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的警察能破案?

  这是林宇辉第一次绘制嫌疑人非中国人的案件。十余年来,作为山东省公安厅刑侦局物证鉴定中心高级工程师、首席模拟画像专家的他,凭着自己超人的模拟画像技术,绘制了7万多张嫌疑人像,破获案件近千起。

 

火车站当练功房,破解“人脸密码”

  今年59岁的林宇辉,出生在山东济南,他从小喜欢画画,当乡村教师的爷爷成了林宇辉的启蒙老师。爷爷擅长画人物,4岁时他就跟着爷爷学画画。在没有照片的年代,爷爷通过大家的口述,帮助别人完成画像,一边画,一边教身边的孙子林宇辉。那些年,爷爷要求他每天练习绘画四五个小时,这个习惯,林宇辉保持了十多年。
  十七八岁时,林宇辉下乡插队,山间田野成了他的“大画室”,常拿起笔给当地农民画素描。1977年恢复高考后,19岁的他连考两年,艺术专业分都不错,但因其他原因,最终没被录取。1980年,山东省交警总队招人,林宇辉顺利地被录取,从事与美术有关的宣传工作。2004年前,林宇辉在《山东公安》杂志当美术编辑。之后,他选择转岗,成为山东省公安厅刑侦总队一名刑警。
  成为刑警后,林宇辉却陷入迷茫,他不知怎么把绘画特长和工作结合起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个电视节目:盗窃国家文物的犯罪嫌疑人,被侦查人员通过模拟画像成功锁定。“要是我的画,也能帮助破案,那该多好!”林宇辉把想法和父母交流,父亲是个副厅级的老公安,母亲是一名检察官,他们都很支持儿子。
  当时,山东省公安厅还没有模拟画像专家,林宇辉向上级领导提出自己来担任这一工作,得到批准。他有了一间单独的办公室,专心研究模拟画像。此后三年多里,林宇辉经常钻进人流密集的火车站、农贸市场、商场,先从候车乘客、商贩等相对“静态”人物画起,再抓取匆忙赶车的旅客、来来往往的顾客等“动态”人物。“动态”人物往往几眼间就消失不见,根本不容细细描摹、修改。林宇辉站定一处,一个本子、一支笔,匆匆一瞥,飞快动手,一下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这是为了练眼力、练记忆、练手快。那些年里,他练就了1分钟简约画出特色鲜明人像的绝活儿。
  1000多天时间里,林宇辉没接过一起案件,都沉浸在训练中,每天作画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十几个小时。
  经过这种近乎“疯狂”的自我训练,林宇辉练就了“瞬间抓取人脸五官特征”快速画像、模糊成像的能力。
  警察整天画画就能破案?三年多里这样的质疑,林宇辉遇到过不少。厚积薄发,2008年夏天的一起案子,打破了这些质疑。当年8月21日凌晨,山东省泰安市一家婚庆公司突发火灾,1人死亡。警方在现场发现了汽油燃烧后的残留物,认定这是一起纵火案。没有目击者,没有监控画面,只有附近一名加油站员工透露,事发前有一名年轻人来买柴油,在被告知没有柴油之后买了汽油。警方认为此人可疑,但茫茫人海中如何根据简单几句描述找到嫌疑人?民警想到了模拟画像,林宇辉只用了一天时间,就画出了嫌疑人画像。民警根据画像,迅速将其抓获。嫌疑人供认了因纠纷而纵火报复的犯罪事实。林宇辉第一次凭借模拟画像技术参与刑事侦查,旗开得胜。
  此次案件的侦破,让林宇辉一举扬名,并且为模拟画像技术在山东的应用打开了新局面。初战告捷,找林宇辉协助侦查的各类疑难案件,陆续多了起来:从被碎尸毁容的受害人,到监控中模糊的特大诈骗案嫌疑人,再到面部只露出三分之一的犯罪分子,各种人物面貌在他的笔下被还原。
  此后,省内外的不少刑侦同行来和林宇辉交流切磋。“刑侦模拟画像和人物素描不同,它是为面部关键特征作画,从而勾起人们对嫌疑人的联想。我绘画尽量半小时画完,一气呵成,正是考虑到目击者容易疲劳、遗忘、混淆记忆。每次绘图,我都会先在画纸上画出眼睛,眼神对了,这个人就对了一半。这就是中国人绘画讲究的神韵,这个启发,来自我爷爷的教导。”林宇辉说,人的面部是有密码的,面部器官间存在对称关系,有相对较为固定的比例尺寸。经过“阅人无数”的长期训练,他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从局部判断出人物的大致外貌。
  在案件类影视剧中,有种“人体软件库”,通过眼耳口鼻的五官组合,拼出电脑人像。不过不少画像专家一致认为,模拟画像软件固然是由多位专家精心研发,但人有血有肉,不是由简单的像素拼接而成,南北差异、神情变化、面貌的空间感都很难机械地拼凑。林宇辉也有个自成一套的“人像分类系统”,在无数次练习中,他绘制的数万幅人物头像,形成了以“国字、目字、田字、由字、申字、甲字、用字、风字”等8大脸型为基本分类的外貌“模型库”,这也是他还原嫌疑人容貌的“法宝”之一。 

 

剑指罪犯,化笔为枪还原真相

  走进林宇辉的工作室,大小林立的石膏像,墙上悬挂着工笔画,一侧有书法案台,大把的炭笔铅笔油彩棒⋯⋯这里更像是一间画室。
  每次绘制嫌疑人画像,林宇辉的合作伙伴不是警察同事,而是案件受害人或涉案人员,他们如何描述,直接影响到画像的准确性。林宇辉为了更好地安抚他们的情绪,努力还原他们的记忆,每次开始画像前,他都会给对方泡一杯茶,开启轻柔的音乐,朋友般和他们聊天,让他们畅诉所见所闻。
  在过去十余年里,林宇辉一共画了7万多张人物肖像画,这意味着他平均每天至少要绘制19幅画。除了中国人,还有非洲人、欧洲人、美洲人等人种。
  2009年元宵节前一天,青岛四方区一家小型工厂的荒野草丛中,发现一个黑色塑料袋,里面居然藏着一颗面目模糊的人头。林宇辉匆匆赶赴青岛,法医提供的死者年龄在25岁至40岁间,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在皮肤弹性、皱纹特征等方面,跨度很大。林宇辉从各个角度,与面目全非的头颅“对视”近5个小时,拍摄、分析、下笔、调整、再分析、再下笔。回到宾馆已是深夜,万籁俱寂中,他孤身与头颅图像作伴,一刻没停继续画,凌晨4点,他在众多草稿中选出两幅定稿。随后的短暂睡眠中,林宇辉总梦见一颗血淋淋的头颅,在围绕自己打转。也许噩梦给了他某种启示,他索性起床又画下第三幅头像,一个40岁左右的女人画像跃然纸上。
  根据这张画像,一个多月后,警方认定此人是当地40岁的何女士,她和丈夫经常吵架,2008年12月的一天晚上,两人大打出手,丈夫将其杀害并分尸。事后,何女士丈夫承认,将妻子面部毁容,就是抱着“有人找到头颅也不知道是谁”的想法,没想到竟被林宇辉的一支画笔给“揪”了出来。
  2010年春天,潍坊市区接连发生3起凌晨持枪抢劫案件。从酒店的监控录像看,嫌疑人有两名,作案时都戴有绒线帽和大口罩,他们从停车场进入后直奔酒店大堂登记处,一人持刀在前,一人持枪在后,一旦得手迅速逃逸。整个作案过程仅8秒,嫌疑人深夜作案,摄像头捕捉到的画面模糊不清,服务员受到惊吓,专案组一直未能获取有价值的线索。嫌疑人作案后都是搭乘出租车逃逸,侦查人员提取GPS定位系统的实时拍照,但嫌疑人有意闪躲,摄像头只抓拍到前排嫌疑人1/4的面部和后排嫌疑人的模糊影像,出租车司机的描述也很凌乱。
  如何将短暂、零散而又模糊的视频、图像和描述,变为直观的嫌疑人画像?两天里,林宇辉除了吃饭和短暂的休息,就是盯着监控反复查看,仔细打量嫌疑人的一举一动,揣摩他们的性格,猜测他们的仪态⋯⋯嫌疑人的画像终于成像。
  两名此案目击者看到画像,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太像了,就是他!”8天后,嫌疑人在山东诸城落网。
  在林宇辉侦破此案期间,84岁的父亲林韶章已患重病。2010年9月28日,父亲去世。一年后,林宇辉因成绩突出,获得二等功,他手捧证书来到父亲的坟前,告慰父亲:“儿子没有让您失望。”
  2016年11月20日,在央视一档节目中,林宇辉根据3张模糊不清的打码图像,从48名装扮相似的少女中,找出这3张图像的真人。此节目难度系数极高,全场观众为之捏一把汗,就连该节目评委、美籍华人、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博士都感叹:“这很难!真是挑战了人类认脸的极限了!”

 

中国山东警察,震惊美国联邦调查局

  27岁的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人章莹颖,2017年4月,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交流学习。2017年6月9日,章莹颖与家人失联。因为缺乏线索,美国警方数天破案始终没有进展。在“华裔神探”李昌钰的推荐下,美国联邦调查局向中国警察林宇辉发来求助。6月17日,中国访美法律学者刘世权联系林宇辉,希望他能为章莹颖案件提供模拟画像支援。当时的林宇辉因身体不适,正住院治疗,妻子和孩子都担心他的病情,是否吃得消完成这个艰巨的跨国任务。林宇辉想到,章莹颖比自己的孩子小不了几岁,她的父母肯定又急又伤心,他决定两天后提前出院,全身心投入绘制犯罪嫌疑人画像的工作中。
  美国联邦调查局提供的犯罪嫌疑人监控录像十分模糊,光线暗、噪点多,人脸的上半部被车体遮挡,角度也很偏。林宇辉将3段1分多钟的视频,一帧一帧地进行查看,看了整整两天,眼睛都熬出了血丝,他终于从2000多帧画面中,找出两帧模糊看到嫌疑人侧面的图片。然后,根据模糊图像中人的基本轮廓和光线,初步判断出嫌疑人的基本特征,连夜完成了两幅嫌疑人模拟画像。
  6月24日凌晨,这两张画像传到美国,30日,为章莹颖家属提供法律援助的代理华人律师王志东给林宇辉来电说,警方根据他的画像,逮捕了章莹颖失踪前乘坐车辆的驾驶人,其外貌与林宇辉绘制的画像相似度高达90%。
  这一消息在国内传开,林宇辉迅速走红。不过,林宇辉还是低调地表示,模拟画像是刑侦手段之一,不能无限夸大模拟画像的作用,它只是帮助警方缩小侦查范围。
  还有一年,林宇辉就要退休了,他现在有些担忧,我国模拟画像技术人才的储备太薄弱,他盼望有一天,能将模拟画像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写下来,推动这一技术有更大的发展。
  在紧张的绘画侦破工作之余,林宇辉还是一个“诗情画意”的人,他喜欢看美景、写美文,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用照片和文字记录当地的自然风情、民俗文化。
  2011年春天,林宇辉家乔迁新居,他把自己早年的一些写生画一一整理出来,其中一幅云南少女的画像,被他装裱,挂于墙侧。这是林宇辉年少时期前往云南昆明郊区写生时,画下的一个卖花少女。妻子看着这幅画:“嘿,你这画的是谁?”林宇辉回答:“很多年前画的,没有谁。”妻子挽着林宇辉的胳膊,缓缓地说:“记得,你曾为我写下过这么一段文字:‘她容貌姣好白皙,夏天爱穿轻薄的雪纺裙子,碎花的裙摆仿佛永远18岁那么年轻⋯⋯’”

● 责任编辑:呼满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