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的朋友圈》专题报道之二

他们为什么会被称为“红圈律师事务所”?

  2018年1月11日上午,桂客年会上出现了一个壮观的景象:律师界熟知的八家红圈所的代表齐聚现场,畅谈律师事务所的昨天和今天。所谓“红圈所”,据说是由一家国外法律媒体在评述中国律师事务所承接涉外法律业务的优异表现时,仿照英国律师事务所曾有“魔圈所”的说法,用红笔在位于国贸桥附近的这八家律所所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于是,就有了民间版的“红圈所”传说。
  这等场面实为少见,而这八家律师事务所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已经建所25年以上,都是“上了岁数”的律所。既然都是老所,就有传承和老经验,更有极为成熟的管理者。
  他们的对话中有什么亮点和有趣之处,随我来看看吧!

 

最老的律所谈传承  

  看面相也就四十多岁的“70后”环球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劲容长了一头灰白的头发。他上台前,刘桂明总编辑说:“大家先看看他的头发,再猜猜他的年龄。”
  确实很难猜。更猜不出来的是,面相如此俊朗年轻的律师竟是我国最老律师事务所目前的“掌门人”。环球所创建于198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一家律师事务所,更拥有着编号为第1号的最早的律师证。
  刘劲容律师说,环球所原先是一个国资所,他自己上学的时候就知道这个牌子。后来改制,成为跟大家一样的合伙制律师行。其实,原来还有很多国资所,只是并没有存续下来。但环球所一直坚持了下来,牌子也没有换过,当年的老律师今天还有仍然在所的。
  环球所是如何做到的?环球所三十多年的历史又留下了什么,积淀了什么,传承了什么?
  在刘劲容的介绍中,“踏实”“老实”出现了好几次。他表示,环球所内部最强调的一点是把活儿干好,让客户满意。他们内部有一句话叫“成就客户,成就自己”,这是环球所多年来始终坚持的。我相信这句话也正是环球所能够多年在行业内始终保持领跑位置的法宝。
  刘劲容说,接力棒传到自己手上的时候,环球所已经传了三到四次,有可能还会有更多。在这三十多年中,环球所经历了各种体制,要传承,其实在于每一代负主要责任的合伙人自己的三观,和大家对利益的看法和诉求。
  在新老更替方面,环球所一直非常顺利。这就是因为老一代和新一代律师,在三观上一致,目标也一致。老律师要把环球牌子打造成百年老店,其次在利益上也都高风亮节。其三,老律师非常敬业,更传给了环球所很多宝贵的文化。
  这些文化与其说让我感到开了眼界,不如说让我心生敬仰。环球所的老合伙人都是亲力亲为办案,对质量也达到了挑剔的程度。他们培养出来的律师,也都传承了这个挑剔苛刻的文化。这种文化,到今天在环球所也是铁的纪律。
  另一个文化,是团结的文化,不计较的文化,更是看淡利益的文化。环球律师事务所没有退休制,老律师从来没有要求过要有这项制度。有几个老律师已经退休,回家拿社保,不从事务所拿一分钱。这完全是出于对品牌的热爱和把品牌传承下去的希望,所以对年轻一代更是百分之百的支持。
  刘劲容介绍,在环球所,都是革命同事,只有革命分工不同,没有上下级之分。这是另一个重要的文化。在刘劲容看来,这是因为律所很看重人、强调人,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因此律所看重人才的三观相同,这已经成为环球所极为重要的传统。
  另外,目标一定相同,那就是把事务所建得更好。把事务所建得更好,就要为客户提供最好最高质量最高效率的服务,这也是环球所铁打不动的一项文化。
  环球所的管理有一个心得,那就是所有的管理都要围绕管好人心这一点。没有人心,任何制度都会被架空,管好人心就是最大的管理目标。而我相信,文化在其中正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进入市场最早的事务所

  中伦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学兵律师介绍说,中伦律师事务所1993年1月18日拿到北京市司法局的批文,春节后完成装修,今年恰逢中伦所成立25周年,是进入中国法律服务市场最早的事务所。
  中伦所一共拥有11家境内的办公室,同时在香港和国外还有6家办公室。所里有牌照和没有牌照依然从事法律行业的律师已经超过1500人,合伙人超过280人。张学兵表示,这样的规模下,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发展,如何更好地在中国经济发展和法制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把法律人的工作做好,还有很多的功课要做,还有很多任务要完成。
  中伦所有一项特色机制,那就是每个合伙人报明年工作计划的时候,报主业的同时要报副业,张学兵介绍了这项机制的起因。
  中伦所认为,这来自必须要实现合伙人专业化的诉求。通过专业化的合伙人,再培养出一批一批专业化的律师。与此相反的是,律师传统的职业面非常宽,特别是比较早的事务所,中伦所作为成立了多年的律所更加难以避免。为了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中伦所过去十年里一直在强调合伙人的专业化,无论是合伙人的专业定位,还是引进新合伙人。这些年所里拒绝了很多地方大咖,原因就是比起创收来说,中伦所对专业色彩鲜明的律师更加感兴趣。
  从内部的管理和分配机制上,中伦所也要求每个合伙人只能在自己所确定的专业领域执业。不属于专业领域的内容就会被强制分配出去。而在整个大的不同的专业领域,中伦所又要求合伙人应该有一席之地。因为如果对合伙人有一种高水准的要求的话,事务所整体的业务质量和评价也就能够上升。这就出现了主业和副业的工作计划。
  张学兵认为,为了能够把事务所最好的资源给到客户,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好的分配制度,才能实现平衡。

 

成为“姥姥”

  君合律师事务所主任肖微律师感慨:“当年创办君合所的时候,自己还是满头的黑发,还带着自然卷,现在都不知道那些卷哪儿去了。今天坐在这儿我看就我老,1989年成立,当年也不老,办事务所,一晃的事。”
  君合所是八家红圈所中时间第二长的,君合所一直在控制自己的规模,目前国际上有12个机构,国内有9个,140个合伙人。
  肖微表示自己当律所主任的次数比较多,中间有时候当六年,有的当两年,因为主任都是选出来的,选上了就得当。他给自己取了个名叫“姥姥”。他戏称,因为得伺候“孙子”。伺候人的事情都不好干,尤其年轻人很难伺候,所以他说自己“当两年又烦了”。
  说到主任,就不得不说到民主选举。最初的民主选举制到现在早已发展成为不记名投票,这中间难免出现各种矛盾。在君合所选举主任的时候,很容易就会选到肖微。虽然他也觉得自己并不完美,但事务所是整体性的,整体性事务所就要一体化、系统化运营,如果不能运营到位,所谓的一体化也就是空谈。
  运营的时候就得有一定的意识和办法,在事务所一些难点问题上,虽然律师们都有做业务的能力,但是真正把平台做出来,更需要管理能力,也需要在事务所慢慢沉淀出一些东西来。民主的方法是好的,但是也会带来政治的问题,君合所也在解决。 
  篇幅有限,不能将八家律师事务所的所有独到精彩之处写入文章。姜还是老的辣,老马识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就是我听这些老所代表发言的最大感触。律所虽然老,代表却不老;代表老了,心却不老。
  但实际上,除了这些以“老”见长的律所外,更有以“小”见长的律所。如有着平均年龄不到40岁管委会的通商律师事务所,仅有40多个合伙人的海问律师事务所,以及不仅成立最晚,还找不到总部在哪里的方达律师事务所,还有曾是最年轻的律所主任彭学军代表的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他们并不甘于仅成为中国律师行业历史上辉煌的记录,相反,他们更愿意像是很多新的创业者那样,拥抱和争取那些必将属于自己的未来。
  除了“老”和“小”的不同,还有早已踏出国门,主要在做境外业务的金杜律师事务所值得我们关注。我们也同样希望更多的律所能够在国外打开局面,在更大的舞台展现中国律师的能力、魅力和活力。
  法律人能永葆一颗年轻火热的心,我们更祝福老的法律事业在这些法律人手中能够闪耀出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