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战的智慧与担当

  “爷爷,爷爷,您来啦!您是来拿哥哥上学的钱吗?我妈妈一早就准备好了!快让哥哥上这儿来,我要和他一起过年!”刚从警车下来,一个小女孩儿就兴奋地边跑边喊,奔我们而来。
  定睛一看,她正是被执行人吴某再婚后所生的女儿萌萌。我张开臂膀,将她抱在怀里,乐呵呵地说道:“爷爷保证,你哥哥马上就来陪你玩了!”
  “刘审,您过了年也就45岁,儿子初中还没毕业,这‘爷爷’俩字应该离您还有一段距离吧。”看着大团圆的结局,书记员小王幽默了一把。
  “法院工作辛苦呀!我是比真实的生理年龄老得多,可这正说明,咱的工作业绩,娃娃也认可呀!萌萌,你说是不是呀?”言语间,我逗起小女孩儿。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当案结事了即在眼前,蓦然回首,我发现,如果这起执行案件就用这个情节作为开头向观众展现的话,绝对可以拍成一部充满爱与暖的“微电影”。
  这是一起特殊的执行案件。被执行人吴某,是位母亲,也是一名聋哑人。
  2007年,她与前夫辛某结婚,生下了儿子小浩。可后来,因各种矛盾,在感情的下坡路上,两人越走越远。最终,在法院主持调解下,双方协议离婚,约定小浩跟随辛某生活,而吴某则每月给付抚育费600元。
  后来,吴某重新嫁人,生下女儿萌萌。但协议兑现了一年后,白纸黑字的履行搁浅了。对辛某而言,他即便有能力承担小浩的抚育,又岂甘心吴某置身事外?他选择申请强制执行。
  拿到强制申请书,吴某的住址让我眼前一亮。近年来,我院与全市主要村居结对开展“法官村长”活动,由法官挂钩村居,定期开展普法宣传、矛盾化解等活动。吴某所在村的“法官村长”正是本人。
  考虑到本案系家事纠纷,我电话联系村委会主任,详细了解案情。对方告知,吴某现任丈夫也是聋哑人。两人都很上进,在吴某公公的协助下,他们的不锈钢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至于与前夫的矛盾,村里也处理过,主要是双方还是不能走出过去,吴某探视小孩儿经常受阻,倔强的她这才“失信”。
  在与辛某的交谈中,村主任的话语得到了印证。
  “缘分可以没了,但责任不能丢。你与小吴之间肯定有成见,可你也不能永远走不出历史的阴影!婚姻的解散,对小浩的伤害最大,你们再这么纠缠下去,不就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吗?”一席话,击中了辛某的思想“瘀点”。
  可孩子抚育费的现实问题该如何解决呢?虽然通过信息化手段查得吴某名下有存款,可在我看来,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面对吴某夫妇,交流是第一道坎儿。我先是邀请了一位哑语老师参与,但考虑到老师不可能每次都有时间,我还是忙里偷闲,自己学习常用哑语。
  通过两次接触,当得知法官还特意学习哑语的情况后,吴某激动得热泪盈眶。交往中,我迅速找到了一个巧法子,就是通过写字书面交流。看到吴某丈夫颇具笔锋的字迹,我深深震撼:他们身上每一点进步,背后都要付出远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和艰辛啊。
  在我的多次劝说下,吴某和辛某决定要以小浩成长的大局为重,双方达成每月月底由吴某探视小浩一次的协议。但我仍在思考,今后,当面对孩子的探视、上学以及头疼脑热的事儿时,他们该如何精准交流呢?
  看到吴某丈夫通过微信和别人谈生意,一个灵感瞬间闯进了我的脑海。
  “你和辛某为何不能通过微信交流呢?”看到我写在纸上的话,吴某夫妇会意地笑了。
  春节前夕,吴某一次性给付了全部抚育费,而辛某也承诺,这个春节,小浩除了除夕在家外,可以让他去吴某家中团圆。
  当矛盾化解,吴某夫妇不约而同地在纸上郑重地写下了“谢谢”二字,并不断用手语比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