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通市港闸区:“三所共建”模式是怎样炼成的
长期以来,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过程中,基层面临法治建设力量薄弱、手段单一、合力不强等困境,如何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成为各地探索的重要内容。据了解,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在此过程中探索出了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派出所“三所共建”的新模式,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化解矛盾显奇效
2015年4月,家住陈桥街道河口村三组的85岁的钱某打110电话,称其儿子钱一、钱二虐待他。
110转接后,及时将此情况反馈给陈桥派出所。派出所接警后,迅速赶往现场,只见钱某的两个儿子正在激烈争吵,初步了解情况后,派出所及时与司法所进行了沟通,司法所人员也赶到现场,在对当事人进行安抚的同时,也了解到这起纠纷的来龙去脉。
原来,钱某夫妻一直是由两个儿子轮流抚养的,原本相安无事。前两年,钱某的房子被拆迁了,分得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及赔偿款16万元。钱某认为,自己的房子被拆迁后分得的房子及赔偿款,应是自己老夫妻俩所有,两个儿子还是要养老,还需要给生活费。而他的两个儿子认为,虽然养老是天经地义的,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子女都在上学,家庭负担重,现在父母有钱了,做父母的也要体谅子女的实际困难。
司法所、派出所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决定启动“三所共建”联调机制,请专业律师参与调解。经过两个月联调三次,这起纠纷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当事人之一的钱一也给“三所共建”办公室送来了“公平公正司法为民”的锦旗。
据了解,“三所共建”模式不但能得心应手地解决家庭生活矛盾,对于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处理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2016年10月26日下午3时左右,港闸区唐闸公园内金菊满园、清香扑鼻,各种造型的菊花争奇斗艳、美景宜人。一群工人正在紧张的忙碌之中,为即将举行的菊花展做最后的检测。
突然,一声巨响,位于西侧的展点挂钩断裂,正在花架下面布置盆景的王某不幸被沉重的花架砸中死亡。
现场人员立刻报了警,派出所接警后迅速赶往现场。事发突然,陈桥街道随即成立了指挥部,并决定启用“三所共建”联调机制。司法所人员及时赶往现场与派出所一起做王某家属的工作,疏散现场的围观人员;同时及时通知山水律师事务所三名专业律师到现场进行资料搜集工作。
当晚,“三所共建”办公室召集当事人亲属、施工管理单位人员进行案情分析,劝说当事人亲属理性看待事件发生的性质。将工作人员分成三个小组:一组由派出所牵头,做好突发事件的稳控工作;二组以司法所为主,做好王某家属的思想工作,预防当事人家属情绪失控再次发生其他意外;三组由律师事务所为主,对这起意外事故进行法律层面的分析。
通过三所通力协作,终于在凌晨5时,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赔偿协议,圆满地化解了这起突发性死亡事件。
何谓“三所共建”?
以上两个例子,只不过是港闸区运用“三所共建”模式化解基层矛盾、保证社会长治久安的缩影。
据港闸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王强介绍,所谓“三所共建”,就是律师事务所在司法所设立律师工作站,司法所在派出所和警务室设立公调对接室,“一站一室”均设置律师工作岗,由律师事务所选派律师常驻办公,构建对接桥梁。这样一来律师可双向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并从第三方社会专业机构视角,参与社会维稳、人民调解等各项工作。
王强进一步表示,“三所共建”工作模式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矛盾联调一站启动。在街道政法中心设立“三所共建”办公室及调解室、合议室、涉法涉诉评估室、法律援助工作站、交流室。明确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共建工作19项具体职责。通过三方联合共建,联动联调突发矛盾纠纷、涉访涉诉纠纷、疑难复杂纠纷。二是法治宣传教育专业到位。司法所、派出所人员工作职能各有侧重,在法律知识素养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与实际需求产生落差。律所对内向司法所、派出所提供业务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对外承担专业法治宣传、免费为群众提供专业法律服务。三是特殊人群法律援助“隔空对接”。对于涉及未成年人、孤寡老人、涉外人员等特殊人群治安或刑事案件,通过派出所工作人员对法律援助工作政策的及时释明,拓宽了法律援助服务面和知晓度,同时通过司法所与派出所实时对接,提早实现律师介入,加大权益保障力度。四是强化监督提高法治公信。律所从第三方社会专业机构的视角,对司法所工作专业化、正规化、职业化水平提出建议,同时对派出所执法情况开展定期评估,促进其执法规范化、程序合法化、证据逻辑化。
“港闸区自探索建立‘三所共建’基层治理新模式以来,实现了优势互补叠加,有效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法治宣传教育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四个‘全覆盖’,形成辖区‘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良好局面。”王强说。
据了解,港闸区探索实施“三所共建”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一年以来,效果显著,共互动化解纠纷150余件,全区未发生民转刑案件,今年万人八类刑事案件发案率为零。2016年,全区公众安全感达96.75%,并列全市第一、全省第九。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
基层治理效果如此显著的“三所共建”模式,到底是怎样炼成的呢?
据了解,“三所共建”模式的创新过程,还要从2014年发生在港闸区秦灶街道一个真实的社区矫正案例说起。
2014年,秦灶街道居民陈某因犯敲诈勒索罪被执行社区矫正,老婆不给好脸色闹离婚,陈某一度厌世弃生。在社区矫正中,陈某对法院判决不服,心里始终有疙瘩,认为自己生意上的事,怎么就是敲诈勒索呢。
时任秦灶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综治中心主任王强了解到情况后,主动派工作人员与陈某谈心,并请来律师结合案情一条条耐心地讲解刑法条文原理,把他的气理顺了,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完成。
2015年年初,按期解矫后的陈某一时找不到工作,为了让他及早回归社会,秦灶街道司法所便协助他租下80亩土地种苗木,并为他提供市场供求信息。而派出所把苗木基地周边作为日常巡防路线,让他安心生产。同时,律师事务所帮助他把关合同并追讨欠款。有了大家的帮助,陈某专心经营,日子越过越红火,成为社区矫正的成功典型。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政法基层单位往往习惯单一作战,存在着部门合力不强、专业力量不足、管理手段不多等问题。司法所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部门,常常感到柔性有余、刚性不足;派出所面对各种非警务类矛盾,虽然具有职能优势,但也存在调解力量不足、民商事法律法规知识欠缺等问题。而作为第三方专业社会力量,律师说的话,老百姓往往想听、能听、听得进去,所以基层社会治理亟待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王强说。
而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三家联动工作模式的首次尝试,让大家尝到了拧成一股绳一起干的甜头,秦灶街道党工委由此尝试建立由党委领导,综治牵头,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共同参与的“三所共建”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健全定期研判预警、重大事务会商会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涉法涉诉联合介入、合法权益保障联动等五项机制,实施关口前移、资源共享、人员联动、信息互通、优势叠加,在促进社会平安稳定、建设和谐港闸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秦灶街道的这一做法,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尤为明显。
2015年3月24日上午,在秦灶街道江海佳苑15幢902室安装不锈钢防盗窗的外省籍男子宋某意外坠楼身亡。死者家属情绪异常激动,组织100多名老乡堵门、烧纸、哭闹,堵塞交通。派出所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控制事态,同时向“三所共建”办公室汇报,司法所会同律师事务所介入调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经过多轮谈判,死者家属与业主达成协议,妥善地解决了这起事件。
江苏崇诚律师事务所主任孙东强说:“以往政法部门处理此类事件时,由于当事人心里关于赔偿标准等很多法律疙瘩没有完全解开,无论怎么从情理上调解,事情都不能得到及时平息,或者即使暂时平息但事后还有反复。而律师的优势恰恰是从法律的角度,站在群众的立场把话说明白,双方就心服口服了。”
调处各类矛盾都收到明显效果,更加坚定了秦灶街道党工委沿此道路走下去的决心,“三所共建”模式得以继续完善。
“三所共建”模式被推向全国
秦灶街道试点取得成效,得到了市和区两级政法综治部门的重视。2016年年初,港闸区召开现场会,专门出台实施意见推广这一做法。
目前,港闸区通过着力打造街道、村居、网格三级工作平台,推动了“三所共建”实体化运行。街道层面,设立整合资源的共建服务窗口,并分设联调室、合议室、交流室、涉法涉诉评估室、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功能室提供后台支持,明确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共建工作19项具体职责,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咨询、矛盾化解服务;村(社区)层面,在原有警务室的基础上,融入律师工作室和司法行政服务站,设立“三所共建”工作室,实现三位一体的功能集聚融合;网格层面,在村民小组、居民小区内建立以村民小组长、小区楼道长、平安法治志愿者等网格员为联络员的社情民意收集点,打造纵向到底的基层服务平台。
此外,港闸区还建立了四大工作机制:定期研判预警工作机制实行周例会、月分析、季点评、年总结的研判工作机制,加强“三所”沟通协调、互通信息,辖区内发生的矛盾纠纷和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及时排查梳理并进行风险评估,提前落实防范化解措施;重大事务会商会办机制。针对重大信访案件、社会重大隐患风险和某些新型疑难法律需求等重点突出问题不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分析、研商解决方案,必要时邀请公、检、法、司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会商会办;社会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对重大复杂矛盾纠纷和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或信访事件的矛盾纠纷,三方统一工作步调,共同制定化解方案,联合开展化解工作;涉法涉诉联合介入工作机制。主动介入信访工作,在信访诉求表达初期,由律师先期介入把关,厘清诉求类型,合理分流信访诉求。对涉法涉诉诉求进行法律分析与评估,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并由司法所和公安派出所配合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2017年1月12日,港闸区探索建立的基层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三所共建”工作经验,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作为江苏典型向全国推广。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工作报告中要求全国各地借鉴这一做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三所共建”模式走向全国,必将提高整个社会的综合治理水平。而在推广过程中,通盘考虑试点经验与各地域实际情况,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