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诚or独立,政治漩涡中的FBI将何去何从?
2017年6月8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前局长詹姆斯·科米出席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听证会,就总统特朗普阻碍司法正义及其竞选团队成员通俄等相关指控提供证言,引来全球瞩目。如今的科米,称得上是“美国网红”,今年5月9日,他被刚上任的总统特朗普解除FBI局长职务后,便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当然,在美国政坛,联邦调查局历来是非多。早在2016年,联邦调查局就因涉及大选“邮件门”等一系列事件,卷入纷扰烦乱的政治漩涡。科米提供的这份证言,对总统特朗普、美国联邦调查局究竟有何影响,人们拭目以待。
万众瞩目的作证
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的此次听证会,被媒体形容为“继‘水门事件’后,最大的国会丑闻听证会”,举国上下关注。在听证会前日,华盛顿特区的一些酒吧宣布,提前营业以供顾客共同观看。一些记者甚至在当天凌晨4点,就开始在参议院办公大楼门口排队,抢占一席之地。
据报道,在听证中,科米5次指责特朗普政府“撒谎”,并就自己今年1月以来与特朗普的9次单独交谈详情,作了书面陈述。根据科米证词,特朗普希望他向自己宣誓效忠。科米还说,关于“通俄”调查,特朗普特地单独向他提出,“希望”停止调查引咎辞职的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尔·弗林。科米的证词在国际和美国国内引发巨大反响,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此事调侃,表示愿意为科米提供政治避难。特朗普自然不甘示弱,在听证会举行的同时,向支持者喊话,表示他正被“包围”,但他将战胜政治对手。
实际上,早在2016年大选期间,联邦调查局与时任局长的科米就已身陷政治泥沼。当时,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卷入“邮件门”丑闻,经过一番查证,美国联邦调查局向司法部建议,不起诉希拉里,因为未发现她有意违反法律的证据。但距离大选投票日仅剩11天时,科米突然宣布重启调查,9天后他又宣布,因调查没有任何新发现,所以维持不建议提起刑事指控的“原判”。随后,希拉里选举落败。
据媒体报道,希拉里在败选后情绪崩溃,号啕大哭,称同是民主党人的科米和奥巴马,是导致其总统梦碎的罪魁祸首。希拉里认为科米宣布重启“邮件门”调查一事,对她的选战而言是个“转折点”,导致她在美国中西部的支持者减少,已建立一定优势的选战势头戛然而止。科米的这一举动,激怒了国会民主党人,他们纷纷斥责科米,背离联邦调查局在大选中应当秉持的中立立场,涉嫌故意破坏希拉里选情。
更郁闷的是,尽管在事件中获得实际利益,共和党人同样对科米不领情。他们质疑针对“邮件门”的新调查,为何结束得如此迅速。成功登上“铁王座”的特朗普,更把这一事件作为理由,炒了科米的鱿鱼。
根据白宫发布的备忘录,司法部副部长罗森斯坦在解职意见书中,指责科米去年7月逾越职权,宣布对希拉里“邮件门”结束调查、不予起诉的行为,是在“错误地篡夺司法部权威”。他认为,作为司法部下属部门领导,科米只有权宣布结束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提交给司法部。
但不少人士指出,特朗普解职科米,其真实目的,是为了阻挠联邦调查局正在进行的有关“通俄门”的调查。“通俄门”是指俄罗斯涉嫌干预美国大选,以及特朗普竞选团队成员涉嫌与俄罗斯之间有不正当联系。特朗普“通俄门”的传言,可谓由来已久。早在大选期间,就有分析人士质疑,为何希拉里“邮件门”会在选战的关键时间“爆发”,一些信息为什么会被“翻”出来。
2017年1月6日,美国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和国家安全局三大情报部门联合公布了一份解密版调查报告,指认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发动了这场网络攻击,目的是削弱民众对美式民主的信心,破坏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的获胜前景。报告称,俄罗斯政府对特朗普有明显偏好,期望通过诋毁女候选人的方式,来提高特朗普的获胜几率。
而在此之前的2016年12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以“俄对美发起恶意网络攻击、干预美国总统大选”为理由,宣布了针对俄罗斯个人和机构的一系列制裁措施。就在这一天,特朗普竞选团队的核心成员迈克尔·弗林与俄罗斯驻美大使通电话。美国媒体爆料称,弗林暗示,特朗普就任后,将停止对俄制裁。这一事件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特朗普小圈子同克里姆林宫关系的质疑和猜测。事件曝光后,被任命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弗林上任仅3周,就被迫辞职走人。
科米领导的联邦调查局,当时正在对“通俄门”这一系列事件进行调查,在此节骨眼上“头儿”被解职,就不能不引发人们对总统真实用意的猜疑。不过,在本次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的听证中,科米未就特朗普或其助手与俄罗斯之间的任何联系,披露出什么重大消息。然而,有分析人士指出,若是证词中出现的特朗普要求停止调查弗林等说法属实,总统或因妨碍司法被弹劾。
“总统妨碍司法”迷云
所谓“妨碍司法”,主要指向特朗普涉嫌妨碍联邦调查局对“通俄门”事件的独立调查。根据科米的一系列陈述,2017年2月14日,科米来到白宫椭圆办公室,就反恐事宜向特朗普作汇报。在所有其他在场者都应总统的要求离开后,特朗普表示,“想谈一谈迈克尔·弗林”。他说“弗林是个好人”,希望科米能够放弃对他的调查。科米说,面对特朗普的要求,自己只跟着回应“他是个好人”,但没有承诺会“松手”。在听证会上,科米表示,特朗普在提出这一请求之前,要求在场者离开的举动,十分可疑。
除此之外,科米还在证词中揭露,今年1月27日特朗普单独与他吃饭时,要求科米对自己“忠诚”。分析人士指出,对领袖“忠诚”,与联邦调查局在传统上作为独立调查机构的角色是不相容的,有理由怀疑,特朗普此举的目的是拉拢科米、影响调查。3月30日,特朗普在电话中要求,尽快消除通俄案“疑云”;4月11日再次致电科米,同样如此要求。作为总统,本就不应该催促案件,更不应该在调查未完成前,反复要求作出有利自己的结论。
美国CNN评论称,如科米所述的内容属实,这将符合教科书中对妨碍司法的定义,或可启动弹劾程序。而针对启动弹劾的可能性,缅因州独立参议员安格斯·金6月16日也表示,如果记录的内容属实,那么尽管“不情愿,我不得不说是(有可能)的”。
更何况,早在5月特朗普开除科米之时,就已有“妨碍司法”的质疑声。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曾向科米询问自己是否因“通俄门”被调查,科米回答:“你没有被调查。”专门研究美国国家安全问题的法律分析家布拉迪·摩斯说,特朗普与科米之间的问答,至少可以被认为是“非常不合适的”。摩斯对美媒称:“应该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线,向FBI询问自己是不是调查对象,就是一条不应跨越的界线。”
哈佛大学宪法学教授霍华德·特赖布则在推特上直接宣称:“现在完全清楚了,特朗普开除科米是妨碍司法。这是弹劾尼克松的第一项条文。”此前,美国有3位总统曾遭到弹劾指控,其中尼克松“水门事件”、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绯闻案中,弹劾指控中都有妨碍司法这项内容。“三权分立”政治体制下的美国,作为行政首脑的总统利用职权干预司法,是严重违背宪法和联邦法律的行为。正基于此,有的媒体已经开始把特朗普与尼克松相提并论,因为尼克松曾在“水门事件”爆发后,下令联邦调查局停止调查。
联邦调查局作为美国重要情报机构,几乎每一次总统丑闻和弹劾事件,都有份参与其中。在“水门事件”时,尽管尼克松百般防备,他也没想到,为《华盛顿邮报》提供线索的线人“深喉”,恰恰就是时任联邦调查局副局长的马克·费尔特。这位知情者不断向媒体爆出尼克松掩盖“水门事件”的细节,准确、及时、权威,终于搞垮涉嫌违法的总统。克林顿绯闻事件中,联邦调查局局长路易斯·弗里要求,从克林顿身上采集DNA样本,并与莱温斯基裙子上的证据进行比对,来证明总统有没有说谎。
实际上,关于总统妨碍司法的调查或已展开。美国《华盛顿邮报》6月14日引述匿名官员报道称,美特别检察官罗伯特·米勒正就特朗普妨碍司法调查的可能性进行调查。特别检察官是对政府高官违法事项进行独立调查的临时职务,具有广泛的权力,总统无权解职。2017年5月,前联邦调查局局长米勒由司法部任命担任此职务,主持“通俄门”调查。熟知米勒调查的一名消息人士称,鉴于前联邦调查局局长科米的国会证词,对妨碍司法的可能性进行检视是“无法避免的”,尽管此事或不会成为调查的焦点。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调查总统涉嫌犯罪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如果最终要以涉嫌妨碍司法起诉总统,则将面临更大困难。困难之一是,司法部法律顾问办公室于1973年和2000年两度裁定,现任总统不得被起诉。但国会研究局公布的一份司法备忘录则认为,联邦调查局的调查是否受限于这一约束,并没有明文规定。
联邦调查局将何去何从
在联邦调查局前局长科米赴国会作证前夕,美国总统特朗普于6月7日清晨通过推特宣布,他将任命司法部前部长助理克里斯托弗·雷,接替科米出任新局长。这次走马换将引发最多的猜测是,总统是否会把联邦调查局“政治化”,或者削弱其权力,从而影响其“独立性”。
众所周知,联邦调查局作为隶属美国司法部的情报机构,具有职业化的技术官僚色彩,独立行使调查权,局长这一职位超越党派立场,因此甚至常有底气与民选总统发生冲突。不过,当今美国总统一向以我行我素的强势形象示人,从竞选到上任之初,就不断对美国的情报机构进行猛烈批评,这种强烈的把控态度在科米证词“索要忠诚”一事中可见一斑。
根据科米的证词,今年1月27日总统单独邀请他共进晚餐,特朗普当时提出希望科米宣誓效忠,柯米拒绝宣誓,只是表示他会诚实。科米在证词中说,自己还一度向总统解释联邦调查局、司法部独立于白宫的重要性,“历史上,有些总统曾认为,‘问题’总是出自司法部,因此决定牢牢控制住司法部门。但是模糊司法部门与白宫之间的界线,会削弱民众对于这些机构及其工作的信任,最终会让问题变得更加糟糕”。
联邦调查局坚持捍卫其“履职独立”,但或许总统并不以为然。《纽约时报》就此评论,由希望科米宣誓效忠一事,可以窥见特朗普是如何当总统的。特朗普是从未担任过公职的生意人、电视实境秀明星,他不了解这一点:传统上,联邦调查局局长不对个人或党派作政治效忠,美国国会在上世纪70年代立法给予联邦调查局局长10年任期,用意就是使他们独立于总统。
在这种情形下,特朗普提名的新局长,能否继续维持联邦调查局在行政体系内部的独立性,备受美国各界瞩目。按照美国法律,联邦调查局局长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听证并投票通过后正式任命。分析人士普遍预期,在参议院听证会上,新任局长人选雷与特朗普团队的关系及能否保证联邦调查局独立性问题,将是听证的重点内容。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资深民主党参议员费因斯坦说,接替科米出任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人,必须“坚强且独立”。
事实上,即便自我宣称“没有政治倾向”,联邦调查局自1908年成立以来,从未远离政治漩涡。随着时代变迁与政治需求的不断改变,联邦调查局在历任美国总统的影响下,早已经历了多次职能、机构、工作方式与重心的调整。
成立之初,联邦调查局仅有34名雇员,国会授予它的权限仅是对美国国内的犯罪行为进行侦查和起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总统为弥补美国情报工作的不足,授权联邦调查局负责西半球的情报工作,这使得其权限得到迅速扩大,人员也从1940年的2400人膨胀到1944年的13000多人。
当时的联邦调查局局长、风云人物埃德加·胡佛因此踌躇满志,计划将之改组为美国负责全球情报事务的机构。但罗斯福逝世后,继任总统杜鲁门拒绝了胡佛的建议,又把其权限局限在国内。战后随着经济增长,美国国内城市犯罪不断增多,联邦调查局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为打击有组织犯罪、贩毒和暴力犯罪。
“9·11”事件以后,联邦调查局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查,出动了近1/4的特工和专业人员,并由此将打击恐怖主义列为其首要任务之一。而作为时任局长领导这一切的,正是如今被任命为特别检察官、正在对“通俄门”与“总统妨碍司法”展开调查的罗伯特·米勒。
当然,新提名的局长克里斯托弗·雷,未必就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据《纽约时报》报道,有亲近雷的人士透露,他当年曾因为原则问题辞去司法部职位,这显示他未来将维护联邦调查局的独立性,抵抗政治因素干涉。雷的长期朋友、知名律师、曾经担任联邦检察官的约翰·理查德也认为,雷肯定明白存在于司法部、联邦调查局和白宫之间的合适运作模式,他将不会允许独立性受到干涉。
分析人士认为,凭借着曾作为司法部部长助理的经历,雷可以缓解目前联邦调查局内部对于特朗普是否会带来“政治化”,或削减其权力的担忧。或许在此敏感时期,对于联邦调查局局长这一特殊职位,雷是特朗普手里能拿出的“安全且主流”选择。
更何况,建国200多年,美国早已形成了成熟而稳定的政治运行机制,独立调查机构与最高行政首脑不管如何博弈,都不得不在权力制衡的法治框架下进行。当然,无论时局如何变化,联邦调查局总不可能超脱于政治漩涡之外,这一美国著名情报机构的传奇故事,仍将继续书写下去。
● 责任编辑:阮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