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秘密战》连载之三十二

延安秘密战

-- ——中共西北局隐蔽斗争纪实

  关中地区的人们,不少是家住共产党的边区,职业工作在国统区,这就有利于外勤组发展力量。在耀县发展高小校长何振东、胡家弟兄、孟家弟兄、成保长等人;在富平利用哥老会争取非法武装方老五。淳化县的地下党员王万裕利用国民党员的公开身份,秘密建立情报组。旬邑县的地下党员李树桢家在边区,利用小学校长身份建立情报组。最突出的是派杨宗耀的侄子杨宏超打入中统,任专职调查员。
  杨宏超在边区边界地带的小椅子村当小学教员,村外一华里就是国统区。一天,杨宏超突然收到国统区寄来的策反信件,不知怎么应对,就寄给叔叔杨宗耀。杨宗耀是关中地区的老党员,曾经掩护习仲勋搞地下工作,知道那策反人张占英是个叛徒,与国民党旬邑县党部有关系。杨宗耀向组织上汇报此事,外勤组长曲及先认为是个机会,向关中地委书记习仲勋请示,决定将计就计,派杨宏超利用这个机会打入中统。布鲁也亲自与杨宏超谈话,布置如何取得信任。
  按照组织部署,杨宏超向中统汇报假情报,谎称自己发展了重要特工,其中有新正县委书记李科!这就赢得中统信任,委任杨宏超为“专任调工”。杨宏超为人沉着,不时带些国民党的情报回来,边保也让他继续给中统一些边区的假情报。
  杨宏超发现,国民党旬邑县党部书记长蒲随昌和蒲又杰都是中统专职特务;还获悉中统对边区的派遣计划、活动对象名单,查知中统在边界地带活动的几个特务,分几次抄回国民党《党网活动细则》。根据杨宏超的情报,秦平整理了一份情报《中统陕室特务一瞥》,受到边保肯定,杨宏超被批准为中共特别党员。
  将计就计,小学教员杨宏超成了双面间谍,关中的情报工作也提高了水平。
  关中分区对面的洛川,就是国统区了。洛川距离延安只有180里,国民党各特务系统纷纷在这里建站,目标就是中共首府延安。中统驻洛川调统室主任单不移是个老牌特务,而边保驻洛川外勤组的组长赵去非,则是个情报新手。
  赵去非到洛川任外勤组长,立即着手物色情报人员。甘泉小学校长石志文是西安派来的,虽是国民党员,但并非特务,而且为人正派,思想进步,是个可以发展的力量。赵去非找石志文谈话,一下捅破窗户纸,要求石志文为共产党搞情报。石志文当时还没有这个勇气,犹豫起来。赵去非激将:“我们谈到这个程度,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石志文也激动了:“我要是干就像个干革命的,要不就不干!”
  共产党驱逐甘泉县国民党政权时,赵去非指示石志文乘机随同撤出。这样,石志文又进入中统陕西省室,专门负责预审被捕的共产党员。
  七里铺二期毕业的张吉平也到洛川工作了,公开挂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川联络站”和“八路军办事处驻洛川汽车站”两块牌子,表面接待过往车辆,秘密收集情报,经富县站转报延安。
  张吉平与石志文分析中统洛川分室的人事情况,决定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先策反分室副主任齐开章,得到中统机密文件,又让齐及时返回,在中统内部继续潜伏。再通过齐开章说服分室的正主任聂铭锡,这聂铭锡把洛川中统的全部档案和密码都交给了张吉平!
  潜伏洛川最早的还是程永和。1938年9月,周兴亲自派遣程永和“上前线”,设法进入蒋区潜伏。国民党洛川专员钟相毓是湖北人,难得在陕北遇见老乡,让程永和进入《洛川日报》当了记者。大学文化的程永和文字漂亮,经常替长官写文章,很快成为当地名记,又相机加入洛川的中统组织。中统重用这个人才,程永和公开身份是县政府的教育科长,秘密担任中统的“专任调工”,又是中统陕西调统室驻洛川专区中心情报组组长、特种教育督导团团长。有了这些渠道,无论是洛川派往边区的特务,还是西安路经洛川的特务,都被程永和通报给赵去非。
  程永和在中统混得挺好,西安几次要调,赵去非就是不放。按说这是个打入更高层次的机会,可边保的任务是保卫边区,还是把程永和留在洛川守门。
  程永和英俊潇洒,在洛川是个金牌王老五,有个漂亮女人总是追求。可那女人是国民党员,程永和怎敢接受!
  军统特务组长周达文的妹妹、中统特务何守中的表妹都来追求,程永和总是拒绝,拒绝又没有合理的理由。总是单身又惹人怀疑,程永和就向组织上提出派个人掩护工作。
  给情报员派个老婆?领导手头缺少这种女干部,只好劝程永和自己找个思想进步的女人结婚。可程永和不敢,过去搞地下工作被抓过,知道这种事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子,要是找了个麻烦人就更麻烦了。于是,程永和打光棍十年,一直坚持到解放。
  除了控制洛川中统外,边保还有人打入洛川的军统组织。
  七里铺一期毕业的毛培春从军统“兰训班”毕业后,被派到洛川任宪兵司令部特高组长,兼任耀县特高组长。身处敌营的毛培春一直锻炼自己的记忆力,硬是纯凭记忆,向边保提供了兰训班学员的全部名单。这批特务刚刚进入边区,就全部被边保掌握。
  张吉平的洛川情报网,逐步渗入国民党洛川地区各部门。洛川没有电报局,国民党往来联络都通过电话。县政府电话总机班长宁志杰是边保的情报员,负责监听电话的特务也是边保的人,这样,通过监听就能掌握洛川地区国民党各系统的情报,还侦知洛川与西安之间传递的情报。
  洛川位于西安往延安的交通要道,国民党派遣边区的特务大多要经过洛川,坐在洛川的边保情报员就成了监视哨。程永和发现县党部来了一个可疑的人,探听得知这个名叫肖柏的人奉命潜入边区。边保得到情报,预先设伏抓捕。肖柏原来在红军部队当过师政治部主任,叛变投敌,经过特工训练后派回潜伏。
  国民党侦察边区的前哨阵地洛川,已被边保暗战拿下。
  开展对外情报工作,对于年轻的中共情报员,当然还要有个学习的过程。但是,这特情竞赛刚刚开跑,边保就没有落后。

 

2.“拉出去”还是“拉过来”?

  建立内线间谍,一般有两种方式:打进去,拉出来。打进去——派遣自己的秘密情报员潜入敌特机关充当内线。拉出来——争取敌特机关的人员为我服务充当内线。
  谍报工作的实践证明:“打进去”比“拉出来”要难得多。混过政审不容易,进去以后再调到能够掌握情报的岗位也不容易,还要经过多道关卡。因此,派遣间谍建立内线,往往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难以及时收效。
  选择敌特机关中关键岗位的人员,加以诱导,使其为我服务,则是立竿见影的事情。国民党早已在使用中共叛徒上尝到甜头,因此特别注重对中共采用“拉出去”的方针。抗战初期,国民党拉出去中共政治局委员张国焘,拉出去红军高级干部徐梦秋。国民党毕竟掌握政权资源,施展“拉出去”的方略相对便利。
  边保的富平外勤据点,位于“囊形地带”关中分区的南端,正是对西安斗争的最前线。1941年年底的一天,关中剧团团长何志德急匆匆来外勤据点报告:自己的族兄何某叛变,拉拢自己投敌!
  接待何志德的边保外勤干部秦平大吃一惊——这何某可是个著名的进步人士!西安事变前后,何某是“西北青年救国会”的领袖人物,闻名遐迩的“西北五青年”之一。这样的进步分子怎能叛变呢?
  关中地委书记习仲勋与富平外勤组长曲及先研究决定:诱捕何某。
  何志德假装同意何某的要求,托人捎话约见,何某一来就被秘密逮捕。突击审讯发现,何某被国民党逮捕之后自首叛变,加入了中统特务组织。
  考虑到何某过去的革命经历,边保外勤组打算将其逆用,派回中统充当内线。可是,何某却乘警卫疏忽,突然出逃,幸而被追去的战士捕获。
  一个赫赫有名的革命青年,也会被国民党拉出去做特务!

● 责任编辑:崔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