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新时代 新追求》系列报道之一

薪火相传:将居民自治与政府引领做到极致的样本

编者按

  本刊曾在“枫桥经验”45周年的2008年和“枫桥经验”50周年的2013年分别对“枫桥经验”进行过报道。
  时值“枫桥经验”55周年,本社记者兵分两路再次来到浙江,见证基层自治与政府引领的样本,记录“枫桥经验”最近五年来的创新与发展,传播“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善治文明。

 

  能够55年坚持不懈、历久弥新,靠的不仅是历届领导人批示的外在鼓舞,以及枫桥人实事求是、坚持创新的内在追求,更为重要的是枫桥人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敢于面对身边矛盾,勇于自我纠错,追逐实现自身和谐的“居民自治为核,政府引领为辅”的社会善治的文明之光。
  经过55年的发展和历练,枫桥经验已经由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不仅整个浙江各行各业、各个角落都在学习枫桥经验,全国各地前来取经的人也是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与此同时,枫桥人更是不断受邀去全国各地传经布道。

 

一种精神薪火相传绵延55年不枯不竭

  2008年年末,我从武汉坐火车经过一夜颠簸来到诸暨,时值纪念枫桥经验45周年,也恰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教授们为枫桥人起草了厚厚的一本《村规民约》,枫桥人要在自治的道路上实现依法办事。
  十年前,诸暨市委政法委的陈善平主任接待了我的采访。十年后,陈善平去甘肃宣讲枫桥经验,没有实现我“十年旧地遇故知”的心愿。
  说实在话,采访之前我对枫桥经验的认识仍旧停留在十年前,几天采访下来,完全颠覆了我的成见。这十年间的变化完全可以用一日千里、日臻完善来表达——枫桥人将“居民自治与政府引领”做到了极致。
  从“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再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枫桥经验也是与时俱进,愈加准确、丰富与到位。
  所谓自然生态的平衡,就是位居生态链各个位置上的物种都能有序发展、和谐共处,而枫桥经验追求的平安和谐则是凡大事民主决策、出问题齐抓共管、 有矛盾消于未萌、让民众安居乐业。
  就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气质一样,枫桥人传承了55年的精神特质是“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自我消解矛盾,通过文明善治,来追求邻里和谐、百业兴盛、社会稳定”,不是“一阵风”“雨过地皮湿”,而是长盛不衰、创新不断、由表及里、入骨入髓。
  在当下,权利义务对等是合情合理行为模式,而“志愿”“义务”“无对价”则是枫桥人特有的标识。
  在诸暨市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记者遇到了诸暨市93车友会、93帮帮团的胡哥,胡哥年纪不大,却和车友会的志愿者们为社会公益服务了多年。做公益的初衷,是因为一件小事感动了他。
  有一年冬天,胡哥在加油时遇到一名小学生独自一个人回家,便问为什么没有人接送,小孩儿回答说奶奶病了。胡哥便开车送他回家,路上问有什么心愿需要满足,孩子说,需要一双37码的棉鞋。他要送给奶奶,奶奶接送他的时候就不会受冻。胡哥很受感动,此事激发了他。自此,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义务接送有困难的高考学生、与困难家庭结对子等公益活动在他和他的车友们之间陆续开展。
  像胡哥的车友会一样的红枫义警、社区矫正、心理咨询、家政服务、抢险救援等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他们义务付出不求回报,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获得感、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其实这就是枫桥精神扎根基层、深入人心的最好体现。

 

一种服务推陈出新传递半个世纪不休不止

  在省、市、镇、村的四级平台上,都可以看到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处理的情况、事后的反馈等信息。浙江省可以说很好地做到了“把矛盾消灭在源头上”。
  “枫桥经验”里的“服务不缺位”就是把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为人民服务”始终放在心上,不应付、不马虎、不懈怠。
  “枫桥经验”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很好落实和执行了我党长期一贯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群众的呼声、愿望、智慧汇集起来,加以梳理、提炼、引导再回到群众中去,政府的服务和群众的心声就不会产生违和感。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枫桥经验”在不断地创新,其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63年~1978年的社会改造经验:“枫桥经验”与“四类分子”改造;“枫桥经验”与“四类分子”摘帽。第二阶段:1978年~2004年的综合治理经验:“枫桥经验”与农村治保调解;“枫桥经验”与农村稳定发展。第三阶段:2004年~2013年创新社会管理:“枫桥经验”与平安建设;“枫桥经验”与社会管理。第四阶段:2013年至今的法治建设与为民服务的经验:“枫桥经验”与民主法治建设;“枫桥经验”与为民服务。
  枫桥经验为何55年来长久不衰?因为它的精髓就是“走群众路线”。运用“枫桥经验”,能够使一个地方的社会和谐稳定,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能够提高人们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干了30多年村干部的枫源村村主任骆根土说,枫源村干部的工作职责是:上级有任务,党的政策要拥护,群众利益要维护,各种任务要应付,凡事决不能马虎。
  过去村干部的状态是“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老办法没有用,新办法不会用”,现在三治融合治理,实现善治就是新的办法。具体来说就是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按照依法治国的理念,根据农村的实际有法依法,无法依规、依德,无法无规依村民自治的要求,以基层党建引基层治理,推进村级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三治融合,实现善治。
  “不怕矛盾有,就怕信息无”,“不怕矛盾发生,就怕调解无人”这已经是枫桥人基层治理的口头禅。他们将网格员称为调解民事纠纷的和事佬、发现突发情况的信息员、收集不稳定因素的信息兵。
  大大小小的社会组织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办,主要以解决实际困难、化解社会矛盾为己任。

 

一种境界叹为观止遍及西施故里不吐不快

  即使在大城市也很难做到的垃圾分类,在枫桥镇枫源村实现了,老百姓早已习以为常,这便是“自治”的力量。
  在枫桥镇枫源村的村务平台上有人反映某个路口有人乱堆放柴草,不到一个小时,柴草被处理掉了,信息平台上还进行了反馈。解决问题如此高效率在枫源村已经司空见惯。
  事不在大小,只要有人反映,不是石沉大海,而是得到雷厉风行的反馈和解决。这种百姓安居乐业的和谐场面的出现,体现了枫桥人不仅是追求善治文明的理想主义者,更是脚踏实地解决实际矛盾的现实主义者。
  对“枫桥经验”及其工作方法最常用的表达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新时期“枫桥经验”的基本理念:“党政动手,依靠群众立足预防,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被赋予最新时代特色的“枫桥经验”:“以人为本依靠群众;抓早抓小就地化解;维护稳定,建设小康”。“枫桥经验”最为典型的“四前”工作法:“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枫桥经验”中的“四先四早”工作机制:“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问题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
  几十年如一日,枫桥人当好“枫桥经验”的答卷人,已经结出了硕果。
  一直以来,诸暨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枫桥经验”“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核心要义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已连续13年被评为省“平安县市”,也是全省首批捧得“平安金鼎”的县市。
  诸暨市“枫桥经验”发展研究中心的丁利培用两张表向记者介绍了取得的成果:一是2017年诸暨市的经济报表:全市去年实现生产总值1180.02亿元,同比增长7.0%;财政总收入123.78亿元,增长9.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亿元,增长10.7%;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25.5亿元,增长1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8.7亿元,增长11%;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7844元和33073元,増长8.0%和9.4%。
  二是平安报表:去年全市五类恶性案件、刑事警情和命案发生数持续下降,初信初访处理率实现100%,进京越级访下降76.4%,安全生产事故数、死亡人数保持“零增长”。自2012年以来,全市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5%以上。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名列全省平安县市创建第一名。枫桥镇第三次获得全国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
  事无巨细,只要是老百姓的呼声都是大事。就像安吉县公安的理念一样——“不在乎矛盾是不是归公安管,在乎的是事态是不是能在萌芽及根源上解决”。
  诸暨市在推行“机关干部返乡走亲、乡镇干部驻村连心、党员干部结对交心”的新时期走群众路线“进村赶考”新模式中,检验工作是否沉得下去,有一个说法是“两叫两不叫”——即“交心干部要和群众做到相互叫出名字,百姓家的狗见了干部不叫”。
  工作做到这个份儿上,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