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律师独立出庭》系列报道之九

邹佳铭:“火辣刑辩”的激情与活力从哪里来?

  “在大部分刑事案件中,事实的认定和法律的适用都有辩论的空间,它涉及的也远不止法律问题,还有更多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所以每个案件对刑辩律师来说都是挑战,都是一次新的成长。”邹佳铭律师在8月17日下午的京都律师事务所刑事律师独立出庭资格授予活动上发表感言。
  来自湖南省岳阳市的邹佳铭是一位干练、火辣的刑辩律师。当律师是她少年时的一个梦想。尽管起步遭遇了挫折,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这个梦想。后机缘巧合,在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出站后她投奔到田文昌律师的麾下,开启了自己的“火辣”刑辩之旅。自1996年取得律师执业资格证、1997年执业起至今,邹佳铭已经成为有十余年执业经历的资深刑辩律师。其中2002年至2012年十年间,她完全脱产攻读刑法,获取了武汉大学刑法学博士学位,并于2012年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从事专职刑辩律师。今年她又收到英国牛津大学的邀请函,将于2019年年初到牛津大学中国中心做访问学者。她说:“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最享受的是法律的博大和精深,还有校园里的那份简单和纯粹。”法律已经成为她精神世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学术的热爱和追求,形成了邹佳铭律师专业、精湛的辩护风格。

 

与“孤军奋战”的被告人并肩作战

  初见邹佳铭,我感觉她是一个风风火火、干练的湘妹子。不仅行事风格火辣,她的正义之心也是火辣的。前两年,邹佳铭接手了吉林省某市的一起案件。
  2015年12月19日,对王辅仁一家来说是一个痛苦的开始。在这一天,王辅仁因涉嫌职务犯罪被监视居住。紧接着,他的妻子被带到监视居住点关押询问了近80天,他的女儿也被从上海带回。看着心爱的女儿从铁窗前走过,王辅仁心如刀绞,心理防线完全崩塌,违背自己意志作出了办案机关需要的供述。
  案发前,王辅仁是当地一家政府融资公司的老总,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和美幸福。没想到安逸的生活因涉嫌犯罪调查被打破,整个家也崩塌了。通过狱友,王辅仁的妻子联系到邹佳铭,寻求她的帮助。邹佳铭接手这起案件时,之前已经更换了几个辩护人,开过两次庭前会议,并提出了非法证据排除申请,但效果显微。因为案件涉及融资相关的专业知识,涉嫌罪名数量多且复杂,王辅仁多次的辩解得不到回应和理解,再加上妻女被牵连其中,遭受屈辱对待,他对司法、未来感到深深的失望与无助。从被批捕到侦查终结,他从之前的近200斤的东北大汉,变成了150斤左右瘦高的模样,而他内心遭受的磨难更难以言表。除了自己和亲人遭受的痛苦,他还面临人生最艰难的抉择。在侦查期间,办案人员曾对他说,如果构陷某个领导,你就可以被宽大处理。如果他不合作,对他指控的罪名可能判处死刑。良知与诬陷,死与生,之间只有一念之差,却是天壤之别的两个世界。他对邹佳铭律师说:“因为我是一个人,所以我要像人一样堂堂正正地活着。因为我是一个男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我的妻子、女儿已经因为我的事情受了很多屈辱,我要让她们为我骄傲,我不能放弃自己的良知和责任,即使我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听到这一席话,邹佳铭就暗自决定:不论结果如何,不论困难多大,她都要与他并肩作战。因为作为刑辩律师,她是他现在唯一可以依靠的人。
  但是,他们的合作并不是很顺利。数次的据理力争,每次得到的都是怀疑乃至漠视,虽然没有判决,但是“罪犯”这个标签好像已被标贴在王辅仁身上,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它的存在。因此初次与王辅仁见面时,邹佳铭感受到了他的怀疑。邹佳铭回忆说,当他们有一丝分歧,王辅仁就表现得很焦虑和强势,她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怀疑。后来王辅仁对邹佳铭说,在接触她之前,他觉得自己面对千军万马孤军奋战,全世界投向他的都是怀疑的眼光。
  虽然指控的犯罪十分严重,但是邹律师没有任何成见,不仅认真倾听他的陈述,还虚心向他请教融资方面的专业问题,用她的尊重和耐心,慢慢解开了他的心结,获得了他的信任,并通过会见获取的信息,调取了大量的证据,让王辅仁辩解的理由得到了充分的事实支持。数天的开庭,在律师的帮助下,案件的事实得到了更充分、真实的呈现。庭后,王辅仁对邹佳铭说:“我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我不怕死,但我害怕自己行尸走肉般活着。我很感谢你,在我最难的时候,相信我、倾听我、帮助我,让我能坚持到现在。”虽然这个案件尚未判决,但是邹佳铭说,在某种意义上,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我们帮助被告人说出了他想说的话,帮助法庭发现了公诉人指控的事实之外的另一种可能。
  在人们的认识中,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是做了不能被社会容忍的坏事的“坏人”,他们罪有应得。但是我们常忘记,他们也是人,并且首先是人,只有在被判决确认后才是罪犯,但是判决也有可能出现错误,所有冤错案的根源都在于我们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等同于罪犯,而忽视了对他们权利的保障。在法学理论上,我们常说,要保证诉辩平衡,保障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免受国家强权的侵害。又有谁能真正体会到面对公权力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有多么孤独、绝望、恐惧。如果我们不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任何人都可能遭遇这样的处境,保护他们,实际上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借用歌德的一句话:“不管他应惩罚人,还是应关护人,他必定把人当人看待。”所以人权保障简单地说,就是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看作人,并让他们能说,且帮助他们把事情说清楚。
  狄更斯曾说过:“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它对待弱者的态度。”同理,社会对待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态度决定它的文明程度。给这个社会最不受待见的人最基本的权利保障,那么社会上的普通人才有可能生活在安全、平等、自由的社会中。当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在现实中遭遇阻碍,律师作为他们权利的维护者,就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为他们发声,为他们维权。
  如何在每个案件中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邹佳铭律师讲述的案例就是最好的诠释。她认为:“作为一个律师,尤其是刑辩律师,最基本的职责就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被告人面临最严厉的刑事指控时,律师为此付出的每一点努力都是他们唯一的外在帮助和支持。为了生命和自由,倾尽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刑事案件的最终结果取决于证据,有时取证能力是有限的,最终结果不一定是客观事实。因此,最重要的是刑事诉讼进行的过程中保证被告人能讲述,被倾听,能获得有效辩护。只有被告人最基本的权利——说话的权利被保证,他才可能接受最终的判决结果,司法才能获得公信力。

 

京都律所喜提十位中国“出庭律师”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律师制度在中国的存在历史很短,但它发展很快。快意味着乱象丛生,刑辩律师鱼龙混杂,在庭上的表现五花八门。京都律师事务所作为刑辩业务的佼佼者,对律师行业的高标准,提出了“出庭律师制度”,以规范、提升刑辩律师的辩护技能为出发点。这套为京都刑事辩护律师设计的制度,将刑事辩护律师出庭资格作为独立出庭的最低标准,唯有授予出庭资格的律师才能独立出庭,否则只能与出庭律师合作。
  出庭律师源于英美法系,也称“大律师”。京都为了提高本所的律师辩护水平,限制律师的出庭资格,制定了出庭律师的培训、考核、授予资格一系列完整的程序,以遴选优秀的出庭律师。遴选时间、人数都不受限,唯一的标准就是通过京都所刑事出庭资格评审委员会的考核。
  这个由田文昌律师领衔设计的新制度体现了京都律所对出庭的高标准严要求,也为资深律师和年轻律师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把出庭经验“传帮带”。年轻律师将在资深律师“手把手”教学中成长,资深律师教授自己多年的刑事辩护技巧和经验,年轻律师也用自己与新时代契合的独到之处影响着资深律师。目前,邹佳铭带着两位初进律所的年轻律师办案子,她的言传身教让年轻律师受益匪浅。同时,年轻人对信息、网络时代技术的熟练运用也让邹佳铭赞赏有加。

成为优秀刑辩律师的“邹家窍门”

  什么是好的刑辩律师?执业经验丰富的邹佳铭有一套自己的阶梯方程式:好的刑辩律师=法律知识+专业技能+艺术。辩护是说理的艺术,在邹佳铭看来,用最浅显的语言结合案件和理论让当事人、法官都听懂,才是一种成功的辩护。如果只注重深奥理论的运用,当事人和法官却听得一头雾水,就成了自我表现和陶醉,对案件问题的解决并无意义。
  律师的立场是偏颇的,让法官接受其具有主观立场、倾向性的观点,需要有客观的事实基础、充分的法律依据和被人接受的说理方式。每个名律师都有自己的一套辩护风格,这个背后是他们独特的个性。例如,田文昌律师的辩护风格豪迈大气,他擅长高屋建瓴。这与他个人经历、知识体系息息相关,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好的刑辩律师应该坚持自己的个性,做真实的自己,扬己之长且纳他人之长,才能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辩护风格无好次之分,真实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并说服人。
  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即使听了再多的人生道理,我们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对于律师来说,即使理论上学富五车,他人的经验耳熟能详,如果不用于实践,自己不进行反思和总结,只算得上纸上谈兵,个人很难有实质性进步。邹佳铭建议道:“现在的年轻人容易焦虑,但欲速则不达,想要成为优秀的律师,就应该从当下开始,认真、踏实地办好手里的每一个案子,总结好每一次办案经验,博采众长,才能在实践和时间中成长为一名好律师。”
  在一次采访中,邹佳铭律师说:“这么多年来,我不负初心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如今,我对这个职业仍旧十分向往,充满渴望。”在这位湘妹子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律师职业、公平正义的“火辣”热爱,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热情的资深律师在前方为年轻人引路,中国律师行业的发展才会像朝天椒一样活力、“火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