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杭州首家“公民警校”

  2016年3月10日,“杭州市上城区公民警校揭牌仪式暨首期培训班开班典礼”在上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这所为助力、护航G20峰会而成立的杭州市首家“公民警校”,得到了民间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如今,举世瞩目的G20杭州峰会已经圆满落幕,成立一年之久的“公民警校”成为警民交流的新平台、警务工作的新载体,为平安社会建设构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公民警校”的由来

  “公民警校”(CPA)最初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前身是各类社区学校,其目标是教育公民使其更加支持和理解他们的警官和警察局,参加或组成各种志愿者组织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使其在社区中更加积极和富有建设性。
  为迎接2016年9月3日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经上城区政法委、上城公安分局研究,决定成立上城区“公民警校”。其开办宗旨是:围绕G20峰会这一圆心,广泛吸纳社会骨干力量,有效壮大警务活动志愿者队伍,为培养上城区平安志愿者做好岗前培训,提升他们的政治、业务素养以及为峰会安保服务的能力。杭州市首家也是目前浙江省唯一一所“公民警校”就这样诞生了。
  “公民警校”的成立得到了政府各级部门的充分重视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杭州市公安局政治部,杭州市公安局警校,上城区委政法委,上城公安分局,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教育局,各街道、管委会、社区主要负责人,杭州市公羊会,上城区医院、银行、学校、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保卫部门负责人共150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公民警校”校长由上城区委常委、公安分局局长秦文担任。

 

专业的师资力量和各行各业的志愿者

  “公民警校”的老师们都是经过严格的挑选,才能最终列入讲师团的名单。他们当中有警界精英、各领域专家、学科带头人、经验丰富的安保负责人等等,也有杭州知名的“律师来了”“公羊会”等社会公益团体,甚至还请来了闻名全国的北京“西城大妈”平安志愿者专家团。
  通过“律师来了”这个平台,浙江汉鼎律师事务所主任郑若阳律师成为给警校上第一堂课的老师。虽然时间过去已有一年之久,郑若阳对当天的情形还是记忆犹新。开课当天,上城公安分局非常重视,局领导悉数到场。在课堂上,他与学员们一起分享了最基础的理财陷阱、房产投资出租、婚姻家庭等法律知识。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谈到“公民警校”这个新载体,郑若阳更是为上城公安分局点赞,他自己所在的律师事务所至今已让多名资深律师前往警校上课,虽然是无偿的授课,但是大家都非常支持。他认为,“公民警校”的理念非常好,走在了时代的前头,这是一种源头上的治理,贴近生活、热点,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的同时,有效地预防了案件的发生。
  上城公安分局基层基础管理大队大队长陈全江,是“公民警校”的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公民警校”的日常事务的同时也担任着警校的老师。陈全江曾获得过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优秀人民警察”等无数殊荣。他自创的“特大的警民联系年历”,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报道;创建的“黄哨子·红袖章”志愿者治安巡防中队,被全国志愿者协会评为“优秀志愿者组织”。
  “公民警校”开课后,有着丰富志愿者工作经验的陈全江在多个社区向平安志愿者介绍“黄哨子·红袖章”信息员工作的方法,就如何最广泛、最全方位地收集各类有关安全情报信息等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讲解。
  “公民警校”成立后,面向全区招募平安志愿者,培训对象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单位群体、不分工作性质、不分文凭高低。培训的福利更是多多,除了能免费接受正规的法律、警务素养等专业技能培训,所有学员享有学员积分、学员保险、绿色通道等学员福利;学员提供重要情报经研判具有线索价值的将享有一定的物质奖励。毕业学员还会颁发结业证书。百姓们参加培训的热情空前高涨。“公民警校”成立当天,近4万名公民报名成为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既有来自银行、学校、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有平安巡防力量、户口协管员、流动人口管理人员、小区物业保安力量等,还有送奶工、保洁员、停车管理员……

 

学以致用 硕果累累

  2016年4月8日上午,上城区凤凰社区平安志愿者郑师傅在凤凰南苑1幢周边驻点巡防。下午3点30分左右,郑师傅发现1幢1单元7层有一穿运动服、球鞋,斜挎单肩包的陌生男子。该男子形迹可疑、鬼鬼祟祟,立刻引起了郑师傅的警觉。已在“公民警校”接受过几次培训的郑师傅,初步掌握了对陌生人盘问的要领和派出所的防控技能。经过对该男子的一阵观察和询问,发现该男子言语混乱,对来意更是含糊不清,郑师傅立即拨打了社区民警电话和110。
  上城区紫阳派出所值班领导接到该情况报告后,迅速组织正在周边守候的巡防力量对现场封控,并对凤凰南苑1幢楼道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很快在6楼发现了嫌疑人,并在男子的背包中发现了不少疑似用于开锁的工具。经查,该男子姓李,29岁,近期内已先后入室盗窃7起。在男子的随身物品中,民警追回了被盗的手表一对、钻石项链一条、手镯一只。“公民警校”开课仅仅一个月不到,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姚广森,上城公安分局基层基础管理大队民警,资深金融系统管理专家,是一位对防金融诈骗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的老民警。自“公民警校”开班以来,上城区121个金融网点、887名“反诈骗联盟”平安志愿者参与“通讯(网络)”诈骗防范培训,都由姚广森亲自传授。学员包含银行网点负责人、窗口员工、大堂经理及大堂保安。
  2017年1月5日,天下着雨,工商银行解放路支行跟平常工作日一样,比较繁忙。上午10点多,一位大伯来到银行,接待他的是银行客服经理傅洪。大伯要求查询一下账户情况,傅洪根据大伯的要求查询,发现里面的理财产品金额高达400多万元。大伯提出要汇钱时,由于是老客户,傅洪便多问了一句:为何要用这么多钱。大伯回答:不可告人。这立刻引起了傅洪的警觉,根据“公民警校”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立即联系了上城公安分局基层基础管理大队和清波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往银行,在警方和银行的配合下,将银行账户冻结,大伯的421万元全部安全保住了。
  原来,2016年12月30日,家住南方某省的大伯接到一个冒充杭州市公安局和北京市公安局专案组的诈骗电话,说他涉嫌一宗洗钱案。由于大伯账户内有400多万元的理财产品无法转账出去,且是通过杭州工商银行购买的,所以骗子让他来杭州赎回,并不能告诉任何人。经过民警和银行的努力,大伯也终于明白了这是一起诈骗案件。
  而这两起案例并不是个例。自2016年3月上城区主导成立杭城首家“公民警校”以来,上城公安分局坚持以我为主,开展了面向全区公民的“防火、防盗、防诈骗、远离毒品”系列培训,共计培训4.23万人次,开课400余场。通过培训,警校学员提供各类有价值的信息线索6800余条;抓获各类嫌疑人员221人;查获“低慢小”无人机299架、烟花爆竹1020件、液化石油气1790瓶;成功阻止55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为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11多万元。

  

警民携手 共铸平安

  如今,“公民警校”分校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在上城区的各个社区茁壮成长。紫阳街道的“向阳大妈”、望江街道的“守望者”、南星街道的“鹰眼联盟”、湖滨街道的“岳王骑”、小营街道的“环卫平安志愿者”、清波街道的“御林军”以及站前的“反诈骗联盟”,这一支支平安志愿者队伍已经成为上城区群防群治的庞大民间力量。
  上城区“公民警校”已经成为警民沟通的重要桥梁,警民之间的“师生关系”,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同学关系”,这些新的互动更是拉近了警民之间的距离,增进了群众之间的交流。“公民警校”增强了公民安全防范的意识,也激发了群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实现了群众参与、共享共治的治理格局,形成了全民助力平安建设与和谐上城建设的新常态。
  上城区委常委、公安分局局长、“公民警校”校长秦文在谈到“公民警校”时说,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只有全体居民人人参与,学习防范本领,共筑心防意识,才能最终实现“天下无贼”。
  对于“公民警校”今后的目标,秦文表示,社会治理是重中之重,警校要寓教于乐。接下来要加大宣传力度,保证全区一户一人接受培训,争取把上城所有的社区做成平安社区、零发案社区。

●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