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秘密战

-- ——中共西北局隐蔽斗争纪实

  姚文斌潜伏在胡宗南的情报组。曾任重庆北碚特支书记的姚文斌,发展国民党秘书长陈布雷的女儿陈琏入党。中央社会部物色情报人才,把姚文斌从重庆调到延安,经过培训后派往西安。情报组的工作地点就在胡宗南住宅旁边,一次,姚文斌看见蒋介石夫妇在后花园散步,还听见宋美龄感叹:“到这里就放心了!”细心的姚文斌发现,让宋美龄放心的陪同人只有一个——熊向晖。
  西安情报站先后由吴德峰、曾三、王中、罗青长领导,抗战中期开始由王石坚、程之平负责。王石坚的情报电台被中统盯上了,陈忠经就出面解释,这是我三青团的特务电台。从此,王石坚就以国民党特务的掩护身份,在西安特务界活动。王石坚的情报电台,就隐蔽在国民党特务机关之中,向延安发出大量情报。
  指挥全国大战的蒋介石,没有丝毫放松情报战争。
  军统从美国进口大批先进的无线电测向装备,在北平侦破中共秘密电台。又顺藤摸瓜,侦破西安密台。横跨西北、华北、东北的王石坚情报系统被破获,一百多名地下党员被捕,四个密台都被破坏。
  得知消息的周恩来,立即在小河口召集机要会议。周恩来与军委二局局长戴镜元、军委三局局长王诤、中央机要处长李质忠、秘书处长童小鹏、副处长罗青长,一起讨论二十多天,研究如何对付国民党的空中检测、地下破坏、密码破译。
  周恩来说,这种机要战线上的斗争,是政治与技术结合的斗争。我们在技术上落后于国民党,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可以进步,总有一天能赶上他们。但在政治上,我们是先进的,我们的人员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有严格的制度,这是他们永远也赶不上的。他们虽然有技术,但政治上是腐朽的,官僚主义,官官相护,上下相欺,制度不执行,有许多漏洞我们可以利用。只要我们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严格执行制度,又注意技术进步,就一定能战胜他们。
  这个重要的机要会议,整顿了中共的无线电通信制度,保障了敌后电台的安全,保障了前线电台的隐秘,也确定了政治与技术结合的工作方针。
  按照周恩来的规定,机要人员要始终跟随在首长身边,电台要提前到达驻地沟通联络,机要科和电台都要二十四小时值班,电报随收随译随送,决不耽误。行军作战中,收报译好立即送周恩来,凡属十万火急以上等级的电报,睡了也要叫醒。毛泽东经常彻夜不眠。每天睡前,总是先到机要科看看有没有电报。一觉醒来,第一句话也是让叶子龙去机要科取电报。
  进入解放战争,周恩来的密战艺术已臻炉火纯青。周恩来亲自指挥的这场通信斗争,实际上已经是现代所称之电子战。
  西北野战军攻打清涧县城,周恩来命令所有电台停止发报。守城的师长廖昂向胡宗南求救,可胡宗南的侦测电台没有发现解放军调动,竟然批评廖昂谎报军情。这一仗,西北野战军全歼清涧守军整编七十六师,活捉师长廖昂。周恩来的电子作战创造了新战果。
  无线电通信都有两端,收发互通。周恩来带着电台转战陕北,那发送情报的电台就设在敌人地盘。潜伏敌营的电台分外危险,敌人可以通过无线电测向抓到电波,测准电台位置,上门抓捕。密台反侦察的手段,主要缩短发报时间,让你抓不到。为防万一,还得有预备电台,主台一旦被破坏,立即启用备台通信。
  在西安,王石坚系统、王超北系统、地下陕西省委系统,分别备有密台。实践证明,这种分网部署提高了情报工作的可靠性。在解放战争期间,虽然王石坚系统遭到破坏,可王超北系统依然运行。
  藏在地下五米深处的王超北密台,先后发出电报十多万字!这个密台不但发出王超北系统的情报,而且传送了其他系统的情报,继续保持中央的情报渠道。
  西安还有一个军事情报组。
  1946年1月,正在重庆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周恩来,向秘密党员杨明轩布置了一项任务:利用在西北军工作的秘密党员,打入胡宗南部队,成立军事情报组。关中地委接到周恩来指示,决定由工委书记赵伯平负责,蒙定军组织实施。
  蒙定军和赵寿山商议,派杨荫东和赵古振两个党员打入。这时,赵寿山任司令的第三集团军总部被撤销,总部里杨荫东等军官被编入其他部队,借机转入老教官沈涛任参谋处长的西北行辕,又从西北行辕转入西北补给区司令部。
  这个补给区司令部,负责西北地区所有国民党部队的后勤供应,在这里可以拿到国民党军在西北的补给计划,也就掌握了作战计划。蒙定军为杨荫东设计了这个情报岗位,长期潜伏。
  杨荫东是国民党军校的高才生,多次帮助首长拟定作战方案,颇得长官欣赏,西北补给区司令周士冕委任杨荫东为办公室少校参谋。杨荫东窃取的军事情报,通过关中地委的密台报告西北野战军前委。战事紧张,杨荫东的情报又多又快,蒙定军就带着密台住在杨荫东附近,随到随发。
  西安的国民党特务也大力侦测密台,蒙定军台被迫撤离。这时又有接力,这个掩护在杂货铺里的密台,报务员是周恩来从八办调来的杨才和龙文英。这部电台在蒙定军撤离后又坚持了一年,也被迫撤离。杨荫东的紧急情报,又通过另一情报系统的王超北密台发往中央。
西安军事情报组始终盯紧胡宗南的军事行动,胡宗南军用地图上23万兵力的每一次移动,彭德怀的作战地图都同时移动。
  1947年4月下旬,胡宗南集中兵力向北,企图压迫解放军总部东渡黄河。西北野战军得到杨荫东密报,调兵南进,发起蟠龙战役。胡宗南部的补给物资集中在蟠龙镇,几万套夏装都给了解放军。
  1947年8月沙家店战役后,胡宗南调整作战计划,西安军事情报组又及时上报调整方案。中央得报大喜,奖励西安军事情报组40两黄金!
  1948年2月,胡宗南命令二十九军集结宜川待命。西北野战军前委急需了解敌军意图,彭德怀发电报给赵伯平,要求3日内查明刘勘的行动计划。正在这时,西安军事情报组杨荫东报来,刘勘率部从洛川前往宜川。彭德怀在瓦子街设伏,一举歼敌3万多,击毙军长刘勘。
这一仗扭转了西北战场的形势,彭德怀向关中地委发出嘉奖令,还特意把赵伯平和蒙定军找来参加祝捷大会。彭总当面表扬:“你们的情报很及时、很可靠,对瓦子街战役取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彭德怀还幽默地说:“我们的军队虽然比胡宗南少得多,但我们有一支无形的军队却比胡宗南强得多。”
  彭德怀此言,说准了西北战场的基本态势:胡宗南军力强,解放军情报力强。
  战争史上没有绝对的以弱胜强,居弱的一方,必须以强补弱,才能由弱转强。面对掌握政权和军队的国民党,中共并非绝对劣势,中共的情报工作历来比国民党高明!
  作为中共西北局的社会部,陕甘宁边区保安处更负有西北军事情报的重任。
  多年来致力于保卫中央、保卫边区,基本属于内卫性质;解放战争开始,内卫工作上升为自卫战争,这标志保卫工作进入激化状态。
情报保卫部门本来就是一把宝剑,和平时期宝剑在匣中嘶鸣,打仗就是利剑出鞘!延安的情报保卫干部个个兴奋,恨不得手刃强敌。可是,即便在战时,情报保卫战线的主要职能也并非上阵杀敌。刀对刀,枪对枪,那是正规军的特长。情报保卫干部的看家本事,还是开展情报侦察工作。
  陕甘宁边区保安处的情报工作,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军事斗争上。

● 责任编辑:崔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