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骄子为何蜕变为网络大盗?

  江南监狱错落有致的建筑群里,教学楼前的荷花正盛开着,用它濯清涟而不妖的语言告诉我们:人生,是一个既宽大又狭窄的十字路口,在这十字路口,熙熙攘攘的人都面临着选择,拐了弯的人,也要满怀希望,摒弃虚荣,踏实求知,诚恳做人,莫让年华付水流。
  2017年8月,在江南监狱举行的“教改微视频”和教改展板的活动中,六监区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负责拍摄专题片的服刑人员姚荣伟功不可没,面对荣誉,他显得格外激动。谁曾想到,他曾经是一名毕业于国内某顶尖大学的天之骄子,而且拥有自己的公司,如今却蜕变成一名服刑人员心目中的著名业余记者。8月的一天,笔者随监狱警官走近他的改造生活,探索其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

 

少有天赋  小荷才露尖尖角

  在监狱《监狱新闻》演播厅,笔者见到了一身囚服的姚荣伟,他中等身材,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虽然已没有了当年公司老总的风采,但从举手投足之间,依然能看到受过长期高等教育下独有的素养、气质。
  据罪犯入监登记表记载:姚荣伟,男,1980年10月出生于江苏常州,硕士研究生学历。2014年9月13日,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
  姚荣伟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是家中的独子。爷爷奶奶都是退休教师,父亲是一家国有企业销售部的负责人,母亲在当地一所小学教书,家境在当地颇为殷实。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姚荣伟自然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文化熏陶。三岁的时候,爷爷奶奶开始对其进行有计划的启蒙教育。
  姚荣伟在学习上表现出惊人的天赋,五岁的时候,已经可以背诵诗歌近100首,会简单运算一些加减法了。这在当地一下子引起了轰动,都说姚家出了一个神童。姚家决定,等他六岁的时候,不去幼儿园了,就让他直接上小学。父母找到了当地小学的校长,碍于年龄关系,校长决定当场试一试姚荣伟是否真有如传言中的能耐。
  从简单的运算、诗词的背诵到认字的准确性,一套程序下来,校长目瞪口呆,说自己教书这么多年,没见过这么聪明的孩子。他同意姚荣伟六岁上一年级。
  和大多数孩子不一样,开学的第一天,姚荣伟不仅没有感到慌乱、厌烦,反而表现出了最大的热情,一路上牵着爷爷奶奶的手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由于基础扎实,姚荣伟在课堂上的表现让老师惊叹不已。他有超强的记忆力,所讲授的课程一点就通,根本无需多讲,且一年级的内容他基本上也掌握了。一个月后,班主任建议家长,能不能让孩子直接上二年级。就这样,姚荣伟跳级去了二年级。结果不出所料,课程对于他而言,似乎无比的轻松。
  这时候,当了一辈子教师的爷爷召开了家庭会议。他说,伤仲永的故事流传至今,对我们家这个聪明的孩子的教育,既不能过于溺爱,也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还是按部就班,不抹杀孩子的天性,让他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这个建议,得到了家中所有人的赞成。
  命运似乎对姚荣伟格外眷顾,良好的家境,丰富的教育,超强的记忆力,跳级,年年的三好学生,他成了当地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顶尖学府 成就事业和爱情

  区别于大多数悬梁刺股的学子而言,学习对于姚荣伟来说,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除了学业,他还涉猎了更多的兴趣爱好,笛子吹得倍儿棒,书法也练得风生水起。
  在当地人的眼中,姚荣伟考上大学,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家中的墙壁上贴满了“三好学生”、各种竞赛的奖状。果然,姚荣伟不负众望,考取了国内一顶尖大学的计算机系。当喜报传来的时候,当地沸腾了,前来贺喜的人群络绎不绝。谢师宴上,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老师济济一堂,姚荣伟给他们三鞠躬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多年的栽培,并表示自己一定会在大学继续努力学习,报答恩师们的培养。
  1999年9月10日,带着满身的荣耀,姚荣伟去了北京,开始了他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涯。作为全国文化和政治中心的北京城特有的繁华,让他震撼不已。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他暗暗规划着自己的未来,一定要在这片繁华的土地上走出属于自己的天地来。
  姚荣伟的学习成绩是惊人的,在众多智商超群的学子中依然名列前茅。尤其是在他本身的专业上,更是首屈一指。四年本科毕业后,他又被本校选送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在读研期间,姚荣伟在软件开发领域已经小有建树。读研的第二年,姚荣伟自己注册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并招募了十几名计算机兴趣爱好者加盟,共同开发一些小游戏。在团队的精心研发和推广下,公司效益一路上升。
  事业小有成就之时,姚荣伟还收获了一份美丽的爱情。妻子颖是小他两届的师妹,是招募来的员工之一。日久生情,两颗年轻的心发生了青春的碰撞。
  姚家的长辈们看到姚荣伟事业有成,还谈了一个同样是名牌大学的女友,自然是喜出望外。年底,双方父母见了面,一致决定,在姚荣伟研究生毕业后,两人就完婚。
  “我曾经拥有过令多少人羡慕的高学历,多少人看好的前程似锦,多少亲朋好友交口称赞的和美家庭。但2013年12月9日,成了我人生的分水岭和生活的转折点。从那一天起,我从一名曾经的天之骄子沦为阶下囚。法盲要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惨重的,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伤害是近乎毁灭性的,自己的痛恨和追悔是无以加复的。”提到往日的辉煌,姚荣伟泣不成声。

 

鼠标轻点  一念之差跌入人生低谷

  姚荣伟学习动力始终是充足强劲的,学习目标也是具体明确的。但无论是在读书期间还是工作之后,他都疏忽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没有养成对法律的足够敬畏,以至于错误地把合乎人情事理和社会潜规则的事当成符合法律要求,成为一个高学历的法盲,这对姚荣伟而言的确是个莫大的讽刺。
  研究生毕业后,姚荣伟和妻子全身心地投入了公司的经营中。姚荣伟懂技术,妻子懂经营,夫唱妇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这时候,妻子怀孕了,这个消息让姚荣伟更加兴奋,干劲十足。
  2008年3月,公司接到了一家科技公司的订单。产品交付后,科技公司很满意,当即付出了全款,并且,交往中,科技公司的老总也和姚荣伟成了关系不错的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公司的发展规划,也参与对方的商业活动。正因为是长期合作单位,且私交不错,在经历了几次融洽的合作后,姚荣伟对有时候科技公司拖欠费用的事并没有放在心上。
  自2009年7月到2012年11月长达三年多的合作中,科技公司总计欠款近400万元。2012年年底,姚荣伟和妻子商量,准备扩大公司规模,增加业务的推广,这就急需一笔很大的资金。
  于是,姚荣伟开始向科技公司催款。开始的时候,他很客气地打电话向对方表示,自己公司因为扩大规模需要资金,如果方便的话,请将钱款结清,对方也很爽快地答应了。可这一声答应,就过去了好几个月。姚荣伟急需资金,情急之下,便直接上对方公司去要款。这几年,他和对方老总本来关系就不错,双方见面后,老朋友向他诉苦,说自己公司钱款一时凑不齐,能不能再稍微宽松一段时间。
  碍于情面,虽然姚荣伟心里不舒服,但还是闷闷不乐地回去了。又是两个月时间过去了,姚荣伟打电话给对方,对方在电话里声称,自己在外地出差,过几天便回来。几天后,姚荣伟再次拨打电话,发现对方手机竟然打不通关机了。
  晚上回到家,生着闷气的姚荣伟一个人喝闷酒。他不想和妻子说这事,怕她也跟着着急上火。喝着喝着,他突然想起,科技公司的财务软件不是自己给帮忙开发的嘛,进入对方的系统对他而言简直易如反掌。他想看看,对方账面上是不是真的没有钱了,如果真是这样,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倒还情有可原。
  一边想着,一边就打开了电脑,姚荣伟轻而易举地就登录了对方的财务系统。打开一看,他气不打一处来,对方财务上明明显示上千万的资金。这分明就是赖账。姚荣伟真的生气了,一遍一遍地拨打对方的手机,可依然暂时无法接通。
  “当天晚上,我一夜没有睡,一方面是为自己公司资金着急,一方面是为对方的言而无信生气。”姚荣伟提到当年的事情依然义愤填膺,“我没想到他竟然是这样的一个人。别看我是硕士毕业,可当时脑子里全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道德潜规则,丝毫没有想到诉诸法律,拿回属于我自己的钱,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决定作出之后,姚荣伟没有和任何人讲这事情,自己进入对方财务系统,轻点鼠标,转走了近400万元。为了表明是自己转走的款项,他转走的钱数和对方的欠款是一致的。他认为,对方看见这被转走的数字,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也只能哑巴吃黄连。
  结局是意料之中的,科技公司发现款项被盗,立即报警。2013年12月9日,姚荣伟被警方带走。消息迅速传开并传回家乡。家人、亲朋好友、师长、乡邻们都难以置信,这个曾经的“神童”怎会走上一条犯罪之路,人们纷纷为这个有着美好前途的年轻人扼腕痛惜。
  在经过了正常的司法诉讼程序后,2014年10月21日,姚荣伟被投送至江南监狱服刑。

 

枯木逢春 警情亲情滋润他龟裂的心灵

  作为曾经的一名天之骄子,姚荣伟怎么也无法接受“坐牢”这一惨痛的现实,一切变化来得太快、太突然,巨大的身份落差、环境变化,还有漫长的刑期、悲痛的家人,这都成为一直困扰着他的阴影。
  在经过一个月的入监训练后,姚荣伟被分流到了六监区。面对高墙与电网、冷漠与孤独,他整日含着泪水,痛苦地咀嚼着人生的悲哀,一言不发。许多人,因牢狱之灾一夜之间白了头,姚荣伟也不例外。
  针对他的情况,监区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对姚荣伟的矫治方案。从监区长到普通民警,挨个找姚荣伟谈心。谈生命的意义,谈生活的希望,并且帮助他调整了改造的工种,还专门请心理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帮助他调节心态,缓和他的神经情绪。一番努力后,尽管姚荣伟的情绪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依然整天郁郁寡欢,沉默不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管民警在检查收发的信件时,发现姚荣伟写信常常都是满满的几大张纸,而且语言中表达对亲人的愧疚特别强烈。
  掌握了这一信息,在接下来的谈话教育中,分管民警把谈话中心完全侧重于亲情的感化中。每次一提起父母,姚荣伟就似乎特别能聊,聊自己的不孝,聊心中对父母的遗憾和祝福。
  多年来,江南监狱在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中,充分叠加并调和亲情之爱,在这个情感点上深入挖掘,悉心点击,用爱心释放来唤归人性,以此激发出他们弃旧图新、重新做人的动力。
  每一年的父亲节和母亲节,江南监狱都会举办开放日暨亲情帮教活动,邀请家属们来监参观服刑人员的生活、学习、娱乐场所,亲身感受监狱的文明和人文关怀,鼓励自己的亲人踏实改造,早日回到自己的身边。
  2017年母亲节、父亲节那两天,监狱分别举办了“妈妈,我爱您”母亲节主题帮教活动和“父爱·前行”父亲节主题帮教活动,监区民警一致同意,邀请姚荣伟的父母亲进监参加活动。
  近两年了,这是姚荣伟第一次与父母近距离的接触。当天的活动中,他始终紧紧牵着父母的手,一任泪水恣意的流淌。而父母望着心爱的儿子,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当晚,姚荣伟在日记中写道:“出事至今,我都是自暴自弃的状态。今天来之前,我将头发全部理光,就是为不让他们看见我的白发而伤心。我不能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况出现,一定要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回到他们身边。为此,我愿意付出十二分的努力。”
  与此同时,妻子的理解和大度也让姚荣伟深感欣慰。她几乎每个月都会出现在监狱接见大厅,还经常提笔给丈夫写信,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心目中的丈夫永远是最优秀的,家中一切有她,万勿挂念,保重自己。
  思想问题一旦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姚荣伟白天勤恳劳动,晚上,他义务教学,辅导狱中的文盲学习文化。几个月后,鉴于姚荣伟的文化层次和专业所长,监狱决定将他调至教学楼多媒体中心制作《监狱新闻》。
  学习期间,姚荣伟非常用心地研究怎样把新闻做好、做活。为了取得令人满意的播出效果,每逢各监区有活动,他总是主动请缨前去拍摄,回来以后与视频编辑积极沟通、制作。而观看每天央视的《新闻联播》,更成为他的必修之课。
  几经风雨,几多磨难。姚荣伟已经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毅。风雨变幻,已经使他不会再去幼稚地感叹失足的不幸。因为他从警官和亲人的眼神里,真正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姚荣伟自己说,是警官们帮助、教育让他的梦想继续,经历的这场风雨不仅让他对法律有了新的认识,还希望世人以他为前车之鉴,在法治社会中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文中人物名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谢绝转载)

● 责任编辑:呼满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