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高密区城市管理有什么新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指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地处深圳地域中心的龙华街道,是个人口密度高、经济体量大、商业旺盛、城中村众多、基础设施落后的老旧城区,面对着城市管理的诸多“老问题和新挑战”。对此,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积极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子,在“严、细、常”上下足功夫,着力打造共建共享、共治共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坚持在“严”上下功夫,做到城市管理不讲情面  

  铁拳出击,严格执法,坚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街道要求各执法部门梳理出各自执法法律依据,统一编印《行政综合执法操作指引》和《文明执法手册》等资料,按照“依据充足、程序合规、取证得当”的执法要求,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明确执法标准,突出文明执法、公平执法,使执法更有说服力、更有威慑力。
  今年以来,龙华街道城管部门清理乱摆卖、乱堆放、超门线共计19099宗,各执法事项累计执行罚款609500元。坚持联合执法、顶格处罚,开创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街道领导牵头每月至少召开两次会议,辖区各执法、管理部门及社区工作站参加,集中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强化联合执法的协调和保障;创新“公安城管联合执法模式”,辖区派出所所长兼任龙华街道办副主任,发挥公安力量执法优势,为各项行政执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辖区公安派出所在处理阻碍城管执法、抗法等事件中,共治安拘留16人;针对治理乱张贴行动中共治安拘留1人,留置23人。
  铁面无私,严格考核。龙华街道办严格参照市、区市容环境综合考评的模式和标准,成立专项考核组,制定《龙华街道市容环境综合考评实施办法》《城中村市容卫生环境考核标准实施细则》《社区市容巡查服务考核实施细则》,以考促效,严格扣分扣款。突出考核重点,将上级领导暗访发现、新闻媒体曝光的各类环境卫生、市容秩序问题和被市、区扣分的项目,作为对购买服务公司扣分的重要依据,加倍处罚。建立考核通报制度,将每次考核和检查抽查情况,定期在街道工作情况通报会上进行通报,公布各社区排名、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良性竞争、互促互进的氛围。通过严格考核,社区工作站在城市管理特别是城中村整治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购买服务企业城市管理辅助作用发挥更加明显。
  铁纪律己,严格管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明确街道执法队建设必须以作风和能力为重点,做到“工作作风硬、能力素质强”。

 

坚持在“细”上下功夫,做到城市管理不留盲区

  建立制度,细看市容。广泛开展“行走辖区,细看市容”活动,参照“行走深圳”工作模式,街道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城中村暗访行动的通知》,街道领导每月开展两次以上暗访,深入城中村和背街小巷,发现问题,现场督办。推行“公务员包干、一路一长”的路长监管责任制度。划定街道辖区内人民路、龙观路、和平路等多条主干道,由执法队所有公务员担任“路长”,落实监管责任,监督道路沿线环境卫生、市容秩序、路面景观绿化,统筹监管每条主干道上城市管理治理各方面工作。施行“科室、公职人员挂点暗访”制度。按照“科室挂点到社区、个人挂点到城中村”的原则,全员出动,将全部公职人员分配到辖区78个城中村、5个农贸市场和公园广场,共同进行管理。定期开展包点城中村检查、走访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各重点部位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方面出现的问题,督促、跟进落实综合整治及后续管理措施。创新“城管进社区”工作模式,试点执法队公务员挂点社区工作站副站长,细化综合执法片区责任制,在各社区设立驻点办公室,强化沟通和联动,指导和整合社区工作站管理力量,开展各项整治工作,调动社区城市管理积极性。
  强化责任,细化分工。日常执法与专项行动相结合,精准执法。结合城市管理工作推进,将综合执法整治“手术刀”指向情况更加复杂的城中村、背街小巷和农贸市场,直击城市病灶。先后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业园区60天雷霆专项整治行动”“泥头车专项整治行动”“黑煤气查处专项行动”以及景乐南北片区“百日整治”行动等,共清理户外广告3125宗、“黑煤气”245宗,查扣煤气4647瓶,查处违规泥头车88宗,成果丰硕、整治效果明显。加大环卫保洁监管力度,精心作业。街道制定出台《细看龙华,精准服务,提升市容环境工作方案》,细化管理准则和条款,设置环卫工人签到点,确保环卫企业工作处事率和人员到位率。围绕深圳市“三年两项”工作目标,街道市政服务中心结合街道绿化发展规划编制方向,出台市政道路和绿化提升总体方案;制定“2017年项目工作计划”并积极投入实施。
  广开渠道,细致服务。街道严格按照住建部倡导的“7·2·1”(70%用服务解决、20%用管理解决、10%用执法解决)城市管理工作法,不断提升和强化城市管理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坚持全民共治、全民共管,不断拓宽群众参与城市管理治理的渠道。开通“龙华街道执法队”微信公众号,分享城市管理动态和普及城管法律法规,提升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知度和支持度,主动回应市民诉求,及时解决市民爆料投诉,化解市民疑虑,使辖区居民能更好地了解城管、监督城管、参与城管。开发首个基层行政综合执法管理信息平台,依托“美丽龙华”App拓宽群众投诉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坚持在“常”上下功夫,构建管理治理新模式  

  创新工作模式,促进执法常效化。针对城市乱象回潮快、易反复的特点,龙华街道创新“整治——蹲守——移交”的管理治理模式:由执法部门挑选城市治理中的“钉子户”和“硬骨头”,开展联合整治,各相关部门分工合力保障、强势推进,形成高压态势、营造良好氛围;根据整治的成效进行巩固和蹲守,持续作战,杜绝和避免“整治一阵风、行动走过场”的现象,彻底清除城市乱象,改变群众不良生活习惯;强化后续管理,指导城中村引进物业管理。
  科学管理购买服务企业,保证管理常态化。龙华街道进一步充实市容巡查力量,对现有市容巡查人员按照业务类型分类管理。社区工作站负责各城中村购买服务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市容环卫科及市政中心负责对购买服务企业在环卫、绿化、景观等方面的作业进行指导和管理;执法队综合执法科对主次干道上的购买服务企业进行日常管理及业务指导和监督。并由执法队成立专门的督察队伍,对购买服务企业进行全面监督,不定时、不定点对购买服务企业的履职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和督查,并依据合同实施扣分扣款,确保人员、装备足额到位。
  大力营造全民城管氛围,实现治理常规化。全面深化“门前三包”,引导商户自治。推广“商户自治联盟”运行机制,发挥龙园社区试点示范作用。以社区工作站为主体,引导商户参与自治,要求市民“自扫门前雪”,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3万余份,签订率达100%。群防群治打击“三乱”,将“三乱”整治作为公安、城管联合执法打击重点,在有效制止违法行为的同时狠打违法源头。设置便民张贴栏,供市民张贴招租、招工信息,引导市民有序张贴,安排城中村物业管理公司或清扫保洁服务企业负责日常管理维护。将“三乱”清理纳入环卫作业范畴,确保乱贴小广告的清理时效。同时,广泛动员城市志愿者、义工、群众参与整治,营造逢贴必抓的舆论攻势,形成全民紧盯、共创文明的良好氛围,真正让市民监督成为阻挡“三乱”现象的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