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警务区的警花妈妈

-- ——记江西省于都县公安局贡江派出所教育警务区民警郭娟

  2017年6月7日,全国高考首日。在江西省于都县第二中学的教育警务区办公室,郭娟比以往来得早一些。“我的学生们今天参加高考,早点过来看看,给他们加加油!”这已经是郭娟连续第9年参加“高考”了。
  一身警服英姿飒爽,扎着马尾辫,嘴角时常挂着微笑,举手投足间,她给人以干练、自信的感觉。
  2009年4月,郭娟担任该县公安局首创的教育警务区警长之职,专门承担全县7个校区10万学子的安全管理职责。从此,她铆在了这个岗位上,用爱心、柔情搭建起了警校共建的桥梁,用智慧、创新守护着校园这方净土,得到了学校、学生和家长的一致拥戴⋯⋯

 

建立大数据:厘清校园周边秩序

  2009年4月,在县看守所工作了12年的郭娟,接到组织上的一项新的任命:调入贡江派出所担任新成立的教育警务区警长之职。
  于都地处赣南老区,是个超百万人口的大县,也是教育大县,仅县城就有18所中小学,学生人数超过10万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全县乡镇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外出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或经商办企业,最多时达30余万人之多,占全县青壮年人数的一半。随之而来,迁移到县城中小学校就读的学生不仅在人数上迅速攀升,学生成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管理等各类矛盾日趋突出,“问题学生”骤增,校园及周边地区未成年人抢劫盗窃、敲诈勒索、欺凌等违法犯罪上升⋯⋯针对校区的复杂环境和治安乱象,于都县公安局党委决定在全省首创教育警务区,专门负责重点管理县城各中学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
  说是警务区,其实就郭娟一个“光杆司令”,警长是她,警员也是她。后来局里为这里增配了3名辅警,这才算是拉起了一支队伍,可困难远比预想的要多。警务区办公室的设立,没有一个学校想要,都担心会因此在社会上留下个校风校纪差的坏名声。最后,经多方做工作,县第二中学(以下简称二中)才勉强同意将该校舞台背后的一角提供出来。
  其实此时的二中,用“惨淡经营”来形容实在不为过。由于学校及周边治安问题多,涉校涉生违法犯罪高发,学生不思学,上网成瘾,迟到早退、打架斗殴是常事⋯⋯学校在外的名声不好,也让教职员工工作难安心。
  为了尽快找到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混乱的症结,郭娟一头扎进了工作当中。当时,学校周边网吧、摊点云集,闲散人员随意出入校园,自行车被盗,学生被欺凌、被敲诈现象突出⋯⋯有时,一天的警情就有五六起。她白天忙于接警处警,调解纠纷;晚上执勤巡逻,上门走访。走进一所所学校,巡访一家家店铺,了解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她认真倾听师生的意见建议,思考整治校区治安纷乱的良策。
  “没有一个安定的校园环境,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将是一句空话。”郭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这里光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更需要爱心与智慧。渐渐地,她摸索着建立起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应对困扰学校管理的种种问题。
  推进大数据库建设,确保警情研判的科学有效。为了减少和杜绝对于校园及周边寻衅滋事、敲诈勒索和欺凌事件的发生,郭娟摸索总结出了巡、查、摸、建的大数据采录“四步工作法”。巡,在上学放学高峰期,组织民警、辅警、保安在校门口及周边开展巡逻;查,发现可疑人员都要依法进行盘查、登记;摸,经常深入到师生中间,摸排相关线索;建,采集有关信息,建立大数据库。
  “凡校园周边形迹可疑人员、校内身份不明人员都要依法盘查;凡是盘查过的人员都要把姓名、照片采集;凡是有嫌疑的盘查对象,都要采集指纹信息,并在电脑上分年度、分学校、分事由分门别类建立数据库。”据县公安局副局长陈称秀介绍,近年来,该警务区共计录入50余万条数据信息。通过分析研判大数据,郭娟较好地掌握了校园及周边各类案件的发案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预防、巡逻、打击的工作机制。
  目前,这些数据都陆续与全省全警情录入平台对接。该县公安局运用这些成果,成功地破获各类案件36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00余人。
  如今的二中,已经升格为江西省重点中学,学生与教师归属感明显增强,学生人数从当年的不足3000人增至现在的1.1万余人。近3年,该校学生高考本科录取率在赣州市同批重点中学中名列第一,被评为“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赣州市五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并被教育部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基地”之一。

 

“互联网+”思维:群策群力护校安园

  50万+的数据信息,厘清了校园周边复杂治安环境。为了进一步保障学生上下学途中的安全,在郭娟的倡议下,一支由300余名热心学生家长组成的志愿者巡逻队成立了。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县城校区周边便会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家长们佩戴袖标,在民警、辅警的带领下列队开展治安巡逻,为校园筑起了一道独特的爱心防线。
  随着网络微信的普及,郭娟利用“互联网+微信”的思维,分别建立起了“志愿者巡逻”“护校安园”等微信群,一条条安全防范常识、一篇篇反映家长巡逻队的信息,每日有规律地出现在微信群里,极大地鼓舞了家长志愿者的工作热情,不少在外地的家长也纷纷表示,回来后一定要参加志愿者。
  据悉,自家长巡逻队组建以来,校园周边安全得到进一步提升,其间实现了“零”报警。
  除此之外,作为警务区警长,郭娟还积极参与校园管理。近年来,通过她的“金点子”,辖区校园管理日趋完善。
  “她不仅工作认真负责,而且点子新,措施好,解决了不少困扰学校管理和教学中的问题。”据二中综治办主任刘荣芳介绍,让群众了解、关注和支持教育警务区的工作,参与到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工作中来,郭娟不断创新校园安全治理模式,开创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校园“四员”智慧管理就十分有创意。在每所学校大门设立治安警务室,依托这个阵地推行“四员”智慧管理制度,即专职保安员、宿舍管理员、自行车管理员、餐饮管理员。
  为了加强对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和安全知识普及,在郭娟的努力下,警校共建中增设了法制副校长制度。法制副校长每所中小学校聘请一名,由县公安局机关、辖区派出所领导、民警和县消防大队官兵义务担任,每学期安排法制课不少于6个课时。法制副校长制度的实行,既缓解教育警务区警力不足的问题,又充分调动局机关、辖区派出所民警和县消防大队官兵的积极性,许多民警以此为荣,主动走进中小学校的法制课堂。接着,在郭娟的策划组织下,警校共建内容又延伸出了“当一天小交警”“警营开放日”“模拟庭审现场”等系列活动,公安民警牵着师生的手,开卷有益,使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安全防范知识在寓教于乐中渗入学生幼小的心田。
  8年来,郭娟坚持每月定期召开治安通报会,组织开展治安巡逻两万余次,缴获管制刀具121把,查处违法犯罪嫌疑人968人。如今,辖区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井然有序,欺凌现象基本杜绝,涉校涉生案件少有发生。

  

郭娟谈话室: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消弭校园安全隐患,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在郭娟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这个问题逐渐得到了解决。随即,郭娟发现,随着“留守儿童”和隔代教育、单亲家庭孩子的增多,问题学生、失足少年以及离校(家)出走的学生也逐年增多了起来。她敏锐地意识到,一个孩子心理问题的出现,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呵护和指导,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其家庭也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必须从根源上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于是,“郭娟谈话室”应运而生了。
  “谈话室主要是针对一些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对在人生观等方面有困惑的学生提供咨询帮助。”
  “郭娟谈话室”设立后,与之约谈的学生越来越多,约谈成效随之显现了出来。在辖区老师和家长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进了‘郭娟谈话室’,整个人都变了样。”丁某就是其中之一。
  丁某是初三学生,读书不用功,还经常惹是生非、打架斗殴,甚至还参与敲诈同学⋯⋯班主任和家长对其十分头痛。一次“犯事”后,丁某被带到了教育警务区。郭娟并没有对其生硬地进行治安处罚,而是请他走进谈话室。在这里,郭娟从丁某的家庭生活聊起,谈亲情、谈人生、谈爱好、谈追求⋯⋯以价值观、哲学、法律等视角耐心细致与其展开心灵碰撞。渐渐地,丁某有了变化,开始集中精力学习了,与外面的不良小青年接触也少了。
  郭娟对其长期给予关注和辅导,丁某的不良行为一个个被剔除。初中毕业时,丁某成了一个品德优秀的好学生。
  “我爱听郭妈妈的话,她讲话充满情感和哲理,就像亲妈一样爱护、帮助我。”丁某告诉笔者,他正准备考体育特长生,决不辜负“郭妈妈”的一番苦心。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据统计,8年来,郭娟共开展团体心理减压辅导14场5万余人次,约谈“问题”学生3898人次,帮助失足少年478人次,经她帮扶帮教的学生改正有效率达到80%以上;协助班主任、家长寻找“离家”“离校”出走学生160余名。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面对这些未成年的孩子,郭娟不仅是以一名执法者的形象出现,更多的是施予母性的柔情去接近和抚慰他们。为了提高自己在心理辅导方面的能力,郭娟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在钻研心理学知识之余,还积极参加各种心理课程培训,并考取了专业资格证书。许多接受过郭娟访谈的孩子都说,她身上好像有股魔力一般,聊着聊着便不由自主地打开了心结,吐露出内心的困惑与彷徨。而郭娟便以女性特有的情怀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温暖着这些曾经旁逸斜出的“寸草”心,点亮了迷途羔羊的回家路。
  随着教育警务区作用的显现,主动亲近郭娟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们从起初的“郭警官”,到现在的“郭妈妈”。“警官”与“妈妈”,一词之变,彰显出了郭娟与学生们心与心的交融的密度,折射出了她爱心付出喷发出的一束光亮,也是她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帮助一个孩子,挽救一个家庭,尽可能地帮助‘留守少儿’弥补渴望家庭爱的缺失,使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郭娟说,只要把这些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就没有沟通不了的心灵。8年的坚守与付出,郭娟共走访“留守儿童”5000余人次,开展相关教育80余次,她每学期都相对固定帮扶300余名“留守儿童”,为他们送去图书、文具,帮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校园安则学业兴,如今,教育警务区内各学校升学率连年上升,中考升学率连续两年在赣州市名列前茅,高考本科上线率实现了赣州市的“六连冠”,郭娟本人先后被评为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公安机关爱民模范”“优秀人民警察”和赣州市“劳动模范”“最美基层公安民警”,荣立二等功一次。今年5月,她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 责任编辑:呼满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