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时尚出行背后的喜与忧

  去年下半年以来,共享单车陆续在各城市出现。骑车一族只要用智能手机扫一下单车上的二维码,就会引导你下载一个App(第三方应用程序),缴纳99至299元不等的押金后,便可以每小时0.5至2元的价格骑行,用完后随停随放。
  共享单车给市民提供了一种便捷、经济、环保、健康的交通出行方式,有效化解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尴尬,一时成为男女老少的新宠,上班上学、休闲娱乐、锻炼身体,都以骑共享单车为时尚。然而,这场新的“骑行风暴”的到来,也使共享单车市场发展中隐藏的诸多痛点开始慢慢发酵。比如,单车的便捷程度,计费与押金问题,乱停乱放、肆意损坏以及交通安全等问题,都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
便捷、经济又环保健康

  45岁的常碧华在湖南省长沙市麓谷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公司上班,家里离公司也就一公里多路程,以往都是自己开着那辆银灰色的别克小轿车上下班。去年,单位组织体检,缺乏运动的他被查出血脂、血糖、血压偏高。于是,常碧华花1200多元买了一辆山地自行车,开始骑车上下班锻炼身体。可没过多久,这辆山地自行车就丢了。
  去年年底,常碧华发现自己家门口和公司附近出现了一批黄色的ofo单车,有人用手机扫描单车座位下面的二维码后,随即开锁骑行。常碧华打听得知,这是用手机支付骑行费用的共享单车,骑一个小时才1元钱。一天,他去上班时,在家门口试着用手机扫描了一辆ofo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支付了99元押金,便得到一个开锁密码。输入密码后,单车上的锁便自动打开了。他欣喜地骑上这辆小黄车,没几分钟便到了公司。下班后,常碧华又在公司门口骑了一辆同样的共享单车。
  常碧华说:“骑共享车上下班很方便,既锻炼了身体,也不用担心丢车。既经济实惠,又省心、省力。”
  家住长沙市汽车北站附近某小区的王琰,每天都到定王台的省图书城上班。以往,她从家里出来先要走20分钟路去搭乘地铁,下了地铁后又要走20多分钟才能到单位,不仅感觉很不方便,人也常常被折腾得十分疲劳。自从有了共享单车后,她每天上下班的这“最后一公里”,就轻松了。更让她高兴的是,骑单车不但感觉轻松时尚,而且是零排放,环保健康。
  像常碧华、王琰这样热衷骑共享单车的市民还不少。今年刚从长沙市某医院退休的老蔡,过去一直骑单车上下班,但他说自己买单车骑经常要维修,还容易丢失。几十年来,他已经骑烂过好几辆车,也丢失过好几辆车。共享单车由运营企业统一经营、维护,人人共享,不浪费资源,又经济实惠,而且有远程跟踪定位功能,可防偷盗。
  “骑共享单车低碳环保,还锻炼身体。”老蔡说,“天气好的时候,在湘江风光带新修的彩色自行车道上骑行,畅通无阻,两旁花草树木相映,真是一种享受。”他现在去菜市场买菜、到公园健身,都骑共享单车。
  长沙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统计,目前全市投放到市场上的共享单车有15万辆,预计年底将达30万辆,运营企业以ofo、摩拜、酷骑、永安行4家为主。4家企业对包括长沙在内的全国用户年龄调查显示,以16岁至40岁的年龄段为主,也有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

 

 “骑行风暴”引发负面连锁反应,
服务、停放与骑行环境问题丛生

  共享单车作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新业态,不仅解决了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更对倡导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遭遇了一连串“成长的烦恼”。
  一是技术不够完善,服务还存有欠缺。
  媒体报道称:北京的常先生使用163分钟某共享单车后,App自动计费系统竟然收了他600元。常先生打客服电话问是怎么回事,对方说是他超服务区域骑行所致。该共享单车租赁协议规定:用户如果在服务区域外忘记关锁,系统就会按照每半小时100元的价格进行收费。常先生认为该共享单车公司没有对他在服务区域外骑行进行善意提醒,向有关部门申请对该共享单车进行服务技术鉴定。鉴定结果是:该共享单车的App在使用过程中有提醒过用户收费标准,但未提醒是否为服务区域外,导致用户被收天价费用。李女士一次使用一辆共享单车后落锁走人,结果她的骑行费用一直被计算至下一个骑车人。她猜想是计费系统出了问题,随即拨打客服电话却无人接听,微信留言也没人理睬。
  除了计费,押金和余额退回也存在问题。“用车前我先预付了299元押金,之后赶上充值优惠活动又充了100元。现在我家搬到地铁口附近,上下班基本不用骑共享单车了,就申请退押金和余额,客服答应三日内退至原充值账户,但十多天过去依然没见退回。打了几十个人工客服电话都是等待,之后就是忙音。”长沙的魏小姐说。贵州的李先生和武汉的唐女士,也都有过类似遭遇。
由于一些共享单车技术设计上的不完善,还可能导致安全隐患。
  今年3月26日,上海一个11岁男孩儿在使用共享单车过程中与客车相撞,被卷入车底身亡,死者家属将肇事者连同该共享单车运营商告上法庭,索赔878万元,并要求该共享单车运营商立即收回所有机械密码锁具并更换为更安全的锁具。原告律师指出,究其事故原因,受害人不足12周岁,而该共享单车运营商对投放于公共开放场所的车辆疏于看管,该自行车车辆之上也无任何警示受害人不得骑行的提示,且当时车上安装的机械锁存在安全漏洞,用户还车时并不需要上锁,只需在App上点击“结束行程”即可。其次,即使还车上锁,也会有不少用户未将密码打乱,一按即开;即使密码被打乱,网络上也流传共享单车听声解锁秘诀,给未满12岁未成年人使用共享单车留下安全隐患。无独有偶,今年6月18日,河南郑州也发生过一起未满12岁小孩儿骑共享单车摔倒身亡的事故。
  二是乱停乱放、肆意损坏现象严重。
  对于共享单车停放的位置,一些运营企业并未作出严格限制。停在哪里,主要靠用户自觉,从而导致乱停乱放现象时有发生。
  笔者走访长沙万达广场、北辰三角洲、湘雅医院等核心商圈发现,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随处可见,它们被随意停放在道路两旁,有的占用了盲道,堵住了地铁口,还有的“站”到了公交站台,“睡”到了绿化带上。万达广场C2栋前坪,停了一长排共享单车,有几辆共享单车“任性”地躺在了其他单车上,有的倾倒在地面上,显得很是杂乱。而湘雅医院旁的消防应急车道更是遭遇了共享单车“围剿”。在文昌阁地铁站2号进出口附近,笔者看到,二三十辆共享单车横七竖八地停放在地铁出入口,占去了半幅人行道。“这附近没看到专门的停车区域。”市民张先生说完匆匆走进了地铁站。
  除了乱停乱放,还有私自占为己有、肆意进行损坏的。
  在长沙火车站广场,笔者看到一辆摩拜单车的车座不见了,后轮上还加上了一把链条锁。据媒体报道,今年端午节期间,长沙市有3辆共享单车居然被人装进私家车后备厢运到了乡村给小孩儿骑着玩耍。更有甚者,将共享单车重新喷漆变为己有。
  家住长沙市天心区南大桥社区的郭先生反映:“小区里停放了两辆共享单车,车上的二维码被人划坏,无法扫描。”
  在橘子洲景区找共享单车的李芳抱怨,她看到三辆共享单车,一辆刹车坏了,一辆车锁打不开,还有一辆轮胎被扎破。湖南经视和都市频道记者卧底发现,肆意损坏共享单车的既有调皮捣蛋的小孩儿,也有成年人,其中还有一部分摩的司机和的士司机。大概是因为共享单车抢了他们的生意,怀恨在心,故意砸坏单车的刹车、车锁与轮胎。
  三是骑行环境不好,存在安全隐患。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单车螺丝生锈、松动或遭人为损坏后,维保部门未派人及时检查、维修,导致用户骑行时安全隐患不少;另一方面是各城区的道路普遍缺少自行车专用车道,用户骑行时被迫走上人行道和机动车道,随时可能与行人、机动车发生剐蹭。
“有一天早上,我骑了一辆共享单车去上班,走了两分钟突然走不动了。下车一检查,轮胎被人扎进一根针,漏气。”刘先生说。他只好把单车推到旁边空地上停下,重新用手机在App系统中搜索周围还有没有可骑的车。
  “安全是我骑共享单车的最大顾虑。”长沙市芙蓉区的唐女士说。为了方便和节能环保,也为了自身的健康,她愿意少开机动车,多骑车。但目前长沙市主城区大部分路段没有修建自行车专用道,少有的几条也经常被机动车霸占,骑单车的危险系数比开车高多了。
笔者看到,长沙市芙蓉北路最早修建的一条单车绿道和人行道混在一起,常被占用,共享单车用户不得不骑上机动车道,机动车从身边呼啸驶过,十分危险。今年4月,长沙一名年轻女子骑共享单车与一辆公交车相撞,当场死亡。5月,深圳一男子在机动车道上骑共享单车与一辆小车相撞身亡。
  中国自行车协会秘书长王建国表示,目前我们一些城市的主城区规划的自行车专用道较少,共享单车骑行者往往被逼骑上机动车道。而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较多、速度较快,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剐倒骑行者。近两年来,全国各地骑行者遭遇安全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

 

奏响新时代和谐文明出行旋律,
改进、提高加合理引导

  如何让共享单车奏响新时代和谐文明出行旋律?湖南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唐琦玉教授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完善技术功能设施设备,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技术质量与服务更人性化,是共享单车赢得用户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运营企业对共享单车的计费、提醒功能的设置、设计要做到更加精准、及时、便捷,不能因为App系统的原因,造成重复计费、超区域骑行成倍计费等让用户不爽的事情。另外,客服须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解、热情周到。收费方式也要考虑更多群体的适应性,比如App平台可以跟老年公交优惠卡互通,让有需求的老年用户实现免费骑行;还可考虑与用户建立信用合作关系,实行免押金条款。此外,共享单车运营商研究出一套有效的防范机制,从源头上杜绝12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单车,从而避免事故悲剧再次发生。
  第二,引导用户规范停放,依法处理肆意损坏行为。乱停乱放、私自加锁占为己有、肆意损坏等行为,不但影响公共秩序和市容市貌,还会引发安全事故。运营企业一方面要开发设计出能够引导、监督共享单车用户减少相关行为的服务软件,如摩拜可点击App主页面右下角红色客服图标描述问题,ofo可点击App主页面右下角的“吐槽”便可进行投诉。另一方面要加强投放市场巡查力度,对乱停乱放、被私自加锁或遭破坏的单车及时整理、处置和维修。一是要与城管、交管等部门对接协调,约定如果发现有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或被肆意损坏的情况,及时电话通知,运营企业及时派人处理。此外,政府有关部门也要根据城市的统一规划和相关管理法规,与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协商,加大管理执法力度,划定共享单车专用停放区域,有序引导运营企业和用户规范停放,对乱停乱放、私自加锁占为己有或肆意损坏者,要进行批评教育,对屡教不改者,依规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第三,优化出行环境,确保用户安全骑行。出行环境不但影响用户对共享单车的体验热情,也事关安全问题。一方面,运营企业要对投放市场的共享单车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要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加强对用户的注册监管,为用户购买相关保险等,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则可通过保险理赔。用户与运营商之间还可通过协商或诉讼处理意外事故赔偿问题。共享单车运营企业与使用者的法律关系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与规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如果运营企业提供的单车本身存在质量缺陷,或者未尽到相应的维护管理义务,消费者只要提供确凿证据,都可要求运营企业承担索赔责任。当然,如果单车的质量问题是由生产者或者第三方所致,运营企业可再向他们进行追偿。而如果消费者需要进行法律维权,根据起诉的理由不同,所需要的起诉条件和证明事项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政府规划、交通、城管等部门,要以人为本,在城区规划设计更多自行车专用道,为骑车者提供安全的出行环境。建议以后城区老路新路,都要规划和修建自行车专用道,让骑车一族畅通无阻地行驶。
  共享单车还是个新生事物。从目前看来,它为用户带来的便利还是要多过损害的。只要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和用户的自律,相信共享单车仍会是一个对整个社会都大有裨益的交通工具。
  (独家专稿。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摘编和上网)

● 责任编辑:李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