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疑难案件”有妙招的派出所在哪里?

  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未央分局大明宫派出所曾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四次,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人民满意公安基层单位、全国执法示范单位、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并被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派出所”。直到现在,大明宫派出所工作也是“钢钢的”。以去年的年度综合考评为例,未央分局在全市城区分局组名列第一,而大明宫派出所在未央分局也名列第一。
  别的工作且不说,大明宫派出所有一“牛”:多年来,没有形成一例治安疑难案件。这就怪了,那些像牛皮癣一样困扰许多基层单位的治安“疑难杂症”,怎么会绕着这个先进派出所走呢?

 

换思维:抽丝剥茧赛刑警

  过年期间,延安人小吴来西安看姐姐。大年初四下午,小吴和姐姐、姐夫带着俩孩子到大明宫盛龙广场逛街。好容易找到一个车位,正准备往里倒车,一辆黑色的本田雅阁车却麻利地一头扎了进去。
  怎么这么臭不要脸!小吴气哼哼地走过去,用手指敲那位的车玻璃跟人家理论。雅阁车主是个愣头青,毫不示弱,一言不合动了手。一看小吴姐夫也过来助阵,雅阁车主突然从车里抽出一根木棍来,劈头盖脸把两人打跑,然后开上车一溜烟儿跑了。
  这天,接下这起案子的,是民警郭卫国。小吴他们能够提供的线索,就一车牌号,还漏一个数字没记住。通过模糊查询,郭卫国将几个牌号相近的黑色雅阁车信息都调了出来,将车主照片打印出来让小吴辨认,小吴一眼就认出了那人。
  这人名叫蔡某。车主信息上,显示有他的手机号。当着小吴的面,郭卫国拨打电话无人接听。第二天,郭卫国再打,手机停机了。
  蔡某登记的住址,在西安市东仪路155号。找到地方,却发现这里并非居民小区,而是一所学校。让门卫和值班的老师辨认照片,都说不认识这人。
  转眼间,年过完了。带着一肚子不痛快,小吴回延安上班去了。他受的只是轻微伤,也就一治安案件。郭卫国去东仪路155号调查时,给小吴当场发了微信,小吴对民警的工作没理儿可挑。案子调查到这儿收摊儿,小吴能接受。
  可大明宫派出所民警却绝不甘心盖烂尾楼。蔡某的车主信息上,还有他的身份证号码。根据身份证信息,郭卫国发现他是扶风县法门镇人。在当地派出所的配合下,郭卫国找到了蔡某家中。虽然蔡某母亲说,儿子在外打工,不知他的手机号,但郭卫国还是把给蔡某的传唤证给她留下。西安的警察都找到家门上来,村里乡亲们,可都看见了的!
  害怕警察逮了自己,蔡某不敢闪面儿,支媳妇来派出所找郭卫国。郭卫国是山西长治人,说话慢悠悠,口音里老陈醋味道浓重。后来,打通了蔡某的手机,郭卫国把大大小小的道理耐心地讲给蔡某听。有警察三天两头“惦记”着,终归不是什么好事儿。躲到3月初,蔡某终于硬着头皮来到派出所。这边,郭卫国也没少给小吴讲道理。你以为你吃了亏,就有理了?你也得负你的责任!这样,小吴从延安赶来时,也就没那么牛,没提过分条件。蔡某会来事儿,在派出所和小吴一照面,就又是喊哥又是鞠躬道歉。于是,当着郭卫国的面,双方签了调解协议,蔡某赔了小吴的医药费、误工费以及被他一棒子打坏的一部苹果6手机。
  和刑事案件相比,治安案件在人们眼里,就是“小”案子。案子一小,人就容易大意。若取证不及时,错过时机,就会形成疑难案件,让当事人到处告状。一个老牌儿的先进派出所,当然就更要面子。像祥林嫂一样,大明宫派出所所长郭广强晨会上就经常跟大家唠叨,治安案件调查得有刑侦思维,就是天王老子来拉托儿说情,也得及时搜集保全各种证据。这道理,您说是不是?
  锦园小区旁有一家陕北人开的夫妻店,卖水果为主,也卖些日用杂货。前年冬季,有回凌晨一点,夫妻俩正准备关店门,门口停下一辆轿车。有人喝多了,在水果店门前吐了一地;另俩同伴来店里买了一提卫生纸。本来,那人吐一地,店老板就不高兴;几位又把用过的卫生纸随手扔在了地上。店老板嚷嚷了两句,其中一个黑大汉张嘴就骂,而且借着酒劲儿,把他一掌推老远。你们人多,就欺负人?店老板仗着主场优势,进屋拈出一把西瓜刀,想把这伙人唬住。谁知,跟他动手的那位不吃他这套,一把夺下他的刀,还把店老板的脑袋用西瓜刀划了几个口子。一看丈夫满脸是血,老板娘急了,冲到汽车前,伸开双臂挡着已经发动了的轿车。结果,那黑塔一般的大汉又下来,一耳光把老板娘打倒在地,汽车扬长而去。
  同样是打架,这起案子就比小吴那起后果严重。虽然当时满脸花,但店老板其实只是轻微伤;而他媳妇挨的那个嘴巴子,却导致耳膜穿孔,属于轻伤二级。俩人看病,已经花了一堆钱。水果店和周边都没有监控可调取。和小吴情况类似,店老板只看清那是辆灰色的高尔夫,车号却只记住了其中的阿拉伯数字。民警赵忍、李鹏举也是通过排列组合、模糊查询,由店老板指认了其中一名车主。车主家住长安区,民警到那村子,找到了他的父母,并且由他父亲当场拨通了他的电话。问起那天夜里水果店里打架的事,车主承认,有这回事,虽然自己当时没有动手,让他到派出所来一趟,他也满口答应。可是,过了两天,不见人来。再打他的电话,打不通了。
  没办法,赵忍、李鹏举只好再去车主家。原来,那天和民警通话后不久,这个车主就去帮着姐夫讨要工程款。因涉嫌非法拘禁,被抓走了。
  第二天,追到咸阳市看守所,俩民警提审了车主。他说,事发当晚,他的朋友孟恩喊他一起吃饭。喝到深夜,他开车送桌上哥儿几个回去。到了锦园小区门口,孟恩吐了,他就把车停在了那家水果店跟前,和当天刚认识的小艾一起下车去店里买了卫生纸。小艾就是那个和店老板夫妇动手的黑大汉。这人是内蒙古人,以前专业练过摔跤,一般人,哪儿打得过他呀。
  车主是通过孟恩认识小艾的。要找小艾,先得找到孟恩。可是,孟恩的手机案发后已经停机。而且,他办的还是张非实名制的黑卡。根据车主描述的特征,赵忍、李鹏举从户籍信息中调取了几十个疑似这二人的照片。结果,车主指认了小艾,却没有认出孟恩来。
  小艾的户口是从内蒙古迁到长安区一个集体户上的,他本人在那儿既没工作单位也没住所。也就是说,通过户籍信息,无法找到他本人。
  因为车主在看守所,这案子拖的时间就有点儿长。长归长,民警却操着心呢。当然,作为哥们儿,孟恩也惦记着他那位落难的朋友。车主一出狱,孟恩就给他打了电话。等车主出来,民警到长安找到他,就有了孟恩的新手机号。顺着这条线索,民警终于见到了孟恩。
  哥儿仨两人显了真身,另一个就不好躲了。慑于警方的压力,四个月后,小艾来所里投案。最终,小艾被刑事拘留,店老板夫妇的医药费有了着落。

 

换视角:问了原告问被告

  大明宫建材家居商城跟前,经常有商家搞促销。促销方式之一,就是雇些临时工,穿上商家发的马夹,举着宣传产品的牌子,在商城周围规定路线上巡游。受雇临时工,从上午十点商城开门,到下午五点关门,举一天牌子,挣70元钱。
  小翟和小冯算是同事,都为同一商家举牌子,虽然两人当天上午才认识。这天下午,小翟、小冯领到工资后,却在商城门口打了一架。小冯还用随身携带的小刀,把小翟的胳膊划伤了。
  闯祸之后,小冯并没有跑,而是坐在原地等着警察来抓他。把人带回派出所,民警冯晨雨果上网一查,却发现,近两年里,小冯有三次被行政拘留的记录,都是用小刀伤人。这样一个人流落在社会上,无疑会对他人的人身安全构成隐患。听了案情汇报,所领导也倾向把小冯刑事拘留。
  小冯对持刀伤人一事供认不讳。和小冯一接触,冯晨雨果觉得,他是个老实人,而且,反应比一般人要迟钝。那么,刚认识一天,他跟小翟能有多大仇呢?小冯说,小翟欺负他;可小翟到所里后,否认有这么回事。
  两人打架,总得有前因后果。冯晨雨果决定,把建材商城的监控调出来看看再说。监控上显示,下午排队领了工资之后,确实是小翟先动的手。画面显示,他对小冯又拉又拽、又踢又打,小冯是在倒地后,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划伤了他的。
  再找别的举牌子的一调查,原来,早上一上班,小翟就骂小冯是个傻瓜;中午,坐在路边休息时,小翟又来挑衅。因为想挣到这70块钱,小冯一直没接小翟的火。也是被打急了,小冯才跟他动了刀子。
  从结果来看,小翟是受害人,但在这起治安案件中,他却是有过错的。综合考虑了这起案子的各种因素,派出所对双方都作出了处罚:小冯因故意伤害,被处以行政拘留十天,并处200元罚款。考虑到他无力支付这笔罚款,民警写了个情况说明附上;因为小翟挑起事端,打人在先,也被处罚500元。

 

换手段:清官巧断家务案

  有挺长一阵儿,胡老汉都是大明宫派出所的常客。他来就一件事儿:状告“陈世美”女婿遗弃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
  “陈世美”原来是西安一家企业的工程师,十年前跑到上海发展。对这事儿,他老婆本来挺支持。可是,两年后,他媳妇去上海探亲,却发现丈夫另有女人。两人大闹一场,“陈世美”提出离婚。他老婆性格内向,受刺激后,老想不开。回来时间不长,就住进了精神病院。胡老汉说,这些年,女儿的病时好时坏,他们老两口就那点退休工资,要生活,还要给女儿看病,外孙女上学也得花钱,实在无力承担:“这个‘陈世美’对母女二人根本不管不问,他就是个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啊!”说到动情处,胡老汉老泪纵横。
  “包龙图”升帐,“陈世美”得到场呀。可是,“陈世美”在哪儿,胡老汉不清楚,只是听说他在深圳打工。派出所民警搞案子,上来三板斧,都少不了查户口信息。这不,民警王超追到“陈世美”乾县老家的村子里去了。找到他家,门上却落着锁。左邻右舍,一连问了七八家,好容易要到了“陈世美”老父亲的电话:“他的事儿,你找他去,找我干啥!”老头儿说话虽冲,但王超从门缝中塞进去的传唤证,算是有了着落。
  过了几天,“陈世美”给王超打来电话。他说他确实在深圳,但走不开,不能回来。不过,之后不久,他先后委托哥哥和弟弟来派出所,跟民警解释情况。原来,自打他两口子闹离婚后,他老丈人就把女儿藏起来了,说啥都不让女婿见。听说老婆在一家医院干临时工,“陈世美”也曾给医院打过电话,试图确认老婆的行踪。接到父亲从乾县转寄到深圳的传唤证后,“陈世美”办了一张凭密码可以支取的银行卡,让弟弟帮他找了个中间人,想跟老丈人说说,让他收下密码,可胡老汉压根儿不肯接招儿。电话里,“陈世美”还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呢:“我在西安有两套房子,都被老丈人霸占着。我想见我老婆、孩子,感觉她们像是被绑架的人质一样,每次去都得交一笔赎金。”“陈世美”说,前些年,他会给女儿买些吃的、穿的和玩的,让哥哥、弟弟捎去。不过,“陈世美”还是心虚,害怕民警会把他抓起来,不肯到派出所来,也不肯透露具体在哪儿打工。
  在王超看来,“陈世美”对妻子、女儿没有尽到做丈夫、父亲的责任不假,但也没到犯遗弃罪的程度。王超一再督促他回来处理问题,他不接电话,就三天两头给他发短信。拖了一年多,“陈世美”终于回到西安。来了派出所,“陈世美”一块石头也算落了地。他发现“黑脸包公”还是讲理的。他虽然收到了警告裁决书,却没有被抓起来。
  通过前后四次谈判,他和胡老汉达成了协议,补偿这些年未尽抚养义务产生的抚养费用16万元,并自签订协议日起,每月支付女儿生活费1000元,女儿的其他费用由双方协商解决。
  处理这类家务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民警会从化解矛盾的角度出发,尽量不以关人为手段。但有的时候,却也需霹雳手段。
  皇家园林小区有一对小夫妇,男的姓史,女的姓高,有个两岁的儿子,感情原本不错。可是,小史长期在外地工作,为了帮助媳妇照看孩子,就把父母接来了。小史他爸是个上门女婿,小史和两个姐姐全都跟着他妈,姓史。小史他妈非常强势,就和个性也挺强的小高弄不到一起。婆婆一生气,干脆唆使儿子把儿媳扫地出门。到了闹离婚的份儿,就牵扯到房产和儿子的归属。要知道,这套房子当初小高也出了部分钱呢。
  房子被公公、婆婆占着,自己住不成,小高当然一肚子气。一天,趁公婆出门,她领着弟弟过来换门锁。不过,物业出面干涉,锁没换成。姐弟俩正往小区外走,却与闻讯赶来的公公、婆婆狭路相逢,四人开始“捉对厮杀”。
  报警电话是小高的公婆打的。公公没事,可婆婆事后住了医院。诊断证明显示,婆婆“闭合性颅脑损伤,多处软组织损伤,创伤性牙齿脱落”。老太太掉了两颗牙不假,可小高的手被她咬得血肉模糊。民警陈晓望等人一调查,小高跟她弟弟都不承认打了老太太;而公婆却都声称,小高弟弟不光动手打了老头儿,还出手打了老太太。
  问题是,现场没有监控,唯一找到的证人,也只看到“上半场”的片段。听到叫骂声,有位住户循声往外看,正好看到婆婆一耳光打飞儿媳眼镜儿、两人扭打到地上。至于小高弟弟那边,他的视角受限,并没有看到。
  医院出来,婆婆提出,看在孙子面上,让小高赔她两万元;可小高态度坚决,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小史家的女人都很强势,从案发第二天起,外地俩姐姐就开始轮番给陈晓望打手机,不断施压。从夏天,到秋天,像炭火上的羊肉串,民警一边被难听话烧烤着,一边还得想着法子搜集证据。入了冬,终于峰回路转。张贴出去征集视频的公告,终于有了回音。原来,这家人在楼下打得热闹的时候,高层楼上真有人看了个全本戏,而且用手机拍下了视频。
  面对视频截图,小高弟弟承认,他确实动手打了老太太;但小高仍然态度强硬,一分钱医药费也不赔。
  在此情况下,派出所决定,将小高弟弟刑事拘留。这下,小高终于冷静下来。关人第二天,高、史两家人就坐在了谈判桌前。虽然小高赔了婆婆医药费,但离婚协议也满足了她的诉求:不仅儿子跟了她,当初买房子她掏的那笔钱,小史也如数退给了她。当然,小高弟弟也被取保出来了。

                  ● 责任编辑:阮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