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我们为何需要“幸福慢递”?

  随着人们立遗嘱的意识越来越强,立遗嘱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老年人立遗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纠纷和简化继承手续。有越来越多的老人产生遗嘱保密意识,有的老年人不愿意按照法定继承来分配自己的财产,担心子女提前知晓遗嘱内容,影响自己晚年生活;更多老年人为防止儿媳或者女婿争夺自己家族财产,在遗嘱中写下防儿媳女婿条款。不论是出于何种担忧,老人们订立遗嘱更倾向选择专业机构进行保存。
  2018年3月21日,中华遗嘱库迎来了启动五周年的生日,在这一天,除了遗嘱库的工作人员,还有很多领导嘉宾、老人代表到场为其庆贺。五年间,中华遗嘱库用自身行动引领出“幸福慢递,幸福留言”的新风尚,帮助11万名老年人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得以安享晚年。
   

为什么老人立遗嘱要防子女?

  数据显示,从有立遗嘱的想法,到真正采取行动,大部分老年人至少间隔五年以上,有21.2%的老年人甚至间隔十年以上。当问及立遗嘱行动迟缓的原因,部分老年人表示害怕立遗嘱引起矛盾纠纷,晚年不得安宁。当天在现场的一位老人笑称:“立遗嘱是怕儿女打架,但更怕的是立完遗嘱子女跟自己打架。”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介绍,66.59%的老年人是在子女陪同下前来办理遗嘱登记,33.41%的老年人是瞒着子女前来办理,而且瞒着子女的比例从2013年的21.28%到2017年的38.31%,有逐步走高的趋势。71.17%的老年人在订立遗嘱前会与子女协商,28.83%的老年人选择向子女隐瞒立遗嘱的事情。在未隐瞒立遗嘱的老年人中,有33.4%选择隐瞒分配方案。
  为什么老人们订立遗嘱时要“防着”子女呢?数据显示,继承人以立遗嘱人的子女、配偶、孙辈为主。其中子女直接继承的为33.53%,配偶互相继承后由子女继承的比例是27.07%,直接给孙辈的比例为13.58%,先给子女后给孙辈的比例为23.02%。可见,绝大多数老年人并未按法定继承将财产平分给子女。那么如此一来,并非所有子女都能得到平均份额。
  中华遗嘱库统计数据显示,房产是老年人家庭财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中华遗嘱库所登记的遗嘱中,处理房产的比例占到99.69%,其次是银行存款17.66%,公司股权2.12%。这充分说明,目前人们订立遗嘱仍然以处理不动产的继承为主要目的。在房价不断攀升的当下,一线城市一套房产价值多则上千万元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也是为什么老人百年后,原本和气的一大家子因为一套房子而打得不可开交。
  陈凯介绍,调研显示老年人对自己财产保密意识越来越强,更多老年人意识到如果没有写好遗嘱,可能会引起子女的纠纷,但如果让子女知道立遗嘱的事,怕在世时候就引起子女的纠纷,影响晚年生活。左右为难,立不立遗嘱都可能会引起矛盾。老人希望生前可以保密自己的意愿,身后又可以传递自己的意愿,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晚年幸福和财产处理。
  在中华遗嘱库五周年活动现场,记者听到了刘大爷的故事。刘大爷和管阿姨这对暮年夫妻虽然是重组家庭,之前都各自有一个儿子,但是家庭关系和睦融洽。近几年管阿姨身体状况不大好,让刘大爷很不安。他担心要是俩人都走了,两个孩子会不会因为老两口的遗产闹纠纷。在经过几年犹豫不定后,刘大爷和管阿姨有了立遗嘱的想法。他们先来到家附近的公证处,公证人员让他们把全家人都召集过来询问,这一步骤就让两位老人很是为难。本来他们立遗嘱的事情就想背着两个孩子,现在按照公证处的流程操作,“俩孩子还不得打起来”!立遗嘱是让以后孩子们不打架,但也不能现在一家人就过不安生。多方打听,老两口得知了中华遗嘱库,简单咨询过后,俩人欣然前往做了预约,了去一大心事。
  陈凯表示,中华遗嘱库创新的遗嘱保管环节,正是迎合了许多老年人对提前爆发矛盾的担忧。因为立遗嘱会引起矛盾的家庭,在老人走后更会闹矛盾,在闹矛盾的时候有一份权威公正的遗嘱非常有必要。但是,如果现在就让家人知道分配方案,也许矛盾提前就爆发了,这正是许多老人想立而不敢立遗嘱的原因。中华遗嘱库正是因为帮助老年人实现了生前保密、身后传递而受到广泛欢迎。
   

为什么99.93%的老人在遗嘱中写下防儿媳女婿条款?

  在3月21日中华遗嘱库五周年活动现场,中华遗嘱库向社会发布《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13-2017)》,对所保管的8万余份遗嘱进行数据分析。
  传统思想认为立遗嘱是为了防止子女们将来为老人的遗产打架,独生子女家庭一般不会存在这种担忧。但是白皮书显示,在统计的82177份遗嘱中,有39234份遗嘱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立下的遗嘱,占总遗嘱数量47.74%。这一有趣的现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不过细想来,该现象的确很符合时代发展走势,这也是立遗嘱的优势之一——避免家庭财产损失扩大。
  在我刊2018年第8期杂志中,记者曾经介绍过独生女周莉莉为办理房屋过户繁琐手续头疼窝火的故事,像她遭遇的继承父母遗产导致财产旁落的情况,在当下老龄化社会中并不鲜见,这也是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中老人选择订立遗嘱的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558万对,比去年下降7.5%;依法办理离婚登记185.6万对,比去年同期上升10.3%。子女离婚率上升也是导致独生子女家庭立遗嘱意愿上升的重要原因,家住天津市东丽区的张阿姨就因儿子的离婚损失百万元。
  2007年,张阿姨老伴儿去世;2010年,他们唯一的儿子因夫妻感情不和,跟儿媳离了婚。2015年张阿姨家在办理房屋拆迁手续时,被前儿媳告上了法庭。这是张阿姨第一次摊上官司,前儿媳张口就向她索要100多万元的拆迁款,让她又气又羞。依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婚内继承所得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张大爷是在小张离婚前去世的,因此小张所继承的遗产份额按法律规定就属于他们夫妻的共同财产,因此前儿媳索要拆迁款是合法主张。因为这件事,让张阿姨气得两天没吃下饭,最近儿子又有结婚的打算,吃一堑,长一智,张阿姨赶紧到中华遗嘱库预约办理遗嘱,希望通过遗嘱避免将来儿子如果再度离婚导致的财产损失。
  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有99.93%的老年人选择中华遗嘱库范本中的防儿媳女婿条款。在遗嘱中规定继承人所继承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不属于其夫妻共同财产。统计结果一出,在网络上引起不小轰动,不过很多网友表示可以理解,很多人认为,这些钱都是老人辛辛苦苦赚来,想怎么处置都是老人自己的权利。这也正符合遗嘱订立的最根本原则,老人根据自身的真实意愿分配财产。
  当天现场,周先生代表他的岳父岳母出席了周年活动,两位老人正是在周先生的鼓励下,来到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周先生告诉记者,虽然遗嘱中写明财产归女儿所有,但看到岳父岳母没有后顾之忧,安心生活,也是美事一桩。
   

立遗嘱为何变成书写情怀?

  当天周年活动现场到了很多一直关注中华遗嘱库成长的老朋友,他们共同见证了中华遗嘱库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
  北京多元调解促进会会长翟晶敏表示,中华遗嘱库的事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善事,我们党和国家进入了改革新的历史时期,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一项重点工作,而中华遗嘱库所做的事正是一项实实在在、利国利民的好事业。“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细胞,我们把遗嘱和继承的事处理好,有利于家庭的团结和幸福。中华遗嘱库力争在矛盾发生之前做到预防矛盾。继承案件主要的矛盾在于有没有遗嘱,有了遗嘱以后,遗嘱是否合法有效以及遗嘱的规范性对法院的判决产生决定性作用。”
  全国老龄办老年人才办主任李明介绍,2017年我国老年人人口已经高达2.4亿,占总人口的17.3%;并且,老年人人口每年以超过1000万人的速度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为广大老年人排忧解难,维护他们合法权益,保障他们幸福生活的任务更加任重道远。
  李明表示:“五年来,中华遗嘱库不但服务了大量老年人,更加明确了战略目标、发展方向和核心价值,组建了团结奋进的团队,建立了完善的流程和标准,打造了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生活,为中华遗嘱库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期待中华遗嘱库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所有远大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脚踏实地的奋斗。希望中华遗嘱库的工作人员牢记使命,既然这是一项有长度、有温度、有高度的事业,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事情,需要更有定力、更有耐心、更有恒心。”
  在当天活动现场,一位老人拿着锦旗向中华遗嘱库表示感谢。老人姓祁,由于她的老伴儿生前在中华遗嘱库立有遗嘱,保障了她现在的基本生活,避免让她经历旷日持久的诉讼大战。祁阿姨与她的老伴儿杨叔叔跟刘大爷、管阿姨一样,组建了再婚家庭。婚后,两位老人一直住在杨叔叔家,在老年生活中,祁阿姨一直尽心尽力照顾杨叔叔,让他重新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尽管杨叔叔有六个子女,但是杨叔叔担心自己走后,祁阿姨生活无依,决定将房子留给一直照顾他的祁阿姨。2013年,从电视上了解到中华遗嘱库后,杨叔叔立马做了预约,排了一年的队终于完成登记。一年前,杨叔叔去世,六个孩子为了继承房产跟祁阿姨打起了官司。因为有手续完备的遗嘱,法院判定遗嘱有效。现在,祁阿姨已经把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当天活动现场,祁阿姨特意带着锦旗给中华遗嘱库过生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中华遗嘱库一直将订立遗嘱比喻作“为幸福留言”,让写满法言法语、充满法律效力的遗嘱浑身散发着老人对家人爱的情感。《民主与法制》周刊总编辑、中华遗嘱库管委会荣誉主任刘桂明在致辞中不禁感慨:“当我们现在都接收快递的时候,应该做点‘慢递’的事,让幸福慢慢传递。”的确,一份饱含爱意的遗嘱,哪一个字符不是做父母生前对子女悉心规划的打算,何尝不是一种无声的关爱!将爱慢慢传递,让爱满满流传,这也许就是设立中华遗嘱库最大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