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土法官白明德
在乡土司法的革新历程中,乡土法官作为最基层的践行者,在乡土司法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乡土法官的“乡土气息”“坚守精神”“乡亲情谊”显现了乡土司法的品性。
有人说,乡土法官变了,他们不再被动地等待社会矛盾上门,而是主动介入基层社会治理;他们跳出单一的法律规则,结合风俗人情“化干戈为玉帛”。也有人说乡土法官没变,因为他们仍带着浓厚的“乡土味”,他们根植于乡土社会、用乡土的语言交流、用乡土的方式化解纠纷。
大家不知道的是,乡土法官在这种变与不变中要注重乡规民约、捍卫司法权威、保持法官的善良公道形象、积累司法经验,将宽与严、调解与判决、法理与人情、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严格司法与文明司法、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等复杂的法律问题演化为地方性知识,这条道路漫长而曲折。
6万公里司法长征
26年辗转往复,368个村寨萦绕心间,6万公里司法长征。
从重庆主城驱车330公里,就可以看到这块巨幅的广告牌。再行近百公里,就来到了法官白明德曾经工作的酉酬人民法庭,这里现在是重庆市酉阳县人民法院第二人民法庭酉酬巡回审判站。
年过五十的白明德,肩宽背阔,肤黑体壮,开口就是笑脸。用酉阳法院副院长刘显军的话说:“不穿法官服,就是一农民。”
白明德出生在酉阳一个土家族农民家庭,白姓在当地是大姓。1988年,高中毕业,白明德通过公开招干进入法院,并在酉酬法庭扎了根。2009年人民法庭撤并后,白明德从酉酬法庭庭长岗位调至位于龙潭镇的第二法庭任副庭长至今。
酉阳是重庆的边区,酉酬是酉阳的边区。酉酬法庭辖6个乡镇,幅员约1000平方公里,总人口13万人。辖区地处渝、鄂、湘三省(市)交界,属土家族、苗族聚居区。辖区内沟壑纵横,山陡岭峭,直到近两年,才初步改变了“交通基本靠走”的状况。
白明德说:“院领导至少有四次叫我回法院本部,我都拒绝了。我觉得我这水平,就适合在法庭工作。我没什么理论水平,但办农民的事,还就得我这样的农民好使。”
曾经在酉酬法庭给白明德当了4年书记员的廖光洁告诉记者,他与白庭长到农家调解案件,才知道“证据”不叫“证据”,要说“把凭”,老百姓才听得懂;才知道不要张口闭口讲“法律”,必须心平气和讲“情理”。
在农村法庭呆了26年,白明德审理了2000多件案件,调解撤诉率达到了83.5%,服判息诉率达到98%,没有一个当事人上访缠诉。他信奉的“一代官司三代仇”,让他对调解工作情有独钟;他总结的“面对面、背靠背、冷处理”调解法,让他在农村法庭工作收放自如。在法庭工作期间,他先后取得了法院业大专科文凭和电大法律本科文凭,但自认为“水平提高有限”。每遇到自己没有把握的案件,白明德就打电话或回法院本部求助。“那儿法律科班的人多,多问几个,才不容易出错。”
凭良心办事
白明德说:“以后会不会有错案不敢保证,但只要凭良心办事,应该也错不到哪儿去。”
2013年7月,一个下雨天的早上。刘智(化名)因为有个土地纠纷案件,主动找到白明德提交“证据”,将一个密封好的照片袋交到白明德手上。上午阅卷的时候,才发现照片袋里面是一沓钱。白明德说:“我对他说:‘你这个照片照得不清楚,我们不收。’当时人多,他就不好推脱,也给对方留了面子。”
在酉酬法庭的廉政记录本上,这天退了两条烟,那天退了几百块钱,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白明德说:“山里人卖几斤苞谷(玉米)给你买包烟,你还能抽出烟味来?”
在酉阳法院第二法庭的楼道上,悬挂着这样一条法律谚语:“法律在你之上,你切不可逾越。”对此,白明德认为:“这东西文绉绉的!我的想法是:不做违法事、不找亏心钱、不怕鬼叫门。”
在酉酬法庭工作期间,白明德就住在法庭的宿舍,27平方米,隔成两间,大人住里面,女儿住外面,厨房是在外面搭的一个棚。在第二法庭工作期间,也住宿舍,29平方米。“领导照顾我,又多给了一间房,就是58平方米了,房租也免收了。”
白明德妻子没有工作,院里就安排打扫法庭的卫生。上有八十多岁的老父老母,下有正在读小学的女儿。白明德说:“还要养一个摩托。”
这20多年里,白明德前前后后骑坏了6辆摩托车,第七辆是2008年由院里出钱买的一辆新摩托车。20多年,368个村寨的田坎山道,总计行程6万多公里。白明德爽朗地说:“我都是私车公用。”
科班出身,毕业于知名政法大学,青年法官廖光洁初来乍到百事不爽。是白明德身上那种坚守信仰的气质感染了他,让他脱掉书生意气投身最基层的司法一线。记得有一个冬天,他像平常一样抱着国徽,坐在白明德摩托车的后座,去最偏远的可大乡开庭。途中爆胎,雪水、泥水、血水沾了一身。当事人看到俩人狼狈相,说:“白法官,啥都不说了,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酉阳县泔溪镇综治办主任刘勇说:“全市法院从2008年开始搞便民诉讼网络,老白提前搞了十几年的便民诉讼。他这个人不怕吃苦。”
辛勤耕耘换来荣誉累累
常年走村入户,白明德练就了一身“自来熟”的本事。农家的院坝前、田坎边,几句问候,一些有关今年收成如何的闲聊,慢慢的许多人成了白明德相识相知的朋友。他习惯饭后散步,与一路上看工棚的、种花的,还有开小卖部的、开饭馆的老板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而对于有的当事人,这种“自来熟”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天上午,刚参加工作的书记员丁懿通知案件当事人领取裁判文书,电话打过去对方直接回复:“你打错了,这里没有这个人。”丁懿顿时愣在那里,琢磨联系方式是否有误。白明德一把接过电话:“好你个张老三,你就在那里装嘛,你一说话我就听出来啦……对头,你的官司有结果啦,尽快来取哈。”下午,两名中年男子来到法庭,其中一人见着白明德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他就是那位传说中的“张老三”。
熟悉乡土、善于与老百姓打交道是白明德特有的优势,而对司法科技化的不熟悉则曾经是他的“短板”。重庆法院系统三级联网审判管理系统刚启用那会儿,对电脑操作不熟悉的他有些犯难,新来的同事好心替他负责网上操作。他却倔强地摇摇头说:“我的案子,我得对当事人负责啊。没事,我不会的,可以学嘛。”他手指粗大,使用键盘不便,却坚持裁判文书录入不假人手。许多个夜晚,直至深夜,他仍呆在办公室,那些无一错漏的裁判文书,便是他一个键盘一个键盘敲击出来的。
二十载劳作换来荣誉累累。白明德曾先后荣获“重庆市十佳法官”“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先进政法干警”“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2年12月27日,“2012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隆重举行。白明德当选“感动人物”。这是重庆市举办该项评选活动以来,重庆法院系统首次获此殊荣。活动组委会授予白明德法官的颁奖词是:“为人民司法,为大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