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业务“梦之队”》系列报道之七

双重身份让我找到司改的“结合点”

-- ——专访全国审判业务专家袁荷刚
袁荷刚除了第三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之外,同时还是河南新乡中院院长,在审判业务及法院管理方面都有出色的成绩。多年来,新乡中院在袁荷刚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大力推进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主动探索,率先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实践,让“四梁八柱”的改革部署在新乡法院落地生根。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袁荷刚说,审判业务专家和法院院长的双重身份让他找到司改的“结合点”。  

     

  

  从法官到审判业务专家

  不仅仅是多了一个“头衔”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您的从业经历,为什么会选择当法官?

  袁荷刚:1991年我从政法院校毕业后,就进入法院工作。从书记员到法官,从审判部门到综合部门,从普通干警到中级法院院长,近三十年来的法院工作生涯过得非常快,也非常充实。

  我的青少年时期,正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伊始的年代。虽然只是一个农村学生,也能感受到那种人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激动人心的社会氛围。随着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重要法律的先后出台,依法办事的观念也开始逐渐走进一般群众的生活经验里。当时我对法律、法官等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感觉法律既神秘又神圣,法院是给老百姓讲公道的地方。带着对法律的憧憬,我高考时选择了法律专业,进入了中南政法学院。经过从本科到博士系统严格的法学教育后,我对法治事业和法官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义无反顾地投身司法事业,成为一名人民法官。

  记者:您认为一名法官要想成为审判业务专家,应该从哪几方面努力?

  袁荷刚:从法官到审判业务专家,不仅仅是多了一个“头衔”和“称号”,更多地是对自身更高层次的要求,为自己树立一个更高的标杆,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

  首先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当前社会利益诉求多元,大量矛盾纠纷涌入法院。人民法院不仅仅是在处理一个个具体的纠纷,更是在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如何通过高水平的司法判决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服务好党委中心工作大局,取得案件处理的最佳效果,正是一名法官综合素质最好的试金石。其次是始终要有一颗悲悯敏感的心。法律是公平正义之学,法官应是社会的良心。特别是当前法官办案压力巨大,人均结案率逐年上升,如何在年复一年的沉重工作压力下不忘初心,对每一个案件、每一位当事人都能用心对待,不让自己成为一个流水线上的机械法律操作工,是我们要一直警醒自己的。习近平总书记讲,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既要靠专业的知识和技巧,更要靠一颗为了公正尽心尽责的悲悯初心。同时,深厚而不断更新完善的专业技能也非常重要。法官维护公正,需要通过精细严谨有力的司法推理,需要从纷繁复杂的事实中抽丝剥茧,从浩如烟海的法律中条分缕析。成为审判业务专家,更是要求法官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最后还需要有不屈不挠、不怕困难的担当和勇气,要能守住法律和良心的底线,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双重身份”能找到

  司改的“突破点”

  

  记者:作为一名审判业务专家,同时还是一名法院院长,您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

  袁荷刚:我认为这二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与推动的关系。一方面,作为一名审判业务专家,丰富的审判工作经验能够帮助我办好大案要案难案,树立好标杆,对其他法官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作为一名法院院长,我能够全面了解法院整体工作,便于从宏观上发现一线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并通过合理调配司法资源,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加以解决。特别是当前司法改革大背景下,作为一名法院院长,担负着改革实践者和推动者的历史使命,要向改革要效益,切实解决一线法官面临的现实困难,最大限度提升“司法生产力”。审判业务专家和院长的双重身份,让我能够发现司改的突破点和着力点。2014年以来,我们新乡中院尽管不是司法改革的试点单位,不坐等移植现成经验,主动探索,率先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实践,让“四梁八柱”的改革部署在新乡法院落地生根。

  记者:据了解,新乡中院近年来的工作涌现出了很多亮点,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工作思路和成效吗?

  袁荷刚:2014年我到新乡中院任职。根据新乡法院的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二年夯实基础、三年实现整体提升”的工作规划。今年以来,我们又确定了争创全国先进法院、建设智慧法院的工作目标,截至目前,我们的“三年规划”已经如期完成,正在向着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奋进。

  首先,新乡中院从抓好试点带动全局着眼,推进家事审判方式与工作机制改革,打造家事审判“新乡模式”。早在2015年7月16日,新乡两级法院就在全国率先探索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综治协调、法院推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积极整合家事审判法官、人民调解员、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各界志愿者等各类资源,逐步形成“家事法官+家事调解员+心理咨询师”家事案件调解审判“新乡模式”。2016年3月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多元化解纠纷创新项目,2016年4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国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法院。

  其次,新乡中院深入推进繁简分流机制改革,为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凝聚实践样本。我们确定了“上端节源分流,中端分层过滤,底端精准审判”的改革思路,进一步细化繁简分流标准、规范分流程序,通过诉前化解分流、立案甄别分流等多个方式,对进入法院的案件进行“层层过滤”,构建起多层次、系统化、动态性的繁简分流制度体系。2017年4月,我市辉县市法院被评为“全国繁简分流示范法院”。2016年两级法院案件同比上升率为4.75%,比2015年的26.46%下降21.71个百分点,通过繁简分流化解案多人少矛盾的目标得到初步实现。

  第三,新乡法院全面推进诉调对接多元化解机制。近年来,我市两级法院整合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各类调解组织,大力推进诉调对接中心建设,积极探索覆盖所有矛盾纠纷的诉调对接多元化解机制改革,得到市委、市委政法委的重视和支持,诉调对接多元化解被列为“2017年重大改革项目”,市政府将其列入综治考核目标,在全市成立“一办五中心”的整体布局,旨在实现“诉调全对接、矛盾大化解、信访精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着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6月22日,市委、市委政法委在我院举行新乡市诉调对接多元化解中心揭牌仪式,标志着我市诉调对接多元化解机制建设驶进了快车道。

  第四,新乡中院充分发挥全国文明单位引领作用和司法保障指引功能,为全面推进社会诚信建设树立司法标杆。作为新乡市唯一一家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单位”的单位,我院始终将引领推进社会诚信建设作为重要价值追求,充分发挥司法裁判对社会价值的规范、引领作用,加大对违约、失信等案件的审判执行力度,并通过“送法六进”、发布典型案例、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老赖”红黑榜、打造诚信文化宣传一条街等举措,积极倡导和培育诚信理念。去年,我们整理汇编出典型案例33件、图片19张、共14000余字的展出内容,在市博物馆成功举办“弘扬诚信、惩戒失信”诚信建设成果展,全市一万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到场参观,不仅在本地营造了“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也在全省乃至全国树立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司法标杆。今年,我们又联合市委宣传部共同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了执行工作白皮书。

  

     

  继往开来努力争创全国先进法院、

  建设智慧法院

  

  记者:接下来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袁荷刚: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审判实际,紧紧围绕“2017及今后一时期内,努力争创全国先进法院、建设智慧法院”的工作目标,强化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坚持改革创新,驰而不息推动各项工作措施精准落地、显出实效。

  一是继续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一方面,不断加强各项改革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统筹推进司法辅助人员管理、绩效考核评价、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智慧法院建设、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等各项改革措施,提高改革系统集成能力,使各项举措配套组合、前后呼应、形成整体;另一方面,切实用好督察这一抓落实的重要手段,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精准落地,确保改革任务如期落地见效。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工作发展的人才基石。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要求,确保人民法院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引导全院干警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进一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将“诵读经典 提升素养”、廉洁司法教育等专项活动向纵深推进;充分发挥青年法官学习小组、法学名家大讲堂等平台和组织的作用,提升干警业务素养和道德素养;继续贯彻落实“双向”述职模式,督促主体责任的落实,进一步推动工作;构建立体化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建设一支忠诚干净廉洁担当的法院队伍,为各项工作的推进打牢基础。

  三是建设智慧法院,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释放办案潜力。全力打造信息化建设3.0版,开展“互联网+阳光司法”,加大庭审录音录像和庭审直播力度,打造阳光司法;开展“互联网+业务应用”,大力推广电子送达、视频开庭、庭审语音同步转化、诉讼档案数字化等措施,提升信息化建设对审判工作的支持保障作用;开展“互联网+诉讼服务”,建立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审判等功能,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走路;不断提高“数据治理”能力,充分运用司法大数据,准确反映经济社会运行动态,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寄语年轻法官:葆有初心,

  迎接新时代司法公正的重任

  

  记者:您对年轻法官以及目前没有入额的法官有哪些寄语和希望?

  袁荷刚:当前司法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大也再次强调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作为一名在法院工作近三十年的法律人,躬逢伟大新时代,我感到非常振奋和幸福。我们的年轻法官们一定要对法治建设有信心,对法律有信仰。今后司法权威一定会不断提升,法官的职业尊荣和保障一定会不断加强,法治事业一定会不断进步。对于目前还没有入额的法官,只要立足自身岗位,不断提升自己,尽心做好每一项工作,司法事业的未来就在你们手中。在这里我也很想分享几句心里话,以和广大充满热情和理想的青年法官们共勉。

  首先是要始终葆有初心。每一名法官都曾许下铮铮宣誓。然而如古人所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有的同志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中逐渐倦怠了,甚至有个别人走上邪路。我们法官也许每年要办几百件案件,早已习以为常。但是每一个案件对当事人来说都事关切实利益,都是天大的事。我们在每一起案件中,代表的都是人民法院形象和国家对公平正义诉求的回应。因此我们决不能放松懈怠,降低要求,寒了群众的心。要慎始敬终,永葆初心,永远做一个充满激情和信仰的法律“青年”。

  其次是要坚持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法官不是在真空中裁判,而是要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找到最佳的平衡。因此青年法官一定要正确把握法律精神和目的,避免机械办案。这方面我们是有过一些教训的。有些引起争议的案件也往往暴露出了个别审判人员机械办案的现象,值得我们警醒。青年法官尤其要注意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社会经验,了解社情民意,提升舆情风险意识,实现案件处理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第三要始终保持强大的学习意愿和能力。通过司法考试,走上审判岗位,只是学习生涯的新开始。当前社会发展不断加速,新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法律法规不断更新。一名优秀的法官,要不断学习,保持自己与社会发展的接轨,与社会观念的同频共振,与法律体系的与时俱进。

  最后,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年轻的法官们也要注意工作、生活和锻炼的平衡,加强自身身体素质,用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迎接新时代司法公正的重任。

  希望每一名年轻法官都能在自己的审判岗位上,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