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看《人民的名义》的时候我们在看什么?

  当一年一度的代表人民的两会闭幕之际,当现实中某些官员似乎开始忘记了人民之时,当我们已经习惯了屏幕上的抗日、谍战、情感、偶像、宫斗、穿越等电视剧之后,一部叫做《人民的名义》的电视连续剧,突然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随着剧情的一集集拉开,关注度也一天天拉升,收视率也一步步拉高。据说,该连续剧原来的宣传广告语是:公职人员的教科书。现在看来,追剧的已经不只是公职人员,平民百姓也都在热烈讨论。为此,朋友圈里也已经开始转发各具特色的“爆款”截图:既有顶着一头发卷在看《人民的名义》的老大妈,也有网吧里边打游戏边瞄着看《人民的名义》的“00后”小朋友,还有守着摊儿、捧着手机看《人民的名义》的清洁工,更有声称自己已经多年不看电视却盯上了《人民的名义》的老学究⋯⋯以致《人民的名义》直接漂洋过海火到了海外,连BBC都发文章介绍这部叫做《人民的名义》的中国电视剧。
  尽管剧中人物命运的结局还在不断演绎中,但是,越来越多的观众似乎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看点,媒体每天也在挤牙膏式地爆出剧中的亮点,各路写手似乎也在总结出不同的重点。于是,有人开始寻找剧中人物的原型,也有人开始将汉东与汉大对号入座,更有人开始续写《人民的名义》第二部。
  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在关注什么呢?当我们都在看《人民的名义》的时候,我们究竟在看什么呢?
  是看演员颜值吗?从该片的出场演员来看,由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张凯丽、柯蓝、胡静、张志坚、高亚麟等40余位老中青演员组成的豪华阵容,确实是一个吸引眼球的看点。可以说,其中每一位演员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实力派和影帝影后级人物。因为阵容实在太豪华,以致每位演员只能在海报上露出半张脸。但是,我还是要说,这不是该剧最吸引眼球的地方。是看故事传奇吗?我还是认为,该剧的故事性其实不具传奇性。是看动作花招吗?该剧其实没有任何花哨的武打项目,也没有任何紧张到几乎窒息的追逐表演,更没有任何电脑制作的排山倒海式的震撼画面。是看重大题材吗?有人说,这是一部能够获得收视率和受众口碑的“双丰收”,且已成为“现象级”的影视作品;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堪比美国《纸牌屋》的“大尺度”现实主义力作;还有人说,这是一部给2017年带来最大惊喜,好似一股清流的中国新型电视剧。但是,从题材看点来说,其实还够不上特别重大。
  在我看来,其实大家关注的只是一种现实中的关系与关系中的现实。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比如无巧不成书的裙带关系,又如想说爱你不容易的男女关系,还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政商关系,也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上下关系,更如急需回归本位的官民关系……

  该剧之所以广受人民欢迎,是因为剧组以一种不断切换画面与衔接台词的方式诠释了一个朴素真理,对执政党来说,民心即是最大的政治。如果像剧中某些官员那样,将“人民的名义”就变成了“名义的人民”,最终必然要被人民淘汰。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所有的人其实还是关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的反腐大局。尽管眼下剧情离最后的结局还有一段时间,剧中人物的命运与故事的传奇还扑朔迷离,但所有每到晚上忙着追剧的观众已经体会到了因为反腐大局而带来的积极向上的意义。所以,《人民的名义》之所以如此之“火”,完全是因为其反映了反腐大局的现实,更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生活,于是,无论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简而言之,是因为其反映了人民的心声,表达了人民的诉求。
  正如编剧周梅森所言:“我不认为《人民的名义》是多么了不起的作品,为啥人们关注?这是一种社会期待,人民对文艺的期待。因为你离人民太远了!”因为,所有的人民,都希望人民不应该只是名义,而是一种活生生的现实。

● 责任编辑:阿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