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律所与军队法治建设的情结》系列报道之一

军地互涉法律事务,什么样的团队能扛起这面旗?

编者按

  在北京,有这样一家律师事务所,除了与其他律所有着相同的业务领域之外,还一直专注于军地互涉法律事务;在这家律所里,有这样一群律师,他们大多是复转军队律师和军人家属,熟知军队法律法规、政策,并与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都是经严格的政治审查和执业技能审查后择优选定的。从成立至今,创始人董刚一直带领着他的团队为军队法治建设出一份力,努力为其提供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军队情结”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情怀,“法律情结”是他们穷尽一生的追求⋯⋯

 

  在北京律师协会的网站页面上,有一个军事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它工作宗旨是:对军地互涉案件开展调研,聘请军地互涉案件法律领域的专家进行研讨,为律师办理军地互涉案件提供更多理论和实务依据;开拓北京律师参与军队涉法事务的渠道,促进律师参与军队法治建设和提供法律服务;针对复转军人的权利维护开展调研,促进复转军人权利维护方面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从律师角度,以法律人的视野,适时参与国防军事、国际军事法律事务的研讨,提出参考建议,提供法律服务。
  在北京,就有这样一家律师事务所。除了与其他律所有着相同的业务领域之外,它的与众不同在于:一直专注于军地互涉法律事务及涉军维权公益法律事务;它的成员都是经严格的政治审查和执业技能审查后择优选定的,他们大多是复转军队律师和军人家属,熟知军队法律法规、政策,并与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这家律所就是行业内大有名气的北京市荣德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荣德律所”),而荣德律所的创始人董刚,正是一位听着冲锋号长大、从部队大院里走出来的孩子……
  

跪谢的当事人 坚定了他专业的方向

  董刚的专业素养,来自于他周围的亲朋好友,更来自他自己的成长环境。他的父亲董吉顺是一名共和国将军,早年是北京军区保卫部侦查处处长,参与和组织侦破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案件。“我是听着各种案子长大的。”董刚说。他对法律的热爱,深藏在曾与父亲交流的每一个案件中。
  1999年,董刚放弃了进入法院的工作机会,放弃了出国深造的学习机会和参军的最后时机,一门心思地扎进了律师事务所,从此开始了他的律师生涯。1999年年底,他在中国政法大学环境保护法律热线电话咨询房间里接到了一个咨询电话,对方情绪激动,哭着向董刚求救。
  来电话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纪大妈。她居住的楼房是某市一家公司的联合宿舍,因为年久失修,楼底下的上水泵及门外输水管道老化开始发出异响。每日有六七次,不分昼夜,每次要持续十几分钟。纪大妈曾多次找这家公司解决异响的问题,该公司均以“不是噪音”为由,不予处理。由于长期受到异响的困扰,纪大妈本来健康的身体,开始由头疼、发热发展到头晕、耳鸣、四肢冰冷等症状。
在会见中,董刚了解到,老人的女儿在外地工作,还有一个在四川当兵的外孙。家人都很担忧纪大妈的身体,但又十分无奈,他们无法长期留在当地处理,一家人心急如焚。据董刚回忆,纪大妈提到家人时,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她给董刚翻看自己远在四川当兵的外孙的照片,讲着外孙成长的故事。正在此时,毫无征兆的一声巨响中断了老人的回忆,纪大妈充满惊恐地捂住了耳朵。面对和奶奶年纪相仿的纪大妈的求助,董刚坚定地说:“您的案子,我接了。”
  次日,董刚回到北京,他接到了一个保密电话。电话是从某军区打过来的,打电话的人是纪大妈外孙所在连队指导员,他听说了董刚代理了纪大妈的案子,随即拨通了电话。指导员姓秦,他在电话里简单介绍了自己,说到纪大妈外孙魏新强(化名)时,他欲言又止:“他是我们连的优秀士兵,但是……”指导员犹豫着,不知该如何表达才能让董刚明白,当他得知董刚熟知部队生活时,话匣子就打开了,犹如竹筒倒豆子般向董刚介绍了魏新强的近况:魏新强一直表现不错,还在当年的一项任务中表现突出,计划报他个人三等功。但是,最近因为担心姥姥的身体,几次出现工作失误,甚至他的班长在内务检查时发现他把自己的东西都打了包,可能在准备不假外出处理姥姥的事情……
  董刚一听,马上明白了指导员的意思。他从小成长在部队大院,熟知军队的各项规定,知道“不假外出”在部队是个不小的事情,足以给魏新强一次禁闭或者一个处分;而此时,董刚感觉到秦指导员说的情况实际上恐怕已经不是什么“不假外出”了,就其计划离队的时间来看,可能是板上钉钉的“私自离队”。董刚倒吸一口冷气,他深知,这要是在战争时期,处罚最严重的是可以直接枪毙的。在和平时期,执行军事任务时是同战时论的,这也是刑法上的明文规定。
  董刚和秦指导员商量之后,他写了一封紧急信寄给了魏新强以稳住他的情绪。信中他与魏新强约定:“……我们两个来做个分工。我负责处理好纪大妈受噪音滋扰的事情,保证让她不再受噪音的伤害;而你负责用新成绩让纪大妈多添骄傲的笑容。希望您能同意。”
  这封信寄出后,董刚开始投入到分析案情之中。他逐条排列本案的难点和要点,又经过了艰难的调查取证。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当地环保局的刁难和不配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案件研讨会,也经历了很多“是否有必要为了这么个小案子大费周折”的质疑。终于,他带着足够的证据和底气上了法庭。
  纪大妈亲自出庭了,纪大妈的家人、律师事务所的同事都来了。秦指导员带着魏新强也来了。当时的董刚是律师行业中的一名“新兵”,独立开庭是很不现实的事情。所以,他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律师带着他一起完成庭审。然而,让董刚万万没想到的是,庭审那天,“老律师”竟然重感冒到说不出话,辩护的重担全部都压到了他一个人肩上。这又是他第一次出庭,紧张得手心冒汗,在陈述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的过程中,他想到自己的全力以赴,想到团队的强大支持,想到纪大妈的期望,想到魏新强的军装……慢慢地,他放缓了语速,一口气沉了下来……
  几个月后,案件由法官主持调解。最终,纪大妈得到了相应的赔偿。同时,公司打算把水泵换新后整体进行改造,保证不再出噪音。签完送达回证,董刚拿到了期望已久的《民事调解书》,纪大妈一字一字地看完,突然,她和女儿在董刚面前跪了下去!董刚连忙伸手去扶,抬起头,他又看到了魏新强向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秦指导员握住他的手使劲儿摇晃:“董律师,我代表我连全体指战员感谢你!”这一系列的感谢,特别是那个有力的军礼,让董刚心里升腾出一股强烈的责任感。据董刚回忆,在办理这个案件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满脑子想的都是怎样处理好这些法律事务,对军人、军属及军队更好地负责。
  这个案子的成功办理,为他指明了军地互涉案件的专业发展道路,此后的数宗军地互涉案件更是坚定了他的决心。他决心传承父辈的衣钵,将他的军地互涉案件拓宽到更高更广的领域之中,为维护军地合法权益而努力。
  

“不仅要了解地方 更要了解军队”

  “做军地互涉的案子,不仅要了解地方,更要了解军队。”董刚说。那么何为军地互涉,什么叫军地互涉法律事务,“军地互涉”一词又是怎么来的呢?
  据董刚介绍,在所有的军地互涉法律事务中,起步最早的是军地互涉刑事案件。
  1982年11月,为了规范办理军地互涉案件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制定了第一份关于军地互涉法律事务的文件,名称是《关于军队和地方互涉案件几个问题的规定》,分九个条款明确了军地办案机关的职责权限和管辖分工。
  1987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总政治部,针对办理军地互涉案件侦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军队和地方互涉案件侦查工作的补充规定》,作出了八条补充。
  1988年9月,董刚的父亲、时任北京军区保卫部侦查处处长的董吉顺,积20年的刑事侦查经历、经验,撰写了第一本军地互涉案件的专著——《军地互涉刑事案件侦查概论》,从概念、原则、管辖、侦查实践到侦查保障工作作了比较充分的论述,填补了军地互涉案件史上的空白。
  1989年9月,《简明公安词典》编撰组邀请董吉顺撰写了军地互涉刑事案件的名词解释。首次为军地互涉刑事案件确定了概念,即:“军地互涉刑事案件,主要是指现役军人(含文职官员及军内在编职工)在地方、地方人员在部队作案,或者现役军人与地方人员相勾结,共同在军队或地方作案的案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十一种。由于此类刑事案件与部队和地方均有关联,按照刑事诉讼程序和有关管辖规定,应由军地双方公安保卫部门,共同负责案件的侦破工作。”这是军地互涉刑事案件的最早概念,发展到现在,也是唯一概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和军队法制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军地互涉法律服务的领域已远远超出刑事案件的范畴,军队建设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和军人军属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涉法涉诉问题日益增多,涉军案件、事件、纠纷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军地互涉法律问题已延伸到军地关系、军民关系、军政关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这类问题的发生与解决,越来越影响着军民关系的发展,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
  由此,2000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颁布《关于认真处理涉军纠纷和案件切实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意见》。《意见》分别从意义、工作机制、协调机制、建立军用法律服务网络、开展军队法制宣传教育等五个方面作出了指示。
  为了进一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起来,从2006年5月起对军地互涉刑事案件再次进行反复研究论证,形成了《办理军队和地方互涉刑事案件规定》,该规定于2009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
  2010年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结合现今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经过充分酝酿、缜密思考,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涉军案件审判工作的通知》(法[2010]254号),旨在将涉军案件的审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这些历史沿革,也随着军地互涉案件领域的不断拓宽,现在的军地互涉法律事务已不仅限于刑事民事商事等诉讼类案件,甚至非诉讼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涉及。由此,军地互涉案件的内涵外延也应有新的定位,即:在实体权益或程序管辖等方面涉及军队和地方两个范畴的法律事务。
  据介绍,近年来,部队发生的牵扯到部队和军人的案件日趋增加,而部队因为其特殊性质和保密要求,加上考虑到军地纠纷或者军民纠纷的影响,于是在牵扯到刑民事案件时,时常遇到不积极应诉、息事宁人等情况,这给部队和官兵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董刚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坚持从法律着手,注重从思想上打消部队的疑虑,解除其后顾之忧,同时,引导部队以正确的心态从容面对诉讼,直面解决问题,兼顾了法理和情理的统一,既维护了部队权益,又化解了矛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从小到大,董刚在部队里耳濡目染,从业近二十年,他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他熟知地方案件的特点,更了解军队案件的特殊性。他和他的专业团队时常要在某个军地互涉案件的开庭前为法官多解释几句。曾经有个案件的当事人在开庭时将某部队某某番号和营区的地址清清楚楚地写在交给法庭以及双方律师手上的文件里。董刚敏锐地发现,这一连串的详细信息有可能涉及军事秘密,他当即申请休庭,提出希望对方律师能将这些文件交由保密机关依法依规脱密处理。他知道,作为一名专业的军地互涉律师,应该随时绷着一根弦,这根弦不仅仅是保密条例,更重要的是国防利益。
  

一直在路上 扛起这面旗

  入行之初,董刚在市一级的律所做了六年的律师,涉军和常规性案子他都有涉及。在这六年中,有同行发现他对涉军类案件的某些规定和细节非常了解,便建议他单独成立一家律师事务所。2006年3月,荣德律所经北京市司法局批准成立。律所下设军地互涉法律事务部、商业法律事务部、政府法律事务部、诉讼法律事务部。也就是说,荣德律所不仅仅办理军地互涉案件,也办理一般常规性案件。开办至今,荣德律所已经连续获得北京市优秀律师事务所荣誉称号,所内律师更是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律师、北京市优秀律师、北京市优秀党员律师、北京市十佳青年律师等称号。
  然而,在律所刚刚成立的时候,连招聘工作人员都很费劲。因为律所大部分承接的案件都是涉军类的,由于保密工作的需要,律所不能大范围地为自己做宣传,很多内容也不能上传网络,这些规则都需要每一位有专业素养的律师自觉遵守。由于军地互涉案件不仅仅是“部队大院”里的事儿,它还关系到很多地方领域,出于这样的考虑,董刚保留了部分地方业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吸纳地方的做法,能直观地感受,并运用到军地互涉的业务当中去。”董刚说。
  董刚介绍,为提供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他们打造了一支爱军拥军的律师和专家队伍。在荣德律所军地互涉法律事务部律师团队的基础上,结合军人军属法律援助的实际和特点,按照政治过硬、爱军拥军、业务精湛的标准,选择了一批以复转军人、军属和党员律师为骨干力量,打造了一支拥军爱军、能打胜仗的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律师队伍;在建立律师团队的基础上,注重建立军人军属法律援助专家咨询队伍,组建了军队保检法退休人员、地方公检法退休人员、军地政法院校法律专家参加的涉军法律援助专家咨询队伍。2015年成立了全国首家专门为军人军属提供法律援助与理论研究的社会公益组织——北京荣德军人军属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
  据介绍,在军地互涉法律事务领域,荣德律所先后代理、参与军地互涉案件千余宗,接待军地咨询数万次,为军队和地方挽回及避免经济损失数十亿元人民币。经历十余年的摸索及积累,董刚的两本专著先后出版,《竖起这面旗——军地互涉案件律师实务》和《军地互涉法律实务指引》将军地互涉从原有的刑事领域拓宽到民事、商事领域,再到非诉讼领域,重新定义了军地互涉法律事务的内涵和外延。
2016年2月16日,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活动的通知》,对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后,荣德律所立即展开政策、法规学习,编写《部队停止有偿服务法律指引》《部队停止有偿服务重难点问题解答》等四本小册子,组织律师团队学习研讨军队停止有偿服务的重难点法律问题,确保参与的律师个个都能独当一面,打造了一支服务部队停止有偿服务专业法律团队。
  2017年2月,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地区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军地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联席会议精神,荣德律所制定了《为北京地区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提供法律援助方案》。充分调动法律援助资源,采取贴上去服务的办法,区别停止有偿服务项目的不同类别、不同要求、不同特点,帮助解决法律难题,提出法律建议和方案,采取协商、调解、诉讼、仲裁、地方有关部门配合行动等措施,保证这项工作依法推进、可控托底、按时完成。
  而这一切,都源自董刚对军队的感情基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有了感情基础,就能更好地理解军人、理解军队,明白他们真正的需要,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法律支持。他现在感受到整个社会层面和军队层面越来越复杂,所需要服务的层级越来越高。他说,以前就是打一场官司,现在却是要涉及一系列的东西,已经不光是一家律师事务所可以应对的了。董刚正在做一名“总召集人”,在整个项目的统筹和保密上进行全面掌握,他在项目中整合所有优势力量,为军地互涉的各方主体负责。他认为,在军地互涉的法律事务中,越来越需要一个顶层设计,需要各方站在国防利益的角度进行合理全面的规划。
  军地互涉的法律事务在不断地发展,现在以及未来,军地双方需要提供的是更多角度、更多层面的服务。而荣德律所已经开始了这样的规划,他们在专业的轨道上扮演着拓荒者的角色,这正响应了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顺着这个战略,荣德律所申办了全国第一家军民产融方面的服务协会——北京军民产融服务协会。此协会正在不断地吸纳更多能够为军民融合事业提供全面服务的专业力量进来,各领域将通过各自的优势,为军民融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对于军地互涉法律事务工作,董刚和他的团队带着感情和责任一直奔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