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怀念您》专题报道之二

永远年轻快乐的老前辈

  1月14日,王仲方老人驾鹤西去。回忆王老,难忘他爽朗的笑声、诙谐的语言、睿智的目光和敏捷的思维。而王老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那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永远快乐的生活态度。

 

高墙内的针织活儿

  王老曾是新中国公安部第一任部长罗瑞卿同志的政治秘书。“文革”期间的1967至1972年的五年间,他遭受了长达五年的监禁,在青海监狱受尽折磨。出狱30年后的2002年,为了纪念那一段人间地狱般的生活,王老完成了《炼狱》这本书,作为他的监狱生活的回忆录。
  “文革”是一场浩劫。王老说,想当年被捕时,他是自己端着脸盆、盛着生活用具、从从容容登上囚车的。
  “文革”时期的监狱,法治荡然无存。王老回忆说,他们白天要体力劳动,经常遭受无端的批斗和拳打脚踢甚至扇耳光。晚上回到狱中,他仍然能够作诗唱歌,快乐地对待生活给予他的磨难。
  最令我惊讶的是,王老在监狱中的作品:是自己亲手编织的毛线帽子和围巾。在《炼狱》这本书出版之时,我在书中插图看到了王老亲手编织的帽子和围巾的图片,像模像样。我虽无法理解却钦佩不已,需要怎样坚毅乐观的精神品格,才能在遭受一天的批斗和侮辱后,仍有这样的雅兴!
  王老说,炼狱是比喻人经受磨炼的艰苦环境。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受的磨炼。监狱犹如炼丹炉,是名副其实的炼狱。每一个人在一生中,不会总是一路顺风,免不了会遇到一些风浪,有时是突然降临的狂风巨浪。当狂风暴雨压顶而来的时候,我没有心灰意冷、沉沦下去;在最严峻的时候,始终相信再大的风浪也有平息的时候,再大的磨难也有结束的时候。总有一天,我会踢倒炼丹炉,越过火焰山,走出自己的路。

 

游泳池边的采访

  2009年是中国法学会成立60周年。《民主与法制》杂志编辑部决定策划一组专题文章,专访中国法学会历任老会长,希望能够透过各位老会长的不同视角,充分展示中国法学会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6月的一天,受编辑部指派,我给王老打电话,商量专访的时间和内容。
  考虑到王老已经是89岁高龄的老人,打电话前我也做了多手准备。如果王老正在住院怎么办?如果王老身体虚弱,采访应该进行多长时间……
  电话接通,电话那头的王老声如洪钟,底气十足。他欣然接受采访的邀请,然后告诉我,他正住在昌平小汤山疗养院,让我去那里找他采访。临挂断电话前,他又嘱咐一句:“可以带游泳衣来呀,我每天都去游泳,这里有游泳池。”
  我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半信半疑,89岁高龄的王老,还在坚持游泳?
  第二天,在小汤山疗养院游泳池边,我见到了精神矍铄、满面红光的王老。工作人员告诉我,尽管王老已经89岁,但他每天都坚持游泳池中呆上一个小时左右。这也是他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秘诀。89岁的王老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聊起在中国法学会工作的十个年头,他滔滔不绝。
  1982年年底,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法学研究所所长和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的王老,到中国法学会任党组书记。12月28日,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增补他为中国法学会理事、常务副会长。从那时起,他在中国法学会工作了十个年头。其间,1985年8月至1991年5月,他任中国法学会会长。
  其间,王老和其他党组成员一起,带领法学会各部门同志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先后建立了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11个学科研究会,创办了《中国法学》杂志、《中国法律年鉴》。同时主管主办了在全国法制类报刊发行量最大的《民主与法制》杂志、《民主与法制画报》,成立了法律咨询中心和法律服务中心……

 

自称“96岁老猴子”

  王老属猴,生性风趣,最喜欢开玩笑。
  2016年年初的一天,王老送我一本他的新作《九十有余》。令人惊讶的是,送书的同时还赠送了特制的书签一枚,上面写着:新著一部,请笑纳,祝猴年快乐。书签上画着一个生动活泼的猴子。更令人捧腹大笑的是,落款竟是:“96岁老猴子——王仲方。”
  对于自己的评价,王老如是说:喜欢幽默,爱开玩笑,有心逗趣,无意伤人。
  王老有着一份年轻人的心情,对于新鲜事物总是保持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记得他在近90岁的时候,开始写作《延安风情录》这本书。他说,平均每天都能写作两三千字。看着我不解的表情,王老神气地说:我有现代科技。
  原来,王老使用了一个专门软件,他只需要口述书中的文字内容,软件就可以基本上把口述内容转换为文字内容,再由工作人员帮助整理,王老亲自润色,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九十有余》这本书中,王老写道:“我喜欢新科技产品。索尼半导体收音机、佳能相机、三星手机、苹果电脑,不仅及时购买,还及时更新换代。尽管收入不高,但在这方面花钱是舍得的。每天用科技产品写书、打印、通电话、看微信、发电子邮件,只要活着就尽量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遇到不懂的,便向年轻人学,儿子孙子都成了我的老师。”
  有一次聚餐,王老挽起袖口,“炫耀”地给我看他手腕上的“新式武器”。那是一款可以接听电话的手表,是王老的晚辈们从海外送给他的礼物。怕我不信,他还专门给我表演了手表通话。他那童真般的笑容,至今仍留在我的脑海中。
  王老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他最喜欢的歌曲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永远挺立在山巅。”
  尽管王老已经离开了我们,可他的歌声、他的笑容,他风趣的谈吐和玩笑,经常浮现在眼前。我真心祝愿年轻快乐的王老,唱着他最喜欢的歌曲,在另外一个世界,“踢倒炼丹炉,越过火焰山”,永远过着自己快乐的生活。