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进大山:杨昌洪和他的学生一起成长

  杨昌洪是贵州省德江县土家族人,现在的他有很多头衔,但他最喜欢的是“杨校长”。14年前,他创办了贵州一所民办中职学校,先后招收了3000多名别的学校不肯收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带着吸烟、酗酒、偷窃、暴力行为和桀骜不驯的态度入学的,也有的是学习能力差、不调皮却很自卑的学生。这些学生进校时的状态是“恨你、抵制你、骂你甚至想打你”,不许请假就要“跳楼”,不让买东西就闹“自杀”,上课不让睡觉就用书砸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杨昌洪的选择是不放弃,他相信“多一所学校,少一所监狱”,他和学生交朋友,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
  日复一日,学生们也开始慢慢地接纳这个永远没有脾气的“杨校长”。

 

21岁辞职办学,用教育回报家乡

  如果当年没有创办学校,杨昌洪过的也许是另外一种生活:稳定的工作,光明的前途,温馨的家庭。
  杨昌洪的老家在德江县共和乡,毕业后21岁的他留在贵州省广播电视大学担任团总支书记。
  2004年春节,杨昌洪回老家过节。刚到家没多会儿,邻居大嫂就找到他,跟他述说自己的儿子小伟辍学后跟社会上的小青年混在一起,在跟着偷窃的时候被抓了,望风的小伟由于年纪小,被送回家以教育为主。杨昌洪印象中,小伟是个腼腆的男孩儿,辍学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习不好经常被老师羞辱。后来,小伟问杨昌洪,有没有不打骂、不羞辱学生的老师和学校。杨昌洪当时非常感慨,也因此产生了办学的念头。
  随后,杨昌洪辞去了学校的职务,找到了愿意跟他联合办学的学院。而对方只提供学生的学籍办理,其余的包括教学场地、生源、师资力量等都需要杨昌洪自己想办法。
  杨昌洪先是租下一个闲置的校舍,又请来自己的大学同窗、父亲和哥哥还有几名大学生志愿者。大家备好干粮,分散到各县各村各学校,挨家挨户打听有没有因为各种原因而辍学的孩子。
  就这样,经过艰辛的努力,杨昌洪的学校成立了。这所学校包括杨昌洪和后勤师傅在内,共有5个员工,还有115个学生。这些孩子大多是十五六岁,而最大的已经20岁了,当时杨昌洪自己才21岁,与其说是校长,他更像是一个年龄相仿的哥哥。
  在接触中,杨昌洪发现,当地的孩子大多对解放军有着天生的向往和崇拜,于是,杨昌洪定制了迷彩服,并按照军队的生活节奏来培训学生。杨昌洪也和大家一起生活,吃同样的饭菜,睡同样的床铺。穿上迷彩服,戴上军帽,这些孩子也在新奇中似乎懂事了不少。然而,很快杨昌洪就又碰到了问题。
   

学生心中有裂痕,他用爱心去缝补

  学校规定每天早上6点半要起床晨跑,但有一个男生跟着大家跑了两天后就再也不肯一大早就起床了,谁喊他都没有用。又一天早上,大家都去跑操了,杨昌洪走到这个男生的寝室,问他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按照规律生活。男生看到杨昌洪,也只是从被窝里坐起身,不满地说:“为什么早上6点多就起床才是规律呢?我就是起不来,你们为什么不按照我的生活规律来?大家都每天睡到10点再起床,那样才睡得舒服。”杨昌洪当时对他说:“我能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应的生活规律。这样吧,明天我就让全校的同学都陪着你,按照你的生活习惯来,你看看行不行?”
  杨昌洪当天下午喊来所有的老师和各班班长,给了他们一份新的时间安排表,时间期限为一天,但他没有说为什么而更改,大家虽觉得不靠谱却也都表示愿意配合。
  第二天早上6点多,没有响铃声,但不少同学还是按照他们平时的习惯,早早就起来刷牙去食堂,没想到食堂门关着,原来,食堂也要到11点半才开门。早起的人不跑操也没课上,一上午干瞪眼,到了11点早就饿得挤在食堂门口了,那个男生也挤在大家身边,听着同学不断抱怨着不合理的安排。吃完饭,12点开始上课,午睡时间也没了,大家坐在课堂上东倒西歪。到了下午4点多,开始吃午饭,而晚饭是到了晚上8点半才开始。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抱怨,校长一定是疯了才会制定这么不靠谱又莫名其妙的时间安排。
  那个男生一整天都没怎么说话,他没想到杨校长真的让全校人都按照他的规律来,本来完全符合他的生物钟的一整天,他却如坐针毡。尤其是听到身边的同学们不断抱怨时间安排有多不靠谱、校长有多奇怪的时候,他心里涌起说不清的感觉。
  到了临睡前,这个男生主动找到杨昌洪,他说:“校长,我以为你昨天是在跟我开玩笑呢,没想到是真的。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不能按照我的习惯。那样学校就不是学校了,不能这样。”杨昌洪也没有要求他立即改掉生活习惯,而是告诉他可以慢慢来。男生很感动,从那之后,他逐渐跟上了大家的生活节奏,一个学期下来还成为班上的骨干。
  在学校里,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老师可以批评他们,他们也可以批评老师,要是学生犯了错,经常老师也得跟着一起受罚。
  有一年冬天,有一个班上的两个男生半夜翻墙去网吧打游戏,第二天两个男生回来时正好是早上上课的时间,他们到班里却没有看到老师,同学们都用埋怨的眼神看着他们。原来,他们的班主任正在操场旗杆下站着受罚。当然,这样的惩罚规定杨昌洪和几个办学的老师都提前沟通过,为了孩子,他们也都认同这种规定。
  外面下着雪,山里的风像刀子一样朝身上扎。两个男生看着老师在风雪中孤零零站着,羞愧不已。他们主动走到老师身边,一起罚站。后来,这个班的老师跟杨昌洪说,罚站的事情过后,他感觉班上的学生懂事了很多,更团结了,也更听话了。学生们的变化也让杨昌洪很感动,这些曾经的“差生”逐渐从心里接受了杨昌洪和这所学校。
  2005年8月,一个学年很快结束了。杨昌洪的假期过得很开心,因为很多家长都表示自己的孩子放假回家后特别懂事,像变了一个人。他再下乡招生的时候,他的一些学生都主动请缨,帮助他到各村宣传招人。这些学生成了杨昌洪学校的最佳代言人。到了再开学的时候,学校一下子来了300多个学生。
   

昔日学生成同事,坚定无悔走下去

  杨昌洪的学生并不比他小多少岁,有的学生毕业后也会回到学校任教。陈敏就是其中一个。
  陈敏是2008年入学的学生。入学当天,她就跟杨昌洪发了一通儿脾气,说自己是被父亲骗到学校里来的。当时杨昌洪也蒙了,他不知道陈敏的父亲没有跟她介绍过学校的事。他告诉陈敏,她可以回家去,只是当时天太晚了,要走就明天早上天亮了再走。为了缓解陈敏的焦躁情绪,杨昌洪陪着她在操场转了几圈,给她介绍了学校和学生的情况,也听陈敏说了她离家出走、喝酒、抽烟、打架的事。最后杨昌洪说:“今天非常感谢你陪我在操场这样说说话,我觉得你的普通话和口才都非常好,如果你来我们学校,一定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如果你实在不愿意,我也会把你的学费退回去。你可以先好好考虑考虑。”第二天一早,陈敏还是走了。
  十多天后,陈敏回来了,跟她一起回来的,还有她在社会上结交的一些女孩儿。她说她带着姐妹们来学校,希望杨昌洪的学校真的和他描述的那样,可以给她们一个出路。
  由于之前杨昌洪给陈敏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所以她对杨校长十分尊重。在学校期间,杨昌洪夸奖陈敏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普通话发音准,说希望她可以帮助老师主持一些活动。被信任的陈敏很积极地改掉了自身的毛病,为各种活动提建议,并希望大家对她主持的活动能有良好的反应。“大姐大”都改好了,她的那些小姐妹自然也不敢拖后腿。和杨昌洪成为朋友后,她才告诉杨昌洪,自己小时候遭遇过校园暴力,但老师不关心,家长不在意,才导致滋生了不好的情绪,变成了施暴者,让别人怕她,不敢欺负她。
  2013年,陈敏凭自考拿到了本科学历,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得知杨昌洪的学校严重缺少教师,她辞去自己不错的工作,回到了杨昌洪的学校,成为杨昌洪的得力助手。她说,她不介意杨校长的学校薪资水平有多低,她也不觉得那些学生有多难管,相反,她觉得她更理解那些学生,回到母校教学,对于她来说更有意义。
  渐渐地,杨昌洪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收获了社会各界给予的荣誉,先后当选“百名优秀中学校长”“2012年贵阳身边好人”“2012中国身边好人”“第4届贵州省道德模范”。
  2016年,杨昌洪收到“哈佛中国教育论坛”组委会的邀请,远赴美国演讲。
  哈佛中国教育论坛成立于2010年,由来自哈佛大学各院系热衷中国教育问题的青年学者发起。这个每年春季在哈佛大学召开的论坛,旨在联系教育实践者、学者、政策制定者及社会其他各界人士,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促进中国教育发展。杨昌洪演讲的题目是《教育没有拒绝的权利》,整个演讲中,杨昌洪说的都是他的学生,令台下的听众听的泪流满面。他讲完后,掌声久久不息……
  2017年12月17日是周日,杨昌洪去参加了一个教育分会举办的年会,与会的都是一些民办教师。杨昌洪和同仁们讨论了很多关于学生的教育问题。杨昌洪希望,社会能够将关注点聚焦在“山村孩子”“问题孩子”的教育和未来上。
  散会后,杨昌洪匆忙往学校赶。第二天就是周一了,他要和学生们在一起,一起迎接新的挑战,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文中当事人为真名)

● 责任编辑:李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