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义法院诉讼调解都有哪些新花样?

  “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正式向你提出离婚要求,此事已无回旋余地。”丈夫突如其来的“通牒”犹如晴天霹雳,令刘某措手不及、目瞪口呆。
  昨天还好好的,为什么突然要离婚?

 

诚心明断家务事 大力调解解忧愁

  “大姐!我不想离婚。”刘某拉着调解员的手,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看到女儿哭,刘某的母亲也忍不住落泪:“妹妹啊,你帮帮我闺女,这两口子可不能离啊!”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诉调中心婚姻家庭调解室内,调解员杨宝芹赶紧给这对母女倒了两杯水,安抚她们坐下慢慢说。
  2018年10月12日,丈夫宋某把妻子刘某送上了回老家的火车。次日,刘某刚到家报了平安,丈夫第一句话竟然是:离婚吧。随后,宋某一纸诉状将妻子诉诸法庭。宋某诉称,自己与被告是经人介绍认识,婚前彼此了解甚少,婚后更是发现缺乏共同语言。而且被告与自己母亲的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现夫妻两人已处于分居状态,特此请求法院判决双方离婚。
  杨宝芹接到此案后,随即通过电话与两位当事人取得联系,并邀请二人到调解室进行沟通。刘某当即携母亲从老家返回,而宋某却避而不见,请其律师全权负责。
  整个案件随着当事人的态度,变得扑朔迷离。经过进一步了解,夫妻二人的口径大相径庭。刘某告诉杨宝芹,两人毕业于同一所大学,婚后数年感情一直很好,并且从未分居。婆婆住在丰台,每到逢年过节,自己都会送上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婆媳关系并不紧张。
  调解员前期调查的资料显示,丈夫目前在央企工作,年薪50万元左右。妻子年收入也有20多万元,家里有两套房产,经济较为宽裕,应该可以排除经济原因导致家庭不和。然而,夫妻两人所说的情况毫不搭界,同时丈夫说话总是支支吾吾。两人中间到底发生过什么?调解员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找到矛盾的根结:二人婚姻之中,到底有无爱情?
  第二次调解后,丈夫答应出席,记者决定前往顺义区诉调中心一探究竟。

 

信息科技进诉调 环境服务双一流

  今年11月9日正式揭牌的顺义区法院诉调中心,坐落于潮白河畔的顺建大厦9层至11层,与院机关大楼一路之隔,办公面积达到3710平方米,集民商事案件立案、诉讼服务、诉调对接、速裁审判等多功能于一身。
  抵达诉调中心,通过安检后,记者搭乘诉讼人员专用电梯,直达11层服务大厅。大厅中央设置诉服立案导诉台,采用柜台式半开放设计。立案服务区分设五个服务窗口,为当事人立案、缴费、换票等提供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区设置诉讼引导、案件查询、联系法官、材料收转四个窗口以及独立的律师工作室。各类随处可见的指示牌,完备的便民设施,为当事人提供了细致入微的诉讼指引与服务。
  令人称道的还有此处采用的信息化手段,这是北京市首家将访客系统和人脸识别跟踪系统对接的智能化诉调中心。记者在进出电梯时,不仅能够得到最新的开庭时间、地点等个性化的诉讼指导,还能协助当事人尽快熟悉环境和业务流程。除此之外,设立的自助材料收转柜,也为当事人与法官交换诉讼材料提供了极大便利。
  穿过诉调大厅,便进入调解区。记者应约抵达婚姻调解室,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通透落地窗后极为开阔的风景,被高楼林立遮挡的清澈潮白河在这里一览无余。室内的沙发以纯白色为主调,墙上饰以婚纱照,“白头偕老”的标语突出圆圆满满的主题,格外温馨甜蜜。
  但此时的氛围却与此显得格格不入,两名“主人公”刘某和宋某分坐于沙发一角。调解员杨宝芹六十岁左右,一副胖乎乎的邻家大姐的形象;颈间系着一条绿色丝巾,显得格外精神。她注意到我,点头示意坐下,并破例允许旁听。此时,第二次调解已接近尾声。
  “婚姻七年之痒,你媳妇儿又刚刚流产,身体不好。你要多多关心体谅她,不论是从身体上还是心灵上都要多关心她。”说到这里,刘某忍不住抹眼泪,宋某若有所思,轻轻点了点头。“行了,咱们先出去吧!让小两口自己单独呆一呆,有什么话彼此沟通沟通。”杨大姐一边向外走,一边嘱咐宋某:“再给媳妇一次改正的机会!在一起七年了,不容易!”
  等候期间,我一脸困惑地问杨大姐:“丈夫为什么突然提离婚?为什么他们口径大相径庭?”杨大姐介绍了大概情况:“这两人在一起七年了,也没孩子,一开始我猜测是不是丈夫在外边有情况了。后来跟女方深入聊了聊,他们夫妻生活、感情状况其实都挺好的。主要是女方对婆婆不够尊重,双方都是独生子女,逢年过节因为去谁家看望谁的父母意见常常不统一。女方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有些大小姐脾气,再加上不善于正确表达和沟通,让男方感觉受委屈了。男方还是有愧于女方的,女方最近身体不是太好。当初都是女方买的房子,又扶持男方。现在男方刚考进央企,年薪赶超女方了,生活中日积月累的矛盾没有调解好,男方就不愿意忍受啦⋯⋯”经过杨大姐一番剖析,谜团终于一一解开。幸亏有我们调解员杨大姐的耐心劝解、细心沟通,不然芝麻大点的摩擦也要对簿公堂,一刀斩断七年的婚姻,岂不是太可惜了。
  “走,去看看他们怎么样了!”返回到调解室,刘某见到杨大姐,眼泪忍不住蹦出来:“大姐!我们不离了!”“好!请原告在撤诉申请书上签字画押!”杨大姐高声一句,让气氛又轻松起来。此时,刘某的母亲喜极而泣,激动地握着调解员的手:“真是谢谢你们了,如果不是你们,我们可能真的要在法庭上见了!”

 

创新模式“1+2+1” 诉调配合效率高

  这样的案例,在顺义法院诉调中心并不鲜见。该院自2010年开展“人民调解进立案庭”工作以来,就在立案庭成立了诉非衔接中心。2018年11月9日,诉调中心正式揭牌成立,率先谋划并建成了具有独立办公场所的诉调对接中心,囊括1个诉讼服务大厅、12间特色调解室、12间速裁法庭,其中包括互联网法庭和互联网调解室。
  值得一提的是,顺义法院此次独具匠心地打造了六间不同主题的调解室。特别吸引眼球!不信?快来跟记者一起去见识一下吧。
  为了使当事人在舒缓的环境中解决纠纷,让他们减轻对立情绪,根据纠纷的类型和区域特点,六间特色调解室设计得格外用心。
  其中家事纠纷调解室以乡情为主题,室内装饰采用京郊农村常见的火炕、方桌、剪纸等元素,体现浓厚的乡土人情韵味;婚姻纠纷调解室内,从沙发、墙壁、装饰到天窗,均采用圆形的设计,象征着圆满和谐,其中装饰画采用两人两手相牵的婚纱照,让当事人追忆曾经快乐美好的时光;乡邻关系纠纷调解室则是悠悠庭院,幽静的青瓦,古朴的木门,来到这里仿佛回到了儿时的庭院,去邻居家串门聊天;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室以“时间不能倒流”为主题,可以看到人行道上的斑马线、红绿灯、立交桥等元素,时刻提示人们牢记遵守交通规则⋯⋯
  除了硬件设施过硬,顺义法院诉调中心还打造了两支专业队伍,壮大解决纠纷的力量。记者走访调解室,观察这支由八名专职调解员组成的人民调解员队伍,他们都是有文化的老大姐老大哥,平均年龄超过60岁,每年人均化解纠纷数量均超过200件。他们退休前从事司法、综治或者教育工作,有着极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历,不仅了解、熟悉社会习俗,还积累了不少群众工作经验,同时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兼具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另一支队伍是速裁法官队伍,他们主要从审判庭负责审理特定案件的法官中选调,负责立案阶段指导调解、快速裁判、司法确认等工作。
  据立案庭庭长金伟介绍,该院诉调对接中心打破了原有的庭室职能界限,从各审判业务庭及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业务骨干进驻。在两支队伍的工作配合上,顺义法院建立了“1+2+1”团队模式,目前已经组建九个诉调对接团队,每个团队由一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两名书记员和若干名人民调解员组成。团队中,一名法官助理带领一名书记员对接人民调解员,法官助理负责指导或参与调解,并对案件争议焦点和无争议事实进行记载;人民调解员对转来的纠纷先行予以调解,形成调解方案的,移交速裁法官审查后出具调解书,对调解不成的案件及时移交法官审理;团队法官则带领一名书记员负责坐堂问案,专注于调解不成的案件。这样的模式,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效率极高。
  “顺义的人民不愿打官司,‘一代官司十辈愁’,这个意识是根深蒂固的。”顺义区法院副院长胡国强说。“他们愿意通过自行和解的形式,或者由第三方参与的形式把纠纷化解。”正如记者在婚姻家庭调解室了解到,大量婚姻家庭案件中,绝大多数是可调解案件,当事人的真正意愿并非想分道扬镳。他们需要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帮助沟通和化解那些柴米油盐的琐事和纠纷,甚至很多原被告就是抱着被调解的愿望走进法院的。
  顺义法院诉调对接中心通过形式、内容、硬件设备和环境上的优化和创新,通过对多元调解和速裁审判形式的开拓与践行,有效节约诉讼资源的同时,提高办结案件效率。
  记者认为,如果把解决纠纷比作治病,诉讼就相当于动手术,非诉方式相当于服药、按摩、针灸等治疗手段。法院受理的许多简易纠纷,没必要通过动手术的方式解决,对症下药,也许更易被诉讼双方接受。顺义法院独辟蹊径,以非诉的方式解决简易纠纷,不但省去了审判中大量的程序性事项,还减少了当事人之间的对抗,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提供了一种纠纷解决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