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秘密战》连载之二十

延安秘密战

-- ——中共西北局隐蔽斗争纪实

  李启明走上情报保卫战线的经历更是奇特——抓进来的!
  李启明是山西人,1929年在太原一中读书,1931年到汾阳参加冯玉祥举办的军官学校,1932年秘密加入共产党,随同冯玉祥领导的察哈尔民族抗日同盟军参加古北口战役。同盟军遭受日军和蒋介石的双重围剿,李启明等地下共产党员被迫转到绥远,1933年又到陕西苏区加入红二十六军。
  李启明的才智正适于搞情报,秘书、检查站、训练班、外勤、情报科长,经历各种情报岗位的李启明,成为陕甘宁边区保安处最年轻的副处长,新中国成立后又是最年轻的大区公安部部长。中央准备调李启明去国外当大使,可李启明的岳父李克农却说不懂外语何必去国外受洋罪。李启明一直留在陕西,“文化大革命”前任陕西省省长,“文化大革命”后任云南省委常务书记。
  长征干部周兴、本地干部赵苍璧、知识分子干部李启明,还有新加入的知识青年……五湖四海汇聚陕北,各个山头朝向黄土高原。中共西北局社会部的密战人才,可是比那中统和军统强。

 

5.“延安”与“西安”

  经过中央的大力调整,中共的情报保卫工作有了完备的组织体系和成批的新生力量,各项工作很快部署开来。
  延安内外,构筑公开与隐蔽的防线。防守边区的公开合法力量,首先是留守兵团,其次是政府的保安部队。中央机关的警卫任务,由保安处移交给中社部。
  把守交通要道的是保安系统的检查站,延安市公安局检查站设在南门外七里铺。抗大毕业的东北学生赵去非任站长,江西红军丁尚柏任指导员,警察队一个班值勤。检查站检查进城人携带的行李,主要查禁爆炸物品。对于前来报考抗大的学生,则由站长谈话,了解基本情况后向抗大转报。后来,这个检查站改为直属边保的第一检查站。第二检查站设在更南面的富县茶坊,由红军干部程洪义(后名陈平)任站长,李启明任指导员。第三检查站设在延安东面的永平,站长惠锡理。第四检查站设在更东的黄河边的临镇,站长张金华。四个检查站在延安的东南两个方向各上了两道门闩。
  三十里铺检查站站长罗光工作细致认真,查出国民党二十二军过境车辆非法携带的鸦片、银元,还没收不少日货。边区北边有十几个国民党管辖的县,县长们去西安开会路过边区,罗光检查出大批反共文件。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也是罗光查获的。为此,罗光在1941年出席了边区先进工作者和战斗英雄代表大会。
  如果有特务通过了检查站,那么,延安城里还有秘密机关等着呢!中社部二室在延安城里开了家西北旅社,专门招待来往客人,先后由汪金祥和曲及新负责。新市场有家时髦的照相馆,也是中社部的掩护点。保安处和延安市局的掩护点就更多,一些小商贩也向公安局提供情况。
  边区政府有个交际处,中社部的金城任处长,保安处的王再天任秘书。这里接待的客人多是国民党官员、记者还有外国人。国民党组织庞大的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其中安插了好几个中统、军统特务,中社部与保安处都派人严密监视。国民党派驻延安的联络参谋常年在交际处居住,保安处派遣一个专门小组,由杨黄霖带着几个机灵的接待员,专门对其工作。
  延安城里还有一支鲜为人知的力量——便衣队。这支不穿制服的秘密力量非但对外保密,就是保安处的内部人员也不知情。便衣队成员主要任务是跟踪嫌疑人员,控制社会秩序,担任警卫任务。执行任务时一律以各种公开身份掩护,隐蔽行事。喜爱侦察的赵苍璧任便衣队长,来自大后方重庆的17岁青年蔡诚任秘书。便衣队整天琢磨延安内外的各色人等,将各个隐秘角落纳入视线。
  古老的延安城有了许多新单位,党中央直属机关、八路军总部直属机关、西北局所属机关单位、陕甘宁边区政府各厅局,共有机关单位200多个。延安还成了文化中心,原来只有一所师范学校,如今有了马列学院、中央党校、边区党校、军事学院、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女子大学等60多所学校。延安又迎来许多新居民,原来的一万多人很快膨胀到六万多人。
  战乱之中的华夏大地,有了延安这个民主、自由、抗战的乐园,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纷纷前来投奔。可是,就在1937年一个秋天的早晨,延河河滩上发现一具女尸,死者是抗大女学员刘茜,死因是枪击。
  女知识青年被杀案件,轰动了不大的延安城。保安处全力破案,很快从刘茜的私人关系中,查到军队干部黄克功。原来,黄克功曾与刘茜热恋,而且向社会公开,但后来刘茜要求分手。那天晚上,黄克功把刘茜约到河边谈话,拔出手枪要求恢复关系,刘茜坚持不允,情急之中,黄克功开枪打死了刘茜。
  谈恋爱不成就杀人?这种野蛮的犯罪行为,激起延安各界特别是知识青年的愤怒,人们纷纷要求严惩黄克功。
  10月10日,公审大会在陕北公学大院举行,边区最高法院院长雷经天担任审判长,保安副处长谭政文提起公诉,陕北公学的学联主席王曦任人民陪审员。
  许多人本来主张杀人偿命,但得知黄克功的革命经历又不免迟疑。黄克功少年参加红军,上过井冈山,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二渡赤水和攻打娄山关中立下战功,曾任团政委、旅政委、师特派员,也是一个保卫干部呢!面对公诉人的死刑要求,黄克功对于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并请求给自己一挺机枪,死在抗日的战场上。因为情杀案件就杀掉一位红军英雄?就连知识青年的代表王曦也要求免于死刑,让黄克功上战场戴罪立功吧。
  这时,审判长宣读了毛泽东的一封信。毛泽东认为:功劳归功劳,杀人当偿命,不能因为是共产党的干部,为革命、为党立过大功,就可以随便杀人而不偿命。如果杀黄克功,确实有些惋惜,但是,“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
  审判长庄严宣布:判处黄克功死刑,立即执行。
  黄克功临刑之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如此执法,延安的秩序焉能不改?
  国民党的警察经常欺负群众,因为身着黑色制服,被老百姓骂做“黑狗子”!共产党的警察也有名声问题,执行肃反的保卫局在革命队伍中记忆尤深,尚不了解共产党的老百姓更是将信将疑。
  日本人帮忙了。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
  全城百姓都往城外跑,只有警察不跑,延安市公安局局长王卓超立在街心指挥疏散群众。就在群众纷纷躲入防空洞的时候,六架日军飞机投下炸弹!延安城四处起火,一颗炸弹就在身边爆炸,气浪把王卓超掀倒在地!
  日军飞机走了,老百姓忧心忡忡返回家园。多次遭遇战乱的延安人早有经验:没人看守的家产肯定会被洗劫一空。到得家中,群众惊喜地发现:各家的财产,除了轰炸中被毁的以外,完好无缺!店铺里面的钟表衣物金银首饰一件不少,三仙园饭馆卤肉大锅里的羊肉杂碎还在翻腾。

● 责任编辑:崔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