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需要一种什么“精气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必须以党建为抓手,强化村党支部的“火车头”作用,引领提振脱贫攻坚“精气神”,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内动力,以更大的信心决心和“滴水石穿”的韧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抓住三个关键,强化引领核心

  提振“精气神”,关键是要建强村支部,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过好日子、好好过日子的心气儿。
  要选配一名敢抓善管的“领头羊”,重点聚焦创业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乡土人才、返乡大学生和外出务工人员等群体,通过“两推一选”、乡镇下派等形式,将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威信高、敢于较真、善做群众工作的党员选拔到支部书记岗位上来,打造群众信得过的好班子。
  要采取集中轮训、外出考察、跨村交流等方式,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素质和发展产业、依法治村、民主理事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引领脱贫的“领头羊”。
  要打造一支引领风气的“主力军”。要健全完善扶贫干部激励机制,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引导广大干部把贫困群众当成亲人,用实际行动暖热他们被生活折磨得麻木的心,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推行“固定党日”“主题党日”、高台教化等做法,唤醒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发动党员走在前、干在先、做表率,引领贫困户破除“等靠要”思想,增强信心和勇气。要树立一批立志脱贫的“好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要加大对那些想脱贫、依靠自身努力能够脱贫的典型扶持力度,深入挖掘他们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过程,挖掘他们“提振精气神、脱贫奔小康”的生活态度,挖掘他们“宁可苦干、决不苦熬”的奋斗精神,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依靠勤劳奋斗挖断“穷根”。

 

抓住三个重点,增强脱贫底气

  脱贫的底气来自现实问题的解决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要扶持产业促增收,帮助贫困户深挖贫困根源,算清产业效益账和家庭增收账,坚持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养则养,制定“家庭脱贫计划”,落实产业扶持等各项优惠政策,培育家庭增收主业,依托产业早日实现脱贫致富,让他们昂起头、挺直腰杆过日子。
  要加大投入换新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加大在村容村貌整治、渠路林网配套和贫困户住房改造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使贫困户在“改天地、换新颜”的大变化中不断增强脱贫的紧迫感和获得感。
  要精神帮扶提素质,统筹加强教育、文化、科技、卫生扶贫工作,加大薄弱学校改造、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优秀学生奖励、文化科技卫生下乡、职业技能培训、医疗政策补助等工作力度,为贫困群众送去精神食粮,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拔掉“思想穷根”,激发脱贫的勇气,增强“自我造血”的能力。

 

培育三种意识,教育引导群众

  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引导是促进精神脱贫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
  要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健全完善村规民约,丰富教育实践载体,持续加强群众的思想教育。
  要培育群众的“感恩意识”,深入开展“比过去看现在、感党恩跟党走”“算出脱贫账、比出新气象”等主题活动,着力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感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恩社会各界的真诚帮助和各级干部的辛勤付出,在心怀感恩中自我鞭策、自加压力,自力更生实现早日脱贫。
  要培育群众的“进取意识”,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诚信家庭”和好媳妇、好公婆等群众性创评活动,加强家风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勤劳脱贫光荣、勤俭节约光荣、孝老爱亲光荣、家庭和谐光荣的新风尚,树立“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进取精神,心热起来、手动起来,用勤劳双手改变贫困面貌。
  要培育群众的“市场意识”,积极为贫困户提供贷款、项目和信息扶持,鼓励贫困群众下定脱贫决心,积极参与合作社,找到脱贫依靠,立足自身实际,大力发展高效种植、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等增收产业,不断增强自信心,在参与和共享中逐步提高脱贫的能力。

 

把握三个关系,促进常态长效

  提振脱贫攻坚“精气神”,要坚持村党支部为核心引领,把握正确方向和工作方法。
  要抓投入、更要重治理,在持续加大扶贫硬投入的基础上,重视加强社会治理和村级“小环境”建设,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坚决抵制攀比风、赌博风、封建迷信风、大操大办风等不良风气,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不断激发贫困户的斗志,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要树典型、更要带后进,要大力扶持和培育梳理产业脱贫典型、文明新风典型和自力更生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精准定位,一户一策,分类帮带,扶持和带动深度贫困户,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要重实践、更要建机制,要探索创新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提振脱贫“精气神”的做法,建立健全后进村和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党群结对帮带、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等机制,依靠长效机制凝聚脱贫合力、教育引导群众,促进脱贫致富走上良性发展之路,走上永续发展之途。
  (本文作者系中共甘肃省酒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