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辩业务“梦之队”》系列报道之三

博和:专业是律师最好的广告

  2017年11月,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迎来了第十个年头。十年之于其他行业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于律师行业而言,这是新中国律师制度恢复后近四分之一的发展历程。十年来,博和刑事团队成为博和所的一个缩影,博和刑事团队的发展,体现着博和所的发展;博和刑事团队的风格,反映着博和所的风格。

 

专业性:博和所的基因

  很多人评价博和刑事团队太过书生气,专业有余、“狼性”不足。给人之所以留下这样的印象,这还要从博和律师事务所的创始人林东品律师说起。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2017年9月23日,慕博和律师事务所之名,笔者有幸来到苏州河畔古色古香的华东政法大学参加第八届博和法律论坛——纪念97《刑法》颁行二十周年。
  雨中的上海,多了几分诗意。在去酒店的路上,《民主与法制》周刊总编辑刘桂明一路回忆他学生时代的上海、学生时代上海的他,一路上欢声笑语话当年、感慨万千叹时光匆匆。这回忆,又为这份诗意,增添了颇多历史的厚重感。到达酒店已是深夜11点,而博和所掌门人林东品却还在等候。由此,我第一次见到了这位久闻大名的刘桂明大学舍友。
  其实,单从发型就可看出刘总和林主任的舍友关系。岁月变迁,在智慧充分燃烧之后,曾经的秀发已成为回忆。这似乎成为智者的标配。一身正装、双目炯炯、鼻梁上架着一副书卷气十足的眼镜。无需开口,就可判断这是一位大学教授。举手投足间的儒雅、谈吐交流中的亲和、遣词用句的严谨而不失风趣,都在短时间内拉近了与听者的距离。
  如果将时间轴调回博和所初创的2008年,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博和所的创立是一次“书生创业”。当时的团队带头人也是博和所的主任——林东品律师,是一位常年担任高校教职的专家型律师。作为华东政法学院“老三届”学生的林东品律师,1985年毕业后,即留在母校任教,并担任兼职律师。虽然2000年后转为专职律师,但依然担任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同时,诸如杨兴培教授、张绍谦教授、薛进展教授、闵银龙教授、孙剑明教授等,也加入了团队。可以说,这是一支“教授团队”。这批既有深厚学养又具备实务经验,同时具有较为广泛的行业资源的学者,构成了初创期的博和刑事团队。
  迄今为止,博和刑事团队的成员中,硕士、博士以上学位者占91%、具有教授等高级职称者占45%。这种人员构成,决定了博和刑事团队的精神内核与行事风格。沉稳、持重、严谨、谦逊,这些学者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都一一渗透到了博和刑事团队的基因之中。
  这种“书生气”的特征,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了博和所培养新人的方式上。面对近年来许多律所采用的公司化管理模式,林东品认为,师徒制、手把手教的模式永远不会被淘汰。
  2008年,博和律师事务所刚成立不久,王思维律师作为一名在读硕士研究生,来到博和所实习,担任林东品的助理。博和所培养新人的模式,从林东品对王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可窥一斑。“记得我在担任助理的那几年,老师们对我的关照完全超越了老板与雇员的限度。老师们不仅在业务上给我指导,更是时时督促我多看书,多花时间去学习。林东品甚至希望我在年轻律师中组织读书会,每月一次,读一本书,定期分享心得。薛进展老师还曾提醒我,不可以太多出差、太多应酬,要多照顾家里,不可以连续三天不回家吃饭。”王思维回忆道,“这已经完全超越了律师事务所对新人的培养需求。一定程度上,这不是在培养一名优秀的助理,而是在培养一个优秀的人。”
  如今,王思维律师也已经成为合伙人并且带领自己的团队,他在面试实习生或者新人时,往往会问面试者写过哪些文章,对最近的热点问题有哪些专业见解,还会让对方介绍一些自己印象深刻的论文或著作。他之所以问这些问题,是因为博和人认为,对专业有所追求的人,更容易融入团队,并成为能够愉快共事的伙伴。
  很多时候,博和刑事团队从前辈律师到律师助理,都更加善于做案子、乐于做案子,喜欢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业务上。这便是博和所多年来秉承的理念:忠于职守、恪尽厥职。
  以林东品为例。他在担任上海市律协刑事业务委员会主任期间,曾多次邀请学界知名学者、实务界人士对律师在办案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复杂案件进行深入研究、讨论,例如曾围绕《关于贪污、贿赂新司法解释的解读与适用》《关于刑事速裁程序与刑事辩护若干问题》等深入探析司法解释的适用问题,加强律师间的交流与学习。同时,上海律协刑委会还联合律师学院积极开展了实训课程——刑事辩护实务技能培训班,对刑辩律师进行实务技能培训,提高刑辩律师执业能力。而针对社会热点,刑委会也积极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研讨,例如针对P2P行业的监管以及刑事风险防控所举办的“关于非法集资的法律规制问题研讨会”,通过举办这样的研讨会来加强不同业务委员会之间的交流,以期促进律师行业的共同进步。2017年,林东品还积极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发表自己的看法,承担着一名职业律师的社会责任。林东品不管是在参与立法、业务培训,还是在教学研究、学术成果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践行着博和人“忠于职守、恪尽厥职”的理念。
  众所周知,律师事务所要面对市场竞争,这是客观情形。但是,博和人内心的坚守却是:对业务、对专业的极致追求,永远把专业放在第一位。“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博和人便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说的这种人。
  不久之前,博和刑事团队的每位成员手中都收到了一份辩护词,用于团队办案参考借鉴:全文三万余字,针对指控的五个罪名、十余节事实详细剖析,其中有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者,有适用法律错误者。在对每节事实的论述中,作者都详细引用证据并标注证据出处,对法律条文的阐释中,也都注明了所采纳观点的出处。这份辩护词,便来自博和刑事团队带头人林东品。与有些大律师不同的是,这洋洋洒洒数万字,全部由林东品一手完成,而背后的会见、阅卷等基础工作更自不待言。
  即便把案子做得这么扎实、这么卖力,博和人也很少主动宣传团队的个案。其一是因为,基于刑事案件的特殊性,不希望一些宣传给客户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其二是因为,不希望把案件的正确处理归功于律师个人。王思维律师提到,以上考量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在中国现有的刑事司法环境下,很多时候,一件看起来成功的案件,需要许许多多同仁的共同付出:需要严谨认真的检察官,需要中立公正的法官,甚至有时更需要一位勇于担当的领导。基于此,博和刑事团队原则上不宣传自己的个案,并禁止宣传自己正在办理、尚未审结的个案。
  但万事总有例外。
  2015年,博和刑事团队接手了一件外地的故意杀人案件。该案在当地极为敏感,一是被告人在当地小有名气,案件发生后具有一定社会关注度;二是被害人方面情绪较为激动,给办案机关制造了不少压力;三是该案经过媒体片面的报道,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边倒的、对被告人极为不利的舆论导向。而博和刑事团队接手案件后,却发现案件的事实、证据与定性均有重大争议,并认为该案具有作无罪辩护的条件。待到庭审,团队已经作了充足的准备。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被告人被带入法庭后,法庭宣布,下面是两分钟媒体拍照时间,话音一落,十余人涌入审判区,持长枪短炮近距离“瞄准”被告人进行拍摄。一时间,被告人的心理被彻底击溃,整个庭审,被告人都没有办法理智地表达观点。庭审当晚,当地一主流媒体刊登报道:《杀人者拒不认罪》。次日,类似报道被连篇累牍地刊登出来。不出所料,一段时间后,法院作出了对被告人极为不利的一审判决。
  这种情形下,团队一致认为再不发声,再不去还原事实真相,将对被告人的上诉不利。因此,林东品紧急联系了被告人家属、立即会见了被告人,在征得各方的同意后,发布了本案的起诉书、一审判决书和辩护词。本案是博和所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在网络上公布自己正在办理的案件。
  王小波在杂文《沉默的大多数》中说道:“让我们来检查一下自己,看看傻不傻、疯不疯?有各种各样的镜子可供检查自己之用:中国的传统是一面镜子,外国的文化是另一面镜子。还有一面更大的镜子,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沉默的大多数。”
  即使本案已然终结,但博和人依然坚信,法治的健康力量仍然在于那些专心于专业的沉默的大多数。
  关于何为“书生气”,王思维律师的解读是:“书生气”是对业务的慎重,对大小案件始终如一,对不同客户一视同仁;是对专业的尊重,对专业内问题的深究细问,对专业外问题的少说多听;是对行业的看重,既然选择了刑事辩护律师行业,就是因为自己对这个行业看好,并坚持走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上。

 

律师营销:基于专业、成于无形

  律师行业发展到今天,律师营销这一话题已经从原来的讳莫如深变为现在的不可回避,身处律师行业便不可能彻底沉默。博和刑事团队虽然没有制定过长期的营销战略,但也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营销法则。即专业营销。专业性,是律师营销的唯一卖点。此外,律师业的行业属性天然排斥硬广告,类似那种把十二生肖数个遍的强暴式硬广告,在律师行业只会适得其反。
  专业营销的手段很多,比如写专业文章、写热点时评、举办讲座等。我们国家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当中,转型期间所有的社会矛盾和变革最终都可能依赖立法确认和司法解决,而律师特别是刑辩律师永远处在这个社会矛盾漩涡的中心,也是社会变革的最前沿,能够敏感地捕捉每一点变化的信息。这是律师的痛苦所在,也是律师的优势所在。博和所一直提倡律师应该抓住身处社会变革最前沿的优势,敏锐地捕捉社会的敏感点,积极发声,通过自己的声音来完善我们的法治建设、完善我们的社会制度。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博和所也顺势而为,开通了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博和刑事”。自2014年上半年开通以来,博和所通过邀请业内的专家、学者、律师、司法机关的同仁就当下的热点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专业研讨、发表时评,最后择优秀文章结集成册。目前,已陆续刊印《博和微评》四卷,这无疑成为博和所的又一张名片。
  如果硬要将广告和律师行业扯上关系的话,那么,博和人认为,每一件个案就是律师最好的广告。有时候,一个小到尘埃里的案子,都可能成为表现律师专业性与责任感的舞台。
  2015年夏天,博和刑事团队的谢向英律师承办了一起二审案件,案情只有一句话:上诉人酒后将路边机动车后视镜损毁,被认定为故意毁坏财物罪。谢向英接手该案后,发现一审认定的财物价值存在问题,在鉴定主体、鉴定方法方面都有重大错误,当然导致鉴定结论不准确。二审中,谢向英申请鉴定人出庭,并申请重新鉴定。二审采纳了谢向英的辩护意见,对该案发回重审。该案最终以检察机关撤诉告终。值得一提的是,该案中,上诉人在一审、二审中均认罪,换句话说,完全是因为谢向英的专业判断和坚持,才为当事人换得了无罪的结果。
  今年,团队的胡婧律师接手了一起故意伤害案。公安机关报捕时认定的事实是:犯罪嫌疑人驾驶电动车与被害人发生碰撞致使双方发生扭打,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将被害人推倒至被害人腿部骨折,构成轻伤。胡婧介入案件后,发现案件事实远比上述情况复杂:首先,被害人有逆向行驶和酒后驾驶行为。其次,两车碰撞后,被害人想要离开,犯罪嫌疑人不让其离开,才导致双方发生口角。第三,双方发生口角后,被害人首先使用安全帽击打犯罪嫌疑人,此后,双方才发生扭打。最后,在扭打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始终处于防御状态,被害人摔倒至骨折带有一定意外性。了解了上述情况后,胡婧多次与负责批捕的检察官沟通,调取了大量证据并立即提交了书面辩护意见,检察机关最终对该案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
  博和刑事团队每年都会承办一些在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大案。根据团队2015年、2016年的业务分析报告,团队每年所办理的100余起案件中,取保候审、不批准逮捕、不起诉、撤诉、公安撤销案件、缓刑的比例均接近40%,这在刑事案件中实属不易。选择上述两个小案件,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对待小案件、小客户的态度,往往才体现着一个团队的品质。
  为什么说案件是律师最好的广告?因为好的广告,一定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比如上述两个案子,谁会想到,它们会成为体现律师执业权利的典型案例而受到央视的报道呢?

 

格局:做一个行业,而不仅仅是一个团队  

  近年来,博和刑事团队在行业中积累了一点声望。甚至有人说,博和刑事团队是国内一流的刑事律师团队。面对这样的声音,王思维律师说:“对此,我们持谨慎的态度。律师行业藏龙卧虎,北京的京都所、尚权所,浙江的靖霖所,安徽的金亚太所,甚至还有年轻、富有朝气的浙江厚启所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博和人有这样一个理念,即博和人所做的工作,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一个团队,博和的格局,应当放眼整个行业。
  2017年9月23日,以“理念制度实践——97《刑法》颁行二十周年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第八届博和论坛隆重举行。八年来,博和人欣喜地看到了一些变化:上海以外的报名者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不远万里从新疆、贵州甚至台湾前来参会的同仁;律师界以外的报名者越来越多,特别是检法机关报名参会的同仁越来越多,这恰恰是博和人的初心所在。博和论坛不是博和刑事团队的论坛,不是博和所的论坛,甚至不是律师界的论坛。博和人希望所有的刑事法律人,不分角色、不分职务、不分级别,都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平等对话、畅所欲言,使博和论坛成为法律人交流的盛会、发声的舞台。
  我们从第八届博和论坛参与者的变化可以看到,检法系统正以主动的姿态与律师进行良性的互动,而这正有利于我们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塑。正如林东品主任所言:“法律职业共同体是每一位法律人都期望看到的法律联盟。检法系统与律师行业开展交叉研讨能够有利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
  2016年开始,博和律师事务所还启动了一项新活动。如果说博和论坛是仰望星空,那么这项新活动就是脚踏实地。为了配合这项活动求是、务实的初衷,博和人给它取了个直抒胸臆的名字——博和判例研讨会。在这项活动中,博和人会选取当年度较为热点或有争议的类案,搜集目前能够搜集到的全部或部分判决书,针对判决书所体现出的问题加以分析,最终形成分析报告,并在分析报告的基础上召开研讨会,针对这一类案件中最具体的问题展开纯实务性的探讨。2016年,博和判例研讨会以当下高发的P2P类非法集资案件作为主题。而2017年,博和判例研讨会将以虚假诉讼罪为主题进行探讨。博和所的愿景是,希望用几年的时间,将博和判例研讨会打造成刑事实务界关注判例研究的明星活动。

  

未来:“博和3.0时代”

  第十年,承接上一个十年,迎接下一个十年。
  茨威格在他的著作《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道:“一个人类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做出不可改变的决定,他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所以,时势造英雄,人们要“顺势而为”。
  今天的博和,与创立之初的博和相比,是继承中的发展。
  2008年创所之初,博和所有3位创始合伙人、6位律师和300平方米的办公室。
  今天,博和所有6位高级合伙人,50余位同仁,并且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刑事法律服务。同时,博和的政府法律服务、企业行政合规与诉讼法律服务,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1月,博和所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博和所即将拥有一个更加宽敞和现代化的办公室,拥有一个能够容纳60人的模拟法庭和多功能会议室。同时,博和还将第一次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始建立博和所自己的案件数据库,做博和所自己的知识管理,用技术为自己的进步加速。
  博和人不求大而全,而是希望博和所成为律师界的“高级定制”。博和人将其定义为“博和3.0时代”。
  进入“博和3.0时代”,博和所将推动刑事法律服务、企业法律服务、行政法律服务三大拳头出击,打造“博和法律论坛”“博和讲坛”“博和判例研讨会”三大品牌活动。我们有理由相信,博和的明天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