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社会治理创新新样本》系列报道之三

南通崇川区:“四位一体”构建社会治理新体系

  崇川是南通中心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万,辖10个街道、108个社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崇川区委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社会组织不断发展,社工队伍不断壮大,社区服务不断完善。先后获评全省、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连续三届获评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连续四年获评全省社会综合治理先进集体,“邻里自理工作法”获评全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川区委在梳理本区开展社区建设之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时,发现有四大问题普遍存在:带领群众的核心弱、服务群众的平台缺、组织群众的载体少、联系群众的距离远。
  2008年始,崇川区开始了全区性社会治理创新建设实践与理论探索,力求从社会治理的格局、方法、模式、途径和主体上实现综合转变,以实践顺应变革的步伐,推进辖区社会治理迈上更高台阶。
  在设施建设标准化上。先后投入近10亿元,加强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统一标准、统一标识,全区108个社区建成了集60余项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和422个邻里服务处,社区服务硬件条件全面优化与规范化。
  在服务体系新构建上。顺应城市社会结构新变化,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以“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服务管理组织架构为基础,将各类服务管理力量下沉至社区,构建了以邻里为单元的居民服务模式,以沿街商户为主体的街坊自治共管模式。
  在社团组织发展上。积极支持和引导社团组织发展,先后投入“公益创投”资金500万元,支持服务项目近300个,涌现了如“知心奶奶群体”“侨友艺术团”等一大批品牌社会组织和优秀服务项目。目前,全区有各类社区社团组织1854个,社团组织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社工队伍职业化上。按照“科学、统一、规范、高效”原则,全区社区工作者“定编、定岗、定责、定薪”,实现了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近年来,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200余名,优化了社区队伍结构,全区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39.6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占95%以上,本科以上学历占36.7%。
  在公共服务全覆盖上。将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了行政、社会、志愿和市场机制互联互补的社区服务供给方式,实现了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社区都有“一站式”公共服务厅,社工“一岗多能、一岗多责”;通过“邻里社干+邻里理事会”,将居民服务需求收集到位,服务距离缩短到家;全区3800多名公职人员定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基本形成了以区管理信息系统为中心、街道和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为辐射、个人服务终端和社区自助终端为节点的信息网络,社区工作信息化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今年,崇川区虹桥街道虹南社区党委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针对报到的公职党员实行“项目式约单”,崇川区委组织部的五名机关党员通过参与社区乐雅邻里“一组三员”楼道环境自治管理,实现民生解码,服务居民零距离。

“四位一体”构建社区建设体系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理念与实践的新发展。近年来,南通市崇川区委总结了十余年社区建设的经验,探索以“四位一体”(法治为纲、德治为魂、服务为本、自治为基)的方式构建城市社区建设的新体系,即从设施建设、体制建设、队伍建设、社团建设等方面“打桩夯基”,打好打牢基础,向法治、德治、服务、自治“四位一体”的“建房造屋”的体系化建设过渡。
  以为民服务体现善治。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是社会的基层,是居民利益诉求最集中的地方,社会善治水平最直接的衡量标准就在基层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程度,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工作就在于把社区的服务事项做实做好。
  学田街道社区服务对象邵美阿姨今年78岁,是一名退休教师,丈夫已离世,子女又常年不在身边,本来邵阿姨准备过段时间住到养老院去,自从社区安排了义工上门为她服务后,她彻底改变了想法,不但打消了去养老院的念头,还主动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反哺社区,加入到社区“为小”服务的四点半“安心驿站”,成为一名志愿者。
  以志愿服务彰显德治。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如一鸟之两翼,以徳治国的重要方式是人民群众自我教育。居民是社区治理的主人,以德治国在社区的主要实现方式是组织和动员开展各项志愿服务。
  以公共服务引导法治。依法治国首先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向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依法行政的责任与内容,并对法治社会建设起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四位一体”的社区建设,就是要求政府为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务具有规范性:窗口服务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的社区服务厅,公示基本服务事项,规范服务标准,设置全科服务窗口,配齐全科社工,实行代办服务、首问负责等制度;法律服务平台化。社区建立“一办一委三室”,即社区综治办、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警务室、律师工作室、信访接待室,社区有了依法处理各类矛盾的法律服务平台;基层执法综合化。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将执法人员、社区干部、邻里理事长、街长、保洁员、志愿队伍等力量整合起来,实现“综合执法驻社区、管理服务零距离”。
  虹桥街道桃坞社区借助辖区老法官资源,以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离退休法官为骨干,成立“红旗扬”公益服务社,为辖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今年81岁的魏四姑娘被房产纠纷和家庭赡养问题困扰了多年。当她把自己的困惑讲给法官后,法官给她讲解了很多类似的案例,并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了目前老人面临问题的关键和处理的办法。不久,老人便与一位亲戚签了一份《遗赠抚养协议》,亲戚作为受赠人负责她的一切日常开支,包括生活费用、医疗费用及其他所需费用,并且负责照料她的饮食起居、出行看病。这样一来,老人的房产和赡养问题都随之迎刃而解。
  以评议服务促进自治。社区是居民的自治组织,也是基层民主的主要园地,随着居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髙,为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四位一体”的社区建设,就是要通过民主评议活动的开展,更好地推动促进社区自治,提高社区民主水平。
  虹桥街道虹桥新村内以楼间小道居多,蜿蜒曲折,停车乱、停车难,群众中有些怨言。虹桥社区群众评议团的王福林察觉到居民生活的不便,于去年2月召集魏秀芳等评议团成员就如何增设停车位、如何维护新村秩序、规范居民日常行为等内容进行商议,初步达成以移栽部分树木、登记停车位等共识。随后,第二次群众评议团评议会邀请社区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商议,分析现状、了解多方需求、商讨可行方案,最终敲定通过移栽部分树木、规整平地、登记停车位、组建文明劝纠队等方式规范停车,维护新村秩序。社区依据群众评议团的评议结果,向上级请示,得到政府支持。目前,虹桥新村29幢老小区改造后增设199个停车位。为便于新增停车位管理,抵制新村内不文明停车行为,2015年11月,成立虹桥新村业主委员会,成立文明劝纠队,在居民的自治管理下,新村的停车秩序井然有序。
  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课题组张志明等课题组专家认为,崇川区探索的一个重要启示就在于,依托邻里党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政治引领作用,在国家行政权力与公民自治权力之间起到了一个双向扶持的效果,维持党组织在基层的政治影响力,巩固了执政地位。
  江苏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胡宗仁教授认为,崇川区以“法治、德治、服务、自治”四位一体,不断加强社会治理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建设,着力构建社会治理新体系,取得显著成效。该体系的构建探索了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方式和基层样式,丰富了党的领导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形式,拓宽了政府主导的主要渠道和基本手段,协同了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和多种资源,增强了基层社会的发展活力和治理水平。
  崇川区的“四位一体”构建社会治理新体系的基本做法和创新实践,将为同类型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邻里自理:由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型

  什么是“邻里自理”?崇川区委书记吴旭解释,“邻里自理”就是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推动基层工作由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型。
  虹桥社区是南通市最大的老小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有居民住宅楼107幢、3143户,共10068人。这个社区的楼房、设施虽然老旧,但是居民们锻炼身体、读书看报,包括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十分方便,大家感到自得其乐,和谐安宁。
  “和其他老小区一样,我们这里老年人、外地人多,其中50周岁以上的超过70%,算得上是江苏省最‘老’的城市社区。”虹桥社区党委书记顾彤彤介绍,实行邻里制度以来,社区以300户左右为单位,按照“地域相近、楼幢相连、资源相通”原则,将全社区居民分成了惠馨、惠泽、惠学、惠和、惠美等10个邻里,实现邻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南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姜永华认为,探索治理体系创新。群众既是社会治理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推动者。崇川区组建基础治理的邻里单元,推行“邻里自理”,让社会治理有了源头活力。
  强化基层群众自理。邻里之间的事谁去办、怎么做,应该由群众自己说了算。南通市开展群众自治三项民主实践活动,即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为主要目的的民主自理实践;以邻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崇川区引导每个邻里建立居民议事会制度,小区绿化带改建停车场等热点问题,都有居民在议事厅民主商量着办。
  推动服务力量下沉。着眼于服务居民、促进“邻里自理”,崇川区推动全区服务力量下沉到邻里。要求全区公职人员、党员干部到居住地邻里报到,亮身份、亮承诺,认领服务岗,轮流担任一段时间社工,协助做好进门入户、信息采集、代理代办等服务事项;海安县实行群众事务党员代理制度,动员全县5000多名党员干部主动走到群众中去,实施实实在在为老百姓代理最需要的服务,从机制上破解了基层社会管理难题。
  完善邻里自理机制。着眼于推动“邻里自理”向“邻里自觉”提升,崇川区建立了相关制度机制。建立社会化招募、培训、遴选、服务、评价、激励等机制,将邻里志愿服务由行政推动转为自主行为;构建社工培养机制,形成专业社工制度;严格落实邻里工作准入制度,专注处理邻里事务;构建社会力量整合机制,组建各类社区社团组织,开展文体健身、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医疗保健、居家养老等各种社区活动,形成“邻里自理”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