场景。可是,我让他们太失望了,家里人从来也没有来看过我一次……”一提起家人,林犯的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


多年未见的母子相拥而泣

  林犯,今年42岁,小学文化。2001年因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5年,2006年刑满释放;2010年又犯抢劫罪被判3年6个月,2013年刑满释放;2014年4月5日犯抢劫罪、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当日上午9点50分左右,林犯的父母来到了教学楼一楼贵宾室。他们充满期待地四处张望,尽管监狱民警和他们联系的时候,已经将林犯的现状作了说明,但他们依然是将信将疑。
  看到父母,林犯三步并两步地冲上前去,心头压抑多年的思念瞬间爆发,他“扑通”一下跪倒在父母面前,泪水簌簌而下。
  “儿啊,警官们说的都是真的,想不到你真的站了起来,我以为你会瘫痪一辈子了……”当母亲挣扎着用一双温暖的手抱住他,当泪水滑过他的脸颊,林犯才意识到,这不是梦,他缓缓地用双手拥住母亲瘦小的肩膀,禁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那一刻,母子俩相互对望,激动之下,顾不上诉说多年离别之痛、思念之苦,母亲脸上流露出了微笑。而林犯很清楚,自己的累累劣迹早已让家人伤透了心……
  这期间,母亲不时摸摸林犯的腿。好像这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林犯说:“别说家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我以前呆过的监区的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都不敢相信。我要感谢四监区所有帮助我进行康复训练的警官和同监改造的人。想起我前几年的改造,真是觉得无地自容。”


恶习不改的他曾人见人厌

  在监狱,两种犯人的转化工作难度较高。一是性格暴戾,不服管教,俗称“天罡煞星”;二是患各种严重疾病的,俗称“滚刀痞子”。
  林犯就属于第二种。他是坐着轮椅入监的,由于身体原因,新犯集训时,除了文化教育,其他需要行动的集训一概没有参与,这直接导致了他思想上的偏差。他认为,反正自己是残疾人,整天除了“三饱一倒”外,不需要进行任何形式的改造。
  林犯被分配到六监区后,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监区给他配备了双拐,利于他行走;劳动改造中,也只是安排一些他力所能及的辅助工序;此外,监区尽最大可能帮助他克服一些生活困难。
  按理,面对监区这些人性化的管理举措,林犯应该感恩。谁也没有料到,他充分表演了“滚刀痞子”的特性,无事生非,严重扰乱监管秩序。
  多次服刑的经历,让他清楚,自己这种身体状况,没有哪个警察会主动找自己“麻烦”,也没有哪个犯人敢和自己过不去。生活上,别看他身材羸弱,却脾气暴戾,在行政小组内,稍有不满,便是破口大骂。其他犯人见他是残疾,要么回避,要么充耳不闻。不经其他犯人允许,他就随意使用别人的生活用品;在饭桌上抢吃别人的食物;甚至他还会欺骗、敲诈其他犯人的食品和香烟;劳动中,质量发生问题时,他百般抵赖,甚至大发脾气甩手不干;在面对分管民警的教育时,他态度恶劣,大放厥词,声称自己因为被刑讯逼供导致残疾,到了监狱要享受“照顾”。
  鉴于他的种种劣迹,六监区上报监狱,送他去十二监区“回炉”集训。但效果还是不理想,身体的残疾,让林犯有恃无恐。


一场救赎演绎高墙冷暖

  2018年4月2日,根据监狱结构调整的需要,监狱重新组建了一个新监区。林犯作为调整人员也来到了新监区。
  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刚开始他还假装安分,一个星期后,就又因为跟同监改造犯人索要香烟未达到目的而开口辱骂。值班民警让他去警务室询问情况,就在他起身的那一刻,一个微小的动作落入了当班领导——四监区袁教导员的眼中。细节是,双拐一点,林犯就能迅速起身。
  其实,当林犯从高危监区调入新监区的那一刻起,袁教导员便已将他在心中挂了号。将他的资料调阅出来,仔细分析,并且安排小组联号成员对其进行监控。
  谈话结果和预期想象的一样,林犯百般抵赖,态度嚣张。看着林犯累累的罪行和劣迹斑斑的服刑经历,有些民警直皱眉头:这样的罪犯能浪子回头吗?
  不久,袁教导员便将一份矫治方案向监区长进行了汇报,监区长当即决定,成立以袁教导员为组长的矫治小组,一场用心良苦的攻坚战就此打响。
  矫治小组认为,对林犯的矫治工作,首先要有“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统一思想;其次要有切实可行、实事求是的矫治目标,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为林犯的改造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林犯自投改以来,一直强调自己残疾是被刑讯逼供出来的。到了监狱,被处理得这么重,是民警有意与自己为难,对民警充满敌对情绪。监区决定对其加强个别教育,注重日常管理中的观察,纠正他的不良思想,再辅以教育疏导予以矫治,使其能够信任民警,愿意和民警沟通,主动汇报思想,接受民警的关心和帮助,消除对立情绪。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他行为养成的教育,加强其自控能力的培养,克制自身情绪,培养规范意识,努力将各项改造要求转化为该犯的自觉行为。
  面对监区民警苦口婆心的教育,尽管林犯表面上唯唯诺诺,但其心里依然是冷淡的,改造上好逸恶劳、排斥劳动的现状并没有改变。
矫治小组认为,对林犯的矫治工作必须全面关注,既要挖思想根源,又要解决实际问题,还需注重人文关怀,多措并举,对症下药。
  不能总盯着林犯的过去,要多看到他进步的地方,放大他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因此,监区决定,只要林犯平稳地改造,踏实地参加劳动,监区除了发放正常的劳动报酬外,还将给予他特别的生活帮助。
  听到这个决定,林犯几乎不敢相信。此后,矫治小组适时跟进,逐步强化对其的各项要求,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及时对林犯的进步予以肯定。一段时间后,林犯的改造日渐平稳,已经能适应新环境、新工序、新监区的各项要求。
  林犯曾患过肾病,在外接受过手术,入监后一直声称受到刑讯逼供,导致残疾。实际情况是,正是由于他长期的装病,妄图逃避改造,长年累月,导致他腰部无法正常挺起。监区医院经多次细致检查和会诊,认为通过康复训练,是完全可以直立行走的。于是,矫治小组认为,既要医病,更要医心,双管齐下,对症施药。分管民警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他对疾病的过分关注和紧张心理,配合医院进行治疗。
  由于林犯的多次误入歧途,家人对他早已是放弃的态度,从无探视,造成了林犯亲情严重缺失,导致心理一度扭曲。
  监区民警积极联系其家人,通报他的改造情况,真诚邀请他的家人来监配合做好教育转化工作,一次又一次的电话,苦口婆心地劝说。终于,当民警告诉他们,林犯能站立起来了,他的母亲带着将信将疑的态度,答应前来监狱进行探视。
  亲情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家人的关心和帮助,使林犯在思想上有了很大触动。他对民警表示:自己要积极配合康复训练,要不然真是对不起民警的一片苦心。
  由于林犯的肌肉萎缩,每一次进行攀窗拉练,或者是靠墙站立,都会让其痛苦万分。林犯艰难地进行恢复的同时,监区民警也同样付出辛苦,他们总是一手拿着计时器,一边说着鼓励的话,激励林犯坚持住。
  功夫不负有心人。见证奇迹的那一刻,终于来临了。
  一天,在袁教导员的鼓励下,一直不敢将双手和背部离开窗棂和墙壁的林犯,突然颤巍巍地往前走了几步,尽管幅度很小,但那场面让所有人都瞬间惊呆了。几秒钟后,现场爆发出了一阵阵掌声。
  林犯能够正常行走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监区,活动室内,一时人声鼎沸。
  之后,林犯彻底扔掉了拐杖,出工、收工都随着大部队正常行进。
  如今的林犯,学习认真,劳动踏实,尊重警官,与人和睦相处,改造已步入正轨。
  监区民警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文中人物为化名)
● 责任编辑:李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