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不该送子女出国留学

  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近些年来,不少家长争先恐后把子女送到国外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拥有更宽的视野和更好的前途。然而,随着一些子女在国外结婚定居,其父母老来却变得孤寂无依,甚至后悔当初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决定。那么,父母该不该送孩子出国留学,又如何让子女在国外的老人老有所依呢?

 

儿女海外定居,留守父母孤寂无依

  家住长沙市蒋家垅社区原湖南造漆厂职工宿舍68岁的王娭毑,因为胃溃疡穿孔需住院手术,和老伴儿一商量,不想让在英国工作的女儿惦记,悄悄办了入院手续。手术后住院那十几天,天天都是老伴儿在医院24小时陪护。
  有一天,正在打点滴的王要上卫生间,扭头一看熬了好几晚的老伴儿坐着打起了瞌睡,没忍心叫醒他,自己一手高举着点滴药袋,猫着腰一步一步向走廊最里边的卫生间走去。就在她艰难地解完手刚蹭回病房时,手机响了:“妈,你在家吗?怎么半天才接电话?”
  “妈在厨房擦瓷砖呢,没听见!”王娭毑最后一个字说完,用牙咬住了下嘴唇,就怕千里之外的女儿听见自己的哽咽声……
  王娭毑的老伴儿孙爹,到现在都忘不了多年前把女儿送到英国留学时的情景。大概提前一个多月,孙爹就常失眠,半夜起来抽根烟都躲进阳台,走来走去就怕吵醒女儿。有几个晚上甚至整宿躲在办公室,把各种出国留学指南翻得都卷了边儿。
  女儿走后,孙爹买了个地球仪放在自己床头柜上,好多次晚上睡不着时,就拨弄它转,或是用手量一量地球仪上从中国到英国的距离。之后,女儿在英国结婚成家,回国的时间和次数越来越少。而王娭毑和孙爹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生活上出现的不便与日渐增,心里有了一份老无依靠的恐慌,迫切希望女儿能在身边。
  无独有偶,家住长沙市建湘新村的崔爹和范娭毑20多年前送女儿和儿子到美国、加拿大留学。孩子们没有辜负爸妈的期望,事业有成,在海外结婚定居。崔爹和范娭毑每年也都要到美国和加拿大去住一段时间。左邻右舍都说崔爹和范娭毑有福分,但崔爹和范娭毑却不这么认为。
  “以前身体好时,我们和老同事常常结伴旅游、参加社团活动,生活丰富而精彩。现在年纪大了,身体状况明显下降,不敢远走,怕有个病痛没人照顾。”范娭毑说,去年崔爹意外摔伤,儿女不在身边,她只得求助邻居把他送到医院。崔爹住院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范娭毑虽然请了护工,但担心老伴儿一个人孤独,她照例天天跑医院。
  老伴儿摔伤之事,范娭毑一直没告诉女儿和儿子。“反正也没有生命危险,有什么可说的?再说,他们在国外也帮不上忙,还跟着着急。”范娭毑说,这么多年来她已经习惯了凡事都自己扛,报喜不报忧,尽量不为儿女添麻烦。但老伴儿伤愈后范娭毑买了巧克力去谢对门的邻居时,忍不住说了一句:“没想到,老了这么难。”说的时候,她眼泪忍不住落下来了。
  范娭毑还发现,以前特别宽容的老伴儿现在特别爱较真,动不动就和别人吵架。范娭毑多次劝他:“你那么大岁数了,血压又高,别没事儿找事儿,万一人家出言不逊,你生气不生气?”但崔爹就是不听。后来,她发现老伴儿其实不是爱吵架,而是内心太寂寞。
  范娭毑说,她觉得自己以前是很乐观、很坚强的一个人。但现在也“多愁善感”了。不要说参加老友的葬礼,就是看电视看到动情处也会跟着流眼泪。另外,她现在特别爱和别人聊天,经常和陌生人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特别希望得到别人关爱和心疼。有一次,她去楼下买菜,出门时卖菜的小姑娘搀了她一把,说了一句:“您岁数大了,慢点儿走。”她竟感动得眼泪汪汪。她家对门有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和她孙女同龄,她常拿些零食、文具送过去。她说,尽管经常和孙女视频聊天,但这么多年,相处的日子不超过三个月,没什么感情,反而不如对门的小姑娘感觉亲切。小姑娘每次见了她都热情地打招呼,逢年过节也过来拜年、问好。她有时也会想,自己的孙女要在跟前该多好,但只能想想而已。
  “早知道老了这么艰难,不如当初不送女儿和儿子出国。”范娭毑感叹道。王娭毑和孙爹也有同感:“当初我们只考虑女儿出国留学前途远大,没考虑她日后在国外工作,我们在国内的空巢生活。”他们表示,要是现在就可能是另一种选择了——让女儿留在国内,就算不在同一个城市,来回看望他们也总比国外方便些。

 

随儿女国外养老?现实没想象那么美好

  按理说,儿女定居国外,父母就可以跟随在国外养老,这样方便儿女照料自己。范娭毑说,也常常有人这样问她:“你女儿、儿子在国外挺好的,你和老伴儿为什么不跟着去?”每每这时,她都以一句“住不习惯”为由搪塞过去。这次面对笔者的追问,她终于敞开了心扉。
  “那年女儿在美国生了孩子,我们老两口乐呵呵过去帮忙带孩子,但没住几个月就回来了。”范娭毑说。因为不懂英文,他们连婴儿食品都要女儿女婿把说明书翻译好了才晓得用餐的分量。他们喜欢吃辣的,而美国的食物是冷、酸、甜,一点都不习惯。再说,在国外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问个路都难。有一天清早,女儿、女婿都上班去了,她和老伴儿兴致盎然到一个景点去玩耍,结果却坐错了车,到了一个乡下农场,碰巧他们带的手机又没电了。问路吧,不会讲英语。幸亏老伴儿记得女儿家大概的位置,他学着外国人说中文的腔调把地名说出来。路人虽未听懂,却从他焦急的脸上大致读出了他当下的处境,将手机递给他,终于辗转联系到女儿。经过这次教训,他们几乎不再出门。最终,这样坐牢般“与世隔绝”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住了不到半年时间他们就回了长沙。
  王娭毑和老伴儿以前每年也到英国的女儿家去住一段时间,但他们都不愿长期在那里养老。“在英国的日子就像聋子、瞎子和哑巴。”说起在国外的生活,王娭毑表示很不习惯:在女儿家看不懂英文电视,小区里又鲜有中国人,即使在小花园散步看见邻居,也只能点个头算打招呼。由于不会讲英语也不会开车,出门对于他们来说也变成了奢望,只能依靠上网和国内的朋友聊QQ寻找慰藉。“如果没有女儿陪伴,我和老伴儿基本上只能在家呆着。”王娭毑说,洋女婿虽然脾气好,但毕竟不会说中文,两人之间必须依靠女儿做翻译。如果女儿不在家,她和女婿基本上就只能面面相觑。女儿长期在英国生活,观念上已经“不中不西”,而外孙已经是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不会讲中文,跟她和老伴儿也没话说。每次去英国,他们最多住上一个月就要求回国。
  王娭毑和老伴儿曾经要求女儿回国发展。前年孙爹不小心摔伤,在床上躺了半年,女儿女婿也回来看了一趟。那天,孙爹拉着女儿的手满怀期望地说:“不如你们回国来吧。”女儿避开不看父亲的眼睛,不知该怎么回答,只说:“爸,您好好休息吧!”女儿女婿最后留下几万元钱,匆匆飞走了。望着女儿女婿远去的背影,王娭毑和孙爹欲哭无泪。
  “我儿子出国留学生活10年了,还找了一个法国儿媳。”李爹说,他和老伴儿就一个儿子,当然指望他能养老送终。他们甚至想过把国内的房子卖了,跟儿子、儿媳一起到巴黎去养老,但这并不现实。“儿子儿媳虽然孝顺,但他们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家庭,不能老指望着他们尽孝。”李爹说,自己和老伴儿已经习惯了国内的生活方式,到巴黎不懂法语,与人交流、购物都不方便,整天窝在家里、没有朋友的生活也不会快乐。
  笔者了解到,导致中国父母随子女在国外养老难,有很多因素。近年来,随着西方国家经济走向低迷,签证政策开始紧缩。比如英国规定65岁以上老人来英申请养老永居,需证明本人身体欠佳,需要长期护理,且在原籍国无法得到这样的服务,在英的家人还必须书面承诺五年内不使用公立医院等公共支出或社会福利。又比如新西兰,以前有父母团聚移民,子女在取得永久居住权后,可以担保父母过去,而现在这个政策改变了。还有就是生活环境不适应。中国父母随子女在国外生活主要是为了享受天伦之乐。而现实是,儿女在国外每天忙于工作,无暇和他们交流。老人们身边没有朋友、熟人,生活圈子变得非常狭窄。再加上语言交流能力差,出行交通不便利等诸多因素,造成了他们社会独立能力的丧失,连出门买张报纸都要儿女帮忙。不仅如此,和在国内的老少同居一样,父母在国外也可能会遇到难以处理的婆媳关系、子女代沟等一系列棘手的家庭问题。

专家建议:提前做好养老规划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史铁尔表示,要让儿女定居国外的父母晚年不孤寂无助,需要老人、子女以及政府等多方合力、共同谋划,提前帮他们做好养老规划。
  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出国时,都是身体良好、精力充沛、心理成熟的壮年期,另外,他们之前为孩子付出很多,有很多自己的梦想要去实现,因此那时他们是新鲜的、兴奋的,对“空巢”这个词,还仅仅是概念上的认识,没有深刻理解。但如果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周全的规划和预案,真到自己年老了,身体变弱、朋友变少,子女又不在身边,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心理上都是很难的。因此,在送儿女出国留学前,就应对自己将来的空巢问题有个心理准备。
  如果儿女已经在国外结婚定居,父母年老后又不想跟着他们在国外生活,那就应用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空巢生活,不能一味强调儿女在身边照顾自己才算尽孝,才算是对自己当初苦心送他们出国留学的回报。老人应该换位思考一下,儿女在国外打拼也不容易,他们工作稳定、生活幸福,自己也就放心。再说,就算儿女在国内,也不一定能尽心照顾到家里的父母,因为他们也有工作要忙。只要他们心里有父母,经常打电话或通过微信视频聊聊天,也是一种尽孝方式。老人留守国内,最重要的是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尽量少生病。培养一些乐趣,或者参加一些社团组织的志愿活动,发挥余热做好事,心里就不会空虚无聊。
  作为子女,也要尽量多抽出时间回国内看望父母,不能以工作太忙、路途遥远为借口来规避尽孝义务。实在抽不出时间回国,也应经常给父母打打电话问问安,和他们聊聊天,说说国外的一些趣事,或倾听他们的唠叨,回忆他们过去经历的一些事情,从而让他们心情愉悦。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为父母做好包括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养老安排。比如,送年老体弱的父母到老年公寓安度晚年,让他们上老年大学学习等等。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要给子女在国外的空巢老人提供必要的养老条件。比如在大力发展机构养老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智慧养老的发展步伐,同时完善街道、社区、村级老年大学的建设,方便他们就近就便养老。还可以鼓励他们的子女回国工作,并想方设法提供便利,从政策上给予优待,比如给予住房补贴、家属工作照顾等。要尽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社区作为联系居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工作人员要与志愿者一起多上门走访慰问,发现他们生活有困难要及时向政府反映,并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比如消防部门可以设立应急处置方案,针对老人的特点设置相关的救助措施,一旦危险发生,老人也能得到及时救助。医院可以与社区合作建立空巢老人患病上门问诊和急救的制度,开设门诊和住院绿色通道等。另外,社区还可介绍一些没有住房的年轻人和家里房屋宽敞的独居老人合住。这样,年轻人可以陪老人看电视、聊天、散步、外出采购等,既照顾了老人,又省下了租房的费用。
  (独家专稿,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摘编和上网)

● 责任编辑:李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