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免费乘公交车,该不该错峰出行?
随着我们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程度的加速,城市公共交通拥挤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在大中城市,老年人为了提早去公园锻炼身体,为了去上老年大学或到图书馆、展览馆等地方看书看报、参观游览,往往一清早就带着优待卡去搭乘免费的公交车。交通高峰时段,上班族遇上成群结伴的老年乘客时不免尴尬:掐着时间赶路时,对他们挤不得;满身疲惫回家时,好不容易有个座,看见老人又不得不起身让座。为此,一些老人也心疼起年轻人来了,他们纷纷加入志愿者行列,举着牌子上街头劝导老年人错峰出行。
这些老人的劝导行动,引发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讨论:老年人免费乘公交车,该不该错峰出行?如何采取措施让错峰出行得到落实,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紧张的问题?
每天举牌两小时,只因公交车司机一条微信
每天上班交通高峰期,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某公交车站,就会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举着一个简易木牌,木牌上写着:“老年朋友们:为早上上班上学人员不迟到,请大家自觉错开高峰出行时间。”
这一幕被人拍下上传到网上后,网友们亲切地称这位老人为“举牌爷爷”,他的事迹也迅速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举牌爷爷”名叫汪长荣,家住荆州市沙市区章华台社区。笔者通过该社区一位工作人员了解到:年逾古稀的汪长荣,退休后一直热心公益事业,是社区居民眼中的“老好人”,查水表,收水费,帮居民解决各种生活困难,义务行动从未停止过。
汪长荣表示,自己之所以要到公交车站去举牌倡议免费乘公交车的老年朋友错峰出行,全是因为公交车司机的一条微信。
2016年11月24日,在“章华台服务居民”微信群里,有一位居民转发了公交车司机的一段话:“今天变天了,很冷!早晨天没亮,站牌下就有穿着校服的孩子们在寒风中等公交车。我的车上挤满了逛公园、上早市买菜的老年人,孩子们挤不上来,我不得不把那几个学生丢在寒风中继续等待。”
这条微信的内容触动了汪长荣。照顾着两个孙子的他,理解学生和上班族挤公交车出行的不易,觉得自己有义务做点什么。
经过认真思量,汪长荣认为,要让老年人理解错峰出行的意义,必须走到他们之中去宣传。“不如做个木牌到公交车站去做义务宣传,这样更加直观一些。”主意一定,汪长荣立即行动。他到小区附近的一家打印店打印好自己拟定的宣传语,然后用浆糊粘贴在一块自制的木板上。
11月25日一大早,汪长荣便举着宣传牌来到过往行人很多的一家菜市场前面的公交车站,开始了第一天的义务宣传。
一到公交车站,汪长荣与他举着的那块木牌便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很多人好奇,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汪长荣把手机拿出来,给大家看那条微信上的内容,并说出自己的主张。让汪长荣十分高兴的是,大部分人对他的这一倡议行动表示支持。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汪长荣每天早上都会前往这个公交车站,举着牌子搞宣传、和等车坐车的老年人交流,每次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
汪长荣这种换位思考、关心体谅上班族和学生的行为,也得到广大网民的纷纷点赞,使他一下成了荆州朋友圈的“网络红人”。
像汪长荣这样的志愿者还有不少。在天津市八里台公交车站内,每天都能看到一位手拿宣传旗帜的年逾六旬的女劝导员,名叫吕文霞。遇到老年乘客,她就上前劝导老年人错峰出行。“老人家别急,稍等片刻,让这些急着赶时间去上学、上班的年轻人先上车。”“好姐妹,早晚上下班时刻公交车上人多拥挤,不安全,建议你避开这段时间,错峰出行。”面对吕文霞的好心与善意劝说,有老人表示理解,答应以后错峰出行。但也有一些不听劝的,依然我行我素。
“我看过太多高峰期老人挤公交车的情景,年轻人着急挤不上车,老年人在拥挤的车里不安全地来回晃动。我就想能不能劝老年人错峰出行。虽然解决公交车拥挤也并非只能靠老人错峰出行,可人家年轻人尊老,咱老年人也得爱幼呀。”吕文霞说,“上班族一天至少上8小时的班,每天还要早起赶车。如果老年人能错峰乘公交车,让年轻人在奔事业的路上更舒坦些,何乐而不为呢?”
近年来,像汪长荣、吕文霞这样上街劝老年人错峰出行的志愿者越来越多,他们的倡导行动也引发了人们的赞扬与关注。
老人乘公交车出行,多在上班高峰时段
老年人免费乘公交车,是我国尊老爱老的一项优抚政策。然而,近年来,随着老龄人口与空巢家庭的增多,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你稍微留意一下,都能看到这样的风景:许多老人每天一早就结伴乘公交车去公园健身游玩,或到老年大学和图书馆学习、看书读报,或进博物馆、展览馆参观,甚至去逛菜市场,让本来就人满为患的公交车更加拥挤不堪,甚至造成上班族和学生无法上车。
为了体验老年人免费乘公交车出行的情况,一天上午7时,笔者来到湖南省长沙市蒋家垅社区146路公交站等车,发现早已有20多位老人在等。笔者趁等车时间与这些老人交谈起来,他们有的说去烈士公园健身,有的说去老年大学上课,有的说去省展览馆看展销会。公交车一到站,这些老人一一亮出优待卡,先上了车,而一些上班的年轻人以及上学的孩子则自觉地排在最后上车。
公交车到达一个站点中途停靠时,见有老人上车,两位坐了座位的年轻人主动让座。而几位坐着座位的老人则旁若无人地大声聊天、说笑。有两位老人说到高兴处,还情不自禁地站起来用手比划着。见此,司机善意地提醒他们坐好,说怕万一急刹车,摔倒受伤。
长沙146路公交车从蒋家垅小区开往橘园小区,途经开福区老干部大学、省博物馆、烈士公园、省展览馆、省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因此乘车的老人特别多。
“今天还算好的,有时老人一多,上班的年轻人和上学的孩子都没法挤上来,只能等下一班车。”公交司机告诉笔者,“很多老人习惯结伴同行,他们一天中坐公交车最多的时段恰恰就集中在上班早高峰。”
笔者从146路公交车所属的湖南龙骧巴士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长沙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了解到,早高峰老人挤公交车的情况长沙各条公交线路都会遭遇。尤其是沿途经过公园、博物馆、超市、农贸市场路段的公交线路。
“老年人退休在家又不赶着去上班,为什么一定要在上班高峰时段挤公交车呢?”市民王先生说,“年轻人上班、小孩儿上学有固定时间,而这些时间都是不能因个人意愿而改变的。相比之下,老年人的时间要宽松得多,健身、游玩的时间都可以自己决定,早高峰时段完全可以让一让学生和上班族。”
还有部分年轻人说,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他们的生活、工作压力都很大,早上要赶早上班,就连吃早饭都是匆匆忙忙,一天到晚疲于奔波,很想在上下班坐车路途中休息一会儿,但公交车上有老人,就不好意思坐。
至于为何要在上班高峰时段去挤公交车出行,老年人也有自己的理由。周娭毑说,上了年纪的人睡不着觉,很早就醒了,于是约几个姐妹一起去公园跳广场舞,每天早上7时左右在家门口等公交车,已经习惯了。如果这个时间不出门,自己就没事干,憋在家里难受。陆爹爹说,他们老两口每天清早就要送孙子上学,还要买菜做饭。而周大伯更是振振有词:“免费乘坐公交车是国家对老年人的一种优待,不能为了有人上班上学而影响老年人的出行。”
不同的观点交锋,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
免费乘公交车,该不该错峰出行
种种让座冲突引发社会议论,交通高峰时段,老年人应否选择错峰出行,许多人对此有着不同看法。
正方:公共交通压力大,错峰出行应提倡
杨洋(公司职员):老年人优先乘公交车,年轻人给老人让座,都是应该的。但上班和上学要赶时间,这时如果老人都去挤公交车,自然挤占了去上班和上学的人的空间。再说,上班族工作一天也很疲劳,特别是单位离家远的,如果没有座位,要站一二十里甚至三十里路程,很累。老年人选择错峰出行,既可减轻高峰期的公共交通压力,又能腾出座位让上班和上学的休息一下,应该提倡。
赵力平(企业高管):老年人热衷坐公交车,主要因为是免费。如果要自己掏钱刷卡,估计坐的就少了。我赞成“举牌爷爷”汪长荣的倡议,老人应换位思考,放弃上班高峰期去挤公交车。如果看到自己的子孙挤公交车上班、上学的状况,难道不心疼他们吗?站在路边举牌的汪长荣老人,其实就是一个标杆。他昭示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能够以一己之力,呼唤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关爱。
反方:上下班交通高峰出行,有实际需要
张娭毑(退休教师):老年人在上下班高峰时段乘公交车出行也是实际需要。我们居住的是老城区,小区房屋密布,道路狭窄拥挤,绿化也不好。老年人如果想要有一个优美的环境进行跑步、舞剑、跳广场舞等晨练活动,必须坐公交车去七八里外的市民休闲公园。到图书馆看书看报,去老年大学上课,也只能按规定的时间去挤公交车。
瞿爹爹(退休干部):儿子儿媳要忙工作,每天接送上学的孩子只能依靠我和老伴儿。我们每天一早就去挤免费公交车也是为了孩子的安全,为了他上学不迟到。除了接送孙子,我们每天还要坐公交车去农贸市场买菜,准备一家人的中餐和晚餐。早去,才有选择余地,才能买到好的菜。再说,逛农贸市场也是一种锻炼、一种休闲。
史铁尔(湖南省政协委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第一,是与时俱进的现实需要。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共交通车优先老人、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更是让这种美德得到了很好实践。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上下班时段公共交通车拥挤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为了缓解乘车难,近年来,一些城市相继推出了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错峰出行。“举牌爷爷”汪长荣倡议老年人错峰出行,避开上班上学交通高峰时段挤公交车,给上班和上学的让出有限的公共交通空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表现,既反映了生活中很多通情达理、乐于助人的老人的心声,又体现了老年人对年轻人的关爱和理解。
第二,有利于老年人自身安全。老年人在上班上学交通高峰时段挤公交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方面人多拥挤,空气不流畅,容易导致一些患有疾病的老人发病。另一方面车在行驶中难免颠簸,司机为了避让其他车辆紧急刹车,还可能造成老人站不稳,摔倒受伤。有数据显示,在公交车全年安全事故中,老人摔伤比例占到了70%以上。老年人生活节奏讲究的是从容舒坦,无论健身娱乐还是学习,都应提倡慢节奏,没必要再像上班时那样赶。就像歌中唱的那样:“最美夕阳红,温馨又从容。”
第三,多举措化解乘车矛盾。实现错峰出行,光靠“举牌爷爷”的倡议提醒显然不够,需采取多种措施,合理引导。一是调整免费乘车出行时间。早在2009年,浙江省杭州市人大代表蒋胜年就建议在上下班交通高峰时段取消老年人乘公交车的优待,即周一至周五的6时30分~8时和16时30分~18时,老年人不能免费乘坐公交车。上海市曾规定,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周一至周五的7时~9时、17时~19时乘坐公交车不免费。2016年6月26日,上海取消了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及地铁的政策,改为发放现金补贴。新政实施后,出行的老年乘客明显减少。二是完善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出家门走几步路就可进入公园,在绿树鲜花中徜徉,与邻里闲话家常,还可以锻炼身体,放松身心。”这是在长沙市陈家湖社区三和园公园健身的陈娭毑的描述。不过,像这样的社区公园并不多。“如果社区有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锻炼身体,何必每天一早去挤公交车去烈士公园健身呢。”曹爹爹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快加大对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比如更多地修建社区公园、开办为老服务中心,让老年人就近学习、娱乐、健身。三是调整公共文化场所开放时间。图书馆、展览馆、老年大学等公共文化场所,可将开放和上课时间调整为上午9时以后至下午4时以前。
“举牌爷爷”错峰出行的建议,体现了老人们通情达理、乐于助人的心声,但是调整免费乘车出行时间又难免武断,只有互相体谅、互相理解才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独家专稿。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摘编和上网)
● 责任编辑:李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