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社会治理新样本》专题报道之二

关岭: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这是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在上世纪60年代创造的“枫桥经验”,成为守护一方平安的典型经验。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中部,隶属安顺市,总面积1468平方千米,居住有布依、苗、汉、仡佬、彝等22个民族。关岭县境内有中国第一高桥坝陵河大桥,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木城河乡村旅游区,有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建立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对新时代“枫桥经验”进行创新实践。今年,该县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优秀人民调解集体”等荣誉称号。

 

法治扶贫的“八个一”

  今年10月17日,关岭自治县坡贡镇扶贫干部谢正云率领村干部在五里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时,遭到村民郑某的无理纠缠和言语威胁。当地公安机关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处置,对郑某寻衅滋事的违法行为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这是今年关岭自治县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公安机关依法打击破坏脱贫攻坚的一个典型案例。
  “聘请一位法律顾问,开展一次法律宣传,调解一起矛盾纠纷,训诫一批违法人员,审理一起违法案件,打击一批违法人员,曝光一个负面典型,完善一个村规民约。”关岭自治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周进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自2017年年底开始,该县政法系统创新开展法治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通过开展“八个一”专项行动和重点村整治专项行动,查处了一批辱骂、威胁、殴打扶贫工作人员的不法分子;打击了损毁、强取扶贫物资,破坏扶贫专项工程设施等违法行为;处置了一批不赡养老人案件。截至目前,该县政法系统开展“巡回法庭”98次,共刑事拘留70人、逮捕42人、行政拘留82人、治安处罚98人、训诫1311人,化解涉及扶贫领域矛盾纠纷915件,完成全县149个村居的法治宣传工作。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关岭自治县县直政法各部门加强与基层党委政府协调配合,强力推进法治扶贫行动。依法审理涉贫案件,及时有效地将脱贫攻坚矛盾纠纷化解,将庭审活动引入村寨和田间地头。依法严惩涉贫刑事犯罪,开通涉脱贫攻坚案件快立、快审、快调、快执绿色通道,做好贫困当事人诉讼费减、缓、免工作,加大巡回审判力度,进一步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法治宣传效果。
  该县政法系统制定《关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处理指导意见》,通过严厉打击侵犯群众利益、阻碍脱贫攻坚顺利开展等违法行为,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同时,严把《村规民约》合法性审查关,积极推动村规民约落地生效。该县举办“法律进乡村”暨法治扶贫专题宣传活动,逐步让群众成为学法懂法用法的法律明白人,切实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积极探索“道德超市”建设与村规民约工作契合点,让村民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约束”与“鼓励”的双重推动下,不断深化社会长效管理机制建设。
  “脱贫攻坚,法治助力,既理顺了各职能部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的管理作用,同时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完善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周进告诉记者。

 

“大平安”的花江样本

  今年10月,外地流窜到关岭自治县花江镇辖区的盗窃嫌疑人李某,刚进入一户居民家、伺机实施盗窃时,就被街面“雪亮工程”的高清摄像头捕捉。5分钟后,正在街面巡逻的特巡警接到指挥中心指令后,迅速赶到案发地点,将李某现场抓获。
  花江镇政法委书记杨式沛告诉记者,花江镇为加强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编织人防、物防、技防的“三网并举”网络,建立从“小治安”到“大平安”转变的快反联勤机制。
  人防,花江镇派出所每天保持24小时警务巡逻,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开展常态化的警务巡逻,认真实施“红袖套工程”。
  物防,花江镇为进一步做好巡逻防控工作和充实力量,购买巡逻防暴车一辆,配置警用装备。
  技防,花江镇在已完成镇区监控安装探头150余个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实现镇区监控立体化全覆盖。
  “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花江镇派出所所长郭聪告诉记者,近年来,花江镇以“打”开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加大对盗窃、抢劫抢夺、诈骗、吸贩毒等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认真开展“雷霆行动”“扫毒行动”“护校行动”“净网行动”、医院环境“整治行动”、社会治安乱点“清除行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使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呈直线下降趋势,没有命案等重大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花江良好的治安环境得益于人防、物防、技防的‘见警工程’。”杨式沛说。
  今年7月,花江镇五里村村民杨某,因为房屋返修与邻居李某引发矛盾纠纷,进而导致肢体冲突,当事双方召集人员准备械斗。花江镇立即启动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应急预案,在“事前呼应、事中反应、事后回应”的调处方案中,在短短三天的时间里,就将这起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2018年,为继续深化和巩固‘平安花江’建设工作,党委政府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作为综治维稳工作的重点来抓,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整合调解、治安、联防、信访等基层群防群治组织。”杨式沛告诉记者,一是建立健全人民内部矛盾调处机制和社会稳定预警机制,构建了镇、村、组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形成了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社会调解、民间调解相配套相补充的矛盾纠纷调解格局;二是以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为主体,配合村调解委员会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对影响全镇社会稳定的群体性苗头事件做到早发现、早调解,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阶段;三是认真开展矛盾排查工作,按照矛盾排查“排查得早,发现得早,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工作要求,要求村每月开展矛盾隐患纠纷排查一次,每月25日把基层矛盾排查信息汇总上报到镇综治办,坚持执行“零报告”,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或事件苗头,专门落实责任人,限期处理,成绩纳入年度考核,真正将矛盾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结合春节、五一等重要节点,做到重点时期重点排,敏感时期特殊排,切实组织好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
  今年以来,花江镇排查矛盾纠纷75件,化解62件,调处率82%,其余13件正在协调化解中。对于暂时不能化解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花江镇落实由镇领导包案、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具体负责的工作班子,对当事人进行包保稳控化解,力争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人员稳控在当地。
  “社会治理的进程中,和谐稳定是根本大局。”杨式沛告诉记者,近年来,花江镇坚持把“六联机制”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通过建立联动小组,全面推进文明联创、卫生联洁、治安联防、应急联动、困难联帮、致富联带,形成全村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强大合力。坚持在综合治理中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加大对村支两委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指导力度,调解田间道路建设占地、土地确权、家庭事务等矛盾纠纷40余起。
  近年来,为调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给群众营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花江镇建立矛盾纠纷调处“以奖代补”基金,在村一级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
  “花江镇的基层社会治理是创新‘枫桥经验’的一个样本,其经验做法将在整个关岭地区逐行推广。”周进说。

共建共治共享的“重服务”

  今年8月,花江镇五里村的村民李某,在浙江打工时遭遇交通事故受伤,一直没有得到赔偿金。村委会得知他的情况后,立即联系村里的法律顾问。第二天,村里的法律顾问就来到他的家中,帮助他向交通事故发生地的法院提起诉讼,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李某就拿到赔偿金3万余元。
  “老百姓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身边的法律服务,得益于‘一村(居)法律顾问’的工作。”周进告诉记者,今年,该县统筹30名法律工作者担任全县149个村(居)的法律顾问,在全县内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助推农村基层法治建设,实现法律服务在农村全覆盖,使群众不出门就可以享受到身边的法律服务。
  “从‘重管理’到‘重服务’。”周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关岭政法系统加大对贫困户的司法救助,依法对贫困户缓交诉讼费,对败诉的贫困户免交诉讼费。共办理涉贫项目缓交诉讼费案件两件,共1.4万元;贫困户缓交案件3件,共1.29万元;贫困户免交案件6件,共0.46万元。对贫困户主动开展司法救助31人、发放救助金47560元,为100余名群众发放摩托车驾驶证,为3160个精准扶贫对象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以发动和依靠群众为核心,认真听取群众呼声,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杜绝和化解矛盾,就能把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才会‘双提升’。”关岭自治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诗军说。

● 责任编辑:崔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