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舆论审判中消逝的生命,真与你无关吗?

  这一次,他们真的死了。
  5月31日,在厦蓉高速蓝山洪观服务区发生一起自杀事件,两人死亡,一人经抢救暂无生命危险。
  这次自杀的三个人是一家人,就是此前在海南自杀获救的一家人。其中,女儿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在北京某医院急诊科工作,曾于5月20日在微博发布遗书。随后,一家人21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一小区自杀,被当地警方及时救下。
  在湖南警方的通报情况中,“邓某某(男,55岁,北京人)、邓某(女,28岁,北京人)已死亡,刘某某(女,54岁,北京人)手腕受轻伤”,这就意味着,在一家人中,父女均已死亡,只有母亲侥幸生存下来。
  就在这段时间,在网上传出了许多网友的生猛“爆料”。比如,“小姑娘实际一年前就知道欠款了”“母亲在上海订制旗袍”“小姑娘自己玩游戏氪金一万多”“给猫拍艺术照”“2月买票去看德云社的演出”“父母2月去日本旅游一个月”“3月20日和妈妈拍写真”“3月25日去马来西亚旅游”“3月27日去泰国旅游”“五天前还在征婚”⋯⋯
  从常人的逻辑看,这些“爆料”反映的情况并不正常,也很像是老赖的做派。而网友的“爆料”还包括,“她自己给全家打了套管针推胰岛素,人只会慢慢陷入昏迷,而且后续治疗也根本不用洗胃,只要推葡萄糖就好了”,“发现欠款不把iPhoneX、xbox、电脑卖了,全家可能都是老赖”,甚至这一整件事情可能都是营销。从这样的迹象推测,他们的“自杀秀”,似乎也应该是个早就设计好的“骗局”,大家都被骗了。
  再看这个年轻护士的“遗书”,详细写出了亲戚不肯救她全家以及拿到多少拆迁款的细节。在母亲发的微博中,满怀对“不肯帮助她全家”亲戚的怨恨,甚至说到了“只要把牵扯孩子的钱先还上,孩子就没事,可你们并没有救她,她的后几十年的寿命就留给你的后代吧,让他们好好健康地活着”等。
  实话说,这些充满“怨恨”又略显刻薄的文字,看后让人感到很不舒服,通观上面的信息,更加深了对这家人的“恶感”:这家人是不值得同情的,为他们发声似乎也有点不合时宜。
  可是,当一家人自杀后,再看这些文字,已没有了当初的“刺眼”。其实,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是自己,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是否还能如此“心平气和”?是否还能“侃侃而谈”?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一家人自杀成功的消息,却再次成为新闻。只不过,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参与其中、推波助澜的人,这时却选择了沉默。
  其实,这起悲剧性事件,本有很多可以挽回的机会。第一次自杀之后,民警随后拨打120急救电话,经医务人员现场抢救,三人意识逐渐恢复并被立即送往医院,随后都脱离了生命危险。警方也通知了他们的亲属到海南陪护,并协同做好思想劝导工作。
  再看这个年轻女孩儿的微博,面对救助他们一家的人们时,她曾表示衷心感谢:“你们真的好善良好善良好善良!谢谢。我会重新思考以后。”“爱你们!”“你们为什么这么可爱这么可爱这么可爱,我爱这个世界,因为世界上还有你们。”也让人感觉“回心转意”,不会再有想不开的事情。
  然而,在网上纷至沓来的质疑浪潮中,这种昙花一现的“心灵阳光”,也很快就黯淡了下来。回看这位女孩儿的辩解,如“我的工资收入总额每月大约两万元”“iPhone X这个手机是12期免息”“我爸妈2月份(出游)是因为我前一年的年底刚发了年终奖给他们订的团,他们一直不舍得出去玩”等,也能解释得通之前的“爆料”。
  然而,她或者是她的家人不知道,这种辩解并不会起到多少的作用,因为无论说什么,质疑之声还会铺天盖地而来,类似“自杀前夜定时发微博预告实际第二天才自杀”的质问,真是不啻以最坏的心思去揣测别人。
  而我们却不知道,这些当时并不为人相信的辩解,可能会耗尽他们最后的一丝气力和希望,因为“要解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情也是心累”。
  更为致命的是,在网络关注的热度消退之后,他们就这样离开了我们的视野。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都很忙,真的很忙,就像是金鱼的记忆,只能维持不过三秒钟。当这起曾经沸沸扬扬的一家人自杀事件,重回我们身边的时候,是以另一起悲剧的形式,只不过这一次的人间悲剧,是一幕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客观上,我们仍不能作出判断,女孩儿及其家人的全部信息发布,就是事情的真相,却也不能判别,网友的爆料就是“真理”,而现实却是,这一家人的悲剧,就这么真实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没有一丝一毫的掩饰与做作。
  当初,遗书发布后,数万名网友转发微博,并想尽各种办法阻止悲剧发生。为什么,这一次我们没有挽救下这些宝贵的生命?
  在他们初次获救到再次选择自杀的这段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怎样离开了病房,是怎样上了南方高速,为何又在一个陌生的服务站,失去了活下来的最后一丝勇气?对于他们所遭遇的高利贷问题,究竟是怎样的麻烦,又有多少违法犯罪掺杂其中,有无侵害人身权益现象?就像是山东聊城的于欢案,冰面下暗流涌动。
  我们能够确信的是,在这一家人选择自杀的时候,在父亲与女儿死去的时候,他们的世界真的清净了。
  或许,这些生命,在网络的质疑之中,难以承受众声喧哗;这些生命,太过匆匆地离开了媒体的聚焦,失去了我们的关注;在我们的眼中,这些生命就是如此之轻,就像是之前的王雅凤事件。
  5月4日,因视网膜母细胞瘤,3岁女童王雅凤不幸去世。她的家人迎来了汹涌而来的网络声讨,“诈捐”“重男轻女”“为了儿子,虐待女儿”等刺激人们神经和眼球的字眼,在网络平台随处可见。在充斥着质疑与谴责的道德高地上,所谓生命逝去的痛感,早已随风飘逝。
  毫无疑问,高利贷是一种恶,一种绵延已久的恶,但这起全家自杀事件,两条性命的消逝却告诉我们,高利贷并不是这里唯一的恶。
值得反思的,是这个网络时代,还有置身网络时代的我们。

● 责任编辑:崔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