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人”的草根调解梦

  “办公场所解决了,还给调解员发工资及五险一金,真是雪中送炭呀!”2017年12月1日,福建省莆田市劳动关系协会会长侯毅,带着记者参观了城厢区金海湾大厦17楼时说,政府将整层给他们做办公室,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这个来自四川的外乡人,凭着满腔的热情,在莆田创办“莆田市劳动关系协会”免费为外来务工人员维权,名声大振。自2013年协会组建至今,侯毅成功调处或参与成功调处各类民事纠纷400多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9%。
  2017年6月,在当地市委政法委书记李飞亭的支持下,由城厢区委书记王文才挂帅,区委政法委书记陈庆王亲自主抓创立的区级1十N调处中心升级为莆田市劳动关系“1+N”调处中心,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力量。

 

垫资创办维权协会

  侯毅是四川南充人,2010年从厦门来到莆田成立建筑公司。他肯吃苦讲信用,承接了不少工程,公司办得有声有色。建筑开发商因各种原因长期回款慢,侯毅的公司被拖欠2000多万元,陷入资金困境。于是,法律意识较强的侯毅走上了维权之路,但对于一个外乡人来说,这条道路有多难可想而知。
  据统计,在莆田的外来务工人员有80多万人,分布在餐饮业、制鞋业、建筑工地、红木家具及制造、服务、运输等行业,由于法律知识匮乏、人生地不熟等,他们时常遭遇欠薪、医患、工伤、交通事故等方面的维权困境。
  侯毅产生了搭建一个平台的想法:用自己懂得的一点法律知识为老乡们做点事。2013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成立“劳动关系协会”,帮助在莆田的外来务工人员维权,将自己的建筑公司交给朋友打理。
  协会挂牌营业得有办公室,还得招人。侯毅瞒着妻子卖了家里的房子,租了一间16平方米的办公室,自己做了阁楼下面调解上面办公。接着,他辗转各大工地、工业园区务工人员聚集地,聘请公、检、法、司、劳动仲裁离退休的老干部宣讲法律法规,引导工人遵纪守法,增强合法维权意识。
  “外来人员没什么钱,遇到纠纷更是困难。”侯毅说,他为老乡提供法律服务都是免费的,但是房租、员工工资、交通费及加班等都要花钱,有出没进,卖房子的100多万元很快所剩无几,至今还有部分退休人员的工资未付完。侯毅的做法让很多人看不懂,也经常被妻子数落。
  但是,当看到问题解决后老乡们露出的微笑,侯毅觉得一切都值得,他坚信自己做对了。

 

 “你帮了我们,我们记得你”

  2014年,侯毅到仙游县办事,打了一辆出租车,下车时司机不肯收钱。侯毅很纳闷儿。
  “光头佬,你帮我们办了事,我认识你哟。”司机的回答,让侯毅温暖到心里。
  原来,仙游县交通局与某出租车公司签订买断经营权协议,2013年因政策变动又增加投放了几百辆出租车,这直接影响到的士司机的收入。这些司机大多数是四川和重庆的外来人员,他们花钱买经营权,一家人的生活都靠这辆车。增投的几百辆出租车,等于是从他们碗里抢食。司机们开始罢运,在县政府和交通局门口堵路,出现暴力袭警事件。
  “当时闹得挺凶的,有4个人被抓进去,几十名司机开车到福州上访。”侯毅说,四川驻闽办事处主任打来电话,他临危受命,代表老乡赶到仙游县去调解。
  侯毅说,违法要坚决打击,但这件事“事出有因”,希望政府以人为本,临近春节是否能允许被抓的4个人取保?交通局林局长有点儿犯难,他让侯毅先回去安抚老乡,不要再闹事了,他去找县委政法委和政府相关领导沟通沟通。
  有了林局长的支持,侯毅心里基本有点儿数了,第二天侯毅再去仙游县找了几个老乡共同组织大部分出租车司机座谈。“我是‘川办’主任委派来的,如果同意我替你们调解,就得配合我的工作,按我的要求办。”侯毅开门见山,“三天之内不允许任何一个人上街闹事,更不能打电话聚众,不能上街堵路,凡有人闹事导致抓进去的人放不出来,由被抓的人家属找闹事的人理论,如果你们能答应这个条件,我再去与政府沟通商谈,看看能不能将人取保出来。如果取保不了,你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共同的乡音、坦诚的交流,侯毅取得了老乡们的信任。三天之内果然没有人上访闹事。事情暂时平息了,但是取保得走法律程序,如果这些人出来后再闹事怎么办?交通局长还是有些担忧。
  “谁再闹事就抓谁。”在局长面前,侯毅拍着胸脯保证。经过商讨,很快被抓的4个人都取保出来回家过年,没有人再闹事了。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

 

调解也有小巧门

  调解除了要公平公正,不能有私心,还得有点儿小窍门。
  侯毅说,他们接到调解委托,首先告知当事人调解是免费的,接着派人了解情况,收集分析证据找准调解的切入点,除了纸质记录外,还要同步录音录像,严格按程序办事。工作做扎实了,可以减少一些不利因素。
  2017年9月,侯毅受委托协助调解一起集体讨薪纠纷上访案。几十名工人称被拖欠37万余元工资。侯毅介入后,鞋厂包工老板称公司被欠100多万元货款,园区已介入调解。他带着同事找到公司和包工头及园区主任了解情况,结果矛盾双方各执一词,化解纠纷陷于僵局。
  工人讨薪心切,不停到市政府上访,市信访局组织信访、公安、某区政府及劳动监察和园区介入,并通知1十N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侯毅派人参与,在市信访局会议室召开研判化解对策会议。这些部门中有人从法律角度提出,拖欠工资的主体是包工头,应该先把包工头抓起来。
  侯毅则认为:要解决的是群体性的讨薪问题,而不是要抓某个人,欠薪主体是包工头这个定性没错,但抓了包工头,几十个工人欠薪问题由谁解决?侯毅建议最好的办法是法理并用:公司欠老板的货款中应包含工人工资,包工头身无分文,应从维稳的角度由公司先发工人工资,公司再与包工头解决经济纠纷。
  侯毅的建议,得到与会各单位大多数领导的认同。经协商,公司同意先发工资,具体由莆田市劳动关系协会1十N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发放。不过,在调解签字时,被拖欠工人的工资表汇总突然暴增到60多万元,工人和包工头都在工资表上签字画押。侯毅经过了解,得知这些工人都是包工头的老乡、亲戚,很有可能与包工头串通,希望通过工人讨薪从工厂多套点钱出来,但包工头却否认了。
  对这种事,侯毅有他的办法,他长期搞建设工程,对基层班组长的一贯做法很了解。于是,他将工人召集到办公室,重新挨个点名按手印。发现有一个工人工作3个月,说被欠4万多元,而鞋厂普通工人的工资很难过万元。这个数字与第一次笔录也不相符。
  “如果做假,你们拿不到钱,还要负法律责任。”侯毅再次找到包工头,包工头不说话了。最终,这起讨薪纠纷以37万元结案,化解了这起长达5个多月的欠薪事件。

协会调解大升级

  因为莆田市劳动关系协会1十N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是免费的,除了四川老乡,湖北、河南、贵州和江西等地的外来人员也找上门,案件类型也从劳动劳资纠纷扩展到所有民商事纠纷的调处,比如上访纠纷案件、法院民事存案和网上调解流转的矛盾纠纷等。
  四川与湖北、广西、贵州等地口音比较相近,更容易取得信任。侯毅调解讲究短平快,调解好了材料送到法院,最多三天就司法确认。如不按协议执行,另一方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简单快速。
  侯毅为人随和,有法律功底,能主持公正,他和他的“劳动关系协会”很快在莆田市城厢区打开了局面。2015年7月,在侯毅的努力下,莆田市劳动关系协会正式成立,侯毅被推选担任会长职务。
  2016年9月,依靠莆田市劳动关系协会,莆田市政府将商会调解、协会调解同三大调解有机结合,成立莆田市劳动关系协会城厢“1+N”调处中心,2017年6月升级为莆田市劳动关系“1+N”调处中心。
  侯毅组建的“劳动关系协会”被收编后,也由最初的十多平方米小店面搬进1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办公室。2016年年底,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到调解中心调研,认为政府、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都需要这样的调解组织,当场拍板解决办公场地及经费问题。不久,调解中心正式入驻金海湾大厦。
  “当时快撑不下去了,林书记带来一场急时雨。”侯毅说,当地政府支持力度罕见,不仅解决了办公场地问题,还给编外的调解员发工资补贴及购买保险,公安部门还发放调解员专用服装,司法行政机关经审批成立调委会并建立了“侯毅民心调解室”,这样的创新维稳举措在全国首创。
  据介绍,自2013年协会创办至今,侯毅经手调处成功或参与成功调处的各类民事纠纷400多件,为外来务工人员和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共计3000多万元,调解成功率达到99%。2017年,莆田市市长李建辉到莆田市大调解中心调研,参观了莆田市劳动关系协会1十N人民调解委员会,对调解工作取得的成效充分肯定。
  “我的选择是受了母亲的影响。”侯毅说,母亲曾是四川南充南部当地妇女主任,经常帮人家调解纠纷,60多岁的时候还经常被人用竹轿抬去调解。
  “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支持,近两年来,中央各大主流媒体和相关领导经常前来参观指导,福建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省政协等领导也都亲临关心支持调解维稳工作,还有其他省份的政府组团前来参观学习。”侯毅说,他将一如既往地做好调解工作,为政府维稳分担一点压力。
  一个外乡人就这样圆了自己的草根调解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