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情报机构二三事

  英国的情报机构,主要由国家安全局、秘密情报局、空军情报局、海军情报局、政府通信总部以及英国伦敦警察局等组成。其中最为人瞩目的是“三驾马车”:国家安全局、秘密情报局和政府通信总部。国家安全局曾名为“军事情报第五处”(MI5),又称“保安处”,主要负责国内安全。秘密情报局就是“军事情报第六处”(MI6),主要从事间谍和反间谍活动,负责与英国国家安全直接相关的恐怖主义、政局不稳等领域,对外也曾称为“政府电信局”或“英国外交部常务次官办事处”。军情五处和军情六处成立于1909年。政府通信总部(GCHQ)是通过电子设备监测各种通信及电子信号,搜集和破译各种密码,提供政治和军事方面的通信情报的机构,其驻地分散于世界各地。

 

与时俱进的公开招新

  007系列电影使得英国最早的情报机关——军情六处闻名于世,各种秘密机构也逐渐被置于聚光灯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些秘密情报机构也与时俱进,从被动到主动,不断从暗处走到前台,聚焦世人的目光。
  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这些情报机构的招募工作了。情报机关一切事务以保密为第一原则,而其招募新员的方式却不断走向公开化。军情六处的传统方式是委托给大学里的指导教师,在大学生里重点关注一些“智力超群、个性坚强并对国际事务有兴趣”的优秀学生。这种近乎唯一的方式一直沿用到1992年,那年军情六处设立了邮箱作为对外招募的工具,但是有意者需要知道这个信息才会通过这个邮箱申请。可惜,知道的人并不多。
  2005年伦敦爆炸案发生之后,英国民众加入情报机构打击恐怖犯罪的热情迅速升温,很多人却不得其门而入。同时,面对恐怖主义活动,情报机构也急需大量新生力量,于是军情六处决定增加透明度,第一次向全社会公开招募新人。他们刊登了内容明确的招聘广告,称优先考虑懂阿拉伯语者、计算机专家以及能通过分析描绘出恐怖分子关系网的人选,起始年薪为2.4万英镑。
  与军情六处相比,负责对内情报工作的军情五处多年来的招募工作更加透明公开。它较早时候就有自己的网站,并在线提供申请表。2006年,他们出人意料地将招募传单夹在女性喜欢的时尚杂志里,大幅的招聘海报张贴到女性愿意光顾的私人健身馆里,还在官方网站特别强调:我们欢迎所有的申请者,但更有兴趣收到女性、少数族裔和行动不便者的申请。
  军情五处与社会融合的步伐总是抢先一步。2008年8月17日,英国媒体披露,经长官批准,军情五处在英国同性恋主流团体“石墙”毕业生人才招募指南中公开欢迎“同志”加入。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军情五处与“石墙”合作,建立了一个由男女“同志”组成的“联络网”。“石墙”协助军情五处建立一套新政策,以期让隐藏同性恋身份的现役情报员,在觉得舒坦的情况下“出柜”。公开性取向可以使这类特工避免因为此“秘密”而被敲诈勒索。这无疑是个大胆的举措。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禁止同性恋者出任政府公职。从1997年新工党上台起,这一禁忌有了变化,布莱尔内阁成员里工贸部长和文化大臣都是同性恋者,他们向社会公开了身份,后来的十多年间,越来越多的高官政要坦然出柜,情报机构也借招募公开表明了对同性恋的态度。
  另一个部门,政府通信总部则独辟蹊径,开启了在线测试的先河。2011年,政府通信总部在网上举行程序破解比赛,公开招聘不受传统知识模式约束的黑客和数学天才。他们设置了一个解谜网页,用脸书和推特等社交网络快速传播,破解限定在七小时内,并标明只限英国国民参与,曾进行过非法黑客活动的不予录用。这一举动迅速提高了政府通信总部在民众中的知名度。
  据BBC和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2012年,政府通信总部又在官网上公布了一份密码,这其实是一份招聘广告,广告本身就是测试项目,先破解这些字符密码,之后会跳转到招募页面,填写下一步的申请表格。满足其他条件后可以成为网络特工。据说,此次招聘被浏览次数达320万,但只有170人成功破解。
  2015年1月,军情五处也以在线网络游戏的方式公开招聘,所设三项测试主要考查观察力、记忆力及专注力,另外还有一项认读城市地图能力测试。这些都通过之后,再参考外表形象等因素决定去留。
  同年10月,军情六处在英国最大的母婴网站——妈妈网上发布了招聘妈妈特工的启事。启事上说,中年女性不易引起他人注意,并因为丰富的人生阅历拥有敏锐的洞察力。还特别规定妈妈们可以把小婴儿带到办公室,有紧急外勤任务时可以为妈妈们提供保姆服务。军情六处后来多次在该网站上发布类似的招聘启事。还在自己的网站上打出广告词:“加入我们,你肯定将得到一个刺激的、有回报的生涯,像邦德那样为国家效力。”
  2016年11月,军情五处主管安德鲁·帕克在颇具影响力的英国皇家学会年度会议上公开表示要汇聚天下英才,欢迎科学家、电脑专家、工程师、数学家加入,以抵御恐怖主义威胁。他说,科技精英的专业技能会有助于军情五处保护国家安全。
  2017年伊始,政府通信总部的主管汉尼根宣布,他们要在2月份针对全国的13岁至15岁女学生开展一项名为“Cyber First”的竞赛,内容包括逻辑、编程、如何建立人际网络以及密码学,竞赛为远程参与,规定四人一组,在各自学校的计算机上完成课题,随着每次过关,难度会逐级增加。最后得分最高的10个小组会被邀请到伦敦参加决赛,内容是分析一次复杂的网络威胁。胜出小组将为学校赢得价值1000英镑的计算机设备,另有个人奖励。这项竞赛将作为政府主导的一项为期五年的“国家网络安全计划”的一部分,由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全权主持,目的是希望那些常在网上冲浪的女孩儿能为国家的网络安全效力,成为未来的间谍。

 

疲于应对的泄密事件

  在英国情报机构中,军情六处的招新方式转变最慢,这是因为它一直把保密工作看作重中之重。军情六处麾下的特工很多要到国外工作,身份的保密是第一位的,所以招新工作一直沿袭传统的以专人找人的方式。然而,这种点对点招新方式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军情六处历史上的“科比”事件,至今仍然被人“津津乐道”。
  事情发生于1945年。军情六处调查发现,苏联驻渥太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英格·考尔岑克其实是一名密码破译员,深入调查他背后的苏联驻加拿大军事情报处主管扎博庭时,发现扎博庭手中为苏联效力的人员名单上有英国核专家,并由此发现当时在英国家喻户晓的军情六处特工金·菲尔比早就是苏联间谍了。剑桥毕业的菲尔比当时还是英国派驻美国中情局的高级联络官,负责反苏联间谍行动。因美国拒绝合作调查菲尔比,十多年后,菲尔比去往苏联,1968年出版回忆录《我的无声战争》。因负责此案的办案人员都喜欢喝“科比”威士忌,故此事件被称“科比”事件。“科比”事件也因此成为情报史上最大的笑柄之一。
  可见,传统的招募方式也未必可靠。
  后来发生的事情更加出人意料。在英情报部门自以为很严谨的保密措施下,又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泄密事件。第一次是在1999年5月,美国在以公布各国间谍机构绝密闻名的Cryptome.org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军情六处116名驻外间谍的名单,名单中被曝光的间谍有着相似的身份特征,平均年龄约47岁,几乎全是英国剑桥或牛津大学的毕业生,掌握多国语言,与王室关系良好,其中四分之一曾获得国家颁发的各种荣誉勋章。媒体在名单中发现了两个一直以来被怀疑是特工的人。其中一个是迈克尔子爵。据《太阳报》报道,迈克尔在不到40岁时,就获得了英国政府颁发的英帝国军官勋章。如此年轻获此殊荣,当时就有人指出,迈克尔很有可能是在正常的外交工作之外有“卓越”的贡献。另一个是剑桥大学退休教授普里查德,新闻媒体一直认为他是军情六处在剑桥大学招聘特工的代理人。这份名单以军情六处如何策划暗杀戴安娜王妃开头,后面还说认为还全英国人民以真相是泄密者自己的职责所在,最后却注明该消息亦真亦假,让人有雾里看花之感。虽然如此,军情六处的反应却犹如掩耳盗铃,一面召开新闻发布会辟谣,一面由政府出面照会美国政府关闭公布名单的网站,暗中却通知名单上涉及的所有特工注意安全防范。对于泄密者,军情六处锁定了两个嫌疑人:一个是被军情六处辞掉的前特工理查德·汤姆林森,他一直扬言要与军情六处决一死战。另一个是埃及百万富翁法耶兹,他的儿子与戴安娜一起在车祸中身亡。老法耶兹多次表示要揭露军情六处的肮脏内幕。
  六年之后,2005年8月21日,同一网站,又一份名单再次令军情六处陷入恐慌:74名秘密海外特工的姓名、年龄、间谍经历和现任职务赫然列在上面。他们大多数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其中18名任驻外大使,6名曾在北京、香港和台湾从事间谍活动,曝光之时许多人仍在任上。
  这份名单是1999年那份名单的补充和更新。其中有10名特工的名字在两份名单上都出现了,后一份名单列出了过去六年中他们在世界各地的间谍活动。其他人物背景与前一份大致相同,年龄相仿,其中大部分人都拥有博士头衔,一些大使级的人物至少会5国语言。
  名单真假先不论,那些人物可都是真名实姓有迹可查的。当时军情六处实际驻外间谍350多人,约半数左右人员身份泄露,这对军情六处无疑是个非常大的打击,情报工作严重受阻,人员士气低落。这或许是军情六处下决心转换招募方式的最大驱动力了。
  事后,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澳大利亚秘密情报局甚至把招聘目标直接对准了军情六处,已有50多名军情六处特工有意去澳大利亚秘密情报局出任其总部的12个中层管理职务。澳大利亚方开出的条件是英国特工有澳大利亚的公民身份,同时也可保留英国国籍,还可以享受全额养老金和搬家补助。另外澳大利亚气候适宜,尽管工资水平普遍低于英国,但生活质量不错,每年有约1.2万英国人移居澳大利亚,而军情六处,每年也有2/3左右的特工加入澳大利亚秘密情报局。
  军情六处对此没有发表任何言论。据某情报分析师的说法,军情六处内部有人抱怨晋升空间有限,因财政预算薪水也受限,加上因虐俘等事件名声受损,所以才会出现人才流失现象。

  

虐囚招致的广泛指责

  说起令英国情报机构名誉受损的事,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戴安娜王妃之死。
  关于戴安娜王妃的死亡原因,至今有15个版本之多。诸多版本之中,军情六处受皇家指派的说法一直流传,1999年特工名单泄露事件也被怀疑与此有关,前面提过,其中一个泄密嫌疑人是与戴安娜王妃一起遇险死亡的多迪·法耶兹的父亲。军情六处当然否认与此有关,且一直查无实据。
  而另一件事军情六处则无论如何难辞其咎。2010年7月7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有12名曾在古巴关塔那摩监狱被关押过的恐怖活动嫌疑人指控英国安全机构和政府,称在押期间遭受虐待,其中一名埃塞俄比亚难民宾亚姆·穆罕默德,指称他被捕是英国情报人员协助美国中情局进行的。而且他从2002年4月被抓至2009年2月获释期间所受的酷刑,英国情报机构全部知悉。最为关键的是在被囚禁的近七年中,一直没有对他进行正式指控。在审理期间,英国伦敦上诉法院裁定公开了一份美国中情局2002年提供给英国情报机构的机密文件,里面详述了宾亚姆审讯受刑的过程。一时间舆论大哗,民间指责政府接受这种严刑拷打获取的证词是纵容虐俘。时任首相戴维·卡梅伦宣布组成专门调查组,由前上诉法院法官彼得·吉布森负责,重点调查英国安全机构工作人员与外国同行合谋虐待嫌疑人一事。2011年9月5日,又有新指控出现,把虐俘调查组的目光引至利比亚。有文件显示,英国情报机构与美国中情局和卡扎菲关系密切,并参与羁押虐待恐怖活动嫌疑人。
  由于战后军情六处主要负责海外间谍活动,这些涉及海外事宜的指控多指向军情六处,但其他部门也很难置身事外,更何况他们自己也各有败坏名声的糗事。2015年的解密文件显示,二战期间,军情五处曾经雇用占星家路易斯对付希特勒,尽管时任军情五处负责人迪克·怀特签署的文件显示他们并不信任路易斯,可却没能阻止他在一段时间里兴风作浪,先是被送到首相丘吉尔面前预言如果美国参战,纳粹将在数月内投降,于是被派去劝说美国参战。
  政府通信总部这些年遭遇的麻烦事当然也与他们负责的具体事务相关。这个部门主要通过电子装置进行监视、截收、破译各种密码和信号,搜集各种情报。2013年的“棱镜门”(美国的一项绝密电子监听计划)震动世界,作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对应的信号情报机构,政府通信总部其实也有份参与其中。它被曝光最早从2010年6月起就能访问“棱镜”系统,并于2012年使用该系统提供的数据撰写100多份报告。2013年6月,英国《卫报》又扔出重磅炸弹,披露英国政府通信总部正在运作“时代”计划,通过对北美洲跨大西洋光纤在英国的上岸处装设拦截器实施监听,收集全球范围内的网民信息。截至曝光之日,“时代”计划已运行18个月,政府通信总部所监控的光纤电缆超过200条。从光纤电缆中获取的信息可被储存30天,以供情报分析专家进行数据分析。这个“时代”计划看起来比“棱镜”系统更上一层楼,再加上两家情报机关互通有无,一张相对严密的信息网已然织成。为了防止国民对此产生强烈反感,政府通信总部除了提供合法证明,还提供文件证明自己由此在保护公众安全方面有所突破。另外又给曝光此事的媒体施压,同时组织支持者公开表态以影响民众舆论。
糗事也罢,功劳也罢,情报机构的每一次行动,其实都是受命于上级,为国家利益服务的;特工在主动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也都秉持着奉献精神。2010年死于非命的军情六处特工加雷斯·威廉斯的真正死因至今没有定论。2012年验尸官宣布其被“不正当杀害”,2013年伦敦警察局又以自杀说法正式结案。战士牺牲在战场上可能被称之为英雄,而特工在隐蔽战场上为团体、民族、国家利益牺牲却常常是另一种捐躯,常常死于无名,有时甚至死于污名。
  从古至今,地球各处的人群中,秘密战争一直无休止地进行着,或许要到永远?

● 责任编辑:阮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