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条款调查,美国剑指何方?

  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特朗普总统执政伊始,中美关系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特别是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总统在美国佛罗里达海湖庄园的会晤,为两国关系的发展确定了基调。会晤之后,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今年8月,美国贸易代表不合时宜地提出对中国进行301条款调查,为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何为301条款调查?美国的301条款调查将会对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产生何种影响?

 

具有特殊意义的中美经贸关系

  如果需要用一个词来准确地形容中美经贸关系,应该是拉丁语的“ad hoc”,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在特殊情况下演变发展的一种特殊关系。”中美经贸往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几经波折。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中美经贸关系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国是最先进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也经历了许多波折。从美国为中国的纺织品设置配额,到美国一次又一次的审议是否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从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行的多轮双边谈判,到美国对中国发起的一轮又一轮反倾销,反补贴(“双反调查”)调查;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经坎坷,充满艰辛。而美国对中国的301条款调查又让中美经贸关系面临新一轮的挑战。
  中美经贸关系都在两国的对外贸易关系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根据美国统计局颁布的数据,2016年中国对美国贸易出口高达4789亿美元,占中国对外出口总额的28%;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高达1693亿美元,占美国对外贸易的7.8%;中美经贸往来互相依存,已经达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态。
  中美两国的贸易政策正在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其贸易政策正变得更加包容、自信和开放,由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和由中国牵头创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就是非常好的佐证。而美国的贸易政策却日趋保守,美国单方面退出跨太平洋贸易协定,并开始推行“美国第一”的政策,美国的这些做法都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格格不入。很多专家认为,美国的贸易政策正在走回头路。美国此次针对中国的301条款,无非是想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设置新的贸易壁垒,显示了贸易保护主义有在美国重新抬头的趋势。

 

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顺”到哪里去了?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对外宣称,美国启动对华301条款调查的原因,是美国对华贸易存在巨大逆差。特朗普总统在竞选期间,曾多次提到他将致力于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美国对华的贸易逆差是怎么产生的?而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的钱,又“顺”到哪里去了?
  中美两国对于贸易差额的统计数据存在巨大差异,中方统计的2016年对美贸易顺差的金额为2540亿美元,而美方则为3660亿美元,其中相差了1120亿美元。产生统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在统计贸易逆差时,把来自于中国香港地区的转口贸易也计算在内。另外,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加工贸易。过去25年间,有1300家美国企业在中国设立了工厂,其中投资超过5千万美元有430家,超过10亿美元的有56家。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有71%是用于设立工厂,这些工厂大多数从事的是加工贸易。
  美国很多企业把产业链中收益最高的两个环节即研发和销售,放在美国境内,而把低收益、高污染、低工资的生产环节放在中国。这些加工贸易的产品,全部被算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美国的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苹果公司把所有的研发放在美国境内,而把苹果产品包括iPhone的组装放在中国。苹果公司在全球有18家工厂,有14家位于中国。苹果公司在研发和销售中赚得了巨额利润,而把在中国境内的生产加工成本压到最低。苹果公司的这种商业模式,让苹果公司赚得金钵满盆,成为世界五百强之首。 
  为美国苹果公司代加工的富士康公司在中国已有十几起员工因不堪工作压力而跳楼自杀。而在美国本土的苹果公司,员工有24小时开放的自助餐厅,餐厅中有上百种食物,而且全部免费。公司里还有健身房和游泳池,员工可以随时使用。到目前为止,鲜有苹果公司员工因工作压力而自杀的例子。然而所有苹果公司在中国的代加工产品都算作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美国公司在对华贸易当中赚取了巨额利润,巨额贸易顺差的大部分钱,其实都“顺”进了美国人的钱包。据估算,如果美国把在中国代加工的部分移回到美国本土,iPhone产品的制造成本至少提高三倍以上,这样的话苹果公司的产品将毫无竞争力。美国如果因为301调查而对来自于中国的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结果将会造成在美销售的产品价格大幅提高,最终损害的是美国消费者的利益。美国一边数钱、一边骂娘的做法,很多美国人其实是心知肚明的。

 

301和337调查的区别

  301调查是美国政府对有损美国国家商业利益的他国贸易政策和贸易行为而发起的调查。虽然301和337调查往往都为保护美国知识产权发起的调查,但二者有许多本质区别。笔者曾经在深圳律师协会专门做过一次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美国337调查的专题讲座,阐述了301和337调查的一些区别。 
  两者适用法律不同。301调查是依据《1974年美国贸易法》的第301条发起的,而337调查的法律依据是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
  调查机构和程序不同。301条款的调查机构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如果贸易代表认为一国在贸易政策和行为中侵犯了美国的利益,即可以启动301调查,美国企业也可以自行提出申请,但由美国企业提起的301调查非常少见。
  337调查的机构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一般是美国相关企业提出申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下属的行政法官主持,最终由所有委员一致通过来裁定是否违反了337条款。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是联邦政府下设的一个独立的准司法机构,由6名委员以投票形式进行决策,其中3人来自民主党、3人来自共和党。337调查申请裁定需证明有关产品侵犯了美国的知识产权,以及侵权相关产品有在美国销售。
  救济措施不同。301调查启动后,美国可以要求侵权国家进行赔偿,或要求该国取消贸易壁垒。如果两国有贸易协定的话,则依该协定来解决。美国法律规定301调查可以不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而单方面对其他国家的贸易行为进行制裁,这种做法已经被世贸组织裁定为违反世贸组织相关协定。337调查的救济措施主要有两类:一种是限制进口令(exclusion order),即禁止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商品进入美国,已经到达美国海关的产品将会被没收和销毁,这往往会给有关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另一种是停止令(Cease and Desist order),即要求有关企业停止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301调查是国家与国家间的贸易救济措施,而337调查则是美国企业针对他国企业在美国销售侵犯其知识产权的产品,并阻止侵权企业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贸易保护手段。
  此次美国对华发起301调查,应该是特朗普总统想要向美国民众展示他在履行竞选期间的承诺,以迎合一些美国选民对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不满。特朗普总统很可能通过此次301调查的结果,对中国施加压力。但是,从历次美国对中国的301调查结果来看,美国一般是雷声大雨点小,因为美国也知道,中美贸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的时候, 也同时会损害到美国消费者的利益。希望美国此次的301条款调查,也能跟以往一样,能够通过沟通和对话来解决双方的分歧,“化干戈为玉帛”,尽力维护让两国消费者都受益的中美经贸关系。
  (作者系美国执业律师,泰和泰华盛顿律师事务所主任,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

● 责任编辑:阮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