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秘密战》连载之三十五

延安秘密战

-- ——中共西北局隐蔽斗争纪实

  无论“日探”还是“国特”,对外统统纳入“锄奸”范围。凡是针对共产党针对边区的特务行为,都是资助日本侵华的奸细,都属非法,都应铲锄。“反特”“反间”,也许还有党派之争的色彩,“锄奸”却是民族大义,名正言顺。以“锄奸”代称抗日时期的反间谍工作,可见此时中共反间谍策略之高明。
  边区外围的国特也分为两种:“建立边区外围的特务堡垒。”“第一,边区周围各县,上自党务、行政、军事、交通、文化等机关,下至乡村保甲,一律都是受过训练的所谓‘忠干人才’,专以破坏边区为能事,这类机关,共计有300多个。”“第二,组织群众的特务团体。”“第三,秘密建立所谓肃奸网、递步网、谍报网等。”“第四,制造土匪,如经常骚扰边区的赵老五、张庭芝、夏老幺、陈老大等,都为他们所支持,其次则公开纵兵为匪,如过去的西峰保安队、清涧保安队抢杀行旅,最近之原何绍南保安队,准备侵入边区。”
  另一种为“布置边区内部的明暗点线。”“一是以公开合法的机关和团体作为变相的领导特务机关的明点线,其次是设法打入我内部,或直接派人,或用金钱美女收买的所谓暗点线(内线)及建立秘密保甲等,这是反共分子破坏我们的主要策略,三年来经我们发现的达100人以上。”
  如果说中共对于日本的谍报机关还了解不够的话,国民党特务机关则是老对手了。
  中共于1936年年底进入延安,第二年5月,蒋介石派遣中将高参涂思宗率团访问延安,军队系统的特工科长杨蔚混入活动。这年冬天,徐恩曾又派人到延安“作了一次探险旅行”,搞到一本书《党的策略路线》,据说是张浩在“抗日大学”讲课的教材。
  围绕陕甘宁边区,中统原有山西、陕西、宁夏等省级区室,又建立洛川、榆林、彬县、西峰等专区级区室。延安、甘泉、富县等地的邮电局中都有中统特工,中统特务梅某还担任延安电报局局长。
  军统的前身组织从1932年起即在陕西、甘肃活动,红军长征到达西北,军统即在西安成立西北区,管辖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个省区,成为军统在全国最大的一个区,张严佛任区长。西北区的特务组织很快扩大到五省范围,设有西安站、兰州站、榆林站、晋南站、太原站,20多个组;西安无线电支台,下属20多个分台,台长汪克毅还以延安电信局长的身份驻扎延安活动。天水行营政治部派遣一个考察团去延安,张严佛就派中共叛徒郭子明混入,郭子明回来写了两万多字的延安情况报告,立即被提拔为军统局二处中共科科长。
  西安事变爆发,军统西北区一度垮台,很快又恢复。1941年,军统进行针对延安的组织大调整。将原来的西北区改为晋陕区,管辖山西、陕西两省。新建西北区,管辖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五省。两区从东西两面形成钳形攻势,夹击陕甘宁边区。晋陕区有榆林、洛川、延安、马栏、三边等组。还将绥德的榆林组上升为榆林站,封锁黄河渡口。西北区由前中共党员程一鸣任区长,下设兰州站、平凉站、武威站、宁夏站,还有西峰组、迪化组、青海组、拉萨组、酒泉组,从西面渗透陕甘宁边区。
  国共两党在抗战中成了公开的“友党”,两党之间的特务活动本应自然消亡,但是,公开归公开,暗地里却是另一番图景。
  作为边区的反间谍机关,边保对于国民党特务的估计相当充分,连续下发指导锄奸工作的文件。面对日益加重的反间谍任务,边保重视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建立自己的监听电台,配备技术人员和密码破译人员,还创办情报刊物《书报简讯》,定期向中央机关和其他部门通报敌特情况。
  针对国民党在边区周围的情报据点,边保也设立自己的情报据点。面对南、西、北、东四个方向的国民党谍报力量,边保于1941年增设关中、陇东、三边、绥德四个分处。
  边区的锄奸工作还注意将专门工作与群众工作结合进行。将原来是政府机关的“锄奸委员会”改为群众团体,由乡参议会在公民中选定七人组成,乡长、锄奸主任、自卫军连长为当然委员。
  共产党组织能力强,党政军群全动员,边境有检查站的盘查,内部有组织部门的审查,日常有群众的监督,明里暗里天罗地网。无论是日本特务还是国民党特务,都将被派往边区视为畏途。
  西北局社会部及时跟进中央部署,实现边区安全体系的大调整。敌变我变,我变敌变。陕甘宁边区的保卫干部大多年轻,生活经历比较简单,这下又面临空前复杂的谍报斗争。

 

5.智弈

  延安的生活简单淳朴,延安的斗争却日益复杂,延安出现了一个空前复杂的间谍案件。1941年冬天,一对夫妻从敌占区回到延安,这是苏军情报组在延安培训派往敌区潜伏的间谍,不知为何又返回了。
  这些天,中社部秘书王初连续接到《解放日报》的退稿信,都是这对刚刚返回延安的夫妻的作品。令人诧异的是,这些投稿并无具体内容,却像是发出到达延安的信号。二室主任汪金祥和侦察科长陈龙部署调查,沿着这对夫妻返回延安的路线,查问各个交通站。各地回电都说,这对夫妻抵达后就在报纸上发表一篇文章或是一首短诗。中社部又询问沈阳,得知这二人返回延安并未经过领导同意,实属擅自行动。
  分别审讯,那妻子田某是个淳朴的工人,组织上问什么都照实回答。原来,这二人奉苏军情报组之命到沈阳潜伏,被日军监听发现电台。日特决心逆用,派二人回延安长期潜伏,一般不搞组织联络,只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当信号。
  男子张某被捕,坦白的田某则送到西北公学的情报训练班学习,后来还入了党。
  此案复杂,延安的保卫干部开始接触一个复杂的题目:双重间谍。所谓“双重间谍”(两面间谍、逆用间谍)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一个间谍同时为相互敌对的两个间谍机关服务,脚踩两只船!这种双重间谍最令间谍机关头痛,有奶就是娘,谁知他真心为谁?另一种是通过为一方的假服务来达到为另一方真服务,身在曹营心在汉。这第二种间谍也令间谍机关警惕,不要被对方拉了过去。无论哪种双重间谍,在间谍活动之中都属较高级别,较高难度。
  边保的反间谍工作,也要面对双重间谍。
  旬邑县职田镇位于边区与国统区交界地带,这里的杨家与肖家是冤家世仇,肖家人参加革命,被杨家人挤得无法立足。为了保全家族,肖某投降国民党借刀杀仇,但又不反对共产党,不时托人给新正县保安科捎情报。出于私人矛盾,还向国特控告一个张姓叛徒。这肖某两边告状,闹得两边的保卫机关都不敢相信他。锄奸运动中,边保逮捕了肖某,肖某痛哭流涕地交代全部事实,表示自己叛变完全是为了家族利益,决不危害边区。后来,这肖某也确实把家搬到边区,当个普通老百姓,再也不为国特工作。
  边境地带敌我交错,兵、匪、谍、民,身份不时变换。情报、保卫干部必须具体了解社会情况,准确掌握政策。

● 责任编辑:崔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