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些我认为的干货,都教给青年律师”

-- ——广东省律师协会青年律师培养工作侧记

  翻看广东省律师协会的官方微信“广东律师之家”,在其刊发的众多高质量原创文章中,珠海市张岩律师连载的一篇写给青年律师们的文章中众多“干货”显得亲切而又实用,而青年律师培养也是广东省律师协会近年卓有成效的一项工作。
  以这篇给青年律师们的文章为线索,就如何培养青年律师、青年律师如何学习和成长这一常说常新的话题,记者致电张岩律师并联系广东省律协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曹建宇进行采访,从青年律师培养工作角度记录下广东律师新老传承、不断创新的良好行业氛围。

 

激烈竞争下
保持淡定的学习心态

  写那篇给青年律师的文章前,张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事业颇有所成的企业家朋友写的一个段子:“老板要回到业务的主业上来。很多小企业的老板,公司不大,却天天热衷于参加各种务虚活动。行业的各种论坛、心灵鸡汤培训课程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大量的时间消耗在无用功上,公司业绩一年不如一年。”
  看完后,张岩认为律师行业也有着类似情形,如何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实处,是摆在每一位青年律师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而广东省律协青工委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每年为全省律师开展数十场青年律师巡回讲座、“千优百俊”等近百场青年律师培训活动。
  在过去的四年间,广东律师人数从2012年的22000多人增加到2016年的32000人,律师所从2100多家增至2797家,行业的不断壮大和竞争的日趋激烈是青年律师需要面对的现实。以张岩所在的珠海市为例,从2007年起至2015年8年间,全市的执业律师人数平均每年增长近60名,2016年执业律师已超过1000人。
  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现实,张岩认为青年律师执业应该优先考虑到具有一定规模的律师所就职,尽管这可能带来短期付出相对较高的代价,但规模化的律所资深律师多,对青年律师而言,案件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就较多,容易较快地学习到更多更规范的代理案件经验和技巧。与此同时,所内案源向青年律师流动的机会也较多。
  当然,现实中实习期届满正式执业后,大多数律师还要“跟师傅”学几年,这一期间最重要的就是考验青年律师是不是能克服急躁心态,是不是能学到真本事。曹建宇主任也深有同感,他认为对青年律师来说最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对于短期困难的耐心和信心。
  青年律师刚开始独立办案时,面对严酷的生存环境,个别律师容易采取低价竞争、无底线承诺等偏颇手段,甚至可能会选择通过一些偏激言行博取社会公众眼球,以图形成案源转化。张岩认为,律师服务的收费是由市场形成的,初出茅庐的青年律师,以一个较低的报价迎合客户,只要客户接受,律师又是以勤勉尽职的专业精神履职,正当地参与市场竞争,而不是恶意以低价排挤竞争对手,其实无可厚非。但青年律师应该清楚,只有真正为客户提供正确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提前避免风险,经过了市场的大浪淘沙,最终能站得住脚的必然是智慧和勇气俱佳的勤勉律师,而不是简单的低收费。
  面对部分喜欢打听律师关系网的当事人,为了握住案源,个别青年律师往往会采取或多或少表明自己存在某些关系、可进行一些暗箱操作等暗示当事人的危险行为。对这一危险行为应严加警惕,否则一旦发展成办案总想着去找法官、求人情,而不再踏实地研究案情、寻找每一项证据的可能性,无法组织证据翔实清楚、说理充分的案卷,毁掉的不仅是青年律师的执业生涯,而且还会把大好人生放在随时可能违法犯罪的边缘上。“打铁还得自身硬。”张岩提醒青年律师不能有接到案子就找法官的想法,而是要善于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办案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谈及这一问题时,曹建宇说,每一位青年律师都应该懂得自律,知道自己的底线、红线在哪里,其实律师业务并没有所谓低端高端之分,每种类型的业务都可以做出很有意义的事情,例如年底帮民工追回血汗钱等等,看似回报不高的业务却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面对忙碌和高压的工作,读书往往离青年律师越来越远,何况是读与执业没有直接关联的书。但是律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要大量接触不同的当事人,青年律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接受新事物、更新思维。为了弥补青年律师在面对形形色色案情时的阅历不足,张岩建议不妨多“读一些无用的书”,提倡读“无用”之书实有大用,虽不能立竿见影,但潜移默化,影响深远持久,比如应该静下心来读读《论语》《史记》等等。
  曹建宇将青年律师心态锻炼的目标概括为“三心两意”。“三心”就是信心、平常心和雄心;“两意”是诚意和创意:青年律师对不同的当事人应该保持真诚的态度、对任何事情都应该持有诚实的态度,而在业务方面则应该有创新意识。

 

专业办案技能
准备路漫漫其修远兮

  律师很大程度上是一门技术活儿,除了要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要不断接受业务培训、提高办案能力。在专业领域持续深造,比如在职硕士课程甚至博士课程,系统地结合实践经验,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不仅可以为青年律师充电,而且专业化的知识标签对青年律师争取客户的认知度具有直接的作用。
  青年律师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业务方向?曹建宇认为最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性格特点,耐心细致的青年律师比较适合做非诉业务,而擅长表达的律师则适合做诉讼业务,对于一些专门性业务还要不断加强专业进修,例如想做国际贸易的青年律师可以选择读个国际贸易MBA。每个青年律师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特点,找到自己的专业市场。对于进一步专业化的业务培训,青年律师要学会充分利用好律师协会这一平台,广东省及各地市律协都为青年律师准备了比较充分的培训体系,除了有不定期的各种讲座,还有一些高质量的系统化网上课程,青年律师应该根据自身需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加强学习。
  青年律师入行后往往会发现很多资深律师凭借着良好的“关系”,常年拥有大量的顾问和咨询业务,看起来似乎“不劳而获”,所以很多青年律师也把大多数时间放在“搞关系”和拉非诉业务的客户上,甚至放弃一些自己能够接到的小额诉讼业务。张岩说,如果一名律师没有在诉讼业务一线身经百战、没有经过诉讼对抗的充分历练,怎么可能在常年法律服务或者专项咨询法律服务过程中提早发现潜在的风险、事前帮助客户采取防范措施呢?非诉法律服务的根本在于防范诉讼风险,而这决不是轻易能够完成的。
  在团队合作方面,部分青年律师为了更好地承接业务,把团队里的律师进行不同的分工,包括有专门负责接案的、专门负责做案卷资料的、专门负责出庭的等等。张岩认为,律师服务具有显著的人身性特征,不可能完全以生产线模式完成,客户往往因为不同的专业要求而寻找相应的律师。通常情况下他不希望案子交给你后,你又安排了另外的律师做了案卷交给法院,然后再由第三个律师出庭辩护;现实中这种做法也往往导致承办律师和当事人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案情细节不了解,证据的组织也是脱节的,案子便难以高质量办理好;一个出色的律师,不仅要有能力取得案源,还要有能力把案头工作做得整洁、完整和准确,在法庭上也能言简意赅、表述清晰。

 

着眼未来
广东律协大力培养青年律师

  如果说张岩在微信广东律师之家分享的“干货”是广东省律师新老传承、不断创新的一个小侧记,那么像曹建宇这样长期专注于青年律师培养工作的老律师,则有着更多的行业“义工”精神。事实上,广东省律师协会的“千优百俊”人才培训计划、青年律师发展巡回讲坛、青年律师演讲等专门为青年律师成长服务的系列活动,已经连续开展四年多,成效显著。
  2016年下半年,就律师如何使用可视化技术提高说服效率、互联网时代下律师行业对大数据的运用、律师事务所如何管理客户与案件以及如何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等法律服务行业前沿内容,广东省律师协会联合多地市开展广东青年律师巡回讲坛,为数百名青年律师现场开讲。在广东青年律师发展巡回讲坛活动中,曹建宇以《不忘律师的初心——浅谈律师执业理念》为题开展的多场演讲;刘晓军副主任的《从优秀走向卓越!——探索青年律师成长和发展的路径》;陈妙财副主任的《律师团队建设与创造力》等课程,已经成为广东律协的“明星课程”。而像曹建宇这样的“明星讲师”,每年花在青年律师培养工作上的时间,总计接近100个工作日。
  在稍早召开的广东省律协青年工作委员会“千优百俊”学员代表座谈会暨2016年工作总结会议上,广东省律协副会长王波指出,近四年来,广东省律协青工委各位委员共同为广东律师的未来,展现出了创新、团结、奉献的精神,为青年律师的成长勤勉尽责,从“千优百俊”人才培养计划,到遍布省内执业分享的“广东青年律师发展巡回讲坛”,再到持续举办的“广东青年律师演讲活动”,大家在共同奋斗中,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他希望青工委继续发扬勇于创新、积极奉献的精神,为省律师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曹建宇表示,四年来青工委凝心聚力,打造了青年律师的“家”文化,相信在青工委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广东省青年律师定能继续扬帆前行、发展壮大。
  正如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所说:“传承是一种责任,创新是一种使命,超越是一种期待。”
  对于青年律师的培养,既是传承优良传统的载体,也是实现创新的主体,更是不断超越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