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秘密战》连载之十九

延安秘密战

-- ——中共西北局隐蔽斗争纪实

  延安是个城市,别的地方都称保安分处,唯有延安称为“公安局”,圈内人称天下第一局!延安市局第一任局长刘护平工作出色,被送到苏联中山大学深造。副局长王卓超接任局长,一气干了十年。日本投降后接任局长的郝苏是三八式干部,副局长康世昌是更为年轻的本地干部。解放战争后期收复延安,康世昌任局长、梁济任副局长。
  延安市局在全市设有四个派出所。第一派出所桥儿沟,所长邵炎出身官僚家庭,22岁就戴着少校肩章主管一个电话局,却要来延安吃苦,新中国成立后任公安部局长。第二派出所所长杨开明、第三派出所所长朱化龙是知识分子干部,新中国成立后任职石油部。第四派出所李所长是个长征干部。局机关:一科侦察,科长苟良法,在南京地下党时掩护职务是国民党警察,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政法学院院长。二科治安、户口、消防,科长杨开明。三科司法,公检法的事情都管。四科总务。市局的干部配备很强,局本部大多是老资格的江西、四川红军,只有梁济一个延安本地人。毛泽东的警卫员陈昌奉长征后调到市局工作,先后当过警察队指导员,第二、第一派出所所长。骑巡队指导员曾绍东新中国成立后授衔少将。
  最显眼的是一支警察队。以往,中共保卫系统的武装力量都称为警卫队、保卫队、特务队等,编制体制与军队相同。这次延安成立的警察队是中共的第一支警察队伍,警察队的服装与军队的灰色制服不同,从头到脚都是黑色的,领章用铝合金特制,上有“边警”二字。这服式则与国民党的“黑狗子”一样,改装时不少战士闹情绪,还做了几天思想工作。警察队创建之时只有35人,队长邹理智,指导员陈昌奉,副队长张智理。不久又由三个班扩编为三个区队、140多人。这一个连就是维护边区首府延安的全部治安力量,中央首长的警卫员往往也从警察队中选调。林彪的警卫向彪、董必武的警卫冯文斌原来都是延安警察。延安城里主要路口,设有六个警察哨岗,兼有维护秩序与疏导交通的重任。警察队还要定期不定期地配合公安局治安科查户口、查旅店,警戒保卫集会安全。市局的骑兵巡逻队有100多匹战马,每逢迎接外国或中央政府来宾等重大场合,都由这支骑巡队出马警戒。
  陕甘宁边区的主要军事力量是留守兵团,边区最高军事指挥部门是联防司令部,司令员是西北局书记高岗。边区首府延安还有卫戍司令部,司令员由驻扎边区的部队首长担任,先后有王震等人,副司令员一职由边保首长周兴兼任,周兴麾下有个装备齐整的保安团。保安团的前身是红军保卫局下属的保卫队,初期只有100多人相当于一个加强连。到延安后扩编为三个保卫营,一个营警卫党中央,一个营保卫军委总部,一个营保卫地方政府。后来又取消营的编制,直辖七个步兵连队,还有机枪连、警卫排,共1500多人,武器有轻重机枪,还有大量驳壳枪,但是没有炮,属于内卫部队的编成。可以说,延安的保安团,就是后来武装警察部队的前身。
  保安团第一任团长李文昌是江西宁都起义的红军,第二任团长李志舟是陕北独立师干部,第三任团长是刘镇,政委由保安处政治部主任邹衍兼任,第一任参谋长王志,第二任参谋长夏飞。保安团由边保和联防司令部双重领导,边区政府和西北局的警卫、首长警卫员的训练派遣、会议与首长出巡警卫、社会治安巡逻、看守犯人、边防检查站与路口警卫、防空哨与机场防卫、延安警备司令部站岗,都由保安团派出兵力。
  中社部是党的机构,不对外,而保安处就有两块牌子,对内是西北局社会部,对外是边区政府的保安处。中共在延安的保卫工作,都是由保安处出头露面。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的情报保卫工作始终面对强大的对手。日本向来重视间谍工作,作为友党的国民党,特工部门也与中共作对。中统局从前身的一个科起就专职反共,军统局更是迅速膨胀,兼有抗日与反共双重任务。
  中共这边,中央指挥部门——中社部,主要实施部门——保安处,也形成了完整的情报、保卫系统。
  边区保安处的首长,处长一直是周兴,副处长前期是杜理卿、谭政文,中期有刘海滨、刘秉温等人,后期有赵苍璧、李启明等人,任职最长的副处长是刘海滨。刘海滨于1932年参加国家政治保卫局高级保卫训练班,长征时任二师特派员,腿部受伤转到地方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抽调一批公安干部到大学担任党委书记,刘海滨就到了西北工业大学,后来还和陕西省委书记胡耀邦成了儿女亲家。边保后期的三位副职,都来自陕西当地组织。
  边保的领导层中,周兴、赵苍璧、李启明三人从事保卫工作的时间较长。周兴是中央红军长征干部,赵苍璧是陕北当地干部,李启明是外来知识分子干部,三人恰恰代表边保干部来源的三大类别。
  周兴在中共的情报保卫系统中是个重量级人物,从中央苏区的首都瑞金,长征中的红一军团保卫局副局长,到延安边保负责人,周兴一直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解放战争后期,周兴参加南京和重庆的接管,后任公安部副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云南省省长、省委第一书记。
  赵苍璧是陕北土生土长的干部。14岁入读清涧第二高小,白明善等老师是陕北早期共产党员,学校所在的高杰村又是毛泽东吟诵《沁园春·雪》的地方。学业优秀的赵苍璧,又转入县城就读清涧一高,这里又是谢子长1927年发动“清涧起义”的地方。在学校接受革命思想的赵苍璧,回乡当了小学教师。1932年冬,谢子长到清涧一带开辟根据地,18岁的赵苍璧投身革命,1934年任延水县第一区苏维埃主席,1935年2月任延水县保卫局秘书。
  1935年,听说党中央到达陕北,赵苍璧单人跑去寻找。辗转百里找到西北保卫局,正好参加当年10月举办的保卫培训班。聪明机智的赵苍璧培训毕业后被留在西北保卫局任秘书。不久,保安县发生一起运输军用物资的马队被抢劫的案件,赵苍璧率领20多名便衣,秘密潜入顺宁镇,百日侦察,终于查明是国民党组织的民团所为。赵苍璧只带一人,化装潜入民团团总家中,把团总父亲抓出来审讯。这下查明,民团在中央驻地安排了一个钉鞋的当坐探!
  曲折复杂的侦破历程,激起赵苍璧对侦察专业的浓厚兴趣,历任三边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绥德保安处处长、边区保安处的便衣队队长、陇东保安分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副处长。新中国成立后,又在北京市、南京市、重庆市公安局工作,历任西南公安部副部长、四川省公安厅厅长、西南政法学院院长、副省长,1977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部长。从县保卫局秘书到国家公安部部长,赵苍璧具有完整的公安保卫工作经历,这个公认的“侦察专家”,退职后还写了《政治专案侦察概论》。

● 责任编辑:崔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