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同寻常的接见

  监狱的接见,总是充满人间的悲欢。悲在亲友在里面,欢在短暂的重逢。而更让人感慨的,则是年迈父母来探望自己的孩子。

  下午下班前的20分钟,我们正打扫卫生准备下班。忽然从门口传来一股臭味,抬头一看,是两个像乞丐一样的老头和老太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脸黑黑脏脏的,戴个棉帽子,最外面套件军大衣,敞开着,看得见里面的衣服长短不一,打着很多补丁,身上就是一股浓浓的臭味。两个人各担一袋行李,勉强看的出来是床旧军被子。
  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过去,问:“老人家有什么事?”其中那个老头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我们们来来看儿子。”“来看儿子,怎么这么迟才来?”“我我⋯⋯们从老家⋯⋯某某走路过来,大概二二二十⋯⋯十天,今天才到的。”“从哪里来?走路几天?”
  老人的普通话带着浓重的地方腔,我们要很用力听,才能听懂一点。“我们从江西过来,白天走路,晚上睡觉,走了二十天。”“有没有坐车,有没有住旅店?”“没有,旅店太贵了。军大衣很暖和,而且军被子也很热,挺好的。”老爷爷回答。
  下班时间到了,但是看到两位老人这么辛苦过来,我们还是准备给他们办理接见手续。等把他的儿子名字报过来,材料查了下,原来今天不是他儿子的接见日,现在又是下班时间。不得已,我们兵分两路,一路马上去请示分管领导,一路与中队联系,看能否安排得过来。
  大家一听到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这样一路辛苦地过来看儿子,都非常感动,刚刚值班下班的中队长和民警都愿意主动留下来,承担工作任务。另一位江西籍的民警也主动要求承担监听的任务。
  一切就绪,一直不说话的老婆婆,突然说:“那、那、我我我我儿子呢?”晕晕晕,你们两个不是夫妻?
  江西籍的民警用方言跟他们交谈后才知道,两位老人不是夫妻,是同一个村的,因为两个儿子一起犯罪一起被抓,老婆婆不会讲普通话,只好跟老爷爷结伴而行。另一个队的民警一听到这种情况,都表示加班加点没关系,同意她的接见。
  老婆婆的儿子看到老母亲来了,赶紧跑过来问候。老爷爷的儿子见面第一句却是:“老子在里面饿死了,赶快存钱进来。”接着是一大通的抱怨,骂老爷爷无能、没钱。江西籍的民警把通话内容告诉了大家,马上暂停了他们的通话。我们把两个服刑人员叫到旁边,把老人一路是怎么过来的过程讲给他们听。老婆婆的儿子听了号啕大哭,老爷爷的儿子也默默流下眼泪。
  其实,随着国家国力的强盛和对人权的重视,监狱服刑人员不仅吃的饱,还吃的不错,而且都是免费的。有为北方服刑人员专门提供的各类面食,有为少数民族服刑人员提供的特殊餐饮以及夏天为解暑全天候提供的豆浆、绿豆汤等。家属存钱给服刑人员,是给他们当零用钱的。没想到老爷爷的儿子竟然欺骗老爷爷,所以民警非常生气。
  在民警的批评教育以及老婆婆儿子的感召下,老爷爷的儿子不再骂他,跟他聊起家常。
  接见结束,两个服刑人员都表示要好好改造,早点回去孝敬老人。
  两位老人出来后,着急地问在哪儿寄钱给他们。看着他们茫然的样子,我们决定送他们去最近的ATM机存钱。
  到了银行,两位老人家开始解衣服。原来他们为了防止被偷,把钱缝在衣服的最里面贴身那一层。拿着那略带体温的1000块钱,我们劝老人家,自己留点。老人执著地全部存进去。存完钱,到晚上八点多了,我们要请老人家吃饭、住宿。两位老人家一直说:“我们能来就能回。”我们只好偷偷凑点钱放在他们的行李里面。
  两位老人挑着行李行远了。可怜天下父母心,接近1000公里的路途,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路风餐露宿地过来了,无法想象他们经历了多少苦难。愿你们没有白白受苦,愿这次接见以后你们的孩子都能洗心革面早日出狱,愿你们可以早日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