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黄控李,意欲何为?

  新加坡内政部8月4日傍晚发表文告称,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黄靖,被认定是“试图影响本地舆论的外国代理人”,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已取消他和妻子杨秀萍的永久居民身份,并被永久禁止入境新加坡。同一天,新加坡总检察署指控李光耀孙子、李显扬儿子李绳武,指其7月15日在个人Facebook上的帖文,对新加坡的司法体制构成“严重并毫无根据的攻击”,犯了藐视法庭罪,要对李绳武提起诉讼。黄靖与李绳武案看上去没有关联,实质上同时发生,关联度极大,是新加坡当局有意对外释放出来的强烈信号。

 

第一家族丑闻

  新加坡当局此举在于挽回颜面,扭转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内政、外交方面的不利局面。6月14日,新加坡爆发了第一家族丑闻。在李绳武的父辈李显扬与李显龙刚刚明面上偃旗息鼓不久,李绳武转出《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指责李光耀是“严苛新闻法律”的设计者。对此,李绳武不仅表达了赞同,还加了自己的额外评价。他说,新加坡政府“爱诉讼”(litigious)、法院系统相当“温顺”(pliant),这局限了国际媒体通常能报道的东西。所谓“温顺”的法庭,实际上是暗示司法系统听从政府指使。此前黄靖教授在点评新加坡当局时,则中肯地指出了新加坡当局在南海裁决案、TPP和美国大选中的错误判断。因此,新加坡当局事实上把李黄二案结合在一起,驱黄控李,发出的强烈信号是,他们要急刹车,不能容忍前一段时间在外交与内政方面的不良影响继续扩散。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新加坡当局称黄靖是“外国代理人”,到底是指哪个“外国”?其实,新加坡当局打压黄靖是因为他点评新加坡当局的错误时主要指的是新加坡当局在中国问题上的误判。“第二轨道外交”是各国通行做法,即使是学者参与院外活动,也是各国惯例。一个国家的内政,如果能被一个学者的言论轻易干预,那这个国家的政权本身也太脆弱了。新加坡明白这一点。鉴于黄靖所发表的言论是华语为主的受众,因此,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对前段时间扣押坦克事件的反制。

 

“选择性执法”别有用心

  新加坡当局“选择性执法”还在于杀鸡儆猴。新加坡政府在没有公布证据的情况下,单方面认定黄靖教授是“试图影响本地舆论的外国代理人”而永久禁止他和他的妻子入境新加坡。如果黄靖教授确实违法,完全可以将其诉诸法律,新加坡当局没有这么做,说明他们缺乏有效证据。此前,李玮玲、李显扬公开指责李显龙“滥权”,这是比黄靖和李绳武对有关事项的点评更为严重的指责。但是,当有人问及李显龙是否控告他们时,他公开表态不会这么做,新加坡当局更是选择性地眼盲耳聋。可见,新加坡当局是“柿子找软的捏”,因为黄靖是学者,而李绳武是李显龙的晚辈。其这么做的意图,一是警告李玮玲和李显扬,以便为解决李氏家族丑闻赢得筹码;二是找到替罪羔羊,杀鸡儆猴,以儆效尤。但是,这种做法的副作用也是巨大的,比如:如果借此机会惩罚了李绳武无疑会重新挑起与激化李氏家族的矛盾,使其已经撕裂的伤口再撒上盐;但如果雷声大雨点小,对李绳武不做惩处,又会给社会与反对党提供口实。
  新加坡当局一向容不得不同意见,听不进来自民间的、学者的建议。其实,对于针对其个人或家庭的指控,无论是建国总理李光耀,还是现任总理李显龙都一一应战。李光耀一生仅以个人身份就控诉过20起诽谤案件,结果如事先预料的那样毫无悬念地全部胜诉,对手甚至包括《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国外主流媒体。去年5月,李显龙也曾起诉一名33岁的博客写手。这位名叫鄞义林的博主在一篇名为《你的公积金到哪里去了?》的文章中,影射身兼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主席职务的李显龙挪用本地居民缴纳的公积金,最终博客写手败诉。新加坡当局这种讳疾忌医的做法犹如蔡桓公赶走了扁鹊,有谁还敢来替其治病呢?历史的教训依然鲜活!
  (作者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航油集团前副总经理)

● 责任编辑:阮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