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两会品读改革与法治的细节

  阳春三月,随着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先后揭幕,中国又一次开启了“两会时间”。
  近年来,随着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全国两会上热点话题不断。从宏大叙事的蓝图勾画,到促进福祉的立法审议,再到事关你我的民生末节,丰盛的议题素材营造出两会强大的舆论场,极大拓展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以历史的眼光观察,全国两会的“走红”,深刻折射出国家民主法治的进步。
  在此时代背景下,今年的全国两会更显得不同寻常。过去一年,国家各个领域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红利初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GDP首次突破70万亿元,一千多万人口告别贫困,百姓共享越来越多的发展成果。随着改革的深化,呈现的必将是对民主法治的结构性需求,法律制度、体制机制的更新换代日益紧迫。
  在历史的轴线上,今年既处于改革攻坚定型的关键期,同时也是法治破旧立新的机遇期,党的十九大的时间节点,更让2017年的中国显得意义不同。时代赋予的使命与人民寄予的期待,都将在全国两会上得以释放。聚焦改革与法治,今年全国两会又将书写出哪些精彩的篇章?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就有网络媒体开展了两会热点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5位的热点议题分别是:收入分配、环境保护、房价调控、反腐倡廉和依法治国。其中的每一个领域,实则都暗含着改革与法治的主题。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需要深化改革、促进和健全法治来保障;环境正义的实现,离不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严格的执法监督;让居者有其屋,必须消除“泡沫经济”,并围绕土地拆迁、出让到房屋出售等诸多焦点提供公平合理的政策制度;建设廉洁政治,更是需要深化公权力组织体制改革,强化法治监督;而建设法治中国,无疑应当遵循“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的路径。
  倘若以这样的思路检索今年全国两会的话题,事无巨细都可概括于改革与法治的两大主线之下。例如审议民法总则草案,这一立法行动本身对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意义非凡。更重要的是,其内容将直接关系到公民权利的增长、社会活力的释放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法总则一旦通过,既是立法的一大硕果,更是深化改革的伟大成就。除此之外,透过公众对个税、退休、医保、养老、就业等话题的关注,都不难触摸到国家改革与法治的细节,感知民主政治的温度。
  不仅如此,每年全国两会上的“规定动作”,更是不断更新着国人对于国家民主法治的印象,刷新着人民参政议政、管理国家事务的理念。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早已告别咀嚼成绩与文本学习,各种建议乃至批评见证了人大代表议政能力的增长;备受关注的“两高”工作报告投票结果,成为两院系统的“季节性压力”,深刻折射出人民监督的力量,正驱动着司法机关改进工作、运送正义,促使其以实实在在的业绩争取社会的认同。
  全国两会的政治功能还不局限于“人民大会堂”这一固定场域。会场外,新闻媒体早已展开了提案、议案“争夺战”,各个领域的新鲜话题,集聚了民众的关注力,成为传递民意、汲取民智的重要通道。网络上,各种意见和建议直通委员和代表,海量的信息与咨询经过委员代表们的挑拣和加工,被纳入国家最高政治会议的议程内容。政府部门部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等纷纷登台亮相,接受记者、网民的提问,向社会答疑解惑、接受人民检阅。这些正式的与非正式的沟通机制,以细节的力量,共同汇聚成了民主政治的伟力。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虽然会场固定、会期有限,但两会开启的民主政治效应却具有无边的辐射力,两会谋划的改革与法治蓝图更应施于全年、接续不断。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推进民主、健全法治成为中国最鲜明的主题,如何让改革普惠于民?如何构建促进改革、实现共享的民主政治?如何健全包容改革、公平正义的法治体系……面对这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时代命题,或许我们不难从全国两会的细节中找到答案。

● 责任编辑:阿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