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狗狗医生” 陪伴“星星的孩子”
4月2日,是第十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
自闭症的概念1943年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专家莱奥·坎纳首次提出。自闭症在医学上也称孤独症,是一个尚没有被全社会知道、了解的病症。国外动物辅助治疗机构曾对多名5至12岁中重度自闭症儿童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有狗狗在一旁陪伴时,这些儿童更活跃,口头语言、身体语言更丰富。在美国、英国、德国一些专门的自闭症治疗机构,都设有“医疗犬”,它们又被称为“狗狗医生”。
自2014年开始,浙江省温州市小伙儿吴起培训了国内第一批“医疗犬”。两年多时间,他义务奔走在一个又一个自闭症患儿的身边,用小狗的温顺、可爱,去抚慰自闭症孩子焦躁的心灵,给他们带去渴望已久的快乐。
爱狗如命,要训练出中国的“医疗犬”
吴起今年33岁,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一名教师。9岁那年,吴起在放学路上,偶遇了一条黑色的流浪狗,他收养了它。因为小狗,他认识了很多同龄的孩子,大家在一起互相玩耍、互相打闹。久而久之,吴起的性格变得很开朗。高考时,吴起考上了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而这条狗狗也一直陪伴着他,后来因为太老去世了。
2003年,吴起大学毕业,因为喜欢电子游戏,他和同学合伙开了一家电子游戏公司。遗憾的是,首次创业没有成功,他又去了一家传媒公司上班。有了稳定的住处和工作,吴起养了一条哈士奇,名叫茜茜。但因为工作忙,茜茜整天都是一个人在家,很寂寞。爱狗如命的吴起决定辞职,自己开一家宠物乐园。父母知道后坚决反对,可吴起铁了心要做。一开始,生意还不错,但后来慢慢地竞争者多了,生意也变得惨淡。2009年8月,吴起又开了一家宠物店,专门为宠物洗澡和美容。依然没能持续长久。店铺关了,奋斗几年身无分文,陪伴吴起的只有六条狗狗。
2011年年初,吴起在朋友的支持下,在南京市建邺区投资110万元,开了一所宠物培训学校。为了掌握更熟练的驯狗技能,吴起拜访了香港、台湾、美国的“宠物达人”们,虚心向他们求教。回来后,就在狗狗身上实践。长期下来,通过狗狗的叫声,吴起能听懂它们的含义,大致猜测出它们要表达的意思。吴起成为名副其实的“宠物老师”。随后,他带着自己训练的狗狗参加了多台电视节目。他和狗狗默契的配合、天衣无缝的表演以及能听懂“狗语”的技能,让他在业界有了名。
2013年年底,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来到培训学校找到吴起,对他说自己的孩子很喜欢狗狗,也想养一条,但就是不知道狗狗能不能与孩子和平相处,想让吴起带着狗去家里玩一玩。第二天,吴起在约定时间赶到。进去后,他见到了一名5岁的小男孩儿,这时他才知道,对方是一名自闭症儿童。吴起让狗狗自己去孩子身边,陪他玩。听到指令,小狗跑到小男孩儿腿边,摇着尾巴,一脸萌萌哒的样子。在妈妈的带领下,小男孩儿摸了小狗一下。这一摸,他就像发现了新世界一样,柔软的触感带给他的美好感觉,竟让他上了瘾,不仅用手摸,还用脸去碰。一上午的时间,因为有小狗陪着,孩子竟然没摔打东西,没发脾气,父母说这在之前从来没有过。
吴起把这件事跟美国的一位动物专家朋友说了。朋友对他说:“在国外,有专门的‘医疗犬’,它们就是用来治疗自闭症孩子的,有科学资料显示,相比于其他动物,小狗和人之间的互动性,更能打动人大脑的敏感神经,而且小狗一般都通人性,人为更好控制。所以,目前只有‘医疗犬’,其他动物代替不了。”听朋友这么说,吴起赶紧上网查了相关资料。国外动物辅助治疗机构对多名5至12岁中重度自闭症儿童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有狗在一旁陪伴时,这些儿童更活跃,口头语言、身体语言更丰富。虽然不能彻底治愈自闭症,但是坚持下去,自闭症孩子的情况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可在我国,还没有一条“医疗犬”,甚至没有这个概念,也没有相关的“医疗犬”标准。从那之后,“医疗犬”三个字就在吴起脑海中挥之不去。
“萌萌哒”陪伴,给孩子带去了欢乐
吴起查了很多相关资料后发现,国外的“医疗犬”基本上都是个人捐助的,这些“医疗犬”大都价格昂贵,如果购买资金上承担不起。而且,在国外,很多自闭症孩子都和健全孩子一起上学、放学,相对来说,他们面对陌生的事物,或者说对陌生环境的适应感,都要好很多。可在国内,自闭症孩子几乎都是在专门的特别教育机构进行康复治疗,这也使得对“医疗犬”的标准要高很多,它必须能时刻配合孩子的情绪变化。
没有先例可循,吴起决定自己尝试着来。他选择了一条温顺的边境牧羊犬KITY作为第一条“医疗犬”来驯养。要想成为一条“医疗犬”,狗狗不仅要身体健康,还要通过性情评估,必须温顺友善,镇定轻松,没有攻击倾向、乐于接受陌生人的接触。只有通过亚洲动物基金会的面试、考核,才具备“医疗犬”资格。为了让它喜欢上孩子,能很好地和孩子相处,吴起常常带着它去公园陪着孩子玩。甚至会模拟一些突发情况,比如突然的拽耳朵、踢打,巨大的响声,来考验KITY的应变能力。最终,KITY通过了考核,成为首条“医疗犬”。
2014年中旬,韦明杰和妻子梁红玉找到吴起求助。他们有一对三胞胎儿子,其中老二斌斌和老三飞飞被查出患有自闭症,无故哭闹、不喜交流,喜欢机械性模仿。夫妇俩家住外地,他们一年中有一半时间在外工作,还有半年则用挣来的钱带着两个孩子治疗。听说了“医疗犬”后,想让吴起帮帮他们。
在两个孩子接受治疗的康复机构,吴起带去了自己的“医疗犬”郎朗和KITY。见到吴起,孩子根本不知道打招呼,只是坐在一边,重复着做自己手里的事。吴起先带着两条小狗在教室里玩儿起来,一会儿捡飞盘,一会儿跳跃,玩得不亦乐乎。他偷偷观察着两个孩子的表情,发现他们开始偷瞄起小狗来。
吴起趁机把小狗拉到他们面前,让他们去看去观察。或许是发现小狗没有攻击性,两个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小狗身上。初步的熟识感建立之后,吴起发现,两个孩子特别喜欢给小狗喂东西吃。这是一个突破口。孩子模仿性很强,他就先自己用食盘去喂小狗,每次招呼小狗吃东西,他都会有一个指定的动作。当着孩子的面,吴起做了几十次,就是希望孩子能看到能记住。玩儿了一个多小时,老二斌斌主动走过来,夺去了吴起手里的食盘,可是不打招呼也不说话,径直拿在手里玩耍。吴起猜测他可能也是想喂小狗,便教他:“你要这样招呼小狗,它才知道有吃的,才会跑来。”可孩子只是拿着食盘往地上扔,然后捡起来,再往地上扔。时间太久怕孩子累,两个小时后,吴起先带着小狗回去了。
随后几次下来,两个孩子学会了喂小狗吃东西,不过只会重复这一个动作。据老师反映,孩子注意力比以前好了很多,以前只能安静地呆几分钟,现在能呆半个多小时。在随后的治疗中,通过独特的方式方法,吴起教会了两个孩子认识颜色和形状,让他们开口说话,让他们学会试着与人交流。半年之后,夫妻俩要回去了,临走时表示要沿用吴起的办法,继续给孩子治疗。在后续的跟踪调查中,吴起得知两个孩子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斌斌现在基本上很少发脾气,而且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家里养的一条小狗也成了孩子的朋友。
让“狗狗医生”走得更远,行业标准亟待出台
逐渐地,吴起和他的“宠物犬”们开始在全国各地奔走。与此同时,培训学校里得到认证的“医疗犬”也有了十几条,它们由专门的培训师带着,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帮助。
2016年年初,家住北京的王源、钟雅夫妇带着4岁的女儿嘟嘟过来治疗。嘟嘟被确诊患有自闭症,主要表现为行为暴躁、乱发脾气、扔东西,家里常常被她折腾得一片狼藉。夫妻俩带着孩子去了很多地方治疗,可效果都不太好,几乎是绝望之下找到了吴起。两人并不期望一条小狗便能把孩子的病治愈,只是希望小狗能给孩子带去一丝开心,让她感受到片刻的快乐。妈妈说话的时候,嘟嘟开始在一边低着头走来走去,也不说话,只是重复地走,时不时地把桌子上的东西扔下来。
吴起知道自闭症孩子都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他们的内心有一个别人看不见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或许狗狗能读懂。
吴起想牵着嘟嘟带她去培训基地和狗狗玩儿。哪知道,嘟嘟根本不愿意,一下子甩开了吴起的手,开始大喊大叫起来。夫妻俩急坏了,抱着她哄着她,安抚了半个多小时,孩子才安稳下来。为了不让孩子被打搅,吴起专门提供了一个安静的场地,让“医疗犬”小迪陪着她玩儿。小迪是条可爱的拉布拉多,它的样子很萌,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开心。一开始,孩子和狗玩儿的还可以,可不知怎么了,嘟嘟一下子抓住了小迪的皮毛,疼得小迪嗷嗷叫。可因为有培训师之前的训练,小迪丝毫没有攻击嘟嘟,一直忍着,发出痛苦的哀鸣,直到吴起过来把它解救。王源夫妻很抱歉,一直跟吴起道歉。吴起说没关系,在“医疗犬”训练中,有一项训练就是让小狗能应对病人突如其来的暴力动作,不管遇到什么,都不能对病人有任何的攻击。
虽然被小迪揪了皮毛,但小迪在吴起的安抚下,再次来到了嘟嘟身边陪她玩儿。一个多小时后,嘟嘟终于有一点接受小迪了,对它的接触不再排斥。在南京呆了一个多星期,每天王源夫妻俩都带着孩子来和小迪玩儿。有一次,小迪不知怎么跑快了,一下子滑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嘟嘟见了,露出了一点点笑容。孩子乐了,这是王源夫妻很久没有看到的情景,两人开心得不得了,对他们来说,能让孩子感受到偶尔的快乐,也就满足了。
后来,只要有空,父母都会带着嘟嘟来找小迪玩儿。嘟嘟的情况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她现在可以给小迪喂食,给小迪发出一些简单的手势指令,相比之前的康复治疗,情况好了很多。
从2014年至今,吴起和他的“医疗犬”已经陆续治疗了几百名自闭症孩子,这些孩子的情况大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吴起说,虽然“医疗犬”不能治愈自闭症,但是作为前期的情绪安抚,孩子注意力的改善培养,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有了这个基础,后续的康复治疗,将会快很多。
2017年1月初,吴起收到了英国心理学会及爱丁堡大学的邀请,他受邀过去和学者专家一起展开“动物辅助治疗”方面的研究,让更多的“医疗犬”去帮助那些自闭症患儿,给他们带去心灵的慰藉和欢乐。
(文中除吴起外均为化名。未经作者同意,本文禁止转载、上网)
● 责任编辑:李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