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新闻法,是迹似“复仇”还是厘清界限?

  年轻帅气的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又成为新闻焦点。这一次,他与另一位同样风头正劲而又风格迥异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一样,是对“假新闻”宣战。2018年1月3日,新年钟声的回响还没完全停止,马克龙就在媒体新年招待会上宣布,年内将修订新闻法,遏制“假新闻”借社交媒体传播。为什么马克龙要修订新闻法?这项举措对于法国到底意味着什么?随着马克龙强势推动的系列修法,一场洗削更革的汹涌浪潮,似已席卷而来。

 

“假新闻”的受害者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马克龙修订新闻法,也是如此。
  在解释修法的初衷时,马克龙表示,必须完善法律体制,防止“假新闻”侵害法国现有政治体系,因为“有人正在故意试图模糊真相与谎言之间的界限,破坏民众对自由民主的信心”。“现在只需要几千欧元就可以在社交媒体上传播不真实信息。社交网络上成千上万的报道正在以各种语言散布谎言,试图抹黑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公众人物和记者们的名誉”。
  但是,除了这些修改新闻法的正式理由,另一个重要的引线是,马克龙本人曾是假新闻的受害者。法国大选期间,在2017年5月3日的电视辩论中,当时的竞争对手勒庞曾指出,马克龙在巴哈马群岛拥有私人账户。随后马克龙再三自证清白,表明并没有所谓的“海外账户”,并将散布谣言一事诉诸法律。尽管马克龙并没有被“假新闻”击倒,但竞选中的“猫儿腻”,毕竟让他“如坐针毡”。
  当然,马克龙修订新闻法,怒火也不一定单单指向国内。外界认为,马克龙此举,针对的是俄媒体“今日俄罗斯”以及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马克龙表明对假新闻“零容忍”的态度后,在没有给出明确理由的情况下,官方即接连拒绝“今日俄罗斯”法语频道记者参加法方多个重要活动。这种官方的排斥态度,其实早有苗头。
  早在竞选期间,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和卫星通讯社曾作出对马克龙不利的报道。卫星通讯社对法国共和党议员尼古拉·迪克进行专访,迪克称作为银行家的马克龙,“一直是美国大银行的代理人”。他还称马克龙是同性恋,背后有“非常有钱的同性恋游说者”支持。让马克龙心有余悸的是,就在竞选团队停止竞选活动前数分钟,他的团队居然爆出大规模的黑客袭击事件,数千份电子邮件以及内部交流信息被泄露。
  2017年5月,马克龙在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的联合记者会上,点名批评了以俄媒体为代表的外国传媒,宣称:“有媒体开始散布诽谤的虚假信息时,他们不再是新闻单位,而是具有影响力的宣传机构。”“在此次法国大选期间,今日俄罗斯和俄罗斯卫星网扮演了影响机构的角色,并曾多次出现过报道有关我本人及我的竞选团队的假新闻的行为。”
  对马克龙关于俄罗斯媒体的评论,普京并没有给予回应,但在一名记者暗示说,俄罗斯是马克龙竞选班子遭网络攻击的幕后黑手时,普京强硬否认。他认为,关于黑客攻击的指控并非基于事实,克里姆林宫并没有企图影响法国大选结果,并为当年3月会见勒庞的行为进行辩解,指对方只想与俄建立友好关系。
  尽管“假新闻”并未对马克龙竞选造成什么太大影响,但是这种亲身经历,促使马克龙开始考虑,通过改变法律制度,更好地治理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问题。

 

“新闻自由”之忧

  修订新闻法,并非没有任何成本。
  根据这部酝酿中的新法案,所有受赞助播发的新闻报道,都要提高透明度,比如需要公布赞助人和相关媒体控制者的身份,并限制此类新闻报道的赞助金额。管理传播事业的法国最高视听委员会,将获得更多权限,防止“受外国控制或影响的电视台”损害政治稳定。
  法案还将制定新的应急程序,允许监管机构删除社交媒体内容、关闭用户账号和屏蔽网站。一旦媒体播发的消息,经证实是假新闻,那么经司法部门裁决,相关内容、网页链接、用户账户均可被取消或关闭,甚至可查封相关网站的途径。至于有关新法案的细节,将在今后予以公布。
  对于马克龙即将出台的这项法案,法国人的反响并不一致。赞同的声音认为,目前网络上的谣言的确无法分辨,对大选这种严肃事情都会误导,需要制定严格的法律规范;质疑的声音则指出,马克龙此举有违新闻自由的传统,“是不是哪天还要成立个‘真理部’,把那些马克龙不希望看到的评论都删掉?”还有法国网民在网上调侃说:“或许到了马克龙任期结束时,我们的社交网络上不仅没有假新闻,连真新闻也没有了。”
  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孟德斯鸠、卢梭等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等资产阶级国家和人权学说。在这个国度,“新闻自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
  法国《人权宣言》第十条宣称:“任何人不应为其意见甚至其宗教观点而遭到干涉,只要它们的表达没有扰乱法律所建立的公共秩序。”第十一条则指出:“自由交流思想与意见乃是人类最为宝贵的权利之一。”
  1881年7月,法国议会通过《出版自由法》,一举废除报纸期刊的特许制与保证金, 确立了新闻自由体制。1889年,该法得到修订补充, 原则上禁止政府未经法院裁决,就直接查封报社。这部《出版自由法》被认为,乃是当时欧洲最自由的法令,促进了现代报纸的产生, 至今仍是法国自由报业的基石。
  不仅如此,1950年,法国还参加了在罗马签订的《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公约》,该公约第十条第一款即规定:“人人有言论自由的权利。此项权利就包括保持主张的自由,以及在不受公共机关干预和不分国界的情况下,接受并传播消息和思想的自由。本条不应阻止各国对广播、电视、电影等企业规定许可证制度。”
  恰是基于这种对于新闻自由的追求和信仰,法国人对马克龙提出的修改新闻法抱有天然的警惕。尽管总统强调,自由不会受到威胁,因为法案主要适用于在竞选期间散布假新闻干扰大选的情况。

 

挟民意同行

  这并不是马克龙第一次宣布修法。
  2017年,这位年轻英俊的新任总统上台后,以“稳、准、狠”的改革者姿态,速度树立执政权威,一改法国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颓势,带领法国恢复在欧盟、中东乃至全球的影响力。多家媒体估计,2018年或许将是法国的重大变革年。
  马克龙修法,尽管遭受许多质疑,支持者也不吝发出他们的声音。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1月10日至11日,法国电通咨询公司对1004名18岁及以上法国人做了调查,显示79%的法国人支持马克龙的立法提议。
  事实上,这种公众支持度与假新闻的猖獗不无关系。近年来,多个国家的选举遭受虚假新闻困扰,随之出台治理措施。2017年9月,德国出台《网络执行法》,成为第一个立法限制社交网站不当言论的国家。
  在此之前,2017年5月,英国议会要求,政府对拒绝删除非法内容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给予界定,并出台更为严厉的司法手段。意大利政府也于当年2月向议会提交法律草案,建议对虚假新闻相关网站进行处罚,甚至可判处相关责任人入狱两年。
  修法得到主流民意的支持,还得益于马克龙在任期内的优秀表现。恰是凭借“非左非右”的纲领以及深刻改革法国的意愿,作为政坛黑马,第一次参加竞选的马克龙,2017年成为第五共和国的第8任总统。他的当选,在法国政坛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震动,也在欧洲乃至国际上带来了一股新风。
  就任以来,马克龙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在法国政坛树立权威。尽管初上台时,劳动法和税法方面的密集改革,触动了以工会为代表的诸多方面利益,一时间罢工和街头抗议屡屡发生,民意支持率一度骤降近10个百分点。然而,马克龙依然坚持推行,力保改革“含金量”。
  熬过阵痛期后,法国民众迎来了回归正常秩序的经济发展。2017年法国GDP增长1.8%,且这种复苏将延续到2018年6月。与此同时,法国经济中的老大难问题,失业率也迎来下降:2017年第四季度下降至9.5%,2018年第二季度将下降至9.4%。
  执政8个多月以来,经济方面,马克龙推动税法、劳动法改革,刺激发展;国家安全方面,实施新反恐法,宣称“更新”法国军队的核威慑力量;外交方面,致力于推动欧洲建设,争当重振欧盟的“领头羊”。
  一系列措施迅速掀起改革风暴,强力祛除“法国病”。从马克龙执政开局之年的表现看,法国改革终于动真格,不再只停留在口头上。早在竞选期间,马克龙“非左非右”的中间派政治纲领,曾被指责为“缺少核心内容”,但马克龙将其解读为“不因循守旧,不受教条束缚”。而如今,一系列改革措施,充分展现了年轻总统的务实风格。
  2018年1月2日,知名欧洲民调机构哈里斯的一项民调显示,法国再也不是一个“悲观的国家”。对法国的未来,有59%的民众持积极态度,较两年前增长了6个百分点。这种明显增长势头从2017年的年中开始,几乎与马克龙就任法国总统同步。
  在法国政界有一种看法,即马克龙的上台,令法国国内对政府的信心同经济状况一同复苏,这个欧洲国家将迎来自己的黄金十年。这一切似乎预示,无论外界评价如何,2018年的新闻法修订,与其他改革措施,都会按照既定方案,稳步向前推行。
  2017年12月31日晚,马克龙发表就任法国总统以来首次新年致辞,强调2018年最大的心愿,是法国社会和谐。他重申,不会更改既定改革计划,将以“同样的力度、强度和速度”继续推动改革。新闻法修订,也是马克龙改革的重要内容。
  至于结果如何,还需要事实和时间来检验。新闻法修订的全程,也需要更多检验,但马克龙声称自己“不会停止行动”。

 

修法之路并不平坦

  2017年5月7日,法国总统第二轮投票,39岁的马克龙以65.5%的支持率胜过马莲娜·勒庞,成为法国新任总统,也是最年轻的总统。很多人因此将政治黑马的冠名,给予了马克龙。
  然而,在法国当前政治生态下,马克龙的当选远非“众望所归”。从国民议会两轮选举弃权率均超过50%,以及总统支持率在“执政百日”内断崖式下落可以看出,法国民众对新总统的忍耐度,并不比其前任更高。面对高举“革新”“进步”旗帜走上政治舞台的法国总统,民众迫切希望他用切切实实的“政绩”来换取支持。
  2018年开局,尽管新政获得了媒体和坊间诸多赞誉,但还有更多期待等待被满足。法国奥多克萨调查公司与电通咨询公司联合进行的民调显示,多数法国人满意的是马克龙在欧洲和国际方面的表现(61%),其次是教育(57%)和安全(55%),但关于经济和社会这些法国人关心的核心问题,不满者占56%。从这些方面看,马克龙的执政基础并不稳固,他必须在更短时间内实现“重振法国”的承诺。
再审视马克龙大刀阔斧的改革,有强烈的法国“进步主义”色彩,不求结果,但求改变,也没有左右的政治派别色彩,一定意义上,是对法国政治传统的颠覆。诚然,马克龙有理想、有魄力、有雄心,也不讳言要做法国的“戴高乐”或“拿破仑”。但是,作为传统政治体制外走来的领导人,马克龙当选,更多的是由于法国经济衰退停滞,左右派的改革已然尝试但都没有效果的背景下,法国人用选票给出的新一轮变革尝试。
  这种“非左非右”的尝试,也伴随着左支右绌的风险。法国《解放报》24日称,法国工会和传统左右翼党派对总统的改革越来越不认可,他们认为马克龙过于关注财富阶层的利益,过于倾向市场为主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派。而劳动法税法等系列新举措的改革效应,将在2018年逐步显现,随着劳动市场放活、中下层实际收入面临“缩水”,习惯于高福利的法国社会对马克龙改革的反对声很可能走高。
  事实证明,触动“利益奶酪”的改革主张,让一些群体产生不满。其中,冻结公务员工资上涨指数,未来5年内裁减12万公职岗位以及削减公共开支等改革,引发公务员抗议。大约26万法国公务员2017年曾走上街头,抗议马克龙推行的多项改革政策。游行导致多所学校停课、医院暂停营业,据民航部门统计,三分之一往返法国的航班受到影响。而新闻法的修订,能否获得成功,也与马克龙改革“同呼吸”“共命运”。
  从执政内部来看,前进党建党时间短,人员组成相对杂乱,党派稳固性存疑。竞选成功后,前进党在议会选举中夺取350席,占据议会绝对多数并成功组建政府。在这一“阶段使命”完成之后,是否仍旧能保持团结一致,还是各有算盘,尚不得而知。
  政治角力场期待棋高一着的高手。杜拉斯的小说《情人》中,有一段著名的话:“和你那时的容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饱受摧残的容颜。”广为人知并被津津乐道的是,青年才俊总统的夫人,是年长他24岁的曾经的高中教师。或许,这让常人难以理解的事实恰恰说明,马克龙少年老成,内心的成熟需要匹配一位同样成熟的“灵魂伴侣”。这种性格与心理,也显示了马克龙的政治性格:突破常规、坚定不移。
  一场改革,一部法律,一个政治家。酝酿中的这部法律,连同马克龙的政坛命运,走向如何,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 责任编辑:阮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