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五统一  人在格中走  事在格中办

“海陵模式”的社会治理作用究竟有何神奇?

  今年8月,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第六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提出,各县市区要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各类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深化网格化管理服务,夯实社会治理的基层基础。如何创新社会治理?如何构建“一张网”?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提出了“一网管海陵”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3870个网格 搭建海陵“一张网”

  社会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同时更是一件贴近民生、服务民生的工程。如何实现全覆盖、无死角?
  海陵区在探索中发现,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就要从资源整合开始。为此,海陵区着力搭建“网络统一划分、人员统一配备、报酬统一筹措”的“大平台”,着力集聚“信息统一采集、信息统一共享、信息统一运营”的“大数据”,着力实现“资源统一整合、问题统一处置、应急统一响应”的“大指挥”,以“大平台”“大数据”“大指挥”为抓手,推动了治理力量和治理效能的“双提升”。经过基层社会治理资源整合改革,全区已形成“区—镇街—村居—片区—单元”五级网格体系,实现了“一网管海陵”。
  作为网格的“地基”,夯实第五级网格基础,极为重要。为此,海陵区统一定制了平安海陵“一键通”智能手表,并发放给所有第五级网格长,解决开放共治的“最后一米”问题。
  记者了解到,“一键通”集成GPS定位功能,同时设有不同颜色的按键,绿色按键连接网格长家人电话,黄色按键连接上级网格长手机,红色按键连接一级网格指挥中心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全面实现第五级网格与上级网格即时沟通,随时反映社情民意,报告矛盾隐患,上报紧急事件。同时,网格协理员通过大走访、打电话等途径,与第五级网格长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确保网格内的社会矛盾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第一时间掌握。
  “智能手表”刚刚“上岗”试用,便发挥了大作用。今年,海陵区梅兰集团企业网格长洪玉华,发现梅兰路因梅兰集团的货车通行率高,造成路面破损严重,并且噪音、尘土困扰居民已久,引发了居民对企业的不满,矛盾一触即发。
  于是,网格长洪玉华将居民的反映向企业负责人及时汇报,商量解决方案,通过大家集思广益,认为货车通行扰民,应该对车辆实行分流是关键。大家决定拿出方案,让部分车辆从吴洲路方向绕行。下一步,梅兰集团将在道路两头更换更为醒目的限速警示牌,安排环卫作业车,定时定点地进行周期性清扫;梅兰企业负责人还对居民承诺,将在10月底前把损坏的路面修复完好。
  周围居民告诉记者:“一个小网格,就解决了我们多年的困扰,一个全区大网格更体现了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

 

“专属网格”的“特殊作用”

  李强书记在要求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中提出,要扎实做好流动人口、特殊群体、非典型群体等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努力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对于海陵区而言,这也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
  城南街道美好社区地处市区万达广场生活圈,目前在社区登记造册的外籍人员共计137人,是海陵区常住外籍人员最多的小区。
  2015年冬天,某涉外培训机构的一位外教与两名媒体记者在酒吧内发生了冲突,由于双方文化及语言的差异,公安部门及社区多方做工作都收效甚微。后来社区想到了热心的巴基斯坦小伙子,想通过他来做外国人的工作,社区来劝中国人,大家都让一步。没想到最后成功了,将矛盾抑制住了,没有扩大影响。
  矛盾的成功处理,引发了社区工作人员新的思考:能不能建立一个组织,把外籍居民、外语爱好者、社区民警、驻社区律师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专门为外籍人士服务?
  于是,美好社区的“洋娘舅工作室”成立了。这个省内首支“洋娘舅”调解队伍,聘请了社区26名外籍人士担任“洋娘舅调解团”成员,既负责日常的涉外调解,又参加义务的法治宣传,参与涉外纠纷调解近百场。
  同时,社区还在外籍人员中发展平安义工,每逢中、外传统节假日,组织社区干部、民警、群众与外籍人员开展联谊会、邻里节等活动,加强了社区外籍人员与辖区居民的了解沟通,将社区的“地球村”建成了和谐的“国际大家庭”。
  今年社区将137名外籍居民,单独划分成一个虚拟网格,并配备“一中一洋”两名网格长,让“老外”们自己治理自己。虚拟网格的“网格特殊清单”为:外籍新住户的普法宣传、涉外矛盾协调、外语爱好者联欢、外籍志愿者征集等。涉外服务六个美好愿景是:促进涉外服务管理创新、促进中外居民交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国际化社区建设、促进中外文化融合、促进地区和谐稳定。
  有了这样的成功案例,海陵区又在五级网格基础上,另设大规模企业、学校、城市综合体、机关事业单位等专属网格393个,由第三级网格负责管理,通过“专属网格长”,做好网格服务管理工作,逐渐形成了“力量在网格中集聚、信息在网格中共享、矛盾在网格中排查、问题在网格中解决”的“海陵模式”。
  

“一块屏”“一片云”助力网格创新

  网格划好了、责任归属了、作用发挥了,如何实现人员统一调配、职责统一明确、绩效统一考核,成了海陵区网格化工作的“新挑战”。
  于是,海陵区依托区综治中心,成立社会治理局,采用“虚拟化机构、实体化运作”模式,统筹推动全区社会治理网格化“七个一”工作。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任局长,抽调综治办、住建局、民政局、安监局、公安分局、城管分局等成员单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为探索实践社会治理网格化,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人员支撑。同时,全区五级网格按照工作权限和等级,建立健全“发现上报、受理指派、处置反馈、任务核查、群众评价、事件归档”六步办理机制,有效解决了矛盾纠纷、治安安全、特殊人群、安全隐患等相关问题。
  海陵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如各级基层网格均无法解决,由区一级网格指挥中心总牵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分类承办、协商会办、上争帮办,力求小事不出基础网格、大事不出二级网格、难事不出一级网格。一般诉求在5个工作日内答复或办结;超越职权范围的诉求在1个工作日内上传至上级网格;突发性事件,即发即报,紧急处理。
  同时,海陵区利用现代科技,在镇街园区、村和社区设立了“网格直通屏”,安装“DNB+”信息发布平台,由区一级网格统一发布信息。记者了解到,除发布日常指挥信息外,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区一级网格指挥中心可直接向基础网格发出指令,指挥网格长迅速到达现场,实施排查、协查和调查工作,力求建成突发事件核实报告“五分钟覆盖圈”。并依托“一键通”GPS定位系统,实时显示第五级网格长的所在位置和巡查轨迹,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
  为做好督促评估工作,海陵区将云端大数据充分运用到督查评估中,其中在督查上,依托市大走访大落实大数据“云端平台”,对走访排查到的基本信息、走访情况、反映问题、办理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发现问题的效率和精度,实施精准的数据督查。在评估上,依托综治信息综合应用系统“云端数据”,实时掌握基础网格长工作的任务、进度、数量等,以科学、规范、高效的方式,实现了网格工作云端评估的精准化、智能化。
  依靠现代科技手段,海陵区着力推进了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提高了社会治理水平,有效化解了一批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有效稳控了一批重点人员和重点群体,有效整治了一批治安隐患和安全隐患,实现了“人在格中走 事在格中办”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