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与我们是“一步之遥”吗?

  又到了最易动人情怀的年头岁尾,又到了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特别时刻。此时此刻,假如让你用一个汉字来总结2014年的生活,你会选哪个汉字呢?

  作为法律人,我们当然愿意将“法”字作为2014年的标准年度汉字。因为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史无前例地将“法治”作为主要议题,以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推进。果然,不日前刚刚出炉的2014年度汉字评选结果告诉我们,“法”字在7000多条网友推荐词中脱颖而出,荣膺年度汉字。
   一个“法”字不仅表明了法治开始成为我们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更重要的是标志着宪法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要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大量篇幅聚焦宪法,同时宣布推出一系列旨在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的重大举措,以培养全体国民的“宪法至上”信仰。
   尽管如此,我们却曾经以为宪法离我们远在天边、遥不可及,也曾经以为宪法只是一部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贴在墙上但就是无法走进心上的法律,还曾经以为宪法中规定的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权、人身自由与信仰自由权、社会经济文化权利乃至有关特定人的权利与平民百姓毫无关系。现在,我们知道,宪法即将开始从遥不可及走到一步之遥,从远在天边走到近在眼前。因为《决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并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培育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和宪法信仰,打造国家机关及其人员的宪法思维。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设立宪法日显然将有利于将其转化为一种社会共识,推动宪法的实施、监督和保障。
   所有这一切,实际上就是为了使宪法“活”起来。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性,其实并不仅仅是指那些出现在“宪法日”那天动人的宣传标语,也不仅仅是指那些荡漾在宣誓时面对宪法文本齐声朗诵的感人誓言。对于通过庄严程序制定的宪法,任何组织、任何个人,应该对其充满敬畏和敬仰,而不只是将其束之高阁,以至于成为一种摆设和供品。法治,除了是理念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种实践。如果真正能让这部长期“写在纸上”和“挂在墙上”的宪法“活”起来,那么,它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以及遏制公权力的滥用方面,还是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的。
   正如我党提出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主张成了中国一个壮丽的开端,2015年第一期的《民主与法制》也将依宪治国作为新年的第一个封面聚焦专题,希望以此作为一个美丽的开篇,以引起所有读者的关注与重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的一年,《民主与法制》的封面有了不少创新,版块有了些许更新,栏目有了些微调整。我们希望,在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指引下,沿着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这条理性之路,将《民主与法制》办得更活、做得更好。
   姜文的大片《一步之遥》在千呼万唤之后,终于成了最近院线放映的热门电影,同时也成了这段时间讨论的热门话题。那么,我们的宪法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不是也已经到了“一步之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