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的谎言之破冰者〉,这部剧有“毒”!》系列报道之四

破题:缉毒版“无间道”圆满收官

  2018年5月,初夏季节,由华熙泰和、乐视花儿联合出品的都市情感剧《真爱的谎言之破冰者》(以下简称《破冰者》)圆满收官,该剧以“缉毒+情感”双线并重的题材优势,真实饱满地展现了奋战在一线的缉毒警察忠诚、无私的精神风貌。剧情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满屏的阳光、温暖和正能量,是一部致敬中国缉毒英雄的具有情怀和主流价值观的作品。该剧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以及对英雄的深情歌颂,能够为观众传播两种理念:一是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二是向为禁毒和缉毒工作作出巨大贡献甚至牺牲生命的英雄致敬。

致敬中国缉毒英雄 传播温暖正能量

  早在公安部公布的《2016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中显示,全国登记吸毒人员250.5万名,每年消耗的毒品总量高达400吨。仅2016年我国就有362名缉毒警牺牲在岗位上,几乎每天都会牺牲一名。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作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总制片人于金伟独辟蹊径选择了缉毒题材拍摄这部电视剧,塑造了以靳远、刘立仁、乔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战斗在缉毒战线上的英雄形象。她表示:“此剧最初源自与朋友的聊天,知道缉毒警的伤亡在公安民警中的比例是很大的,深受触动,就想做一部致敬中国的英雄,有情怀、有主流价值观表达、有艺术追求的作品。”
  对此,编剧蒋丹补充道:“毒品,不仅仅是海洛因,还有像冰毒、大麻这类软性毒品,现在尤其猖獗。吸食毒品后,表面上虽然看不出有何不同,但其对人中枢神经的伤害是不可逆的,是永久的毁灭性伤害。那些工作在一线的禁毒、缉毒工作者,他们也都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但是他们却用他们的青春、家庭甚至生命去守护祖国的安全,他们身上的国家使命感与情怀是值得所有人铭记、尊重与爱戴的。”
  “历史上的中国就是一个深受鸦片毒害的国家。从十九世纪起,鸦片开始大量流入中国,非法鸦片走私使中国蒙受巨大的伤害和危害,中国进入耻辱的年代。我们必须以史为鉴,这不仅仅是缉毒公安民警的民族使命,每一个人也有这种使命。”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伟国感受颇深。
  艺术源自生活,该剧在创作过程中,主创人员深入一线,在南京与缉毒警察同吃同住同走,深入戒毒所、看守所、社区,去了解如何帮扶戒毒者,与缉毒警察进行深入的交流,用行业体验和细节去支撑和塑造剧中的人物。该剧把镜头聚焦于今天缉毒战线上的广大公安民警的英雄壮举,为无私奉献的英雄们树碑立传。以贴近现实的角度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勇有谋的缉毒警察。
  比如剧中的靳远,非常光彩又具有多面性,既是大学生、霸道总裁、贩毒集团的接班人,又是个忍辱负重的缉毒警察,忠诚、深情、有勇有谋。和靳远这样深沉的性格不同,警察乔梁勇敢而莽撞,有赤子之心又建功心切。剧中,刘局深谋远虑,非常有智慧和领导能力。还有对黄队这个人物的塑造,也是可圈可点,从人性的角度塑造了一个战功累累的人民警察,在妻子死后,唯一的女儿受到毒贩威胁后所面临的艰难选择和煎熬,等等。这些民警在生活中是平凡普通的人,他们是儿子、是丈夫、是兄长,爱淘宝、爱炒菜、爱养花,但在关键时刻他们就是大英雄,是拿生命去完成使命的真正大英雄。
  《破冰者》不仅体现了民警们的英雄本色,同样也弘扬了英雄主义精神。《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袁新文评价说:“热血精神,英雄主义,礼赞英雄,歌颂正义,正好赶上一个好时代,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英雄、需要英雄主义,需要这种正义感来撑起民族精神,像《战狼2》《红海行动》,剧中的靳远和乔梁都承担了这样的形象,在正确的价值观主导下的一种人物风格、一种精神。再大一点就是家国情怀。价值观是最主要的,也是大前提,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90后、95后这些,比如说‘亚文化’‘丧文化’等等,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还是需要正确的价值观来引领。”
  该剧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以小见大,站在更高的角度展现了在缉毒战线作战的公安民警们对人民、对国家的奉献和热爱之情,价值立意有高度。如此一来,剧本并无浓厚的说教色彩,但是对毒品危害的揭示、对远离毒品的预防教育始终贯穿其中,潜移默化地对社会人群起到了教育作用,这也是作品发挥现实价值的直接方式。

 

演员们诠释角色细腻 揭示毒品危害贯穿始终

  《破冰者》开启炸裂脑洞,上演了一出缉毒版的“无间道”,网友们纷纷评判究竟谁是“最强大脑”,是大毒枭坤叔,幕后指挥家刘局,还是卧底靳远?演员们精湛的演技让各位看官欲罢不能。于金伟透露,该剧在选演员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因为我们选演员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中国网络IP最热的时候,演员问剧组是大IP吗,是大古装吗,是大男主吗,是大女主吗,都不是的时候,演员都不看你的材料。”该剧拒绝了流量小鲜肉,拒绝人物的脸谱化,在人物的塑造上选择了更贴合角色,同时肯拿出时间和精力同剧组一同创作的演员。虽然调侃当时的《破冰者》剧组是“被演员嫌弃的剧组”,但是最终与罗晋、曹征等很多实力派演员达成合作。在该剧的创作过程中非常注重演员对生活的体验和细节的把握,对此,于金伟坦言:“这个剧本写了三年,调整了七稿,拍了140多个工作日,演职人员沉浸在一起创作,不跨组、不串戏,中间转场厦门、贵州等多处地方,力求做好这部致敬中国英雄的具有情怀和主流价值观的作品,而不是随波逐流的追求所谓的‘流量’。”
  谈起演员的“美”,《民主与法制》周刊总编辑刘桂明笑称:“剧中的几个主角形象都很美,连‘反派’黄队都很美,按理来说我们过去拍一个反角长得不怎么样,但是这个黄队一看就是一个英雄,一看就是一个正面人物。一开始我跟我老婆争到底谁是内鬼的时候,她说这个人可能是内鬼,我说不可能,这个人一看一脸正气。我想这部戏里面任何一个人都很美,这个美第一是长得美,第二它显示了形象美。”剧中关于人物塑造方面,王伟国谈道:“该剧的演员并没有像镜子一样呆板地反映生活,而是经过自己艺术审美的提炼、加工。这部戏根据角色、情节来选演员,而不是根据演员的名气来插到角色里面去插队。”比起演员们青春靓丽的外貌,更让人称赞的是他们始终在线的演技。正如《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袁新文的点评:《破冰者》的演员不像有的片子偶像自带流量,他们都是有一定演技的实力派。

 

以正合,以奇胜,剧情跌宕起伏,故事引人入胜

  近几年,市场上有关缉毒题材的电视剧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比较好看的有2000年的《永不瞑目》、2001年的《黑冰》、2003年的《玉观音》。相对于之前的缉毒题材影视剧,《破冰者》有着鲜明的特点和进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给予此剧很高的评价:“是中国反毒文化一个优秀艺术品表现的精神制高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称赞此剧“守正出奇”,完全按照规矩办事,功夫做得很扎实,在非常严格的环境下,能够编出带有传奇色彩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是怎么样的“守正出奇”呢?
  “公安缉毒题材的作品,首先要贴近现实,符合行业内的规矩和纪律。派去的卧底有三种人:第一种从公安队伍自身选拔派去的;第二种从犯罪集团里挑选犯罪比较轻,有悔改性的;第三种从社会里招。这些人当卧底,有三个条件:第一是自愿,第二是必须接受培训,第三是遵守纪律。其中还有一项特别的纪律,就是绝不能跟犯罪集团的重要成员发生任何的情感关系。大家看一下《永不瞑目》,陆毅演的男主角是社会上的人,没有经过培训就去了,去了就跟毒贩老板的女儿发生了关系。《玉观音》也是因为发生了肉体关系,怀了孕。《玉观音》和《永不瞑目》所有出奇的、引人入胜的情节都是用的违反纪律的地方。”李准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介绍,“如果从这个角度上对比,《破冰者》的功夫做得比较老实,编剧一开始就没有想到用违反纪律和违反规定的办法来制造卖点,吸引眼球。像卧底靳远,也可以说他是涉案者,同时又是受害者,因为他全家都被杀了,他是自愿的,他又是经过了特殊方式的训练,这种情节设计很符合公安的纪律,也很符合事实。《破冰者》在遵守规范的方面非常正,在正的前提下出奇这才是本事,没有用讨巧的办法来出奇。这部片子从结果来呈现,非常符合公安的工作规范和卧底工作规范要求,在这种前提下把它做得这么好看,一靠自己的真诚,二靠深入生活,三靠自己在深入生活中对缉毒警、对生活的发现。”
  刘桂明总结道:“这是一部破冰的电视剧,是一部破案的电视剧,也是一部破题的电视剧,所反映的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事关中国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事关中国和世界发展稳定的问题。所以最后我们要落到一点,破的是什么题?贩毒吸毒它既是一个人性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其实现在世界和中国都无法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作品,通过各种各样的题型让更多人加入到防毒,更重要的是警惕贩毒和吸毒这样的一些事情不断发生的题型。”
  对待剧情的严谨和认真,也引起了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究部主任赵彤的认可和共鸣:“我看完写了感受,起的名字叫‘以正合,以奇胜’。在《破冰者》之前,还没有看到以制毒贩毒分子之子卧底来编织核心故事的剧。同时我们看到很多缉毒故事,有身陷毒巢的女性,她们都是悲哀或者悲情的角色,唯一《破冰者》中的谭逗逗特别有喜感。”除了剧中的人物设置,对于故事情节也有特别之处。赵彤对记者介绍:“在《破冰者》之前,在缉毒作品剧作中突发变故、偶发转折和无端的变化,大多是因为毒枭的揣测或者内部通报出现的。而这部剧中却是因为冒失的小警察乔梁,因为他横生枝节,但是无心插柳柳成阴,最终走向了一条不同的路子。这部剧没有按照我们过去常见的凶恶险诈的路线走,但是在凶恶险诈的路旁边经常有一些野花。”
  《破冰者》这部电视剧除了故事的引人入胜、演员演绎的精彩绝伦,更重要的是通过精准的反映社会问题而影响和推动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该剧从创作到演绎遵循了“以正合,以奇胜,有创新,有情怀”的主线,这正是该剧能引起社会关注、获得广泛好评、取得收视和口碑双丰收的最大原因。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在有讲好故事的本领;中国不乏史诗般的事件,关键要有写好史诗的雄心。对于创作团队而言,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上有责任,笔下才会有乾坤,作品也才能够直指观众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