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树为啥被称为“最暖心的医生”?

  在许多人眼里,医生,尤其是肿瘤科的医生,因为见惯了生离死别,所以对死亡会比一般人要看得开,甚至会有些麻木。而浙江省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医生林德树,五年里收治了近300个患者,每当有患者离世,只要条件允许,他都会参加逝者的追悼会,表达对患者勇敢面对疾病的尊敬,也对家属贴心照顾患者表示敬佩。五年来,他参加了近50场追悼会,安慰了许多逝者家属破碎的心。他还用为患者写日记的方式,陪一个个晚期癌症患者走完他们人生最后的日子。林德树因此被人们称作“最暖心的医生”。
 

悉心照料陪伴孤独的病患

  今年35岁的林德树,从小受当外科医生父亲的影响,对从医有着浓厚的兴趣。25岁那年,从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林德树顺利考进乐清市三院。经过五年的科室轮转,最终定科在肿瘤内科。
  2017年5月9日,父亲打电话告诉林德树,有一位胃癌患者需要立即住院治疗,问林德树能不能收治。父亲说:50多岁的林志鹏,是乐清市白象镇东斜村的村民,是一名水泥工,家中只有83岁的老父亲一个亲人,1月份查出胃癌后因为家庭贫困放弃了治疗。后来同村的村民得知情况后,告诉了林氏宗亲互助会理事长,林德树的父亲也是该宗亲互助会的一名成员。宗亲会发起募捐活动,很快就为林志鹏筹集了9万元的治疗费用,希望可以找到医生立即为林志鹏进行治疗。
  “我是医生,当然可以收治了。他现在哪里?我这就去科室安排床位。”挂掉电话,林德树立即行动。尽管已经预料到林志鹏的情况比较糟糕,但当见到他的时候,林德树还是心往下一沉。身高一米六五的林志鹏,体重只有35公斤。过度瘦削使得眼球突出,眼眶深陷。
  林德树看了林志鹏的病历,立即给他做了CT平扫检查,从这次检查结果看没有发现转移或扩散。这个消息让林德树非常兴奋,这意味着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可能有救了。林德树赶紧拿着检查结果走到病房,告诉林志鹏这个情况。
  只见病床上躺着的林志鹏立即坐起身,毫无生机的眼睛里闪着光,他问林德树:“真的吗?我还能治好吗?”林志鹏情绪的变化和他眼里的光打动了林德树,他想要为这个无人陪伴的孤独病患做点什么。没有人可以完全做好面对疾病的准备,家人的陪伴分外重要。看着沉默寡言的林志鹏,林德树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了林志鹏的住院过程,以此默默陪伴他。
  “2017年5月11日晚9时,今日查房后,志鹏各项辅检均未提示肿瘤远处转移,根据肿瘤分期治疗原则,如为1、2期患者,首选手术治疗,但还需要PET-CT明确。告知志鹏尚可能有手术机会,他十分高兴,表示积极配合治疗,这是治疗过程良好开端,作为主管医师,我应更为积极,急预约明日118医院PET中心郑主任并预约周五胡教授会诊。”当天,林德树写下了这篇日记。
  第二天一大早,林德树开着自己的车,载着林志鹏和护工去另一家医院做检查。在近半个小时的路程中,林德树问林志鹏一些家长里短,志鹏也很愿意回答。做检查的时候,林德树在观察区等候。那20分钟的等待时间,林德树想了很多:如果志鹏的检查结果不错,那就需要手术,后续的一系列治疗只靠9万元的筹集款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志鹏的检查结果不好,那他的身体状况可能无法支撑太久,他83岁的老父亲将老无所依,急需解决经济困难……
  林志鹏的检查结果出来了,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腹腔、后腹膜。林德树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他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志鹏那期待的眼神。回去的路还是半个多小时,却感觉无比漫长。林德树不知怎么开口,良久,他才故作轻松地说:“检查结果可能做不了手术了,不过没关系,咱们还有别的治疗方案,下午回医院我就约主任会诊,给你制定最好的治疗方案。”许久,林志鹏才闷闷地回了一句:“我知道了。”林德树感到遗憾又难过,如果志鹏能早一点确诊早一点就医,现在的情况一定大不相同。

尽己所能帮助已故患者家属

  回到医院后,林德树请了主任会诊。而此时的林志鹏,连医生问他病情,也不愿意回答。那种麻木和绝望的表情,让林德树感到深深的无力。他满怀悲伤地写下了当时的日记:
  “2017年5月28日晚10时。这段时间,志鹏经过肿瘤内科综合治疗后,各方面情况尚可。但我仍然很担心,毕竟已是晚期,来接受治疗时已太迟,我能预测各种问题终究会来。真的很不愿意看到任何一位患者受到病痛折磨,但我能做的只是让他少些癌痛的折磨。临睡前,想起美国医师特鲁多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打起精神面对。”
  让林德树感到矛盾的是,支持治疗有时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应,尤其是一些创伤治疗,可是如果不治疗,患者的情况会越来越糟糕。志鹏是个很倔强的人,他睡有棉垫的软床不适应,林德树就从VIP病房搬来硬板沙发给他。尽管宗亲会给志鹏请了护工,但他很少让护工照顾自己,准备的便盆,他也不愿意用。为了避免夜间频繁上厕所导致摔倒的意外发生,林德树给他插了导尿管,但志鹏觉得很不舒服,刚插没多久就要求拔掉,林德树怎么劝说都没有用,只好尊重志鹏的意愿,拔掉了管子。
  志鹏住院期间,每次临床的患者有家属探望的时候,他的心情就很低落。为了照顾他的情绪,林德树把他调到护理站对面的一个单人病房,这样也方便林德树随时观察志鹏的情况。但这样的治疗已经起不到什么效果,到6月17日那天,志鹏由于身体不适,坚持拒绝输液,林德树劝说无用,焦急万分。林德树给宗亲会的人打电话,把志鹏的情况告诉他们,林德树知道,按照志鹏的病情状况,他可能支撑不了两天了。到了18日,志鹏基本上处于半昏迷状态,血压也开始下降,林德树一直维持支持治疗,到19日早上,志鹏被他父亲和宗亲会的人带回了家。撤掉各种仪器的时候,林德树的心情很复杂。
  “2017年6月19日中午12时。志鹏弥留,我的心情很复杂,理智告诉我,他终于解脱了。只有这样告诉自己,我的心里才不会太难过。从接手到临终,我陪他走过最后的40天。我已尽力,但对不起,我没能救你的命。志鹏,愿天堂没有癌症。”当天,林德树收到了林志鹏离世的消息。
  每次有患者离世,林德树一整天的心情就会变得非常低落。同事们只要看到他一句话不说闷头工作,就知道有患者的情况不理想。这次也一样。志鹏出院后,宗亲会给他筹集的治疗款还剩下6万块钱。乐清当地的风俗非常注重丧事,林德树告诉父亲,他觉得宗亲会的人与其把钱花在给志鹏办丧事,不如留给志鹏的父亲养老用更有意义。同时,林德树也求助宣传科的同事,发布了志鹏的事,一是希望大家在生病后都要立即重视起来,第一时间就医;二是希望有好心人可以关注一下志鹏老父亲的生活问题。
  经过宗亲会的讨论,他们接受了林德树的建议,把剩余的钱留给了志鹏的父亲,同时还组织宗亲会的成员不时去探望他。得知这些,林德树沉闷的心情舒缓了很多。

 

关心患者就像对待老朋友

  在肿瘤科五年来,林德树收治过近300个病人,有人离世时,只要条件允许,林德树都会去参加逝者的悼念会。直到现在,林德树仍清晰地记得自己去的第一个悼念会。
  当时,林德树定科半年了,有一位70岁的贲门癌患者,十年前在上海手术后回了老家,之后每年都定期复查,均没有发现癌细胞转移或扩散的情况,身体一直还算不错。但是由于手术切除的部位过大,加上老人上了年纪后体质越来越差,导致并发症也越来越多,所以需要经常住院治疗。作为老人的主管医生,林德树非常关心老人的病情发展,每次都认真询问老人的不适反应,还会鼓励老人勇敢配合治疗,而每次老人都会笑着握住林德树的手对他说:“林医生啊,你可一定要把我治好啊!”
  老人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断断续续几个月的治疗过程中,林德树和老人以及她的三个子女也越来越熟悉。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老人生病十年,随着病情加重,她的孩子们不但没有嫌弃她,反而极尽所能去贴心照料,这让林德树非常敬佩。林德树还记得,有一次科室电梯停运了,老人的小儿子背起需要做检查的老人从消防梯上上下下好多趟,整个人累得气喘吁吁。看到林德树时,那个微胖的小儿子朝他笑着打招呼,额头上冒出的汗在阳光下晶莹剔透。
  那温暖的笑容,让林德树至今印象深刻。他为老人感到庆幸,庆幸她有家人陪伴,也更敬佩老人的勇敢。因为那时,老人由于不小心淋了雨,导致肺炎住院治疗,后来全身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这对一个常年营养不良的瘦削老人来说,无疑是痛苦至极、难以忍耐的。林德树每次去治疗时,那些疾病的摧残和治疗的疼痛仿佛让他感同身受。“即便是我,恐怕也是坚持不下去的。”林德树经常这样想。但每次老人都闭着眼撑过去了,她告诉林德树:“其实我实在不想再治疗了,十年了,很多次这病把我折磨得恨不得一走了之。但是,我这几个孩子,他们花了那么多钱那么多精力,直到现在都不肯放弃我这个没用的老太婆,就算为了他们,我也只能咬牙坚持下去。所以我每次都跟你说,一定要治好我啊……”这个瘦弱的老人面对死亡时的勇敢和坚强,深深打动了林德树。老人对于林德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位患者,而是他的老师,教会他生命值得敬畏。
  老人弥留之际,她的孩子把她接回了家。临走时,林德树对老人的病情很不放心,老人早上办理了出院,下午忙完手里的工作后,一直牵挂老人的林德树就根据病历上的地址找到了老人的家。进房间后,林德树查看了老人的身体状况,握住老人的手安慰她,老人也和之前一样叮嘱林德树一定要想办法治疗自己。老人眼里,是对生的渴望和对林德树深深的期待与信任。
  那天晚上,林德树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满脑子都是自责:“患者之前十年的时间都过去了,在我这才两个月就不行了,是不是我的医疗水平有问题?是不是我的治疗方案不够好?是不是我对患者的病情观察还不够仔细?是不是有可能做得更好?是不是……”这样充满无力感的自责,也时常纠缠着既是医生又是常人的林德树。
  当得知老人离去的消息后,林德树处理完当天的工作,买了个花圈再次赶到老人家。老人的家人很意外,也很感动。后来,他们对林德树说,一开始他们以为林德树说要看看老人只是客套话,没想到真的来了,林德树的出现给了他们很大的安慰。家属的话,深深打动了林德树。从那以后,只要客观条件允许,林德树都会在患者离去后,到追悼会上吊唁。
  病人眼里的林德树是个非常好脾气的医生,永远温和的语气,从来不会着急焦虑,更不会傲慢无礼,他对每个患者都像对待老朋友一样关心。因此,很多患者和家属都和林德树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2017年秋季的一天,休班的林德树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家赶。他刚去吊唁了一位认识十个月的患者。一路都心情沉重的林德树在进家门之前停住了,屋子里有他心爱的妻子和孩子,他还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陪伴家人、陪伴那些早已成为朋友的患者,想到这,他深吸了一口气,又轻轻吐出,抬起头轻轻推开了家门。
  (文中当事人为真名。未经作者同意,本文禁止转载、上网)

● 责任编辑:李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