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法律剧的春天来临了么?

  我是个时间贫困户,太多的工作需要做,所以追剧对我而言属奢侈行为。但还是会在节假日挤出片段时间,从网上下载一些美国律政剧过个瘾,既是生活调剂,也是一种远距离的观摩。美国律政剧的剧本,多是经过律师审稿,或是由律师中的文青所写就,所以不致发生严重脱离司法现实的雷人剧情。
  国产律政剧偶尔还是看的,但基本看不下去,或过于伟光正,或说教意识太浓,让人感觉重新回到中学政治课堂。最近的一部国产法律剧《人民的名义》火了,火得轰轰烈烈,火得很多网络大咖都不得不出来扯两句,搭个话题顺风车;火得私聊时你要是叫不出男主角的名字,对剧情或演员花絮说上两句,就显得你OUT了,与时代隔离了,像是刚从英国停播的野外生存节目回到正常人类社会。
  利用清明节放假,恶补了几集,之后又找周梅森的小说原著读了,终于感觉有底气可以在圈内说几句。

 

这剧凭什么火?

  为不影响家人休息,静音状态用电脑看到凌晨2时,看到省反贪局局长陈海被货运卡车撞飞的镜头,深感故事情节已逐渐展开,令观众欲罢不能。
  观看前几集,情节的展开十分紧凑,虽然有些细节不太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比如最高检反贪局侦查处侯处长对赵德汉的依法搜查,既然已经掌握受贿款藏匿在别墅中,家中及办公室搜查未果,即应直击命门,而不是在其房改房楼下久候,关键的第三场大戏才上演,赵德汉的巨贪面目渐次揭开。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或与现实有些许的不合理之处,亦应容许。
  该剧成功之处在于细节的处理,如为不在儿子面前逮捕父亲使其留下心理阴影,侦查人员硬是生生在楼下等候两个多小时,体现了执法者柔性的一面。司法现实中,诸如此类的小细节也曾有过。再如副市长丁义珍接到报信电话后潜逃,却故设迷局将移动电话设置振动,丢弃在后座坐垫下,指示司机将车开往老家,制造当事人向老家潜逃的假象,迷惑误导侦查人员。这一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曾经有过,笔者老家的一名官员,反侦查能力很强,在获得纪检部门即将对其采取措施的信息后,即要求其司机开车一路向北,在边境地区逗留,同时,手机开机但不接听不使用,果然引得办案人员向北狂追,而斯人却躲在当地一造假烟被查获后废弃的地下工厂内,观察并指使关键证人串供和毁灭证据。但狐狸总归没有猎人精,终被从地下挖出来,绳之以法。
  对于贿款的隐匿,赵德汉的做法显然并不高明,由于贿款巨量,不敢存在银行,大量纸币的隐匿,就是个技术活儿,现实中的奇思妙想,比电视情节还狗血。家中夹壁只是常规手法,家乡一贪官,在其弟所承包的养殖虾池正中,浇筑一水泥池子,收藏了数千万元贿款,亦有一贪官将钱藏在家中院里的大盆栽之下。货币超发而物价相对稳定,贪官们的藏钱功夫,与房地产的货币蓄水池功能有得一比。
  具体剧情不再剧透了,别影响网友追剧的乐趣。这剧火,缘于小说创作的原味与编剧的艺术加工,再加上一批老戏骨专业演绎,这剧火得理所当然,火得众望所归,火得国人对国产剧的春天到来,再次重拾信心,如同对中国男足的刮目相看。

 

这剧触碰了老百姓的哪个敏感区?

  腐败并非人人痛恨,至少,腐败者和腐败利益同盟并不痛恨腐败。相反,许多人为腐败的合理化存在提供辩解。曾经有个经商的老兄向我说过掏心窝的话,他是希望政府官员腐败的,他认为腐败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只要事能办成,他是愿意行贿的,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腐败的成本,都会被转移并体现在终端产品的价格上,由消费者买单。这个仁兄最担心的是政府官员既不腐败也不办事,或腐败了不办事,或腐败的寻租价格超过他的权力购买预期出价,挤压了他的利润。
  对于官员,不想腐的机制是否建立,尚未可知,以赵德汉为例,若真不腐,恐怕窘迫生活状态就如他向世人所展示,住房拥挤,家具陈旧,月支紧张。位卑而权重者守护国家要职,如何说服自己的内心克制权力寻租的欲望,如同让饿汉守粮仓。故赵德汉口口声声为人民服务,到最后发现自己与反贪处长根本不处于同一重量等级,所有一切的敛财、算计与伪装都毫无意义,费尽心思只成为奸商寻租的猫爪,满屋堆钱,自己、家人却无福消受,老娘月供300元,还得瞒着媳妇。身拥数亿成为过路财神,反搭进自己的政治生命和人身自由。其最后要求再看看曾经拥有的一切时,其狡黠的农民底色,暴露无遗。
  对于观众而言,贪官的落马特别是巨贪在国家法律的照妖镜下现出原形时,心理上是解气解恨解渴的,也满足了人民群众最质朴的正义观:手莫伸,伸手必被抓。
  如果仅仅是抓贪官就能满足观众的饕餮胃口,也小看了观众这几年被好莱坞、韩剧所撑大的胃口和抬升的期待值。要知道,豆瓣评分,可是一人一票码出来的,凭的就是口碑。且观众分散在不同的年龄层,有穿越“文革”而来的老人,有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原住民,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和思维模式,中间不乏法律业界的著名写手,众口一词,不吝誉词,剧组创作人员的确是实力派。

 

法院能拍出
与此剧较高下的法律剧么?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习惯称对方为隔壁公司,此次,隔壁公司影视中心出品的检察题材火得如此有声有色,比起今年人代会上两院投票的平分秋色,法院人脸上有些挂不住了,虽然当年尤勇主演的《大法官》也广受好评,但那毕竟已经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了,好汉不提当年勇。
  那日,笔者不小心在朋友圈发了一通儿感慨,感叹法院题材影视作品的有待雄起,果然招徕“你行你上”的风凉话。但更多的是鼓励和期待,一位学弟甚至用码字在手机上写下了数百言和我交流,拳拳法院人期待之心,令人感慨。唯案前如山的工作和破碎的时间表,使得所有的期待,似乎是遥不可期的远方,而出发日期似只能被安排在退休之日。
  

● 责任编辑:阮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