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楷模”王新法凭什么如此赢得民心?

  “爸爸,爸爸,为什么这么多天,您都没有给女儿消息?是不是大山里信号不好?是不是您一直忙着修路架桥?这些天里,有无数次,我都梦见您了!”2017年5月4日,在湖南省会长沙举行的“扶贫楷模”王新法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王新法的女儿王婷一声声呼喊着已经离她远去的父亲,深深地感动了与会的400余名听众。6月21日,王新法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近日,笔者采访了王婷及她的母亲孙景华。母女俩深情追忆着王新法在湘西扶贫攻坚战场上耗尽生命最后心血的动人心弦的故事。

 

驻守大山1000多个日日夜夜,留给家人的时间不到60天

  2013年7月,从石家庄市公安局退休的王新法,穿着一身迷彩服、带着一箱简单的行李,来到湘西北的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义务扶贫帮困。王新法不远千里来此扶贫,也是一次机缘巧合。
  2008年5月,石家庄市人大代表曾德美为王新法蒙受的一桩不白之冤奔走呼号两年多时间,终于为他落实了相关政策和待遇。王新法说:我该怎么感谢你啊?曾德美开玩笑说:“我老家湖南石门县薛家村山清水秀,但却是个省定贫困村。如果你一定要感谢我,就去那里看一看,想想办法帮助改变那里的贫困面貌。”
  王新法在职时就是一名多次立功受奖的模范警察。退休后想发挥余热的他,听曾德美这么一说,立刻动身来到薛家村走村串户摸底考察——全村309户980人,五保低保困难户87家,因贫困而离异家庭22户,30岁以上未婚男女41人,三分之一的青壮年在外打工,留守老人、小孩儿占了一大半,没有支撑的致富产业。村民对王新法来此扶贫半信半疑,王新法最终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大家的疑惑。当年,他自掏腰包为搬下大山居住的低保老人田美年、付珠衣拉通生活用电,购置100盏节能灯泡、30多台烤炉,免费分发给村里的困难家庭;他还承诺有生之年就呆在薛家村了,哪怕死后都可以葬在这里。这年12月,薛家村民代表大会举手表决授予王新法“名誉村长”称号。
  接下来,王新法又为草草掩埋在村里6个地方的70多名烈士遗骨修建了永久的“家”——山河圆公墓(寓意烈士回家、山河梦圆)。他个人捐资为烈士们置办棺木、为墓园购买用于绿化的茶树苗。村干部和乡亲们积极响应,男人上山开荒,女人在家赶制覆棺的五星红旗。就这样,大伙恭恭敬敬把烈士们“请”上了六塔山。
  王新法驻守湘西山村扶贫帮困的消息传开后,昔日战友纷纷赶来援助。为此,他组建了一支“与民共富”军人团队。2014年,曾德美也辞掉石家庄一家公司的高薪聘用,回薛家村成为团队成员。2015年,原供职于军队的参谋谢淼大姐也来此驻点。转业军人刘大毛自己不能来村里,便送给扶贫团队一辆长城越野吉普车。这辆车,成了村民的“公共车”,还经常充当“救护车”。
  不到两年时间,王新法和他的团队就带领乡亲们拓宽村道十多公里,架设桥梁6座,劈山炸石修建山道5公里,还把村通组道路修到了30多户村民的家门口。村6组水质含磷严重超标。为了寻找水源,王新法带领团队成员翻山越岭,终于在六塔山的半山腰找到一处山泉。在村干部和村民的协助下,25天时间他们就修建起两个蓄水量50立方米的蓄水池,铺设了5000多米长的输水管道,不仅全组20多户村民饮上了洁净的山泉水,还解决了近100亩茶园的灌溉问题。
  王新法想方设法改变薛家村的贫困面貌,把这里的老百姓当亲人,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而对自己的亲人却亏欠得太多。近4年来,因为扶贫薛家村,他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不超过60天。2014年和2015年,他没有回家过年。2017年春节,老伴儿和女儿都期待着跟他团聚,可他再次失约了。1月22日,曾经上榜“中国好人”的王新法领回一块“感动常德十大人物”奖牌之后,给女儿打电话:“今年可能又回不去了,我觉得担子更重了。”他还说,过年时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会回村,他要多找些年轻人谈谈,了解他们对村里发展的想法。
  王婷只好让步说:那就正月十五回来吧。正月十五前后,还是没有消息。她又打电话催:“打工的年轻人也该走了吧?这回该回来了吧?”王新法说:村里还有点事要忙,等清明节吧。
  不过,父亲这样王婷也习惯了。2013年她生孩子,父亲没回家。2016年8月,母亲住院,父亲也没回家。她算了算,离清明还有30多天。可谁知,一家人相见却是在父亲的葬礼上。2月23日,64岁的王新法在村里商议扶贫工作时过度劳累,突发心肌梗死,再也没有醒来。
  其实,王新法内心也有一份对妻女的思念和柔情。来薛家村安营扎寨时,他把历年来写给妻子的信打印了一套压在箱底,夜深人静时就拿出来看看,以慰相思。要出远门了,女儿临产卧床,他把两大箱苹果整理好,放在她床头够得着的地方。住在薛家村,手机信号好时他就会打开手机视频,开心地逗逗千里之外刚满两岁的宝贝外孙女。孙景华和王婷知道,为了薛家村,王新法只能舍小家为大家,把对亲人的思念压在心底。

  

一身衣服穿了好几年,肩膀上的皮磨烂了没叫过一声苦

  捧着湖南省委省政府追授颁发给父亲的“优秀共产党员”“扶贫楷模”荣誉证书,翻看着父亲生前的一张张照片,看到照片上的他一身泥水、被磨破了皮肉的肩膀,以及他站在河水里勘测的全神贯注和搬运石头的奋不顾身……王婷对父亲这名老兵有了更深的不舍与敬意。
  父亲走后,王婷和母亲在薛家村父亲住过的房子里拿到了他曾经穿过的衣裳。一身他穿了好多年、已经褪色的迷彩服,还有一件白色背心,上面布满一个个小洞。乡亲们说,这些洞是王新法开山辟路时被溅起的小石子一点点击穿的。王婷和母亲无法想象,他当时会有多疼,会有多危险,可他却从来不说。
  2014年10月,薛家村下河路修筑到了最艰难的时候,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必须开山炸石,打通隧洞。一时间,炮声隆隆,碎石乱飞,施工人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为了激励士气,王新法叫来团队的几位成员。他说:“一个军人、一个军人团队,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王新法带头签下“生死状”,按下红手印。其他几位成员、村里十多位党员纷纷签名,按下手印。
  有一个画面永远定格在南北镇党委书记段少帅脑海里:2014年8月的一天,王新法正带领村民拓宽上六塔山的路。只见他脸晒得黑里透红,泥水和着汗水在脸上开出一条条沟壑;上身穿的一件白背心被泥水、汗水染成了灰黄色,满是破洞;他的手臂上、后背上,到处是一层层脱皮,新的连着老的……想起这个画面,段少帅就止不住要流泪。
  王新法去世后,村民曾德平流着眼泪说,最初,他想把王新法“赶走”。“当初,我看这个人干劲太足了,跟着他干,我们会有的是苦受。”曾德平回忆,“王新法当时拿出来的村里发展蓝图也太大了,我想根本不可能实现,我就想不如趁早‘赶’他走。”没想到,短短三年多,他就是这么不要命地苦拼苦干,那张蓝图一项项都实现了。老支书王承梅也曾劝王新法:“你也是60岁的人了,何必这么吃苦?”王新法回答说:“我吃点苦就是希望薛家村人今后不用再这么苦。”
  2014年,王新法回石家庄住了几天,小腿皮肤总是起疙瘩,女儿王婷问他怎么回事他也不说。后来,王婷到薛家村看望过他一次,看到王新法赤着脚下水干活儿。回来打听了才知道,这是因为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潮湿环境,造成的严重过敏。这些,王新法自己从没说过。
  孙景华说,老伴儿王新法是军人出身,有锻炼的习惯。在她的记忆里,“老王的身体可好了”。自己每次在电话里问他血压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时,他都说挺好的,而自己也真的信了。直到去世整理他的遗物时,她才听说女儿给他买的预防颈椎病的枕头和血压计,早被他送给患有颈椎病和高血压的村民了,自己压根儿就没有用过。
  一位战友从外地赶来参加王新法的葬礼时,在他生前住的屋子看了一眼,忍不住号啕大哭:“想不到老王过得这么苦。”这屋子背阴,即使有阳光的日子,也阴冷无比。而王新法之前在一间木板房里,住了三年,门关上,缝隙有筷子宽,冬天要用报纸和胶带封起来。
就这样,北方人王新法在没有暖气的湘西大山里熬过了四个寒冬。

  

为村里慷慨捐资百余万元,却让独生女儿等等再买房

  王婷永远也忘不了石门父老乡亲泪别她父亲的场景。白发苍苍的老人来了,学生孩子来了,村民代表来了,各级干部来了……上万人聚集在殡仪馆。父亲的“回家”路,从石门县城到南北镇薛家村,全程150多公里,途经10个乡镇100多个村庄,沿途站满了自发前来送别的人们。薛家村的乡亲们早早地守候在村口,打着“名誉村长您一路好走”的横幅,泪流满面,依依不舍。清明节那天,村民们又拿着香烛纸钱、鞭炮到六塔山山河圆公墓给她父亲扫墓,跪在坟前叩头。
  一个外乡人凭什么如此赢得民心?“吃自己的饭,花自己的钱,干村里的事。”薛家村党支部书记覃遵彪这样总结王新法的扶贫义举。
  王新法先前将自己落实政策后补偿的64万元加上部分退休金,共百余万元,全部捐给了薛家村用于扶贫济困、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百余万元对王新法这样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孙景华的退休金一个月3000多元钱,还不够自己吃药;女儿王婷为带孩子辞了工作,孩子的奶粉钱,一家的开支,就靠丈夫一个人的工资。
  父亲去世后,王婷在他的手机上看到一条短信,才知道父亲的退休金每月有4000多元钱。这钱他一分都没拿回家。“我爱人在北京上班,2013年我怀孕待产时,曾考虑在北京买房。和爸爸说了,爸爸委婉地说,再等等吧。”王婷回忆。至今,她爱人还住在北京单位提供的宿舍里,王婷自己住在石家庄娘家,王家的日子还和四年前一样没什么变化;而薛家村的桥、路都通了,茶农的收入也上去了……王新法出殡那天,薛家村退休女教师覃事群哭着说:“敬爱的王村长,山坡上的绿茶发出了新芽,可你还没有来得及尝一尝就永远离开了我们。当年你悄悄地来,现在又静静地走,我们心里过意不去啊!”
  薛家村最大的财富是1500亩茶园。但过去茶叶靠原始加工卖不了多少钱。为了增加村民收入,王新法请来专家“把脉”,让茶农不打农药,利用这里的自然气候避免虫害,并将四季采摘改为一季采摘。当时一些村民对“一季采摘”接受不了,当过村支书的曾德平带头支持王新法,把自家茶园作实验田,次年茶园每亩收成达到7500元。
  村民看到实惠,纷纷按专家的要求种茶收茶。王新法乘势成立薛家村(土家族)共同富裕合作社和茶叶专业合作社,并与湖南一高校的茶叶专家团队合作成立了湖南五行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了“名誉村长”茶叶商标,将专家的研究成果“素茶点系列”“功能茶系列”“精制茶系列”推向市场,让茶园真正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
  王新法用生命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让薛家村由穷变富。如今,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7000余元。村里2016年获评省级文明村镇,正在快速向美丽乡村示范村迈进。
  孙景华说,她和女儿原本要将老伴儿的遗体带回家安葬,让他落叶归根。但在村民的请求下,最终还是决定把他葬在薛家村六塔山公墓。在这里,他可以看到薛家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孙景华母女俩回石家庄时能带走的王新法的遗物居然装不满一个行李箱。“最后我们决定带走的是父亲的手机。”王婷说。因为父亲去世后的几天里,还陆续有村民打电话来要和他说话,有人发短信来和他聊天。王婷还发现,父亲这个扶贫老兵的手机铃声是冲锋号,闹钟是起床号。她把自己的心愿发在了朋友圈里:“5时30分,爸爸手机里的起床号依然响起,在那边不要再设这么早的铃声了,多休息休息。”
  “爸爸的遗物虽然被我们带回了石家庄,但带不走的是千里之外的薛家村父老乡亲对他发自内心的感激与爱戴。”王婷说。她清楚地记得,就在她和母亲临走的前一天,在父亲生前居住的房屋门外,自己的手被83岁的田申秀那干枯的手紧紧握住。田申秀是特困户,她的大儿子2014年4月因病去世,无钱下葬。“是老王给拿了3000元……”老人颤抖地说。
  “爸爸是一个有信仰、有大爱的人。如今他走了,我的心离他更近了。”王婷说。
  父亲生前总喜欢在胸前戴一枚毛主席像章,王婷知道父亲的这枚像章不仅佩戴在他的身上,更佩戴在了他的心里,因为上面写着“为人民服务”,这是他一生的信仰。
  (独家专稿。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摘编和上网)

● 责任编辑:李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