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的信任,助他捧得“世界脑王”奖杯
2016年3月4日,在《最强大脑》中德国际赛中,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的高一男生陈智强,凭借稳定的发挥,力胜德国“天才选手”梅兰妮,成为本季《最强大脑》世界首个“脑王”候选人。而正处在人生叛逆期的陈智强爱玩电脑游戏,爱玩魔方,甚至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一心几用,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吃货”。
赛后,陈智强说:“我感谢妈妈,不仅因为她相信我,更是因为是她教会了我相信自己,这份信任,就是最好的教育。”
买颗星星,父母许下的诺言一定要兑现
陈智强,2000年7月出生于南京,父亲陈文健和母亲陶莉从事进出口生意。孩子出生后,夫妻俩就达成共识,不给孩子任何压力,让他快乐自由地成长。
三岁时,孩子见故事书上的毛毛虫很可爱,便嚷着也要养一只。陶莉随口答应道:“好,过两天妈妈就去给你找。”当时,她只是随口一说,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两天后,小智强嚷着问妈妈:“妈妈,你答应我的毛毛虫呢?”那时正值冬天,哪里有毛毛虫的身影?陶莉只得安抚儿子:“等到了夏天,妈妈去给你抓。”小智强一听哭了:“妈妈骗人,你说过两天就给我找的,今天刚好是两天。”陶莉听后哭笑不得,原来大人的一句戏言,孩子竟会当真,如果自己说出的话不能兑现,那么以后孩子有样学样,不是件好事。最终,丈夫从朋友处找来几只黄粉虫,这事才算过去。这事让陶莉长了个教训,做不到的事不允诺可以,但决不能食言。
上了小学后,小智强突然对天文学大感兴趣,竟异想天开地跟父母提了个要求:“妈妈,天上的星星那么多,如果我能买一颗就好了。”陶莉被孩子的天真逗乐了:“这个妈妈可办不到,咱们买东西都有卖家,星星可没有主人。”孩子听妈妈这么一说,顿时蔫了:“你都没去找找看,怎么知道它没有主人?你不是跟我说过,事情没有努力之前绝对不能放弃吗?”这原本是自己教育孩子的话,没想到却被倒打了一耙。陶莉只得答应先去找找看。
第二天,陶莉便开始在网上寻找买星星的办法。丈夫知道后笑话她:“孩子呆你也傻,星星哪有卖的?”谁知道,经过四处搜索,还真让陶莉找到了买星星的办法,可以通过美国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网站认购。可麻烦的是,NASA在国内并没有中文网站,这就需要扎实的英语基础去读懂信息,填写申请表。陶莉申请了好多次都没通过,但她却没放弃,一次不行就写两次。直到小智强升入三年级,陶莉总算在NASA网站上为儿子买了颗以“zhiqiangchen”命名的星星。
小学毕业后,陈智强升入郑和外国语学校,这是一所重点中学,竞争压力大,学习负担重。可天性爱玩的他,总是在学校挨到最后一刻回家。别人家的孩子回到家就学习,可自己家的孩子整天就知道玩,陶莉很着急。陈智强像个小大人似的跟妈妈订下协议:“你别整天在后面催我,我保证期中考试进入全班前十。”“你整天都想着玩,行吗?”孩子自信地点点头:“能不能做到是我的事,你只需相信我就成。你放心,说出口的话我绝对努力做到。”陶莉点点头,母子俩订好协议,她不过问孩子的学习,而孩子则管理好自己。
哪知,期中考试陈智强没有发挥好,只考了全班前二十。得知这个名次,他羞愧得不知说什么好:从小到大,妈妈答应他的事从来没有食言,而他第一次承诺妈妈便没有做到,这让他很难受。陶莉知道后,劝他:“这次不行,下次争取。”陈智强再次跟妈妈承诺:“期末考试我一定进入全班前五给你看。”孩子果然没让妈妈失望,期末考试,他考了全班第三名。
让孩子玩,因势利导取得了成效
到了初二,陈智强一下子迷上了玩魔方。每天晚上放学回到家,他常常是一边看电视,一边玩魔方,还一边写作业,一心三用,他说服妈妈道:“我这是在练自己的专注力,有时上课的时候常有人说话,我很容易分心,只要把这‘一心三用’的技能练会了,我就不会受外界干扰了。”陶莉觉得孩子的话有道理,也就任由其发展。几次下来,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仅没下降,反而上升了。这样一来,陶莉便全权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安排自己的生活。没了妈妈的叨咕,陈智强对魔方更加痴迷。等魔方玩腻了之后,陈智强迷上了电脑游戏。陶莉想出了一个办法,家里的电脑每天允许孩子玩半个小时。但半个小时后,必须做自己该做的事。
家里长辈知道后都说陶莉太惯孩子,什么事都由着他。孩子小,很多事家长必须管着,电脑游戏一旦上瘾,很难戒掉。这些道理陶莉都懂,可她相信自己的孩子,说到一定会做到。陈智强兑现了约定,每天只玩半个小时电脑。
初三下学期的一次年级测验,陈智强没考好。老师给陶莉打电话说:这些题目他都会,主要就是因为太粗心了。
陶莉想了个办法。每天晚上吃过饭,她都给孩子两张报纸,上面大多是一些广告和招聘信息,让孩子看,并让他从中找出一些好玩的信息来,规定时间为十分钟,不到时间不许离开座位。第一次拿到两张报纸,陈智强只花了一分钟就看完了,之后他把报纸丢给妈妈,抱怨道:“这有啥好看的,都是乱七八糟的广告,我不爱看,你不如丢给我一本故事书,我保证能看半个小时。”陶莉笑了笑:“既然你看完了,那你说说这上面有什么有趣的事?”“没什么有趣的,都是广告。”“真的吗?”“真的?”陈智强自信满满地答道。陶莉拿过报纸,指着上面的几则广告说:“你仔细看看,你不觉得这几个广告词写得很有趣吗?即使是一般的招聘信息,每家写的也不太一样,怎么写才能吸引别人应聘,如何排版,这些都是有讲究的。如果真像你说的那么简单,那每个人都能去当编辑。”陈智强疑惑地拿过报纸又仔细看了看,果然跟妈妈说的一样,虽是两张简单的报纸,但上面确实有不少好玩的事,看得出来,报社编辑下了不少功夫。
从那之后,每天晚上吃过饭,陈智强都会主动地拿来两张报纸,坐在那里看十分钟。看到好玩的事,也会主动跟妈妈分享。时间久了,马虎的性格改掉不少,学习起来不再走马观花。
信任孩子,让他追寻不一样的世界
2014年年初,陈智强无意中看到了《最强大脑》节目,他一下子就迷上选手们那些稀奇古怪的记忆法,其中右脑记忆让他最为感兴趣。2014年11月,陈智强尝试性地参加了《世界脑力锦标赛》,没想到竟然拿下了少年组冠军和“世界记忆大师”的称号。小小年纪就成为“世界记忆大师”,陈智强有些自信满满。陶莉总在一边提醒儿子:“一山还有一山高,学习是无止境的,做人也是如此。只有低下头,你才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世界。”
2016年1月15日,正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读高一的陈智强参加了《最强大脑第三季》的比赛,并在其中挑战星际迷航项目,他要从一面128平方米的含有数以万计星星的星空大屏上,找出嘉宾选择消失的三颗星星。陶莉在场下不由得为孩子捏了一把汗,要知道这些星星大多相似,从中找出消失的三颗,无疑是大海捞针。陶莉紧张得不敢说话,只能为孩子默默加油。
台上的陈智强不发一语,紧张地记录着眼前看到的一切,有了妈妈“看报纸”训练法,他总能在很短时间内让自己冷静下来,这次也不例外,每一颗闪过的星星都在他脑海里成型。最终,他顺利晋级,圆满完成任务。可事后,有嘉宾质疑在这次比赛中,陈智强展现的只是观察力,而不是记忆力,甚至给出了“一分”的低分。一时间,无数“差评”涌向陈智强。
回到家,陈智强心里很难受。陶莉知道儿子的心思,她什么也没做,只是让孩子好好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晚上,陶莉指着天上的星星对孩子说:“你看天上那么多星星,‘陈智强’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颗。可不管边上的星星多么亮,它也依然发着自己的光,不遮挡别人,同样也不掩盖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尽力就行,妈妈信你!”陈智强望着妈妈,轻轻握住了妈妈的手。
2016年3月4日,《最强大脑》国际赛首场正式开始,中国队对抗德国队,陈智强代表中方挑战德国队的“天才选手”梅兰妮。组委会为两人安排的比赛项目名为“冰雪奇缘”,它的创意源自网络热传的“热冰实验”,原理是将醋酸钠和水大致按照1∶1的配比进行调制,将其加热至沸腾再冷却,随后投入一颗三水合醋酸钠晶体,溶液就会立刻自上而下结冰。
此外,“冰雪奇缘”更大的操作难度在于,如果一点灰尘或颗粒掉进去,溶液就会迅速结冰,它也许会在烧瓶内从多个地方扩散,在整个容器内壁上形成冰晶,这样选手就完全没办法观察了。组委会要求两位选手在现场呈现的30瓶碳酸钠过饱和溶液的化学反应瓶中,找出后来替换掉的5瓶。这项比赛的难度,堪称“最强大脑史上之最”,因为它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时变化的,选手观察时化学反应并未完成,冰晶的形状在后期还会有变化,这也会考验选手的记忆、推理、细节处理能力。
当30瓶反应瓶端上来后,底下顿时安静了,在大家看来,这每一瓶几乎都差不多,根本分辨不出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后来替换上去的。陈智强冷静地观察着每一个瓶子,似乎把全身的力气都用在了脑子里。也许一开始他还有些紧张,可当全场安静下来,静得只能听见他的心跳时,他反而心定了。这是一场比赛,一场关乎祖国荣誉的比赛,他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亦如每次妈妈相信他一样。经过层层推理,陈智强最终战胜德国选手梅兰妮获得成功,为中国队赢回荣誉,而他也获得首封全球脑王争霸赛的邀请函,成为世界首位候选“脑王”。
2016年4月1日,《最强大脑》第三季的“全球脑王”争霸赛正式开幕。
比赛中,陈智强曾说,我就想把奖杯留在中国!并主动要求增加比赛难度。在一众全球最强大脑中,陈智强经过层层艰难的比赛,最终捧得“全球脑王”的奖杯。消息传来,妈妈陶莉忍不住喜极而泣,那一刻她为儿子骄傲,也为儿子心疼,这段时间,为了迎接比赛,他进行了运动和加大训练,并因此整整瘦了一圈。可最终,他没有辜负自己。
陈智强说,未来的路很长,他想一步步慢慢走,好好地走。
(文中当事人均为真名。未经作者同意,本文禁止转载、上网)
● 责任编辑:李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